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特點

刑事訴訟法特點

發布時間: 2020-12-21 17:39:48

『壹』 什麼是刑事訴訟刑事訴訟有哪些特點

刑事訴訟:處於平等對抗地位、有糾紛的雙方向處於中立地位的裁判方告訴其糾紛,並請求裁判方解決其糾紛的活動。在現代社會,訴訟是國家司法活動的重要內容,國家司法權通過訴訟活動得以實現,從而達到解決社會糾紛、實現法律正義的目的。
特點:1.刑事訴訟是實現國家刑罰權的活動。刑事訴訟的中心內容是解決被追訴者(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責任問題。因此,刑事訴訟法刑法關系密切,學習刑事訴訟法必須對[1][2]有所了解。
2.刑事訴訟由國家專門機關負責進行。刑事訴訟活動主要由偵查機關、檢察機關和審判機關負責進行。其中,享有偵查權的機關包括: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檢察機關、軍隊的保衛部門、監獄和海關總署緝私局。在考試中,一般以公安機關、檢察機關的偵查許可權為考察重點。人民檢察院是唯一享有檢察權的機關。在刑事訴訟中,檢察權貫穿始終,如對公安機關不立案的監督;自偵案件的偵查;批准逮捕;審查起訴;出庭支持公訴;抗訴;執行監督;等等。人民法院是唯一享有審判權的機關。根據第12條規定,審判階段是確定公民有罪的必經階段。因此,審判程序一直是司法考試的重點。
3.刑事訴訟必須有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在刑事訴訟中,學理上的通說將偵查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犯罪嫌疑人及被告人統稱為「訴訟主體」,而按我國現行《刑事訴訟法》第82條第2項的規定,被害人、自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稱為刑事訴訟的「當事人」,第82條第4項的規定里將前述的「當事人」、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證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稱為「訴訟參與人」。上述三個概念各有其不同的內涵和外延,不可混淆。最廣泛意義上的各訴訟參與人(尤其是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訴訟地位及其權利義務關系是刑事訴訟學習的重點。
4.刑事訴訟必須依照法定程序進行。嚴格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這是刑事訴訟的一個重要特徵。與其它社會活動不同,刑事訴訟活動是刑事訴訟法的產物。只有符合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活動才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刑事訴訟案件的流轉程序一直是國家統一司法考試關心的重點。

『貳』 中國古代刑事訴訟法的特點

①司法與行政不分來,行政機關自兼理司法。皇(王)權至上,司法與行政不分的制度始終一脈相承,在地方上,中國古代長期實行地方行政長官兼理司法的制度。
②刑事訴訟與民事訴訟沒有根本性差異。中國古代的法律制度以刑為主,刑民不分,實體法和程序法合一。 公民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也往往通過刑律來調整。

『叄』 刑事訴訟法中,自訴案件第一審程序有哪些特點

自訴案件第一審程序的特點
(一)對告訴才處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人民法院可以調解。

調解應當在查清事實,分清是非的基礎上進行。調解應當堅持自願、合法的原則,調解不能損害國家、集體和其他公民的利益。法院調解是人民法院行使國家審判權的一種方式。人民法院通過調解方式結案,有利於及時解決輕微刑事案件,防止矛盾激化,提高訴訟效率。自訴案件調解結案的,應發給調解書。調解書一經送達,即發生法律效力。調解無效或調解書送達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應當進行判決。

(二)自訴人在宣告判決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訴自行和解是當事雙方行使訴訟權利的一種行為。對於當事人達成自行和解協議或者自訴人申請撤訴的,人民法院應當進行審查,確屬自願合法且不損害國家、社會和其他公民利益的,應當允許。對於自訴人申請撤訴,經人民法院審查後,認為自訴人系被強迫、威嚇等原因,不是出於自願的,人民法院應當不予准許。凡自行撤回自訴的案件,除有正當理由不得就同一事實再行起訴。

自訴人是二人以上的,其中部分人撤訴,不影響案件的繼續審理。自訴經兩次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人民法院許可中途退庭的,按撤訴處理。

(三)被告人可以提出反訴所謂反訴,就是自訴案件的被告人作為被害人控告自訴人犯有與本案有聯系的犯罪行為要求人民法院進行審理地訴訟活動。反訴是一個獨立的訴訟,它是相對於自訴而言的,以自訴的存在為前提,它不是對自訴的答辯。反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1.反訴的對象必須是自訴案件的自訴人。

