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宿舍突發病

勞動法宿舍突發病

發布時間: 2022-04-06 22:24:28

❶ 臨時工在單位住宿時突發疾病死亡

按照勞動法規定,單位沒有臨時工,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勞動合同,都是勞動合同制職工,只有合同期限不同。
勞動者工作崗位上意外死亡,遭遇事故傷害死亡的,應當認定為工亡,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生前供養親屬每人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30%發個撫恤金(配偶和孤寡老人提高10%,合計不超過本人工資) 。

勞動者工作崗位上突發疾病,經過搶救無效48小時之內死亡的,視同工亡,享有工亡待遇;超過48小時死亡的,按因病死亡待遇,由社會保險機構按照所在省市職工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待遇規定支付喪葬費和撫恤金。
勞動者在工作崗位上,因為醉酒、吸毒、自殺、違法犯罪或者因為個人恩怨被人殺害,屬於非因工死亡,其中除違反犯罪之外,其餘情形由社會保險機構按所在省規定支付喪葬費和撫恤金。
用人單位沒有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應當由社會保險基金支付的費用均由單位支付。

❷ 工人在工地,但在宿舍里突發腦出血怎麼賠償

既然不是在工作過程中出現意外,而是在休息過程中出現意外的,單位不存在過錯,這個最多會有個人道補償。

根據《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以下簡稱《醫療期規定》)第3條規定,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需要停止工作醫療時,根據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給予三個月到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企業要給予職工醫療期的相應待遇。


(2)勞動法宿舍突發病擴展閱讀:

(一)根據勞動部《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勞部發第三條規定:

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需要停止工作醫療時,根據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給予三個月到二十四個月的醫療期。

(二)根據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勞部發(1995)309號第五十九條規定:

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治療期間,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由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但不能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80%。

病假日工資=最低工資標准×80%÷21.75天(月計薪天數)

❸ 本店向社會公眾展開調查,一員工凌晨3點左右在宿舍突發急性心肌梗塞死亡,按現勞動法宿舍由本店提供,與死

根據國務院最新頒布的工傷保險條例:
「 第十四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所以,只有同時滿足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地點發生的意外才算是工傷,這里只滿足一個工作地點的條件,所以不是工傷

❹ 勞動法咨詢請問一下在宿舍突發及病廠里應該怎麼處理沒簽合同


在勞動法中沒有相關規定是關於員工在宿舍受傷該怎麼處理。

在《工傷保險條例》中,勞動者在宿舍中受傷不符合工傷認定條件,所以無法認定為工傷,勞動者自己通過基本醫療保險報銷醫療費。

勞動者需要請假的,按照《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執行。

根據《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

第二條醫療期是指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的時限。

第三條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需要停止工作醫療時,根據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給予三個月到二十四個月的醫療期:

(一)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三個月;五年以上的為六個月。

(二)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六個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為九個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為十二個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為十八個月;二十年以上的為二十四個月。

第四條醫療期三個月的按六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六個月的按十二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九個月的按十五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十二個月的按十八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十八個月的按二十四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二十四個月的按三十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

第五條企業職工醫療期內,其病假工資、疾病救濟費和醫療待遇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第六條企業職工非因工緻殘和經醫生或醫療機構認定患有難以治療的疾病,在醫療期內醫療終結,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應當由勞動鑒定委員會參照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准進行勞動能力的鑒定。被鑒定為一至四級,應當退出勞動崗位,終止勞動關系,辦理退休、退職手續,享受退休、退職待遇;被鑒定為五至十級的,醫療期內不得解除勞動合同。

第七條企業職工非因工緻殘和經醫生或醫療機構認定患有難以治療的疾病,醫療期滿,應當由勞動鑒定委員會參照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准進行勞動能力的鑒定,被鑒定為一至四級的,應當退出勞動崗位,解除勞動關系,並辦理退休、退職手續,享受退休、退職待遇。

第八條醫療期滿尚未痊癒者,被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問題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❺ 在單位宿舍突發腦溢血是否屬於工傷

