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與大學生相關
A. 勞動法對學生實用不
可以適用。還未畢業的學生出來實習只要不在《勞動法》第十五條和《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的禁止之列,都能與企業簽《勞動合同》。
《勞動法》第十五條規定,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
文藝、體育和特種工藝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必須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履行審批手續,並保障其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此處要正確理解《意見》第12條的立法精神,《意見》第12條的是為了考慮工作時間較為零星而設立的,並非禁止不簽合同。
《關於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2條規定,在校生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儉學,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
大學生實習期間,只是未拿到畢業證而已,是文憑問題,法律對就業並沒有文憑限制,實習期已經不用再上課了,所以不再屬於勤工儉學的范疇,而且即使還未到實習期,如果與用人單位就簽了合同,並沒有違反《意見》第12條的規定,因為該條規定是「可以不簽」,不是「應當不簽」,所以這種情形簽了只要不違反《勞動法》第十五條和《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的情形,都是有效的,而且司法實踐中也是這樣做的,當然,如果已領到《大學生就業推薦表》那就更有資格就業了。
《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條規定,下列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
(一)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
(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
對勞動合同的無效或者部分無效有爭議的,由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
綜上所述,還未畢業的學生出來實習只要不在《勞動法》第十五條和《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的禁止之列,都能與企業簽《勞動合同》。
縱橫法律網 楊冬梅律師
B. 大學生就業勞動法之間的關系
如果你已經畢業,走向社會,那就屬於「勞動者」,受相關法律保護。專
如果是在上學期間做兼職,維屬權有一定困難。大學生的身份是學生,工作也是臨時性的,這種行為並不受勞動法保護,在我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中有相關規定,在校生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助學,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如果大學生在兼職過程中,發生用工單位欠薪問題,大學生可以依據用工單位出具的工資欠條,直接向法院起訴。
C. 請告訴我有關國家對大學生打工方面的相關法律
如果你滿了18歲即完全民事行為力的成年人,那麼你的全力和義務則完全按照國家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中的有關兼職的法律條文來履行,你可以在網上搜一下法律自己下一下,把兼職的法律找出來。但是實際上大部分兼職事不過和你簽勞動合同,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找一些當日付款的兼職工作(如發宣傳單,刷盤子,端菜之類),否則在沒有勞動合同的情況下你的權利是不受保護的。當然如果你在一些正規的企業和單位,兼職是一個會和你簽署勞動合同的,比如移動,聯通,肯德基之類。建議還是學業為重,兼職為輔。
D. 最新「勞動法」中關於在校大學生勞動權的相關規定有哪些
查查非全日制用工章節
E. 新勞動法關於大學生最低工質標准
大學生的最低工資和普通的勞動者是一樣的.具體數額要看你所在地區了
F. 與大學生有關的法律法規
這個問題你可以去 網路`shu"110 "然後在出來的第一個網站的法規庫看看
G. 大學生受勞動法保護嗎
1、大學生在校期間復,制選用課余時間參加工作,勤工助學的,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所以不是法律意義上的勞動者,不受勞動法的調整,如果上班,與公司建議的是勞務關系,是受《合同法》的調整;
2、如果學生頂崗實習期間,用人單位將其納入正式員工管理並支付一定的報酬,其間因工作發生的事故傷害可參照《工傷保險條例》的相關規定執行;
3、法律依據:《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12.在校生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助學,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
《關於技校學生工傷認定有關問題的復函》
馬鞍山市勞動保障局:
你局《關於技校學生頂崗實習期間因工受傷能否認定工傷的請示》(馬勞社〔2008〕44號)收悉。經研究,現答復如下:
你市技師學院學生在某單位頂崗實習期間,用人單位將其納入正式員工管理並支付一定的報酬,其間因工作發生的事故傷害可參照《工傷保險條例》的相關規定執行。
此復。
二○○八年九月一日
抄送:各市勞動保障局
H. 勞動法對大學生有何重要性
不只對大學生吧,對每個勞動者都很重要
I. 大學畢業生和勞動法
高校學生畢業分配工作中,學校與用人單位和大學生簽訂《三方協議》,是高等院校對畢業生分配的一種辦法。《三方協議》屬於一種就業介紹性質,與高校的報到證、分配介紹信及就業意向書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高校學生就業應當與用人單位雙方協商一致另行簽訂《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和高校學生屬於《勞動法》調整的主體范圍,高校不具備勞動用工主體地位,也不是《勞動法》調整的當事人。《三方協議》中只能約定雙方用工意向,高校不得代為約定任何違約金和違約賠償。《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五條規定「除本法第二十二條(專項培訓的服務期)和第二十三條(保密協議)規定的情形外,用人單位不得與勞動者約定由勞動者承擔違約金。」因此,《三方協議》約定的違約責任無效。
大學畢業生在簽訂勞動合同的時候該注意哪些問題?
(1 )合同主體是否合格;企業作為一方當事人,是否具有簽訂該勞動合同的資格,這時需要勞動者考慮的。如是否具有法人資格或者法定用工資格;合同主體與用工主體是否一致; (2 )合同內容是否合法;規定的工作條件/工作范圍/等是否符合勞動法規定。工作環境是否符合勞動保護要求;
(3 )是否嚴格執行國家及本市有關勞動法律規定;比如試用期制度/工時制度/加班制度/休息休假制度/工資發放制度/勞動保護制度等。
(4 )社會保險是否明確予以規定。社會保險包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醫療保險。
(5 )對於勞動合同中的企業單獨約定的條款應予以特別注意。如違約金條款/保密條款/竟業禁止條款/培訓條款等。對於這些方面,除了考慮是否符合國家規定外,更需要考慮到自己的工資收入與違約所需承擔的法律責任進行比較,從公平角度予以必要的關注。切記一條「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6 )企業現存的各種規章制度,在簽訂合同前必須予以足夠的關注。
(7 )充分注意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以及違約責任,以及權利享受的可能性。
(8 )不能存在任何的僥幸心理,你的簽字是有法律效力的,一定程度而言,你的簽字對於你和企業而言就是法律。
J. 新勞動法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
1.傾向於保護勞抄動者。上保險是企業逃避不了的了,所以要和企業簽合同並上保險
,這對我們將來是很有好處的。
2.企業沒有理由再辭退工人了,如果簽訂了正式合同。
3.最低工資標准和加班等問題,也做了規定,但是企業會不會照著執行,就要看老闆高不高興了。很多企業都變相設置障礙。
大學生涉世之初,新的勞動法還是很照顧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