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公安機關對刑事訴訟法的解釋

公安機關對刑事訴訟法的解釋

發布時間: 2022-04-06 09:29:33

❶ 關於刑事訴訟法的解釋

刑事訴訟法是指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調整刑事訴訟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調整的對象是公、檢、法機關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揭露、證實、懲罰犯罪的活動。它的內容主要包括刑事訴訟的任務、基本原則與制度,公、檢、法機關在刑事訴訟中的職權和相互關系,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權利、義務,以及如何進行刑事訴訟的具體程序等。2012年3月,刑訴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尊重保障人權寫入刑訴法,貪官外逃將人財兩空。2012年9月25日,全國刑法學術年會在鄭州舉辦,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將新增刑事和解程序。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根據1996年3月17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根據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刑事訴訟法是指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調整刑事訴訟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調整的對象是公、檢、法機關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揭露、證實、懲罰犯罪的活動。它的內容主要包括刑事訴訟的任務、基本原則與制度,公、檢、法機關在刑事訴訟中的職權和相互關系,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權利、義務,以及如何進行刑事訴訟的具體程序等。2012年3月,刑訴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尊重保障人權寫入刑訴法,貪官外逃將人財兩空。2012年9月25日,全國刑法學術年會在鄭州舉辦,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將新增刑事和解程序。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於2012年3月14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❷ 刑事訴訟法的概念

刑事訴訟法是規范刑事訴訟的法律。
我國的刑事訴訟法是國家制定的規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參加刑事訴訟的法律。

❸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155條,在實踐中應如何理解和適用

一、《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五十五條

對附帶民事訴訟作出判決,應當根據犯罪行為造成的物質損失,結合案件具體情況,確定被告人應當賠償的數額。

犯罪行為造成被害人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付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被害人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等費用;造成被害人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等費用。

駕駛機動車致人傷亡或者造成公私財產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的規定確定賠償責任。

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就民事賠償問題達成調解、和解協議的,賠償范圍、數額不受第二款、第三款規定的限制。

二、最高人民法院刑訴法解釋 第155條第二款規定之理解

「犯罪行為造成被害人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付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被害人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等費用;造成被害人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等費用。」

上述規定,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給出了一個可予支持的范圍。

從其羅列的各種項目看,參照民法通則(1986年)第119條、侵權責任法(2009年)第16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3年)第17條等法條的表述形式與順序看,該款規定徹底排除了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和被撫養人生活費(「三項賠償」)。

在司法實踐中,法官在辦理案件時也是明確告知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原告及其代理人「最好與被告協商,如果協商不成,法院不會判決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和被扶養人生活費」、「與刑事案件一並判決時不會判,單獨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時也不會判」。按照上述規定,辦案法官這種告知是正確的。

三、刑訴法解釋第155條第二款之規定,值得商榷

立法目的、法律體系、價值取向、社會效果上看,刑訴法解釋第155條第二款之規定均屬於最高法有意放棄「三項賠償」形成的「盲區」,而不是有意或無意遺漏形成的「法律漏洞」。但這與現行刑法、刑事訴訟法的立法目的與任務,與立法者於立法當時確立的價值取向以及所要追求的社會效果是不相符合的。

如果對於普通的民事侵權案件,可以請求「三項賠償」並能獲得法院裁判的支持,而在侵犯生命、健康權的刑事案件中卻無權請求「三項賠償」,即使提出請求,也得不到法院裁判的支持。

這不僅凸現了公民生命健康權在不同形式的侵權案件中遭受到了不平等待遇,也顯露了我國刑事法律體系的缺陷。如果對「三項賠償」不依法予以支持,則會對刑事被害人造成「第二次傷害」。

事實上,對於法律適用產生的社會效果,既需要從當事人利益紛爭的平衡與妥當方面去考量,更需要從個案裁判結果對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影響去考量,如果影響是正面的、積極的,就是符合法律所要追求的價值取向,就是合法、公正、妥當的裁判;反之則會產生負面的和消極的影響,就是不公正的判決。

從任何方面講,刑事附帶民事訴訟都不應當排除「三項賠償」。因為,我國尚無對刑事被害人的國家補償制度,如果不能從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被告處獲得賠償,無異於 「死了白死」、「傷了白傷」。

所以,建議立法機關對刑法和刑事訴訟法有關刑事犯罪的民事賠償責任以及刑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作出明確、具體的規定,或者作出立法解釋。

將「三項賠償」納入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權犯罪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范圍,在刑法、刑事訴訟法修正或者作出立法解釋前,最高法院可以對刑訴法解釋第155條進行修改,將「三項賠償」納入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和判決支持的范圍。

(3)公安機關對刑事訴訟法的解釋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五十一條 秘密偵查的適用原則

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時候,經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可以由有關人員隱匿其身份實施偵查。但是,不得誘使他人犯罪,不得採用可能危害公共安全或者發生重大人身危險的方法。 對涉及給付毒品等違禁品或者財物的犯罪活動,公安機關根據偵查犯罪的需要,可以依照規定實施控制下交付。

第一百五十二條 技術偵查措施取得證據的適用原則

依照本節規定採取偵查措施收集的材料在刑事訴訟中可以作為證據使用。如果使用該證據可能危及有關人員的人身安全,或者可能產生其他嚴重後果的,應當採取不暴露有關人員身份、技術方法等保護措施,必要的時候,可以由審判人員在庭外對證據進行核實。

第一百五十三條 通緝的條件及程序

應當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逃,公安機關可以發布通緝令,採取有效措施,追捕歸案。 各級公安機關在自己管轄的地區以內,可以直接發布通緝令;超出自己管轄的地區,應當報請有權決定的上級機關發布。

