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的必然因果關系說
❶ 成立必然因果關系的條件是什麼
用封神榜
❷ 行政法問題
行政主體就像一個人,它要做很多事情,不可能把他能做的事情一一列舉。而且行政機關會面臨很多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情況,如果剝奪其管轄權,必然導致問題。所以你的問題讓人很難回答,但是我還是努力給你找出來。
《上海市養犬管理條例》
第五條
市公安部門是本市養犬管理的主管部門。區、縣公安部門負責本轄區內的養犬管理以及相關處罰。市公安部門設立的犬只收容所負責犬只的收容、認領和領養工作。(這里有規定區縣公安機關對有關行政相對人的處罰行為)
獸醫主管部門負責犬只的狂犬病防疫,指導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實施相關管理以及處罰。(這里有規定獸醫主管部門對有關行政相對人的處罰行為)
城管執法部門負責查處城市化地區飼養、經營犬只過程中影響市容環境衛生的行為。(這里有規定城管執法部門對有關行政相對人的處罰行為。如果沒有遵守,可能被城管整頓,比如沒收犬只、強行搬離。)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對從事犬類經營活動的監督管理。
住房保障房屋管理、衛生、財政、物價等相關行政管理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共同做好養犬管理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應當配合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做好養犬管理工作。
第七、八、九條都規定了有關行政主體的行政事實行為,主要體現為行政指導、發布不具備法律效力的信息。
第二章 養犬登記
本章規定的行政行為主要是行政許可與行政確認,這兩種行政行為貫穿本章。
例如:
第十一條 本市實行養犬登記制度和年檢制度。飼養犬齡滿三個月的犬只,養犬人應當辦理養犬登記。
未經登記,不得飼養犬齡滿三個月的犬只。
本市應當採取措施,逐步實現犬只的狂犬病免疫接種與養犬登記、年檢在同一場所辦理。
第十一條規定的年檢制度,實際是行政許可。登記制度,既是行政許可也是行政確認。例如:「未經登記,不得飼養犬齡滿三個月的犬只」。這一款就是集中體現了行政許可與行政確認。
第三章 養犬行為規范里並未規定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多是一些任意性規范,如果養犬人不遵守,在《上海市養犬管理條例》里也未規定處罰、強制措施。
第四章 犬只的收容、認領和領養里規定行政機關有在一定條件下取得犬只所有權的權力,但是不應該認為是行政法的內容,我覺得是民法(見第三十五條)。
第三十六條 相關行業協會、動物保護組織等社會團體經市公安部門認可,可以開展犬只的收容、領養工作,收容、領養的犬只不得用於經營活動。公安部門可以通過購買服務等形式予以支持,並履行監督職責。(本條有行政合同的影子,也有行政許可的影子)
第五章 犬只的經營里主要是行政許可。
第六章 法律責任里完全是行政處罰的規定,非常具體。
第七章 附則里只有第六十條——「本條例施行前已依法為犬只辦理養犬登記的,繼續有效」是行政確認行為。
《上海市城鄉規劃條例》中的行政行為在學界有爭議,行政規劃本身的性質還要研究。因為行政規劃到底是抽象行政行為還是具體行政行為,現在說不清。如果認為是抽象行政行為,但是有針對具體的某地,不可以反復適用。如果認為是具體行政行為,在規劃涉及的領域內又是必須遵守的准則,這個就帶有抽象行政行為的特徵。
有行政許可行為,例如:
第二十七條 建設項目應當符合經批準的控制性詳細規劃或者村莊規劃,以及規劃管理技術規范和標準的要求。
實施規劃許可,應當遵循便民的原則,提高辦事效率。
也有行政處罰行為,例如:
第五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法律、法規已有處罰規定的,從其規定。
二、您認為根據理論上對行政法上「行政」的理解和我國憲法和法律的具體規定,我國郵政行業的各種業務是否都屬於「行政」的范圍?為什麼?
