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被告脫產

民事訴訟法被告脫產

發布時間: 2022-03-07 13:59:29

1. 關於法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原告就被告。

這只是一般的民事案件,是按照原告就被告的原則,原告所在地沒有管轄權,你提出管轄權異議,也會被駁回

2. 民事訴訟法中"原告就被告"什麼意思

原告就被告,是民事訴訟案件在區域管轄的原則,即被告在哪個法回院轄區,原告就答應當到哪個法院起訴,案件就歸該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轄。這樣做有利於法院送達法律文書,節約訴訟成本、縮短訴訟周期,也有利於最終的執行。

3. 民事訴訟法中,對於必須到庭的當事人被告,一次傳票後不到(僅一次),法院應該咋辦

民事訴訟法中,對於必須到庭的當事人被告,一次傳票後不到,法院可以發第二次傳票。必須到庭的被告經兩次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人民法院可以對其採取拘傳的強制措施。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九條 人民法院對必須到庭的被告,經兩次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傳。

第一百一十條 訴訟參與人和其他人應當遵守法庭規則。人民法院對違反法庭規則的人,可以予以訓誡,責令退出法庭或者予以罰款、拘留。人民法院對哄鬧、沖擊法庭,侮辱、誹謗、威脅、毆打審判人員,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情節較輕的,予以罰款、拘留。

第一百一十六條 拘傳、罰款、拘留必須經院長批准。拘傳應當發拘傳票。罰款、拘留應當用決定書。對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不停止執行。

(3)民事訴訟法被告脫產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七條 開庭審理前,書記員應當查明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紀律。開庭審理時,由審判長核對當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審判人員、書記員名單,告知當事人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提出迴避申請。

第一百四十三條 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訴處理;被告反訴的,可以缺席判決。

第一百四十四條 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4. 民事訴訟法原告就被告是根據什麼來定的

民事訴復訟中原告就被告是制依據的法律規定。
《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一條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5. 民事訴訟法對原被告就同一案件在兩地分別起訴有何法律規定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同一個民事糾紛,雙方當事人分別在不同法院起訴的,依回然屬於兩個不同的案答件,因為當事人身份互為原被告,訴訟地位不同,且訴訟請求和也不同,因此是兩個獨立的案件。當事人可以主動向法院說明情況,然後由兩個法院協商按照牽連管轄,合並為一個案件進行審理。否則,可能會出現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6. 如何理解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有明確的被告」

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第(二)項的規定,「有明確的被告」是起訴的四個條件之一。

對於它的理解如下:

一種認為「明確的被告」是指原告起訴時必須提供被告的身份資料,如被告自然人,則需提供其身份證或相應的戶籍證明資料,如法人等組織的,則需提供工商登記資料或組織機構代碼證;

另一種意見認為「明確的被告」是指能夠確定被告的身份,能夠將特定的被告予以特定化,即有明確的住所等,能夠與他人區分即可。

《民事訴訟法》第108條所稱「明確的被告」是指在法院的管轄確定並正確無誤時,在該法院管內的被告必須有

(一)姓名(自然人)或名稱(法人)、字型大小(法人分支機構、非法人社會組織、合夥),

(二)必須有住所,或者在該法院管內有經常居住地(連續居住一年以上)。

(6)民事訴訟法被告脫產擴展閱讀:

對於「明確被告」的判定:

其一,被告的身份情況。

在被告的身份情況中,被告的姓名或名稱是否准確或正確最為重要。籍貫、職業或工作單位和職務等身份情況並非起訴的必要條件。有的法官要求原告提供被告的身份證、電話的號碼,均出於法官確認被告身份或方便聯系被告的需要,不應成為起訴的充分必要條件。

其二,被告的住址或住所地。

當被告是公民的,以派出所的戶籍登記為依據確定其家庭住址,公民被告的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除寫明住所地外,還應寫明經常居住地。當被告是企業法人或其他組織的,以工商檔案或有關登記、備案部門的登記、備案材料(黨委、政府除外)為依據確定其住所地。

其中,企業法人或非企業法人以營業場所為住所地,而其他組織如學校、機關等則以辦公場所為住所地。

其三,被告與原告之間存在某種法律關系。

原告起訴時應當舉出初步證據以證明或明確其與被告之間存在某種民事法律關系,或存在事實上或法律上的利害關系。

7. 民事訴訟法追加被告的期限

法律並沒有對追加被告的時間做出規定,實踐中一般實在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對於之後提交的依法另案起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七十三條規定,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二條的規定通知其參加,當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追加。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申請,應當進行審查,申請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申請理由成立的,書面通知被追加的當事人參加訴訟。

8. 民事訴訟法,被告能為另一個被告為代理人嗎

如果不是近親屬一般是不可以的。
參照: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八條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9. 民事被告人申請追加被告有何法律依據

從我國抄相關法律規定以及司法實踐可以看出,我國把是否必要共同訴訟作為追加當事人的標准根據訴訟標的是否共同和是否同一種類,共同訴訟可以分為必要的共同訴訟與普通的共同訴訟。必要的共同訴訟是指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兩人或兩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人民法院必須合並審理的訴訟。在共同訴訟中,共同起訴訟或共同應訴的人,叫做共同訴訟人。我國《民法通則》規定共同所有、共同繼承、共同承擔連帶責任、共同侵權、合夥制度等,決定民事訴訟可能產生必要的共同訴訟。必須是必要的共同訴訟遺漏了被告的,除此之外被告沒有權利再行追加被告。依據《民事訴訟法》第56條規定,如與案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也只能列為第三人,而不能是被告。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參加訴訟。

10. 追加被告法律依據民事訴訟法

這位朋友你好,這個當然是根據法律發現了他行為比較更惡劣,當然是可以追加被告的法律依據來。懲罰犯罪分子。

熱點內容
艾滋病防治條例自幾日起施行 發布:2025-08-15 17:12:30 瀏覽:339
公司委員會工作條例 發布:2025-08-15 17:07:41 瀏覽:813
曹海晶行政法 發布:2025-08-15 17:03:24 瀏覽:86
民法的調整對象論文 發布:2025-08-15 16:49:41 瀏覽:77
大學法律知識競賽ppt模板下載 發布:2025-08-15 16:38:19 瀏覽:509
勞動法每周上班時間 發布:2025-08-15 16:24:46 瀏覽:465
租房人侵權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5 16:24:04 瀏覽:825
經濟法基礎章節 發布:2025-08-15 16:16:50 瀏覽:193
襄汾法院網 發布:2025-08-15 15:55:26 瀏覽:634
探視權如何約定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15 15:54:25 瀏覽: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