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復議時間
A. 行政訴訟法關於審判期限的規定
行政訴訟法修改後起訴期限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同時,也可以先提起行政復議,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B. 怎樣確定行政訴訟法的起訴期限
行政訴訟起訴期限的確定:直接起訴的期限為六個月;不服復議的起訴期限為收到復議決定書的十五日內;不動產案件在二十年內提起訴訟;其它案件的起訴期限為五年。行政訴訟起訴期限是以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的內容之日起開始計算。
【法律依據】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C. 《行政復議法》規定的復議期限是2個月,而《行政訴訟法》里規定的復議期限是60天,兩者有何分別,怎麼適用
法律間實際上是不應該出現這樣的明顯的不吻合,盡管可能是一個意思。復議期限2個月,是不含法定假日的。另,法律規定了一些情況下可以再延長一個月
D. 行政訴訟法上規定的訴訟時效規定
行政訴訟法有關訴訟時效的規定:先申請行政復議,再向法院起訴的,訴訟時效是十五日;而直接向法院起訴的,訴訟時效是六個月;但是不動產案件的最長訴訟時效是不超過二十年,而其他案件的最長訴訟時效是不超過五年。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E. 行政復議期限是多少天
《行政復議法》第九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了其合法權益的,可以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60日內提出行政復議申請;但是法律規定的申請期限超過60日得除外。
申請人提起行政復議的起算時間,可分為兩種情況:
(1)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行政復議權或者申請行政復議期限的,申請行政復議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行政復議權或者申請行政復議期限之日起計算。
(2)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製作或者未送達法律文書,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申請行政復議的,只要能夠證明具體行政行為存在,行政復議機關應當受理。申請行政復議期限從證明具體行政行為存在之日起計算。
(5)行政訴訟法復議時間擴展閱讀:
行政復議的申請方式
(一)書面申請的,請按下列格式書寫:
1、文書名稱(行政復議申請書)
2、申請人(是公民的,寫明姓名、住址、聯系電話;是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寫明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姓名、聯系電話,代理人姓名、單位、電話)
3、被申請人(寫明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及職務)
4、行政復議請求5、事實和理由6、行政復議機關名稱(如向市政府申請,可寫「此致北京市人民政府」)
7、申請人(簽名或蓋章)
8、申請日期(年、月、日)
行政復議有以下四個特點:
1、提出行政復議的人,必須是認為行政機關行使職權的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2、當事人提出行政復議,必須是在行政機關已經做出行政決定之後,如果行政機關尚沒做出決定,則不存在復議問題。復議的任務是解決行政爭議,而不是解決民事或其他爭議。
3、當事人對行政機關的行政決定不服,只能按法律規定,向有行政復議權的行政機關申請復議。
4、行政復議,主要是書面審查,行政復議決定書一經送達,即具有法律效力。只要法律未規定復議決定為終局裁決的,當事人對復議決定不服的,仍可以按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請訴訟。
F. 行政訴訟法時效規定
對訴訟時效期應當綜合考慮根據案件的情況進行分析,不同的案件有不同的情形。
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如果告知相對人或者其他組織訴訟權利和訴訟期限的,訴訟期限應當從知道或者應該知道訴訟權或者訴訟期限日起開始計算。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15日內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如果涉及到不知道行政內容的,尤其是不動產訴訟案件的,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不超過二十年;
其他類型的案件不超過五年,法律規定公民不知道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內容的,其訴訟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行政內容之日起計算。
【法律依據】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五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G. 行政訴訟法有效期限
行政訴訟法中有訴訟時效。先申請復議,再起訴的,訴訟時效是十五日;如果直接向法院起訴的,訴訟時效是六個月;但是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而其他案件超過五年的,法院不再受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H. 該行政復議時間該怎麼計算。
不要意思,你除了標題,沒其他信息。我猜測下。
應該是行政決定或者處罰做出之日起6個月內。
I. 新的行政訴訟法經過復議的案件提起訴訟的期限
跟原來的
行政訴訟法
是一樣的,在收到
復議決定書
之次日起15日內提起訴訟。
J. 行政訴訟時效期限一般是多久
行政訴訟法中的起訴期限,一般是六個月;但是當事人如果先向行政復議機關申請復議,再提起行政訴訟的,起訴期限是十五日,從當事人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開始計算。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