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大學生兼職的勞動法

大學生兼職的勞動法

發布時間: 2022-04-07 10:40:24

⑴ 大學生兼職被拖欠工資受勞動法保護嗎

法律分析:受保護。學生與該公司有勞動關系,公司應按合同約定給學生工資報酬。現公司拖欠月工資,其做法違反了勞動法律法規的規定。因此,可向公司所在地勞動監察大隊舉報或向勞動仲裁委提起勞動仲裁,要求公司支付你的工資,並賠償損失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八條 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和國家規定,向勞動者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

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⑵ 勞動法關於大學生假期兼職(急!!!!)

只要構成勞動事實,即使沒有簽訂合同,還是應該發工資的。不過如果商家不肯發還工資,最好版是自己收集一下相關權的證據,比如說去找商家談這個問題時,手機悄悄地開錄音。然後自己套他們的話,只要套出有勞動事實就夠了,然後去找學校,學校一般會幫你維權的。
注意,最重要的是你要有構成勞動事實的有利鐵證

⑶ 大學生兼職保護法

專門立一個這樣的部門法恐怕是一種資源上的浪費,就目前我國的立法狀況來看,沒有必要。而且這個說法也欠妥。保護了大學生,其他人兼職是不是需要保護?關鍵是要把大學生列為勞動法保障的勞動主體。其實這也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原來的《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規定大學生兼職不用簽訂合同,當然是很不利於學生這一類勞動群體的。
如果立法者還沒有重視到這個問題,這個信號就很危險了。現在不是在開會么,估計會有代表提交提案的。大家都重視了,話題大了,解決的速度也就快了。。。

下面一篇報道說得挺詳細了。

四川新聞網消息

備受關注的「洋快餐時薪」問題,將兼職在校學生這個特殊群體的勞動權益保障問題推進了公眾視野。現在兼職打工已經成為不少學生補充個人收入的主要方式,尤其是一些貧困地區的學生,假期打工掙錢可以負擔一部分的學習生活費用。

原勞動部頒發的《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中第12條規定:「在校生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助學,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越來越普遍的在校學生兼職不視為就業又視為什麼?究竟是何種形式的用工?是否受非全日制職工最低工資標准制約?其人力成本標准如何確定?其權益如何受到保護?……昨日,成都、廣州等地相關政府部門、企業、法律專家給出了各種看法。

爭議

觀點1

兼職不屬於「非全日制用工」

前晚,四川麥當勞公關部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於四川麥當勞的兼職人員與公司沒有正式建立勞務關系,只是有勞動協議,因此與非全日制用工方式是有區別的。正是因為兼職這種用工方式不屬於非全日制用工方式,所以雖然其工資標准只有每小時4.1元,但是與適用於非全日制就業勞動者的小時最低工資標准並不相悖。

同時,據新快報報道,廣州肯德基方面回應「時薪違規」報道時說,「在校學生的法律身份特殊,因此其兼職工作不能劃入非全日制職工范疇,不受非全日制最低工資標准制約。」

觀點2

法律對學生兼職界定不明

廣東省勞動保障廳勞監總隊黃林琰總隊長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目前國家法律對大學生兼職沒有明確界定,需要有關部門加強立法方面的注意;而社會對於「非全日制用工」的界定也需要明確。

四川蓉城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勁夫也表示,對於學生之外的人員,只要是企業按全日制標准用一天,就要買社保,但學生則不然。由於學生的身份所限,在校學生實習和見習,不屬於勞動法的調整范圍,用人單位不必與其簽訂勞動合同,也不必為其購買社保,因此相對而言企業也喜歡用兼職學生,這樣工資待遇低一些。因此,勞動法對學生利用業余時間打工的保護,是有欠缺的。他建議相關部門在這方面應有政策,一方面保障企業的利益,同時加大對兼職學生利益的保護。

觀點3

在校生打工應受勞動法保護

中國勞動法理事、中山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魯英表示,除去實習和見習的情況,在校大學生只要在用工單位提供勞動服務的,就已形成了事實勞動關系,應當受勞動法保護,理所當然也適用非全日制最低小時工資標准。

對於原勞動部頒發的《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中第12條規定:「在校生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助學,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魯英認為這一規定沒有對已經成年的大學生個人的人格給予重視,不利於大學生的成長,更不利於保護兼職打工的大學生的勞動權益,且違反了《勞動法》第46條「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的規定,應該修改。

