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舉證質證認證環節

民事訴訟法舉證質證認證環節

發布時間: 2022-03-28 19:22:27

㈠ 民事訴訟法證據形式有哪些

一,什麼是民事訴訟證據?

民事訴訟證據:是指能夠證明民事案件真實情況的客觀事實材料。

1. 客觀性

作為民事證據的事實材料必須是客觀存在的。也就是說,作為證據事實,它不以任何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它以真實而非虛無的、客觀而非想像的面目出現於客觀世界,且能夠為人所認識和理解。

2. 關聯性

指民事證據必須與案件的待證事實之間有內在的聯系。

這種事實材料所表現出來的關聯性一般以兩種形式表現出來:

1). 直接的聯系,如事實材料所反映出來的事實本身就是待證事實的一部分;

2). 間接的聯系,如事實材料所反映出來的事實能夠間接證明某一待證事實成立。

3. 合法性

作為民事案件定案依據的事實材料必須符合法定的存在形式,並且其獲得、提供、審查、保全、認證、質證等證據的適用過程和程序也必須是合乎法律規定的。

二,民事訴訟法證據形式有哪些?

根據民事訴訟法律規定的民事訴訟證據的表現形式為標准,我國民事訴訟證據的表現形式可以分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當事人陳述、電子數據、鑒定結論、勘驗筆錄八種。

1. 書證是指以文字、符號、圖形等所記載的內容或表達的思想來證明案件真實的證據。

2. 物證是指以其存在的形狀、質量、規格、特徵等來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

3. 視聽資料,是指利用錄音、錄像、電子計算機儲存的資料和數據等來證明案件事實的一種證據。

4. 證人是指知曉案件事實並應當事人的要求和法院的傳喚到法庭作證的人,證人就案件事實向法院所作的陳述稱為證人證言。

5. 當事人陳述是指當事人在訴訟中就與本案有關的事實,向法院所作的陳述。

6. 鑒定人是指那些接受聘請或指派憑借自己的專門知識對案件中的疑難問題進行科學研究並做出具有法律效力結論的人。

7. 人民法院審判人員,在訴訟過程中,為了查明一定的事實,對與案件爭議有關的現場、物品或物體親自進行或指定有關人員進行查驗、拍照、測量的行為。對於查驗的情況與結果製成的筆錄叫勘驗筆錄。

8. 電子數據是指通過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客、手機簡訊、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

㈡ 民事法庭是否必須質證環節

未經質證的證據不能做為證據使用,這是民事訴訟法明文規定的,所以,這個環節是不可缺少的。但涉及個人隱私、商業秘密、國家秘密的採取庭下認定,不在法庭質證。

㈢ 民事訴訟法被告證據怎麼舉證

被告的舉證負擔具有以下特徵:
(一)被告的舉證負擔是為了避免敗訴危險,而向法回院提供答證據的責任;(二)被告的舉證負擔是被告向法院提供反證、反駁證據或新的本證時,應該舉證到何種程度,才能避免原告勝訴的一種負擔。
反駁證據是指當一方當事人為證明其主張而提出證據時,對方當事人並不提出相反證據來否定一方所主張的事實,而是針對其證據所存在的瑕疵,如書證上的簽名為假,或物證為偽造的,或者取證的程序違反了法律的強制性規定,等等,指出其主張因證據有瑕疵而無法得到證明。

民事訴訟法被告證據是可以提新的證據,也可以反駁證據和反證原告。被告舉證負擔是向法院提供證據的責任,也是為了防止自己敗訴。一切證據都是要在事實的基礎上舉證的。證據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等。

㈣ 請教法律專業人士有關民事訴訟中「質證」的問題。

你的理解是正確的,但是如果證據材料對案件真實情況證明至關重要,雖然判決書中不會確認該證據,但不能排除它影響法官對案件的看法並進一步影響裁決做出的可能性。

㈤ 民訴中法庭舉證質證過程中質證完後對方可以發表意見嗎

可以,但不要得罪法官,禮貌一點,法官一般會讓你說的。

㈥ 民事訴訟庭審質證的順序是什麼,民事法庭調查

庭審質證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1、當事人陳述;

