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在行政法律關系中與行政主體相對應

在行政法律關系中與行政主體相對應

發布時間: 2022-03-03 07:52:01

A. 在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中與行政主體相對的即行政主體的管理對象是什麼

相對人

B. 判斷題:在行政法律關系中無論何種情況下行政機關都有可能成為行政相對方

在行政法律關抄系中行政機關襲通常為行政主體,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可能成為行政相對人,但行為主體還是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如環保局對工商局違反環境管理秩序的行為實施行政處罰)。

行政相對方又叫行政相對人,就是行政行為指向的當事人。

C. 怎樣理解行政法律關系中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法律地位的不平等性

行政法律關系具有不平等性,實際上是為了實現雙方在法律上的實質平等而對雙專方權利屬進行的不對等分配,是一種「平等下的不對等」。

行使行政權的行政主體始終處於主導地位,行政法律關系地位的「不對等性」既不能簡單的解釋為行政主體的命令和行政相對人的服從,也不能簡單的被理解為行政主體一方只行使權利而作為另一方當事人的行政相對人只履行義務這種權利和義務不對應的情況。

我國《行政訴訟法》第七條規定:「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3)在行政法律關系中與行政主體相對應擴展閱讀

行政法律關系的特點

1、在行政法律關系雙方當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體。

(1)行政法律關系雙方中必有一方主體是行政主體,不然法律關系不可能是行政法律關系。

(2)在行政法律關系中行政主體不能由另一方當事人代替,各自的地位和法律角色是確定的。原告只能是行政相對人,被告只能是行政主體。

2、具有不對等性。

3、當事人的權利義務是法定的。

4、所引起的爭議在解決方式及程序上具有特殊性。

D. 行政法主體和行政主體的關系

行政法主體又稱行政法律關系主體,是行政法律關系中權利的享有者和義務的版承擔者,具體包權括執掌行政權的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即行政管理過程中的被管理者)。
行政主體是指享有行政職權,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職權並獨立承擔責任的組織。
因此,行政法主體的范圍大於行政主體,行政主體只是行政法主體的一種,在行政法律關系中佔主導地位。

E. 如何理解行政法律關系中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權利和義務不對等

你好,來這個問題至少源可以從3個方面來談:

  1. 行政機關掌握是否根據行政職權發起行政行為的主動性,而行政相對人可以通過聲明申請要求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行為。但行政行為中,應聲請的行為種類遠少於依職權的行為。

  2. 行政機關依職權的行為一經作出,推定有效,具有法律上的執行力。行政相對人的聲明、申請和要求,都是被動的,都要依賴於行政機關的許可、登記和審批,方可具有法律效力

  3. 行政機關掌握大批行政相對人所不具備的資源,可以動用大批人財物投入到行政管理和行政執法中,在信息方面,較之相對人更是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所有的權利都要具有實現的途徑,顯然行政機關的途徑遠較行政相對人更加開闊。

    希望以上回答能幫到你。

F. 在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中與行政主體相對應的即行政主體的管理對象是

理由為:
行政相對人,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中與行政主體相對應的另一方當事人,即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影響其權益的個人或組織。行政相對人是行政法律關系中的一方主體。無論是包括國家行政機關在內的國家機關,還是我國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以及我國境內的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組織,都可以作為行政法律關系的行政相對人主體參加行政法律關系,享有一定的權利,並承擔一定的義務。行政相對人的權利義務包括行政實體法上的權利義務和行政程序法上的權利義務。

行政相對人的法律地位:

