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含義
❶ 尊重和保障人權是什麼
首先,人權載入憲法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體現。「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人權而言,廣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的實現以公民權利的行使和保障為前提和基礎。這次憲法的修改,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充分重視人的發展。尊重和保障人權符合「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有助於推動改革開放事業的發展和社會主義事業的進步,並與共產主義宗旨相一致。
其次,尊重和保障人權載入憲法是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人權事業發展的總結。它不僅僅反映了人權觀念的變化,而且是人權實踐發展的證明。新中國建立以來,人權事業不斷得到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各種對特殊人群的保護(如殘疾人的權利保障、婦女兒童權益保障、未成年人保護、老年人權利保障等)得以全面展開。人權事業的全面發展必然反映到憲法與法律中來。正如胡錦濤同志在首都各界紀念憲法公布施行20周年大會上所作的重要講話中提出:「要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要求,根據實踐中取得的重要的新經驗和新認識,及時依照法定程序對憲法的某些規定進行必要的修正和補充。」因此,將人權載入憲法是水到渠成,是對這些年來我國人權事業的發展進步的一個總結。
再次,憲法關於人權原則的規定是人權保障制度走向法治化的里程碑。人權原則入憲為人權法治化提供了憲政基礎,憲法是國家制定基本法律、普通法律、其他法律規范的基本法依據,人權原則入憲對其他法律法規更充分地規定保障人權具有重要意義;從人權原則入憲的司法意義來講,以憲法原則的高度來規定人權,對司法者可以起到一個深化人權理念的作用,促使他們將保障人權與正確實施法律恰當地結合起來,使我國的人權保障機制在法治化的軌道上前進。
❷ 行政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則
行政法概念:調整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具體來說,是回調整國家行政機關答在履行職能過程中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包括:
行政法的實體性原則:
1.依法行政原則.
2.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
3.越權無效原則.
4.信賴保護原則.
5.比例原則.
行政法的程序性原則:
1.正當法律程序原則.
2.行政公開原則.
3.行政公正原則.
4.行政公平原則.
❸ 論訴在行政法領域如何體現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憲法原則
我國《憲法》第33條確立了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在行政法領域,這一原則要求:一是行政主體極其工作人員在實施行政行為時,應充分尊重行政相對人的人格;二是行政機關應積極履行職權,切實保障公民的各項基本自由;三是行政主體極其工作人員在實施行政行為時不得侵犯公民的各項政治權利;四是行政主體極其工作人員應注重保護行政相對人的財產權。
❹ 如何理解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以及道德規范去保障人權,如果一個國家不尊重和保障人權,國將不國,違法事件亂起,天下大亂,保障和尊重人權是穩定之本,社會之基。
❺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1、合法行政原則。合法行政原則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則,我國的回合法行政答原則包括行政機關對現行法律的遵守和依照法律授權活動兩個方面。
2、合理行政原則。主要含義是行政行為應當具有理性基礎,禁止行政主體的武斷專橫和隨意。最低限度的理性,是行政行為應當具有一個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達到的合理與適當,並且能夠符合科學公理和社會公德。
3、程序正當原則。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子原則:第一,行政公開原則;第二,公眾參與原則;第三,迴避原則。
4、高效便民原則。一是行政效率原則,二是便利當事人原則。
❻ 如何理解治安案件查處中的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
一)查處治安案件的基本原則
查處治安案件的基本原則是指貫穿於整個治安案件辦理過程所必須遵循的行為准則。它體現了查處治安案件的目的和要求。
除應遵循我國法律適用的基本准則,如「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等等。根據《行政處罰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及相關法律所體現的立法精神,查處治安案件還應當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行為與處罰法定原則
《行政處罰法》第三條規定:「沒有法定依據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處罰無效。」這就是行為與處罰法定原則的實質,涉及治安管理處罰,它是指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和治安管理處罰應當由法律明文規定,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不能認定為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並不能適用治安管理處罰。
正確堅持行為與處罰法定原則,應當:
(1)實施治安管理處罰的主體法定。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治安管理處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決定,但警告、五百元以下的罰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決定。
(2)實施治安管理處罰的依據法定。適用治安管路處罰必須有法律、法規、規章、作為依據,否則,不得認定為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並給予處罰。
(3)實施治安管理處罰的程序法定。必須依照有關法律設定的實施治安管理處罰的程序進行,否則處罰無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三條規定:「治安管理處罰的程序,適用本法的規定;本法沒有規定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的有關規定」。
(4)治安管理處罰的設定法定。治安管理處罰的設定必須根據立法規定設定,不得隨意制定一部法規,即作為實施處罰的依據和國行政處罰法》的有關規定」
2、處罰與違法行為相當原則
