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庭質證

行政法庭質證

發布時間: 2022-02-25 15:24:05

A. 行政訴訟怎麼質證

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並經庭審質證。未經庭審質證的證據,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或者法律規定的其他應當保密的證據,不得在開庭時公開質證。
當事人在庭前證據交換過程中沒有爭議並記錄在卷的證據,經審判人員在庭審中說明後,可以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經合法傳喚,因被告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而需要依法缺席判決的,被告提供的證據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但當事人在庭前交換證據中沒有爭議的證據除外。
法律依據
《行政訴訟法》四十三條,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並由當事人互相質證。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不得在公開開庭時出示。
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對未採納的證據應當在裁判文書中說明理由。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證據,不得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B. 行政質證、辯論、陳述有什麼區別

1,行政質證: 是指在行政訴訟庭審過程中,當事人對證據的真實性、關聯專性、合法性進行對質屬、核實,從而形成證據證明力的活動。
2,辯論: 指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就案件事實和爭議的問題,提出各方的主張及其證據,互相進行辯駁,以維護各方合法權益和主張的訴訟制度。辯論是開庭審理的必經程序。
3,陳述: 是指訴訟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在法庭審理中描述案情事實、證據理由以及提供法律根據。

C. 行政訴訟如何質證

法律分析:質證,是指一方當事人在行政法官主持下,對對方證人所作的盤問。行政訴訟質證,指當事人及其委託代理人在法官主持下,於證據交換或庭審中,對對方展示的證據進行辨認、質詢、說明、解釋以確定證據效力的活動。質證的價值,在於提高證據的可采性,尋找可定案證據,為認證作準備,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法官的內心確信。當事人應當圍繞證據的關聯性、合法性和真實性,針對證據有無證明效力以及證明效力大小,進行質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三條 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並由當事人互相質證。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不得在公開開庭時出示。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對未採納的證據應當在裁判文書中說明理由。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證據,不得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D. 行政訴訟的質證內容有哪些

行政訴訟的質證內容包括證據的合法性,證據的關聯性以及證據對於案件事實的證明力。當事雙方對於案件相關證據的互相質證經法庭參考,可以篩選出可以組成證據鏈的證據。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一條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二條和第四十三條的規定,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提供據以作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全部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的,視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沒有相應的證據。
被告因不可抗力或者客觀上不能控制的其他正當事由,不能在前款規定的期限內提供證據的,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向人民法院提出延期提供證據的書面申請。人民法院准許延期提供的,被告應當在正當事由消除後十日內提供證據。逾期提供的,視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沒有相應的證據。

E. 什麼叫質證行政訴訟中怎樣質證符合法律要求

質證是法庭的主持下,對證據的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以及證明力的有無、大小予以說版明和質辯權的活動或過程。
法律規定: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由當事人質證。未經質證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質證的流程如下:
1.原告出示證據,被告、第三人與原告進行質證;
2.被告出示證據,原告、第三人與被告進行質證;
3.第三人出示證據,原告、被告與第三人進行質證。
質證注意的點如下:
1.當事人在證據交換過程中認可並記錄在卷的證據,無須進行質證,可以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但審判人員應當在庭審中對此說明。
2.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或者法律規定的其他應當保密的證據,不得在開庭時公開質證。
3.對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進行質證時,當事人有權要求出示證據的原件或者原物。

F. 行政案件中如何當事人質證

行政訴訟案件中,由當事人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互相進行質證。當事人及其委託代理人可在法官的主持下,在證據交換或庭審過程中,對對方展示的證據進行辨認、質詢、說明、解釋,並由法官依法確定證據的效力。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三條
證據包括:
(一)書證;
(二)物證;
(三)視聽資料;
(四)電子數據;
(五)證人證言;
(六)當事人的陳述;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現場筆錄。
以上證據經法庭審查屬實,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第四十三條
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並由當事人互相質證。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不得在公開開庭時出示。
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對未採納的證據應當在裁判文書中說明理由。
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證據,不得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G. 行政訴訟中如何質證

法律分析:行政訴訟中質證規則是:在法庭上出示證據,然後雙方針對對方出示的證據進行質詢和解答,通過這個程序來證明案件事實真相。但是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不得在公開開庭時出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三條 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並由當事人互相質證。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不得在公開開庭時出示。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對未採納的證據應當在裁判文書中說明理由。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證據,不得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H. 行政訴訟中應該如何質證

行政訴訟中的質證應當將證據在法庭上進行出示,並由對方當事人圍繞證據的關聯性、合法性和真實性,針對證據有無證明效力以及證明效力大小對其進行質證。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的解釋》第三十五條
原告或者第三人應當在開庭審理前或者人民法院指定的交換證據清單之日提供證據。因正當事由申請延期提供證據的,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在法庭調查中提供。逾期提供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拒不說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
原告或者第三人在第一審程序中無正當事由未提供而在第二審程序中提供的證據,人民法院不予接納。

I. 行政訴訟中審理案件要質證嗎

行政訴訟案件要質證。當事人應當在法庭上出示其依法收集的、能證明其主張的證據,並互相進行質證。證據只有經法庭審查屬實,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三條
證據包括:
(一)書證;
(二)物證;
(三)視聽資料;
(四)電子數據;
(五)證人證言;
(六)當事人的陳述;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現場筆錄。
以上證據經法庭審查屬實,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第四十三條
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並由當事人互相質證。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不得在公開開庭時出示。
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對未採納的證據應當在裁判文書中說明理由。
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證據,不得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J. 行政訴訟證據如何質證

法律分析: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並經庭審質證。未經庭審質證的證據,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或者法律規定的其他應當保密的證據,不得在開庭時公開質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三條 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並由當事人互相質證。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不得在公開開庭時出示。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對未採納的證據應當在裁判文書中說明理由。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證據,不得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熱點內容
勞動法41條內容42條 發布:2025-08-18 22:58:28 瀏覽:509
農村土地徵用涉及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8-18 22:57:10 瀏覽:99
成品油行政法規 發布:2025-08-18 22:44:25 瀏覽:62
著作權法法律知識競賽題及答案 發布:2025-08-18 22:44:18 瀏覽:645
廣東勞動法生育規定 發布:2025-08-18 22:44:08 瀏覽:919
法治知識網路競賽活動 發布:2025-08-18 22:37:22 瀏覽:407
浦發銀行法律顧問投標 發布:2025-08-18 22:37:09 瀏覽:380
買房婚姻法公平 發布:2025-08-18 22:32:08 瀏覽:275
民法典是十三屆 發布:2025-08-18 22:19:55 瀏覽:867
經濟法實務第一章在線測試 發布:2025-08-18 22:18:13 瀏覽: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