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科勞動法大全
① 勞動法中合同工有年休假嗎
《勞動法》中明確規定了國家實行帶薪年休假制度,具體規定是在《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中。
法律分析
年休假,指法律規定的勞動者工作滿一定的工作年限後,每年享有的保留工作帶薪連續休假。年休假包括基本年休假和補加年休假。具體時間由國家根據不同的工種和勞動的繁重程度分別規定。 年休假,是國家根據勞動者工作年限和勞動繁重緊張程度每年給予的一定期間的帶薪連續休假。單位應當根據生產、工作的具體情況,並考慮職工本人意願,統籌安排職工年休假。年休假在1個年度內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單位因生產、工作特點確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職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個年度安排;單位確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職工休年休假的,經職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職工休年休假,但是對於未休的年假天數,單位應按照該職工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工資報酬 。,從職員的角度看,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使社會競爭與工作壓力增大,員工緊綳的弦時時松不下來,不可避免地造成勞動生產率下降,難以保證工作質量.帶薪年休假給員工一個放鬆的機會,勞逸結合會提高員工對工作和生活的滿意度.延伸至企業,企業缺乏人文關懷,無法贏得員工真誠的擁護,員工難以把企業的未來與自己的利益聯系起來,員工積極性受挫致使企業很難發展、壯大.企業沒有穩固的人力支撐,無法有效建立內在核心價值體系,易成為外強中空,最後趨於崩潰。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五條 國家實行帶薪年休假制度。
勞動者連續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第三條 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
② 勞動人事法律法規大全
《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就業專促進法》、《社會保險法屬》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辦案規則》等等。
③ 中國有幾部法典,工商法 勞動法 刑法····都是分開的嗎
這些內容在網路知識有,僅供你參考
中國大概有如下的若幹部門法:
一,憲法及憲法相關法
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
5.中華人民共和國戒嚴法
6.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7.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條約程序法
8.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
9.外交部發布《對外使用國徽圖案的辦法》
10.中華人民共和國集會遊行示威法
11.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
12.中華人民共和國引渡法
1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14.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
15.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特權與豁免條例
16.中華人民共和國領事特權與豁免條例
17.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決議
18.國務院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集會遊行示威法實施條例》的批復通知
1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的決定
2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的決定
二,民商法
1.民法通則
2.物權
3.知識產權
4.債權
5.婚姻家庭繼承
6.市場經濟主體
7.證券、期貨、債券
8.海商
9.保險
10.票據
11.租賃
三,行政法
1.外交外事
2.民政
3.司法
4.公安
5.人事、公務員制度
6.紀檢
7.監察
8.檔案
9.民族事務
10.宗教
11.僑務
12.港澳事務
13.台灣事務
14.教育
15.科技
16.文化
17.新聞出版
18.廣播電影電視
19.體育
20.醫葯衛生
21.人口與計劃生育
22.城鄉建設
23.環境保護
24.海關
25.旅遊
26.氣象
27.地震與地質災害
28.測繪
四,刑法
1.刑法綜合規定與解釋
2.犯罪和刑事責任
3.刑罰
4.量刑
5.自首
6.數罪並罰
7.緩刑
8.減刑
9.假釋
10.危害國家安全罪
11.危害公共安全罪
12.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
13.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
14.侵犯財產罪
15.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16.危害國防利益罪
17.貪污賄賂罪
18.瀆職罪
19.軍人違反職責罪
五,經濟法
1.經濟體制改革與對外開放
2.計劃、投資
3.財政
4.稅收
5.金融
6.基本建設
7.標准化、計量
8.質量管理
9.統計
10.資源與資源利用
11.能源與能源工業
12.交通運輸
13.郵政電訊
14.農牧業
15.工業
16.商貿物資倉儲
17.工商管理
18.物價管理
19.市場中介機構
20.對外經濟合作與三資企業
21.對外貿易
六,社會保障法
1.勞動
2.社會保障
七,訴訟程序法
1.民事訴訟
2.刑事訴訟
3.行政訴訟
4.知識產權訴訟
5.海事訴訟
6.告訴申訴
7.仲裁
八,自然資源與環境保護法
1.環境保護
2.大氣污染防治
3.水污染防治
4.海洋環境保護
5.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
6.放射性污染防治
7.環境雜訊污染防治
8.清潔生產促進
9.防沙治沙
10.環境影響評價
11.循環經濟促進
12.野生動植物保護
13.自然保護區
14.土地資源利用
這8個法律部門是彼此獨立的,至於他們之間的關系是很難說清的,因為有些部門法里又有一般法和特別法,比如民商法中的民法通則就是一般法,知識產權法就是特殊法,在司法實踐中,特殊法優先於一般法首先使用。書店裡有些法條買不到,主要是一些法律性質的規定但卻不是法律,換句話說就是「有法律之實,而無法律之名」,例如憲法相關法中的15~20,就很難買到;另外,法律是可以買到的,然而「法規」是買不到的,因為法規有上千上萬條,而且效力低於法律;以上大多是法律。