不算的,根據如下:根據我國2004年1月1日實行的《工傷保險條例》,工傷一般包括因工傷亡事故和職業病,以下情形應當被認定為工傷:
1、《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前提條件是「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是兩個必須同時具備的條件,同時還得是「因工作原因」而受到的負傷、致殘或者死亡。事故傷害是指職工在勞動過程中發生的人身傷害、急性中毒事故等類似傷害。】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工作時間前後」是指非工作時間內,具體講是開工前或收工後的一段時間,譬如上班時間為9點到12點然後又14點到18點結束一天的工作,但是職工提前在8點30分到崗或者下班後做完收尾工作時間到 18點半等等,均可以認定為「工作時間前後」,但是有一點則特別重要,其目的必須是從事預備性或收尾性工作,比如為啟動機器做准備工作,或者關閉機器後收拾與工作有關的機器、工具等。】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必須同時具備,並且必須是在履行本職工作,這里受到的傷害是「非工作原因」,是來自本單位或者外界的 「暴力、意外等」所致。打比方,有人在職工履行工作職責的時候蓄意對職工進行打擊報復,對其人身進行直接攻擊,致使職工負傷、致殘或者死亡等。】
(四)、患職業病的。【即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因工外出期間」含因工出差以及因工臨時外出辦理業務等,同時必須是在發生事故時正在履行工作職責,即因工作原因外出,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時下落不明。】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 「上下班途中」指從居住的住所到工作區域之間的必經路途,發生的機動車事故。對於探親訪友時遇到的機動車事故,不能認定為工傷。而且另外一點特別重要,必須是機動車事故,對於非機動車事故造成的傷害,不能認定為工傷。】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這是一條法律上的兜底條款規定,由於工傷事故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不僅需要專門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范性強制性規定,也需其他法律法規做出相應調整,對於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也應當納入本條例調整的工傷范疇中。】
2、《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視同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兩個條件須同時具備:「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是指:1、職工突發與工作無關的及並導致死亡。如果是與工作有關的疾病而導致死亡,應當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的規定認定工傷。2、在工作崗位上突發與工作無關並沒有導致立即死亡的疾病,但是在48小時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視同為工傷。】
(二)、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三)、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工緻殘,已取得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後舊傷復發的。【針對轉業軍人的保護,軍人在戰斗中或者在履行職責中負傷致殘,依據《革命傷殘軍人評定傷殘等級的條件》之規定,軍人傷殘對於經有關部門評殘,取得傷殘軍人證的退伍軍人,如果在用人單位舊病復發,視同為工傷。這主要考慮到革命軍人為國家利益已經付出代價,為切實保障革命軍人的利益而做出這樣的規定。】
但是,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
《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六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傷:
(一)因犯罪或者違反治安管理傷亡的;
(二)醉酒導致傷亡的;
(三)自殘或者自殺的。

❻ 職工在宿舍高血壓中瘋按勞動法規定怎樣處理

職工在宿舍高血壓中風,按銀保單位處理。

職工在宿舍因為高血壓引發中風,是本身突發疾病,並非是工作時間、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經搶救無效在48小時之內死亡的情形,不能視同工傷。應當按其本來原因因病辦理,治療費用按照醫療保險的規定辦理,停工治療期間,在法定醫療期內,用人單位不得解除合同,應按不低於當地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准80%支付病假工資。

《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二條 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條 、第四十一條 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第四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 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勞動部
《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
勞部發〔1994〕479號
第三條 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需要停止工作醫療時,根據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給予三個月到二十四個月的醫療期:
(一)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三個月;五年以上的為六個月。
(二)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六個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為九個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為十二個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為十八個月;二十年以上的為二十四個月。

勞動部
《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勞部發〔1995〕309號
59.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治療期間,在規定的醫療期間內由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但不能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80%。

❼ 工人在工地上班,在工地宿舍休息突發疾病請問算工傷嗎

應該不屬於工傷。如果是在工作時間、工作崗位突發疾病且48小時內搶救無效死亡,就屬於工傷,而本案情況中,卻不是發生在工作時間,也不是工作崗位,也不是48小時內搶救無效,所以不應屬於工傷。

❽ 公司員工猝死新勞動法 員工剛下班在宿舍猝死,應該如何賠償

員工加班後回家猝死,單位應該承擔賠償責任嗎?