2、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

3、出示書證、物證和視聽資料;

4、宣讀鑒定結論;

5、宣讀勘驗筆錄。

首先由原告口頭陳述其訴訟請求及其所依據的事實、理由,然後由被告陳述案件事實及其所持的不同意見。

被告提出反訴的,應陳述反訴的訴訟請求及其所依據的事實、理由。有訴訟第三人的,先由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陳述訴訟請求及其所依據的事實、理由,再由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針對原、被告的陳述提出承認或者否認的答辯意見。

當事人有訴訟代理人的,可以由訴訟代理人陳述或答辯,也可以在當事人陳述或答辯完後,再由訴訟代理人補充。審判人員有權就案件事實進行詢問,歸納本案爭議焦點或者法庭調查重點,並徵求當事人的意見。

(6)民事訴訟法舉證質證認證環節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的程序

一審程序包括普通程序和簡易程序。普通程序是《民事訴訟法》規定的民事訴訟當事人進行第一審民事訴訟和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民事案件所通常適用的訴訟程序。

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應當在立案之日起6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6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法院批准。

(一)起訴和受理

1.起訴

《民事訴訟法》規定,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1)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2)有明確的被告;

(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事實和理由;

(4)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起訴方式,應當以書面起訴為原則,口頭起訴為例外。在工程實踐中,基本都是採用書面起訴方式。《民事訴訟法》規定,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

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1)當事人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

(2)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和理由;

(3)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起訴狀中最好寫明案由。民事案件案由是民事訴訟案件的名稱,反映案件所涉及的民事法律關系的性質,是法院將訴訟爭議所包含的法律關系進行的概括。

2,受理

《民事訴訟法》規定,法院收到起訴狀,經審查,認為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7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認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7日內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5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15日內提出答辯狀。被告提出答辯狀的,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之日起5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㈦ 民事訴訟法關於證據的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

1.證據包括:當事人的陳述、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證人證言、鑒定意見、勘驗筆錄。

2.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及時提供證據。

3.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主張和案件審理情況,確定當事人應當提供的證據及其期限。當事人在該期限內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延長期限,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適當延長。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拒不說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據不同情形可以不予採納該證據,或者採納該證據但予以訓誡、罰款。

4.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並由當事人互相質證。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需要在法庭出示的,不得在公開開庭時出示。

5.書證應當提交原件。物證應當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者原物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交復製品、照片、副本、節錄本。提交外文書證,必須附有中文譯本。

6.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

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

7.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當事人可以在訴訟過程中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動採取保全措施。

因情況緊急,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利害關系人可以在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前向證據所在地、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對案件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

(7)民事訴訟法舉證質證認證環節擴展閱讀

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通過書面證言、視聽傳輸技術或者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

1.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2.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3.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4.其他有正當理由不能出庭的。

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

2.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

3.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的財產,或者已被清點並責令其保管的財產,轉移已被凍結的財產的;

4.對司法工作人員、訴訟參加人、證人、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協助執行的人,進行侮辱、誹謗、誣陷、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5.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司法工作人員執行職務的;

