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起訴訴訟法
⑴ 人按照食品安全法通過法院投訴我應該接到法院傳票嗎
到法院不是投訴
而是起訴,如果起訴到法院,法院會向你送達訴訟狀、傳票。
民事訴訟法
第八十四條 送達訴訟文書必須有送達回證,由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收到日期,簽名或者蓋章。
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的簽收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一百二十五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答辯狀應當記明被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⑵ 食品安全受害者可以向哪個機關提起訴訟
食品安全受害者可以向工商局,質檢局,食品葯品安全管理局,衛生局,公安局或地方的一些行政機關申訴,國家通過市場規制的方法進行對責任者及時的處罰。
食品安全(food safety)指食品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據倍諾食品安全定義,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影響的公共衛生問題」。食品安全也是一門專門探討在食品加工、存儲、銷售等過程中確保食品衛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隱患,防範食物中毒的一個跨學科領域,所以食品安全很重要。
食品(食物)的種植、養殖、加工、包裝、儲藏、運輸、銷售、消費等活動符合國家強制標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損害或威脅人體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質以導致消費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費者及其後代的隱患。該概念表明,食品安全既包括生產安全,也包括經營安全;既包括結果安全,也包括過程安全;既包括現實安全,也包括未來安全
⑶ 食品安全起訴流程
法律分析:違法食品的一般流程如下:1、先向有管轄權的法院起訴立案庭遞交訴狀。2、符合立案條件,法院會通知當事人規定時間內交訴訟費,交費後予以立案。3、法院會提前3日通知當事人開庭時間、地點、承辦人;公開審理的案件提前3日進行公告。4、如果達成調解協議,製作調解書,雙方當事人簽收後生效,當事人履行調解書內容或申請執行;未達成調解協議的,合議庭合議作出裁決。5、宣判,當事人自動履行裁判文書確定的義務或向法院告訴執行庭提出執行申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有明確的被告;(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一百二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⑷ 食品安全法中的民事條款
一、食品安全法中的三種特殊民事責任
1、生產者和銷售者的責任
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銷售中要求支付價款10倍的賠償金。
2、虛假廣告中的責任
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個人在虛假廣告中向消費者推薦食品,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與食品生產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也就是說如果明星代言的某些食品出現了問題,明星也要一起承擔民事責任。
3、出租人的責任
集中交易市場的開辦者、櫃台出租者和展銷會舉辦者,應當審查入場食品經營者的許可證,明確入場食品經營者的食品安全管理責任,定期對入場食品經營者的經營環境和條件進行檢查,發現食品經營者有違法行為的,應當及時制止並立即報告所在地縣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
集中交易市場的開辦者、櫃台出租者和展銷會舉辦者未履行上述規定義務,本市場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二、如何避免食品安全事故
第一,落實企業和政府責任。根據食品安全法,食品生產經營者負有保證食品安全的社會責任,各級地方人民政府負有對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統一領導、組織、協調的責任,各有關部門要堅持統一協調與分工負責相結合,認真履行職責,搞好監督指導。
第二,要進一步完善和強化責任制度與問責制度,推動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順利進行。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必須敬業盡責,以對百姓生命高度負責的態度對食品市場加大檢查頻率,拓寬覆蓋范圍,最好做到常規檢查和突擊檢查相結合,保證食品安全市場的「零死角」。 要採取有效措施,堅決打擊食品安全領域各種違法生產經營的行為,嚴肅查處並追究監管不力的行為,真正做到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
第三,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應急體系。整合食品衛生監督、質檢、工商為主的政府職能部門資源,使各有關部門的監管工作有機銜接起來,讓市場監管到位。同時以食品行業協會為主導,帶領企業堅定不移的執行與參與政府發布的各種類型保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及活動。
第四,還需努力提升社會的道德良心水準。不為自身獲利而去害人,這是最底線的道德標准,然而在利益至上的喧囂時代,道德底線總是被輕易地放棄。在市場經濟的建設中,我們顯然更多強調市場的逐利性,而忽略了其道德性,很多時候,道德性的呼籲甚至被認為與市場的經濟性格格不入,這不能不說是個認識上的偏差。
⑸ 《食品衛生法》規定,當事人對行政處罰不服的,向上級機關申請復議或向法院起訴的期限為: 幾天
15天。《食品衛生法》已經作廢。但該法第五十條規定:《食品衛生法》第八章第五十條規定: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復議;當事人也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零四條本法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同時廢止。
⑹ 《食品衛生法》規定當事人對行政處罰不服的,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時限為
《食品衛生法(試行)》規定,當事人對食品衛生監督機構給予的行政處罰不服的,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15日)內,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但是對食品控制的決定應當立即執行。
同時我國《行政訴訟法》中規定:當事人對行政處罰不服的,應當在行政機關做出行政處罰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
⑺ 中國食品安全法中有關消費者維權的條例
《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條違反本法規定,造成人身、財產或者其他版損害的,依法承擔賠權償責任。
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銷售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的賠償金。
⑻ 新食品安全法對於投訴人有哪些規定
食品安全法基本針對的是商家和相關部門,光針對投訴人,應該就是這一條:第十二條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有權舉報食品安全違法行為,依法向有關部門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對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比較籠統。
而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的是任何單位或者個人發現犯罪行為後,都有權進行報案或者舉報。
相關法條: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
被害人對侵犯其人身、財產權利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於報案、控告、舉報,都應當接受。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的,應當移送主管機關處理,並且通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而又必須採取緊急措施的,應當先採取緊急措施,然後移送主管機關。
犯罪人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適用第三款規定。
供參考。
⑼ 食品安全如何訴訟解決
你的問題過於籠統。
一般而言,你首先可以向衛生行政管理部門投訴處理。得不到滿意答復或處理結果,或者你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