公司員工文某曾連續加班,某日加班4個多小時後回家出現身體不適,凌晨送醫終告不治。在不構成工傷的情況下,用人單位是否需要賠償?

某公司員工文某曾連續加班,某日加班4個多小時後回家出現身體不適,凌晨送醫終告不治。在不構成工傷的情況下,用人單位是否需要賠償?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區人民法院依法審理了這起案件,審判人員認真了解了案件的每一個細節,最終適用侵權責任法認定用人單位須對員工猝死承擔相應責任。

文某出生於1965年,上有八旬的老母親,下有幾個剛成家不久的兒女,家庭經濟負擔較重。2016年3月中旬,文某與一家公司簽訂了為期一年的全日制勞動合同,從事電子產品組裝工作。合同中註明:乙方實行每天8小時工作制,每周工作5天,每周休息2天。

文某為了多掙錢,加班成了他的常態,趕上高峰期,一個月只有4天不加班,周六周日也基本處於工作狀態,到了2016年11月下旬,文某所在公司為其進行了體檢,發現他血液中白細胞水平低於正常值,建議進一步檢查。然而還未到一個月,意外就發生了。

12月20日晚上10點左右,文某從公司打卡下班回家。次日凌晨2點左右,妻子發現他身體異常,遂將其送入醫院,後經搶救無效死亡。之後,醫院出具證明:死亡原因為其他猝死、原因不知。2017年年初,蘇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出具《不認定工傷決定書》,認定文某的死不視同工傷。

文某家屬認為,由於長期加班,且意外發生之日也存在加班情況,所以文某猝死系勞累過度所致。故將文某任職的公司告上法院,要求其賠償50餘萬元。

在法庭上被告方提出:作為生產型企業,不可避免地因為季節性波動而導致訂單增多帶來整體用工量增加,公司從未強迫文某加班,且「公司定期組織員工進行體檢,並在上班期間安排休息時間,也允許員工在非休息時間視自己情況適當休息,已經盡到了對員工基本保障的勞動義務。」

面對雙方的爭議焦點,法院展開了細致的調查。根據侵權責任法,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本案中,雖然文某的猝死未認定為工傷,但被告工傷在履行勞動合同過程中,因過錯侵害其合法權益的,文某的近親有權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

法院審理查明,在文某猝死前長達一個半月的時間內,即2016年11月1日至12月20日期間的工作日,除11月4號、11月11號、11月18號、11月21日、12月9號之外的工作日均存在加班2.5小時至4.5小時不等的情況,按照我國勞動合同法相關規定,用人單位每日安排加班一般不超過一小時。在本案中,文某死亡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其工作時間以及延長的工作時間均已超過法律規定的上限。

即使加班為自願行為,但根據被告的辯解,文某加班的原因與企業的生產經營需要時密不可分的,且公司對員工的加班行為是知情且同意的,故法院認定被告在文某的加班行為中存在侵權行為且存在過錯方。

最終考慮到引發猝死的原因也與文某個人的身體素質、身心調整及日常生活安排等眾多因素有關,具有多因一果性和一定的偶然性,在本案因果關系參與度無法查明確定的情況下,法院根據證明責任分配規則和公平合理原則,酌定由原在單位對文某死亡造成的損失承擔百分之二十的賠償責任,判決被告方支付文某母親、妻子及子女賠償金等各項損失共計約20萬元。

法官說法,當前勞動者猝死的案例屢見報端,且呈增多趨勢。根據我國工傷保險條例,如果勞動者是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可認定為工傷或視同工傷,但是像文某這種情況在下班後猝死,按規定不構成工傷的,其權利如何得到法律保障?