「行政」這個概念本身存在爭議,但是「行政」的核心內容沒有爭議,就是「管理」。這個「管理」的范圍有爭議。廣義上的」行政「,包括了一切管理行為和為管理服務的行為。中國行政法受蘇聯影響,以前認同這個道理。狹義的」行政「僅僅指有行政權的組織依法(法做廣義解釋,指國家的各類規范性文件)履行職責的管理行為。中國目前傾向後者。
郵政行業的各種業務不完全是」行政「,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經營行為,是市場行為。」行政「的部分就是對郵政行為進行管理的部分,比如批准快遞企業從業、處罰違規的郵政企業。
郵政行業和鐵路行業很類似,曾經都是全國唯一的政企合一的巨無霸單位,各自都行使了部分行政權,也進行經營活動,都具有公益性質。但是郵政這塊市場化比鐵路早,所以大家不怎麼關注。
❸ 行政法有什麼意義
行政法的意義有兩個方面:
一、維護社會秩序,保證公共利益。行政權是建立社會秩序、實現公益的基礎,行政法是調整行政權力授予、運行的法律規范。在建立和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公共利益的實現方面,行政法具有重大作用。
二、規范行政權力的行使,保護相對人的合法權益。行政權力是一柄雙刃劍,一旦違法行使,極有可能侵犯相對人的合法權益。行政法的制定和實施可以有效地預防和補救違法行政給相對人帶來的危害。
行政法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3)行政法的必然因果關系說擴展閱讀:
行政法尚沒有統一完整的實體行政法典,這是因為行政法涉及的社會領域十分廣泛,內容紛繁豐富,行政關系復雜多變,因而難以制定一部全面而又完整的統一法典。行政法散見於層次不同、名目繁多、種類不一、數量可觀的各類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以及其他規范性文件之中。
凡是涉及行政權力的規范性文件,均存在行政法規范。重要的綜合性行政法律在我國和國外主要有:行政組織法、國家公務員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強製法、行政許可法、行政程序法、行政公開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等。
❹ 因果關系是必然的嗎
當然是必然的,有因必有果,一件事情的發生必然會有後續,甚至源源不斷剪不斷理還亂。
❺ 比較相當因果關系和必然因果關系
侵權法中的因果關系理論中,我國法學界先是承襲前蘇聯的"必然因果關系說"和"必然、偶然一體因果關系說";改革開放接受世界先進法律文化後,又採納了大陸法系的"相當因果關系說".相當因果關系說是自然法哲學和實證主義法學思想的產物,具有科學性和適用性.相當因果關系說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其內容無論在事實原因、法律原因的判斷標准上,還是在因果關系的中斷和證明方面,都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和充實,形成了一個全面、系統的理論.深入研究相當因果關系說的相關問題有利於完善我國的侵權法理論.
❻ 必然因果關系的介紹
必然因果關系,是法律術語,刑法學界關於犯罪因果關系的學說之一。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內在的、必然的、合乎規律地引起和被引起的聯系。
❼ 唯物辯證法中的因果關系
簡單是說,因果關系的邏輯就是:因為A,所以B;或者說如果出現現象A,必然就會出現現象B(充分關系)。這是一種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而且是原因A在前,結果B在後。一切先後關系不一定就是因果關系,比如晝夜的交替。我起床先穿衣服,然後穿褲子,或者說先涮牙後洗臉。這都不是因果關系。但並不是一切必然聯系都是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比如:如果人的心跳停止,人就會死亡,這是一種必然關系,但卻不是因果關系,因為不是因為心跳停止,所以人死亡;恰恰是因為人死亡了,所以心臟停止跳動。又比如,單身漢就是一個沒有成家的男人,這是一種必然關系。在正常情況下,因果關系是,這個男人沒有成家,所以他是單身漢;而不是因為他是單身漢,所以他沒有成家(除非他自己不想成家)。也就是,只有有了引起和被引起關系的必然聯系,才是屬於因果聯系,而必然聯系並不一定是引起和被引起關系。但引起和被引起卻是因果聯系的本質規定。所以C不對,D才對。
❽ 行政處罰是否要求違法行為與結果有必然的因果關系
行政處罰是指由國家行政機關依法對違反行政管理法規應受懲罰的單位或個人給予和行政制裁。懲罰的社會功能主要在於督促工作人員遵守勞動紀律、規章制度和國家法律,防止和限制違法亂紀行為的發生,對違法亂紀者予以制裁
❾ 刑法中因果關系的幾種主要學說
必然因果關系說、偶然因果關系說、條件因果關系說。
必然因果關系說認為:當危害行內為中包含容著危害結果產生的依據,並合乎規律地產生危害結果,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就是必然因果關系。
偶然因果關系說危害行為中並不包含著危害結果產生的依據,偶然介入其他因素,並由其他因素合乎規律地引起危害結果時,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就是偶然因果關系。
條件因果關系說認為:當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存在「沒有前者就沒有後者」的關系時,前者就是後者的原因。
❿ 因果關系是否存在普遍性和必然性
因果關系存在普遍性和必然性,因果是構造出來的,其普遍性不在外部世界,而是普遍存在於思維方式中,是預測事件走向的有效模型結構中最簡單的一種。即使一因不對一果,一果也並非起源於一因,我們也可以或簡化或歸納,將其處理成一對一,以便於計算。
萬物皆有因果。沒有例外。一個因不只一個果,有無限多的果。再究根溯源,在某個點上,萬物其實都是聯系在一起的。故而有蝴蝶效應一說。對於每一件事物的因果關系的發生方式是必然的(特定時空條件下)。
佛法認為,世界所發生的一切事情,世界所能認知的一切事情,世界所能看得見的一切事物(包括利用科學手段),乃至一切尚未認知的一切事情,都是因果的普遍與必然的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