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事訴訟法第76條
Ⅰ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六十七條第一款之規定
第六十抄四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
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第六十七條 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調查取證,有關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
Ⅱ 民事訴訟法76條順延期限是指重新計算期限還是恢復被耽誤的期限
(舊)民來事訴訟法76條,關於順延期源限的規定,不是重新計算,所謂順延,簡單地講,就是扣除中間正當理由耽誤的時間。
一、【釋義】
期間的順延,是指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期限的,經過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可以決定期間從障礙消除後順延。
需注意的是,如果本來期限已過,發生上述事由就不構成對期限的耽誤。另外,當事人申請必須在障礙消除後的十日內。最後,順延並不是必然的,法院可以根據具體情形進行審查,符合條件的,可以決定順延,也可以不予准許。
二、【關聯法規】 正當理由耽誤的情形
(舊)《最高法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80條
(舊)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規定的立案期限,因起訴狀內容欠缺令原告補正的,從補正後交人民法院的次日起算。由上級人民法院轉交下級人民法院,或者由基層人民法院轉交有關人民法庭受理的案件,從受訴人民法院或人民法庭收到起訴狀的次日起算。
Ⅲ 民事訴訟法第七十四條是什麼
第七十四條訴訟過程中,當事人在起訴狀、答辯狀、陳述及其委託代理人的代理詞中承認的對己方不利的事實和認可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予以確認,但當事人反悔並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的除外。
Ⅳ 民事訴訟法第七十六條規定的專門性問題是指什麼
所謂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是泛指司法鑒定的對象和范圍。「專門性問內題」的含義容是指眾所周知的事實、自然規律及定理、根據日常生活經驗法則推定的事實以外的運用一般調查、偵查方法難以解決的科學技術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具體范圍或具體對象,在司法鑒定條例或部門鑒定細則中都有具體限定。只有列入鑒定對象的專門性問題,其鑒定結論才具備證據材料資格;沒有規定的或者被明確排除的專門性問題不能作為司法鑒定對象,其鑒定結論不具備證據材料資格。如最常見的司法心理測定(俗稱測謊鑒定)、警犬鑒定等均不屬於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在我國刑事訴訟法中規定司法鑒定對象僅限於案件中的「某些專門性問題」,一般認為是指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問題中,得到法律確認、經過鑒定其結論可以作為證據材料的那一部分科學技術問題。從立法角度探究,這種對司法鑒定對象的限定的措詞是嚴謹的。
Ⅳ 民事訴訟法第257條第6項的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七條規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終結執行:
(一)申請人撤銷申請的;
(二)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撤銷的;
(三)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無遺產可供執行,又無義務承擔人的;
(四)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案件的權利人死亡的;
(五)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難無力償還借款,無收入來源,又喪失勞動能力的;
(六)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終結執行的其他情形。
(5)原民事訴訟法第76條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七條釋義
涉外仲裁委員會作出的發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決,當事人請求執行的,如果被執行人或者其財產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應當由當事人直接向有管轄權的外國法院申請承認和執行。
當事人申請執行海事仲裁裁決,申請承認和執行外國法院判決、裁定以及國外海事仲裁裁決的,向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或者被執行人住所地海事法院提出。
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或者被執行人住所地沒有海事法院的,向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或者被執行人住所地的中級人民法院提出。
訴訟和仲裁都是解決糾紛兩個法律途徑,為了保證訴訟仲裁的順利開展,國家有一系列的訴訟仲裁法規,保障了訴訟仲裁的運行,其中也規范了司法工作人員的行為,維護司法的威嚴和公正。
如果出現上述五條列舉以外的情況,法院認為應該終結執行,就可以依據第六項來裁定終結執行。
Ⅵ 民事訴訟法第九七條
第九十七條【先予執行范圍】人民法院對下列案件,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可以裁定內先予執容行:
(一)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撫恤金、醫療費用的;
(二)追索勞動報酬的;
(三)因情況緊急需要先予執行的。
[相關法規]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1992年7月14日法發〔1992〕22號)
107.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七條第(三)項規定的緊急情況,包括:
(一)需要立即停止侵害、排除妨礙的;
(二)需要立即制止某項行為的;
(三)需要立即返還用於購置生產原料、生產工具貨款的;
(四)追索恢復生產、經營急需的保險理賠費的。
Ⅶ 民事訴訟法第一三七條解譯
《第一百三十七條抄開庭審理前,書襲記員應當查明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紀律。
開庭審理時,由審判長核對當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審判人員、書記員名單,告知當事人有關的訴訟
權利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提出迴避申請。》
簡單通俗的就是:1、先看當事人來沒來,然後宣布一下紀律,如不得吵鬧等;2、核對當事人,告訴是什麼事,訴訟要求,有哪些人來審。3、提醒你,在場的哪些人,包括證人,審判員等,你有權提出迴避,迴避理由。比如,你和一個人有糾紛,那個人找的證人或現場工作人員中某一位和你有仇,你就可以有權提出要求讓他迴避。望對你有用。
Ⅷ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七條
具體問題是什麼
Ⅸ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交通事故被撞,當事人報警,交警隊作出事故認定書,劃分責任;
當事人協專商不成賠償,受害屬人向法院起訴,要求機動車駕駛員、車輛投保交強險和商業三者險的保險公司賠償,案由是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
民事訴訟法規定的是法院審理所有民事案件應該遵守的程序;
原告要求賠償的法律依據是《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
Ⅹ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七十二條規定
第七十二條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
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