(1)行政相對人是行政主體行政管理的對象。

(2)行政相對人也是行政管理的參與人。

(3)行政相對人在監督行政法律關系中可以轉化為救濟對象和監督主體。

行政相對人的權利有:申請權,參與權,了解權,批評,建議權,申訴,控告,檢舉權,陳述,申辯權,申請復議權,提起行政訴訟權,請求行政賠償權,抵制違法行政行為權。

行政相對人的義務有:服從行政管理的義務;協助公務的義務;維護公益的義務;接受行政監督的義務;提供真實信息的義務;遵守法定程序的義務。

G. 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與行政主體的關系

簡要概括:
1、行政法主體中包括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監督行政法律關系主體;
2、行政法律關系主體: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方;
3、行政法主體包括行政主體和相對方外,還包括監督主體。
4、監督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國家有權機關與行政主體以及有關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監督主體:如法院審理行政訴訟案件時,人民法院就是行政法主體。又如行政復議中的上級行政機關等
4、行政主體:行政機關不等於行政主體,除行政機關外,一定的行政機構和其他社會組織,依照法定授權,也可以成為行政主體。公務員並不是行政主體。
一、行政的概念
指國家行政機關和其他公共行政組織對國家與公共事務的決策、組織、管理和調控。
二、行政法的概念和調整對象
1、行政法是國家重要的部門法之一,是調整行政關系以及在此基礎上產生的監督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或是調整因行政主體行使其職權而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
兩層含義:
(一)行政法是國家一類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
(二)這一系列法律規范和原則調整的對象是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
2、調整對象是: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
三、行政法關系概念和分類
(一)行政法關系:指經過行政法(實體、程序)調整之後,具備了權利義務內容的社會關系。
(二)主要有兩類法律關系:
1、行政法律關系:指經過行政法調整之後,具備了權利義務內容的行政管理關系。
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亦稱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指行政法律關系中權利的享有者和義務的承擔者,包括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方(人)。
2、監督行政法律關系:指在監督行政行為的過程中,國家有權機關與行政主體以及有關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之間形成的,受行政法規范調整的各種關系。
四、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和行政法主體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1、行政法主體包括行政主體和相對方外,還包括監督主體。
(一)行政主體享有並行使國家行政權力,是行政法律關系中的特殊主體,在具體法律關系中佔有主導地位。
(二)行政相對方也是行政法上權力的享有者和義務的承擔者,是行政法律關系中的另一主體。
2、監督行政法律關系:指在監督行政行為的過程中,國家有權機關與行政主體以及有關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之間形成的,受行政法規范調整的各種關系。
監督行政法律關系特徵:
第一、一種多重、復雜的法律關系。
第二、包含著行政訴訟法律關系。
第三、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具有非對等性。行政主體在行政法律關系中享有較多的權利,承擔較少義務,而在監督行政法律關系中享有較少權利,承擔較多義務。

H. 是指在行政法律關系中與行政主體相對應的另一方當事人

(行政相對人)是指在行政法律關系中與行政主體相對應的另一方當事人。

I. 簡述行政主體、行政人和行政相對人相互間的行政法律關系

行政主體是指享有國家行政權力,能以自己的名義從事行政管理活動,並獨立承擔由此產生的法律責任的組織。
行政人就是行政主體,不是自然人。行政人本身就不是規范的用詞,嚴格的說起來,法律上根本就沒這個術語,只是一些人不規范的用就形成了這樣大家從意思上能夠理解的用詞。法律文書上是絕對不允許這樣使用 的。
行政相對人,是指行政管理法律關系中與行政主體相對應的另一方當事人,即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影響其權益的個人或組織。
我國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以及我國境內的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組織 ,都可以作為行政法律關系的行政相對人主體參加行政法律關系,享有一定的權利,並承擔一定的義務。 行政主體依法從事行政管理活動,行使行政管理權,是管理者。行政相對人是被管理者。雙方依法享有行政管理活動中的權利和義務。

J. 在行政法律關系中行政主體是不可缺少的一方當事人是否正確

是正確的,行政法律關系,是行政主體與相對人之間的關系。所以必須的偶行政主體。希望幫到你

熱點內容
中國政法大學案例研習經濟法 發布:2025-08-16 02:14:36 瀏覽:456
合同法中的明顯不合理低價 發布:2025-08-16 01:57:10 瀏覽:431
海港區法院 發布:2025-08-16 01:56:15 瀏覽:78
行政法公益慈善 發布:2025-08-16 01:54:05 瀏覽:572
單位法律知識考試簡報 發布:2025-08-16 01:53:56 瀏覽:226
民法扣工資 發布:2025-08-16 01:27:54 瀏覽:386
司法考試6 發布:2025-08-16 01:27:04 瀏覽:772
存款保險條例是行政法規 發布:2025-08-16 01:07:04 瀏覽:214
蒂法官方cp 發布:2025-08-16 00:55:05 瀏覽:313
交通法規的英文 發布:2025-08-16 00:47:07 瀏覽: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