社會法律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批准《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的決議
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批准《國務院關於職工探親待遇的規定》的決議
3.殘疾人保障法
4.未成年人保護法
5.婦女權益保障法
6.礦山安全法
7.紅十字會法
8.勞動法
9.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10.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1.公益事業捐贈法
12.職業病防治法
13.安全生產法
14.勞動合同法
15.就業促進法
16.勞動爭議調解法
還有很多很多,建議你登錄「中國法律大全」網站
④ 北京的勞動法律師事務所哪家好啊
可點擊我名字聯系 專業勞動法資深律師
⑤ 關於勞動法對於年假的規定
下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國務院《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對年休假的規定,本人認為,你對你們單位人力資源部的解釋有異議,可以向當地的勞動部門咨詢,他們一定會給你一個滿意答復的。也可以直接申請勞動仲裁。
附: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五條國家實行帶薪年休假制度。
勞動者連續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
第三條 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
國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計入年休假的假期。
第四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當年的年休假:
(一)職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數多於年休假天數的;
(二)職工請事假累計20天以上且單位按照規定不扣工資的;
(三)累計工作滿1年不滿1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2個月以上的;
(四)累計工作滿10年不滿2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3個月以上的;
(五)累計工作滿20年以上的職工,請病假累計4個月以上的。
⑥ 急急急!勞動法專家請進!!
第三十五條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七級至十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七級傷殘為12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10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8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6個月的本人工資;
補充:
這里所說的工資均為發生工傷之前的12個月的平均工資.
⑦ 企業用工方面的法律法規大全
企業用工方面的法律法規大全和企業用工有密切聯系的無非三部法律:
1,《勞動法》
勞動法(labour law),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總稱。它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而產生的法律部門;它是從民法中分離出來的法律部門;是一種獨立的法律部門。這些法律條文規管工會、僱主及雇員的關系,並保障各方面的權利及義務。
我國的勞動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於1995年1月1日起施行。(最新立法為2008年的《勞動合同法》,需配合使用)
2,《勞動合同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是為了完善勞動合同制度,明確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而制定的法律(參見該法第一條)。2007年6月29日由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勞動合同法共分8章98條,包括:總則、勞動合同的訂立、勞動合同的履行和變更、勞動合同的解除和終止、特別規定、監督檢查、法律責任和附則。勞動合同法是規范勞動關系的一部重要法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屬於社會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及相關配套法規和規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於2007年12月29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⑧ 勞動法中關於遲到、早退時間是如何定義的
時間是按合同定義。
勞動者經常遲到、早退,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用人單位可以專與屬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根據《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動者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十六條勞動者因自身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以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賠償經濟損失。
經濟損失的賠償金,可以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扣除後的剩餘工資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8)盈科勞動法大全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規定
第四條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
僱主對其雇員的待遇和處罰必須作出三個決定:
(1)違法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的;
(2)所適用的法律法規或公司的規章制度准確、恰當;
(3)手續合法有效。用人單位不能隨意使用自己擁有的治理權力,對待員工,在處理上不僅要有依據,還要合理、合理、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