第一百五十四條 一般偵查羈押期限

對犯罪嫌疑人逮捕後的偵查羈押期限不得超過二個月。案情復雜、期限屆滿不能終結的案件,可以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准延長一個月。

第一百五十五條 特殊偵查羈押期限

因為特殊原因,在較長時間內不宜交付審判的特別重大復雜的案件,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報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延期審理。

第一百五十六條 重大復雜案件的偵查羈押期限

下列案件在本法第一百五十四條規定的期限屆滿不能偵查終結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可以延長二個月:

(一)交通十分不便的邊遠地區的重大復雜案件;

(二)重大的犯罪集團案件;

(三)流竄作案的重大復雜案件;

(四)犯罪涉及面廣,取證困難的重大復雜案件。

第一百五十七條 重刑案件的偵查羈押期限

對犯罪嫌疑人可能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延長期限屆滿,仍不能偵查終結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可以再延長二個月。

參考資料: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❹ 刑事訴訟法解釋74條

您好。
很有可能三大機關都是,主要是看在哪個階段,哪個階段哪個階段的機關就是決定定機關,前一階段的機關就是執行機關。

❺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和《刑事訴訟法》有什麼區別

你好復,刑事訴訟法是對整制個刑事案件在訴訟過程中的操作流程及方式作出的規定,公檢法部門都應遵守,是法律。而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是公安部制定的單獨對公安機關在辦理刑事案件時應當遵守的規定。兩者的制定主體是不一樣的,一個是全國人大,一個是公安部。適用范圍也不一樣。

❻ 中國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的公安機關拘傳

刑事訴訟法司法解決沒有關於公安機關拘傳的相關規定,但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七專條,有對公安機關拘屬傳作出詳細規定。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七條對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傳喚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縣內的指定地點或者到他的住處進行訊問,但是應當出示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的證明文件。對在現場發現的犯罪嫌疑人,經出示工作證件,可以口頭傳喚,但應當在訊問筆錄中註明。
傳喚、拘傳持續的時間不得超過十二小時;案情特別重大、復雜,需要採取拘留、逮捕措施的,傳喚、拘傳持續的時間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
不得以連續傳喚、拘傳的形式變相拘禁犯罪嫌疑人。傳喚、拘傳犯罪嫌疑人,應當保證犯罪嫌疑人的飲食和必要的休息時間。

❼ 刑事訴訟法的解釋

法律分析: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訴案件包括:
(一)告訴才處理的案件:
1、侮辱、誹謗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的,但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2、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刑法第二百五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3、虐待案(刑法第二百六十條第一款規定的)4、侵佔案(刑法第二百七十條規定的)。
(二)人民檢察院沒有提起公訴,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
1、故意傷害案(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2、非法侵入住宅案(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條規定的)3、侵犯通信自由案(刑法第二百五十二條規定的)4、重婚案(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條規定的)5、遺棄案(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條規定的)6、生產、銷售偽劣商品案(刑法分則第三章第一節規定的,但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7、侵犯知識產權案(刑法分則第三章第七節規定的,但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8、刑法分則第四章、第五章規定的,對被告人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案件。
本項規定的案件,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對其中證據不足、可以由公安機關受理的,或者認為對被告人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應當告知被害人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者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刑訴法解釋》
第二條 犯罪地包括犯罪行為發生地和犯罪結果發生地。針對或者利用計算機網路實施的犯罪,犯罪地包括犯罪行為發生地的網站伺服器所在地,網路接入地,網站建立者、管理者所在地,被侵害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及其管理者所在地,被告人、被害人使用的計算機信息系統所在地,以及被害人財產遭受損失地。
第三條 被告人的戶籍地為其居住地。經常居住地與戶籍地不一致的,經常居住地為其居住地。經常居住地為被告人被追訴前已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住院就醫的除外。被告單位登記的住所地為其居住地。主要營業地或者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與登記的住所地不一致的,主要營業地或者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為其居住地。

❽ 刑事訴訟法 名詞解釋

1,刑事訴訟法是指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調整刑事訴訟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2,取保候審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責令被告人提出保證人,保證被告人不逃避偵查審判,隨傳隨到的一種強制措施。

3,逮捕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依法剝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進行羈押並予以審查的一種最為嚴厲的強制措施。

4,監視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限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規定的期限內不得離開住處或者指定的居所,並對其行為加以監視、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種強制措施。

❾ 刑事訴訟法解釋97條內容

《刑事訴訟來法》第九十七條是關自於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強制措施期滿後如何處理的規定,具體條文內容為:
第九十七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被採取強制措施法定期限屆滿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予以釋放、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或者依法變更強制措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辯護人對於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法定期限屆滿的,有權要求解除強制措施。

熱點內容
栩銳律師 發布:2025-07-17 08:41:10 瀏覽:333
香港司法權英國 發布:2025-07-17 08:26:14 瀏覽:772
新邵手機法院 發布:2025-07-17 08:25:23 瀏覽:998
找人收賬注意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7 08:25:22 瀏覽:921
商法實務教程 發布:2025-07-17 08:24:29 瀏覽:114
沒有法律效力的離婚協議範文 發布:2025-07-17 08:23:55 瀏覽:753
法學在線題庫 發布:2025-07-17 08:05:09 瀏覽:626
法學綜合試題 發布:2025-07-17 07:54:47 瀏覽:347
質量是道德 發布:2025-07-17 07:51:25 瀏覽:382
公安縣人民法院名單 發布:2025-07-17 07:47:16 瀏覽: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