2.反訴的內容必須是與自訴案件有關的行為。

3.反訴的案件必須屬於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

在反訴成立的情況下,雙方當事人均具有雙重身份,既是自訴人又是被告人,雙方地位平等,反訴適用自訴的規定,反訴應當與自訴案件一並審理。各方當事人罪責自歲,不能相互抵消刑罰。原自訴人撤訴的,不影響反訴案件的繼續審理。

至於刑事訴訟法第170條第(三)項規定的案件在訴訟過程中能否提起反訴,刑事訴訟法沒有專門作限制。但在司法實踐中,由於此類案件本身是屬於公訴性質的案件「轉為」自訴案件來處理的,因而大都性質嚴重、情節復雜,案件范圍廣泛,審理難度較大另外兩類自訴案件大得多。因此,項再不對反訴作一定限制,更增加了審判的難度,可能影響案件的質量。在司法實踐中,可以提起反訴的案件往往不包括刑事訴訟法第170條第(三)項項定的案件。

自訴案件中的告訴才處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可以適用簡易程序,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對不適用簡易程序的自訴案件,其第一審審判程序與公訴案件第一審普通程序基本相同,可參照公訴案件第一審普通程序的規定進行。

-

『肆』 我國刑事訴訟制度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一)加強懲罰犯罪,同時重視保障人權
我國刑事訴訟法要求,在刑事訴訟中除了「懲罰犯罪」以外,還要採取有力措施「保障無罪之人不受刑事追究」,「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同時,修正後的刑事訴訟法在重視保障人權方面還作了以下新規定:允許犯罪嫌疑人在偵查階段聘請律師為其提供法律幫助和在起訴階段就可以委託辯護人為自己辯護;擴大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人的范圍;擴大自訴案件的范圍,使被害人享有廣泛的直接起訴權,同時將被害人定位為當事人,賦予其與被告人基本相同的訴訟權利,從而有力地加強了對被害人的人權保障;取消了收容審查制度,對公安司法機關採取強制措施的種類、對象、條件、期限等作了科學、明確的規定,等等。這些規定一方面有利於追究犯罪,另一方面也加強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權保障。
(二)建立公、檢、法三機關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訴訟機制
與國外許多國家僅將法院作為司法機關不同,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刑事訴訟包括偵查、起訴、審判三個環節,進行刑事訴訟的國家機關有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這三個機關雖然性質不同,但在我國刑事訴訟中地位平等,都屬於我國刑事訴訟中的專門機關。其中,偵查主要由公安機關負責,提起公訴有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除法律另有規定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利。
同時,在這三個機關分工負責的基礎上,我國刑事訴訟法還強調它們之間的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並對此作出具體規定:如公安機關逮捕犯罪嫌疑人必須經過人民檢察院批准,由公安機關執行;人民檢察院發現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有權向人民法院提出糾正意見等等。
(三)確立了一系列科學的適合我國國情的刑事訴訟原則
我國形似訴訟法的許多基本原則符合我國國情,並且為我國所獨有:如公、檢、法三機關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原則;依靠群眾的原則;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的原則;人民檢察院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的原則等等。
(四)實行職權主義與當事人主義相結合的訴訟模式
修正後的刑事訴訟法保留了原刑事訴訟法中有關職權主義的一些合理規定,如在偵查、起訴階段由公安機關和人民檢察院依職權單方面採取偵查、起訴行為;在審判階段由法官訊問被告人、詢問證人、鑒定人和在庭審中調查核實證據的權利等。同時借鑒當事人主義的有益經驗,規定犯罪嫌疑人在偵查階段可以聘請律師提供法律幫助,在起訴階段便可委託辯護人為自己辯護,特別是在審判階段,將法院的庭前審查由實體性審查改為程序性審查,從而有效地避免法官先入為主,從而客觀審案;庭審中訊問被告人、詢問證人、鑒定人,出示物證書證首先和主要由控、辯雙方進行,法官即使進行這些活動,也只是起到補充作用而已,而且法官只有在庭審過程中對證據有疑問時才可以對證據進行調查核實。此外,控辯雙方不僅可以在法庭辯論階段可以進行互相辯論,而且在法庭調查階段也可以對證據和案件情況發表意見並且互相辯論。
(五)賦予人民檢察院對刑事訴訟的法律監督權
與西方國家不同,我國的人民檢察院不僅負責公訴活動,而且具有法律監督職能。具體而言,人民檢察院既有權對貪污賄賂等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犯罪的案件進行立案偵查,有權對所有公訴案件進行審查並決定是否提起公訴,在人民法院審判案件時有權出席法庭支持公訴;而且,其有權對公安機關的偵查活動和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以及刑罰執行等相關活動是否合法進行監督。
(六)規定了一些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訴訟程序和證據制度
¬在總結長期司法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了一些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訴訟程序:如危害國家安全案件、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刑事案件,外國人犯罪的刑事案件由中級人民法院進行一審審判;公安機關在偵查過程中認為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的,由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人民法院審判刑事案件,實行兩審終審制;判處死刑的案件必須經過死刑復核程序;裁判發生法律效力後如果發現確有錯誤的,可提起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等等。