《行政處罰法》第四條規定,「設定和實施行政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條也規定,「治安管理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這就是處罰與違法行為相當原則的核心,它是指治安管理處罰以事實為依據,與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這體現了法制的統一性、嚴肅性和公平性。
治安管理處罰意味著對治安管理相對人合法權利的剝奪,是具有強制性質的制裁手段,因此在適用治安管理處罰時,必須慎重、公平,過重過輕的處罰都不能達到良好的執法目的。
遵循處罰與違法行為相當的原則應當做到:第一,努力查清案件事實,使案件事實都通過證據體現出來。如果不能查清案件事實,或者不能獲得充分證實案件事實的證據,給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的處罰就不可能遵循處罰與違法行為相當的原則。第二,在裁決決定作出時,應當根據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依據法律法規的具體規定,作出與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的處罰決定,不能隨意裁決,或畸輕畸重。
3、公開、公正原則
《行政處罰法》第四條規定:「行政處罰遵循公正、公開的原則。」《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條也規定,「實施治安管理處罰,應當公開、公正,„„」,堅持實施治安管理處罰的公開、公正原則。
公開是指實施治安管理處罰的依據和被處罰當事人享有的權利應公布於眾。行政案件的辦理公開本身並不能直接實現實體權利與義務的公正,是用以公正的保障。
公正是指「公平正直,沒有偏私。」在實施治安管理處罰的過程中,首先,應當平等地對待各方當事人,不以當事人的身份為實施處罰輕重的標准;其次,所給予的治安管理處罰與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社會危害程度相適應。達到公正的實施治安管理處罰,就要正確行使自由裁量權。
正確行使自由裁量權,必須在法律授權的范圍內,所以合法是自由裁量權行使的基礎;正確行使自由裁量權的核心問題是合理,合理要求自由裁量者沒有偏私,實施自由裁量的理由合理,並符合授權的目的,具體實施的處罰與違法行為相當。
4、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條規定,「實施治安管理處罰,應當公開、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護公民的人格尊嚴。」,所以,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是指認定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實施治安管理處罰,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護公民的人格尊嚴。
在治安案件辦理中尊重和保障人權主要應當保障兩個方面的合法權益: 一是保障守法公民的合法權益,比如,在扣押財物作為證據時,被侵害人的財物就不得扣押,屬於他人合法財產的物品也不得扣押;
二是保障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的合法權益,如:個人隱私保密,不得打罵侮辱等。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公安機關給予的治安管理處罰,享有陳述權、申辯權;對治安管理處罰不服的,有權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因公安機關違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受到損害的,有權依法要求賠償。
5、教育與處罰相結合原則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條規定,「查處治安案件應當堅持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原則」。這一原則的基本精神是指堅持處罰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教育也是一種手段,通過處罰和教育,使其不再危害社會,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的發生。這一原則應貫穿於整個治安案件辦理過程的始終。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是危害社會的行為,給國家、社會和公民的權益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依法給予處罰是必要的。但是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對社會造成的危害,本質上不同於犯罪,如果只是單純的處罰,無助於行為人認識和改正錯誤,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的發生,因此,教育與處罰是相輔相成的。正確堅持教育與處罰相結合原則,應當:
(1)教育和處罰相結合。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處罰,要把握罰當其責,寬嚴適度,藉助處罰增強教育和預防的有效性;同時,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進行教育,使其充分認識其違法行為的危害,使被處罰者和其他公民增強法制觀念。
(2)教育和處罰要辨證統一。查處治安案件,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予以處罰,不可以罰代管,以罰代教,單純為處罰而處罰,同時,也不可片面強調教育挽救而忽視處罰,約之以理,裁之以法,發揮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綜合效能。
(3)對具體案件具體分析。在實施治安處罰的過程中,正確把握不同案
10
情的處罰的適用,依法、合理、適當的運用各種處罰措施。如,應予處罰,從重處罰,從輕處罰、減輕處罰和不予處罰。
❼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及其含義有哪些
法律分析:行政法的實體性原則包括:1、依法行政原則;2、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3、越權無效原則;4、信賴保護原則;5、比例原則。行政法的程序性原則包括:1、程序正當原則;2、行政公開原則;3、行政公正原則;4、行政公平原則。行政法的程序性原則包括:1、程序正當原則;2、行政公開原則;3、行政公正原則;4、行政公平原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四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規、規章規定,並由行政機關依照本法規定的程序實施。
❽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三條,「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請簡要分析理解該條規定的含義
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就是國家政府部門不要強加於你們的想法和意見,要尊重和保障每個公民的合法權益,因為他們都有人權,都有說話的權利,所以要給予公民合法的尊重和人權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