6.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

㈧ 如何進行法庭質證

1、質證是指當事人、訴訟代理人及第三人在法庭的主持下,對當事人及第三人提出的證據就其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以及證明力的有無、大小予以說明和質辯的活動或過程。廣義質證通常指在訴訟或仲裁活動中,一方當事人及其代理人對另一方出示的證據的合法性、與本案爭議事實的關聯性、真實性,是否有證明力,是否可以作為本案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進行的說明、評價、質疑、辯駁、對質、辯論以及用其他方法表明證據效力的活動及其過程。狹義的僅指訴訟活動中,在證據交換程序中或是在法庭審理過程中的法庭調查階段,進行的前述活動。
2、質證,是指在庭審過程中,由一方出示證據,並說明證據來源及證明內容,而由對方就證據本身及證明內容進行辨認、質疑、反駁的一項訴訟活動。在質證過程中,法官可就相關證據詢問當事人,有些地方法院還允許當事雙方相互詢問。
3、《民事訴訟法》第63條規定,證據有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當事人的陳述、鑒定意見、勘驗筆錄等八種。法諺曰:證據是訴訟之王。司法裁判通過證據來認定相關事實,而不問案件的客觀情況,證據是否充分、證據鏈是否完備直接影響裁判結果。
一、基本質證技巧
按照學理上的通常理解,證據應當具備三性(真實性、關聯性、合法性),才能作為有效的證據,起到證明案件事實的作用。因此,質證活動應圍繞證據的三性展開。
1、只認可真實的證明材料
可以否認一切對自己不利的復印件、傳真件等書證;可以否認利害關系人(如存在合作關系的單位和個人)出具的證據;對於有疑議的證據可以申請司法鑒定,以確認其真實性。
2、認可與案件存在邏輯關系的證明材料
所證明的內容必須與案件有關,否則是不會被採納。司法實踐中很多當事人提交的證據雖然客觀上與案件存在聯系,但單一的證據很難被認定存在邏輯關系。如在合同糾紛中主張損失時,為將損失擴大化,當事人提交一些食宿發票、火車票等,這些損失即便發生,在法律上也難認定與違約行為存在因果關系。為此,直觀上不存在聯系的證據,可以與案件不存在關聯性為由不予認可。
3、認可來源合法的證據
質證時可要求對方說明證據來源,對於違法取得的證據,其真實性本身存疑且違反法律規定,不予認可。
二、質證技巧的綜合運用
質證是庭審的關鍵環節,而後面的法庭辯論不過是質證意見的補充而已。一個優秀的辯手不僅需要扎實的法律功底,而且要思維敏銳、思辯能力很強,同時還需具備一定的謀略(訴訟謀略可參見《訴訟36計》)。
1、准備充分:庭審前應全面熟悉案情,查找相關法律規定和案例,並預測對方可能出示的證據或提出的問題,作好應對預案。
2、做好開庭記錄:在對方舉證時,記錄對方的舉證意見和自己的辯解意見,這樣自己發表意見時就會很從容。
3、證據的三性應綜合運用,每份證據都可就其三性發表質證意見。
4、不要一概否認對方證據,這樣會顯得沒有誠信和缺乏職業道德。雙方都有的一些無關緊要的證據應當認可;而且對方證據和辯解意見有些還可以為我所用。
5、必要時採取相應法律措施:如申請證據保全、申請法院調查取證、提請司法鑒定。
6、遵守法庭秩序,不隨意插話,注意用詞,不搞人身攻擊。
7、如果證據存在較多瑕疵,為了防止書記員遺漏記錄律師的質證意見,可以在庭審結束後向法庭提交書面的《質證意見》。在書面的《質證意見》上,律師可以詳細地對公訴人提交的證據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
三、質證的程序:
在法庭審理中,質證按照以下程序進行:
(1)原告出示證據,被告、第三人與原告進行質證;
(2)被告出示證據,原告、第三人與被告進行質證;
(3)第三人出示證據,原告、被告與第三人進行質證。

熱點內容
如何做好法官助理工作 發布:2025-07-22 09:24:19 瀏覽:501
刑事訴訟法230 發布:2025-07-22 09:21:17 瀏覽:965
法官年滿90 發布:2025-07-22 09:14:12 瀏覽:161
勞動法四十五條 發布:2025-07-22 09:07:44 瀏覽:829
違法三同時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22 08:49:48 瀏覽:759
自血療法治皮膚病 發布:2025-07-22 08:49:37 瀏覽:660
徐州法律服務工作者 發布:2025-07-22 08:49:34 瀏覽:294
安檢行李被盜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22 08:48:06 瀏覽:753
東莞維權律師 發布:2025-07-22 08:25:47 瀏覽:730
婚姻法父母對子女個人的贈與 發布:2025-07-22 08:17:30 瀏覽: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