『伍』 試論我國刑事訴訟結構之特點

【刑事訴訟】我國的刑事訴訟結構兼具三角結構的特點1996年修改的刑事訴訟法對我國原有的刑事訴訟結構做了重大的變革。修正後的刑事訴訟法所確立的刑事訴訟結構淡化了職權主義刑事訴訟結構的色彩,吸收了當事人主義刑事訴訟結構的成分,取長補短、兼收並蓄,是我國的刑事訴訟結構兼具了三角結構的特點。
我國刑事訴訟三角結構的特徵是:
首先,審判中立。第一,不告不理。法院作為爭議事實的裁決者決不能主動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責任,只有檢察機關提起公訴或自訴案件原告起訴後,方可依法予以審理。第二,審判的非偏向性。在審理過程中,人民法院有義務與控、辨雙方保持同等的司法距離,不得偏向任何一方,在當前尤其不能偏向檢察機關。
其次,控、辨平等。它包含一下兩層含義。其一,控、辨雙方在訴訟中的法律地位完全平等,雙方都是訴訟主體,而非一方是訴訟主體,一方是訴訟客體,或雙方都是訴訟客體。這一點在自訴案件中自不待言,即使在公訴案件中,也不能應為控方是國家機關的檢察院,辨方只是普通的公民而有所區別,須知雙方在社會中雖具不同身份,但在刑事訴訟中,在法庭的審理中都只是所審案件的雙方當事人。其二,控辯雙方權利相同或對應。既然控辯雙方法律地位完全平等,其訴訟權利自然應相同或對應。相同是指雙方完全享有同樣的訴訟權力。如:庭審雙方都有權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重新鑒定或勘驗,都有權申請相關人員迴避等。相對應指一方行使與他方相對應的權利。如:辯護方的辯護權對應與控訴方的控訴權,一方的反對權對應與另一方的請求權等。
再次,控辯積極對抗。刑事訴訟所要解決的中心問題是被追訴者刑事責任的有無及大小。很明顯,控辯雙方對此的看法和主張是截然不同的,這種對立勢必體現為訴訟行為方式上的對抗。由於控訴方是刑事訴訟的發動者和刑事責任的追究者,整個訴訟過程基本上呈現出控方的進攻性訴訟活動和被告方的防禦性訴訟活動相互交織的情景。修訂後的刑事訴訟法最大的修改處之一就是審判方式上的變化,即強化控辯雙方的舉證和辯論,使得雙方積極對抗,以推動刑事訴訟活動向前發展。因為,「控辯雙方的相對辯論,是法官發現客觀真相,正確運用法律的基礎和前提,所以,這種變化能夠充分推動控辯雙方的控訴職能和辯護職能的發揮,增強庭審的辯論性和透明度,以便法庭審理更趨科學,審理結果更能為當事人接受。

『陸』 刑事訴訟法特徵主要有哪些

刑事訴訟法的特徵 :
第一,刑事訴訟是專門機關(公檢法機關)的一種專門活動。
第二,刑事訴訟是內在當事人和其他訴容訟參與人參加下的一種活動。
第三,刑事訴訟是解決被追訴者刑事責任問題的活動。
第四,刑事訴訟必須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

熱點內容
合同關系屬於經濟法嗎 發布:2025-05-10 16:10:09 瀏覽:347
民法典謠言 發布:2025-05-10 15:53:02 瀏覽:660
石峰區法院 發布:2025-05-10 15:38:53 瀏覽:722
浙江城管執法條例 發布:2025-05-10 15:10:06 瀏覽:439
合同法第二章百度文庫 發布:2025-05-10 15:00:10 瀏覽:688
行政法學自考名師 發布:2025-05-10 14:58:45 瀏覽:568
美國立法懶賬 發布:2025-05-10 14:37:12 瀏覽:86
金華市法院副院長 發布:2025-05-10 14:37:06 瀏覽:135
全國經濟普查條例屬於 發布:2025-05-10 14:34:54 瀏覽:638
經濟法第六版馬洪 發布:2025-05-10 14:34:42 瀏覽: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