根據侵權責任法規定,侵害民事權益,應當按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勞動者在下班後猝死,雖構不成工傷,但如果用人單位存在侵權行為導致勞動者猝死的,家屬可以根據上述法律規定,要求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

❾ 公司宿舍內猝死算工傷嗎

張某在下班後突發疾病死亡,雖然發生在單位提供的職工宿舍內,但是不屬於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條件,因此不應當按照工傷來處理。 在單位宿舍內猝死是否屬於工傷 案情簡介: 北京某企業是一家從事機械製造的企業,為改善單身員工的住宿條件,使員工能夠更安心的工作,企業建造了一幢員工宿舍。然而不幸的是,在某一天下班之後,居住在宿舍中的員工張某突發心臟病去世。家屬認為,宿舍位於廠區,張某是在工作地點去世的,應當獲得工傷賠償。企業負責人覺得很冤枉,難道這種情況也屬於工傷嗎? 案例評析: 《工傷保險條例》規定了應當認定為工傷的情形,其中有這樣的規定: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視同工傷。張某在下班後突發疾病死亡,雖然發生在單位提供的職工宿舍內,但是不屬於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條件,因此不應當按照工傷來處理。 但如果情況發生了變化,單位如果在張某下班後安排需要再進行加班或夜間從事工作,安排了工間休息,如果張某突發疾病死亡的,很有可能會被認定成屬於工傷。此時的張某處於工間休息的狀態,或者叫做屬於「處於待命狀態的非生產工作時間」,這種情況亦屬於「工作時間」的概念。 工作時間: 我國目前的立法尚沒有關於工作時間的明確規定,北京市的關於工傷認定的相應規定中,有這樣的規定:「在工作場所內,職工從事與工作有關的准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所需的時間、確因工作需要而加班加點的時間、及其他因工作需要的必要工間休息時間等,應認定為「工作時間」。 即將實施的《特殊工時管理規定》對工作時間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工作時間,是指作業時間、准備與結束時間、各類寬放時間和非勞動者個人原因造成的且勞動者處於待命狀態的非生產工作時間、停工時間的總和。 作業時間是指直接用於產品加工、完成生產或者工作任務所消耗的時間;准備與結束時間是指為加工產品、執行特定工作任務事前准備和事後結束工作所消耗的時間;寬放時間包括現場組織管理需要(交接班、安全檢查、布置工作、整理現場、設備、資料等)所發生的組織性寬放時間、工藝技術裝備需要(設備調整、檢查等)所發生的技術性寬放時間、勞動者個人生理需要以及為消除過分緊張疲勞安排的間歇等個人需要與休息寬放時間。 因此,在用人單位實際的用工管理中,應當依法制定詳細而規范的管理制度,同時勞動法規變化非常頻繁,相關規定不僅牽涉到人力資源管理問題,而且涉及到勞動法、國務院的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地方頒布的大量文件,同時又會涉及民法、合同法、刑法等諸多法系。

❿ 員工在公司宿舍里突發疾病導致人死亡或者植物人廠里老闆要承擔多少

對於在職場工作的人來說,大多數人每天都是在公司的辦公場所進行辦公的,而在工作的時候,總會發生些磕磕碰碰的事情,但是假如員工發生較大的人身損害的時候,公司該怎麼辦,那麼今天就跟法律快車小編一起來看看員工發生意外公司怎麼處理以及相關問題的解答吧!

一、員工發生意外公司怎麼處理
勞動法有規定工廠員工在上下班期間發生交通事故,如果不是本人主要責任的,屬於工傷,由用人單位負責的。

員工發生意外公司怎麼處理

二、公務員上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算工傷嗎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公務員依法參加了社會保險的,如果有購買工傷保險的,上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的,是可以申請工傷認定的。

三、相關的工傷認定的法律條文是什麼
《工傷保險條例》第二條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和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以下稱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參加工傷保險,為本單位全部職工或者僱工(以下稱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

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的職工和個體工商戶的僱工,均有依照本條例的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權利。

第十四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熱點內容
自助行為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16 08:33:47 瀏覽:106
北京對司法鑒定的管理 發布:2025-07-16 08:33:45 瀏覽:934
合同法第二十條上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16 08:26:01 瀏覽:858
行政法效力沖突的解決 發布:2025-07-16 08:16:02 瀏覽:574
法官自身因素酌定量刑 發布:2025-07-16 08:15:55 瀏覽:297
繩刑法 發布:2025-07-16 08:15:54 瀏覽:88
復印簽名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16 08:15:20 瀏覽:86
民法典常識 發布:2025-07-16 08:14:28 瀏覽:531
協議蓋手印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16 08:14:27 瀏覽:151
司法所人民調解總結 發布:2025-07-16 08:01:12 瀏覽: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