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訴訟中止的規定
① 民事訴訟法中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是指的什麼情形
訴訟中止是指在訴訟進行過程中,因發生某種法定中止訴訟的原因,訴訟無法繼續版進行或不宜進行,權因而法院裁定暫時停止訴訟程序的制度。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36條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終止訴訟: (一)一方當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 (二)一方當事人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四)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 (五)本案必須以另一案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另一案尚未審結的; (六)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 訴訟中止的裁定作出後,不論是法定期間還是指定期間,一律中斷。中止訴訟的原因消除後,由當事人申請或者法院依職權恢復訴訟程序。訴訟程序恢復後,不必撤銷原裁定,從法院的通知或准許當事人雙方繼續進行訴訟時起,中止訴訟的裁定即失去效力;訴訟中止前進行的一切訴訟行為,在訴訟程序恢復後繼續有效。
② 民事訴訟法中止的情形有哪些
民事訴訟案件抄審理中止的情形,是依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條規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訴訟:
(一)一方當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
(二)一方當事人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四)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
(五)本案必須以另一案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另一案尚未審結的;
(六)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
中止訴訟的原因消除後,恢復訴訟。
③ 《民事訴訟法》第136條「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還有哪些情形呀哪位大神能給解釋一下,不勝感激!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訴訟:
(一專)一方當事人死亡,需要等屬待繼承人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
(二)一方當事人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四)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
(五)本案必須以另一案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另一案尚未審結的;
(六)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中止訴訟的原因消除後,恢復訴訟。
【釋義】
本條羅列了可以中止訴訟的幾種情況,訴訟中止可以發生在訴訟程序開始後直到判決作出之前的任何階段。訴訟中止所帶來的後果是訴訟程序的整體被停止,與延期審理相區別,案件當事人、訴訟參加人以及法院的一切訴訟活動都應停止。依據條文規定,由於訴訟中止的法定情形都是在法院訴訟程序之外的因素,何時能夠消除該情形而使訴訟程序恢復、繼續進行審理,取決於客觀的條件是否得到滿足,因此法院不能確定繼續審理的時間。
④ 民事訴訟中中止訴訟的情形有哪些
在來民事訴訟中自,訴訟中止的情形主要有六種,在《民事訴訟法》第150條中有明確規定。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五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訴訟:
(一)一方當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
(二)一方當事人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四)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
(五)本案必須以另一案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另一案尚未審結的;
(六)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
⑤ 如何理解民事訴訟中的訴訟中止情形
民事訴訟的訴訟中止是指在訴訟進行過程中,因發生某種法定中止訴訟的原因,訴專訟無法繼續進行或不宜屬進行,因而法院裁定暫時停止訴訟程序,待中止訴訟的原因消失後,再恢復訴訟的一種訴訟制度。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訴訟中止的情形主要有六種。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五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訴訟:
(一)一方當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
(二)一方當事人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四)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
(五)本案必須以另一案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另一案尚未審結的;
(六)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
中止訴訟的原因消除後,恢復訴訟。
⑥ 民事訴訟法規定執行終止: 有幾種情況 分別是
民事訴訟抄法規定執行中止有六種情況,分別為申請人撤銷申請的;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撤銷等情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終結執行:
(一)申請人撤銷申請的;
(二)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撤銷的;
(三)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無遺產可供執行,又無義務承擔人的;
(四)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案件的權利人死亡的;
(五)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難無力償還借款,無收入來源,又喪失勞動能力的;
(六)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終結執行的其他情形。
第二百五十八條 中止和終結執行的裁定,送達當事人後立即生效。
(6)民事訴訟法訴訟中止的規定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中止執行:
(一)申請人表示可以延期執行的;
(二)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確有理由的異議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繼承權利或者承擔義務的;
(四)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五)人民法院認為應當中止執行的其他情形。
中止的情形消失後,恢復執行。
⑦ 民事訴訟法中的執行中止情形有哪些
民事訴訟案件審理中止的情形,是依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條規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訴訟: (一)一方當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 (二)一方當事人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⑧ 民事訴訟 法中有關訴訟中斷的條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也許對你的問題有所幫助,附後供參考。
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三條 當事人未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人民法院不應對訴訟時效問題進行釋明及主動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進行裁判。
第十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民法通則第一百四十條規定的「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產生訴訟時效中斷的效力:
(一)當事人一方直接向對方當事人送交主張權利文書,對方當事人在文書上簽字、蓋章或者雖未簽字、蓋章但能夠以其他方式證明該文書到達對方當事人的;
(二)當事人一方以發送信件或者數據電文方式主張權利,信件或者數據電文到達或者應當到達對方當事人的;
(三)當事人一方為金融機構,依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從對方當事人賬戶中扣收欠款本息的;
(四)當事人一方下落不明,對方當事人在國家級或者下落不明的當事人一方住所地的省級有影響的媒體上刊登具有主張權利內容的公告的,但法律和司法解釋另有特別規定的,適用其規定。
前款第(一)項情形中,對方當事人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簽收人可以是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負責收發信件的部門或者被授權主體;對方當事人為自然人的,簽收人可以是自然人本人、同住的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親屬或者被授權主體。
⑨ 民事訴訟中中止訴訟的情形有哪些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六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訴訟:內
(一)一方當事人死亡,需要容等待繼承人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
(二)一方當事人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四)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
(五)本案必須以另一案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另一案尚未審結的;
(六)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
中止訴訟的原因消除後,恢復訴訟。
⑩ 民事訴訟法關於中止審理的規定有哪些情形
法律分析:依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法院審理案件時,中止審理的情形包括一方當事人死亡、一方當事人喪失訴訟行為能力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訴訟:
(一)一方當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
(二)一方當事人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四)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
(五)本案必須以另一案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另一案尚未審結的;
(六)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中止訴訟的原因消除後,恢復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