⑷ 大學生兼職是否遵守勞動法

大學生兼職,屬於民事勞務關系,不屬於勞動關系。所以不受勞動法調整。

⑸ 大學生兼職應納入勞動法有權簽勞動合同

正是由於難以簽訂書面協議,大學生兼職往往在保護自身權益上先天不足。長期關注大學生實習與就業的律師陳曦表示,由於兼職未簽訂勞動合同,也就不受勞動合同法的約束。雖然口頭協議屬於契約的一種,但遇到不良商家或中介,顯得不堪一擊。
此外,法律法規缺失也是導致大學生們權益難以受到保護的重要原因。
廣東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副調研員謝向軍表示,廣東省在2010年出台了《廣東省高等學校學生實習與畢業生就業見習條例》,希望填補大學生實習、見習生勞動權益的法律“真空”。然而該條例雖然出台了4年時間,但法規內容卻很模糊,對於大學生兼職利益保護也未細化。
不過,針對大學生兼職受騙愈演愈烈的現象,已有不少學校通過開展講座和校友會的形式,向學生傳授實習兼職經驗及注意事項。廣東一些高校還成立了專門的校內兼職管理機構,不僅提供兼職服務,還提供正確引導與幫助。暨南大學的家教聯盟,在集納家教信息後,通過核准與篩選後提供給大學生,讓大學生的兼職多了一份保障。
有專家表示,大學生是具有完全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今後應把大學生納入勞動法的調整范圍,賦予兼職大學生簽訂勞動合同的權利。同時要求所有用人單位嚴格遵守,違法必究,通過法律的威懾和保障來執行,這是充分保障大學生實習兼職權益的關鍵。

⑹ 大學生做兼職受勞動法保護嗎

兼職時還是找自己學校介紹的,比較正規,會有簽勞動合同的,沒得簽的肯定不安全

⑺ 大學生打工是否受勞動法保護

大學生勤工來儉學不屬於勞動法調自整的對象.不構成勞動關系,而屬僱傭關系,實用合同法.
勞動部於1995年頒布的《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勞部發〔1995〕309號)第12條規定:「在校生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儉學,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
勤工儉學要注意量力而行.

⑻ 新勞動法有規定大學生畢業以後就不能在公司做兼職員工嗎

勞動合同法並沒有規定兼職問題。但一般企業都有「競業規定」,就是你不能同內時從事兩個相同行容業的工作,比如你在某建材公司從事銷售工作,就不能到另一個建材公司兼職,這是企業的自我保護,此競業規定可獲得法律支持。但有個例外,比如,你在某建材公司從事銷售工作,在另一家食品公司兼職,就不會有問題。
如果貴公司沒有類似規定則另當別論,您大可兼職掙錢。
另外,兼職與否,跟是否大學畢業無關。

⑼ 勞動法里對大學生兼職有哪些規定嗎

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其本身不算是正常勞動者,其仍屬於學校統一管理,不具有出版賣人力資源換取權報酬的資格,其兼職主要是為了增加社會實踐經驗,一般而言是不簽訂勞動合同的,只簽訂實踐用工協議或實習協議、勤工儉學協議什麼的,這是屬於勞務合同的一種,不屬於勞動法調整的范疇。對此,原勞動部頒發的《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中第12條規定:「在校生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助學,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
兼職屬於雙重勞動關系的一種。但是,由於兼職所建立的勞動關系屬次要勞動關系,與原勞動關系處於主次地位,因此並不為法律所禁止。而法律明令禁止的是,處於虛實地位的多個勞動關系。如我們常說的停薪留職,與一個單位存在名義上的勞動關系,又同時與多個單位存在事實上的勞動關系。這種行為極大地混亂了我國的勞動管理秩序,因此為法律法規所禁止。如果兼職只是向對方提供勞務,而並未劃入其編制,受其管理與約束,那麼並不成立兼職的勞動關系,而只是勞務關系,不受勞動法調整。

⑽ 大學生假期里打工會受到相關法律的保護嗎

大學生利用暑假打工,確實不受勞動法律法規的保護。我國《勞動法》和《工傷保險內條例》中所容稱的「勞動者」和「職工」均是指已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的人。大學生利用假期打工,尚未與用人單位形成勞動關系,故彼此的權利義務不受勞動法律法規的調整。

萬一發生糾紛,如用人單位不發工錢,或者發生傷害事件,大學生可以根據其他相關法律來維權:在單位打工時,最好簽訂一份書面協議,約定工作時間和期限、工作內容及條件、勞務報酬及其支付方式等。這樣,一旦工錢被拖欠或剋扣,就可以依據《合同法》維權。

另外,大學生打工期間,若因工作原因受到傷害的,雖然不能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享受工傷待遇,但可以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1條「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的規定,請求用人單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熱點內容
閱文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7-16 00:14:54 瀏覽:748
法院強制執行時間 發布:2025-07-16 00:14:51 瀏覽:5
山西省法院網 發布:2025-07-16 00:13:52 瀏覽:967
原來的法官怎麼辦司法改革 發布:2025-07-16 00:10:30 瀏覽:558
聊城市物業管理條例 發布:2025-07-16 00:06:04 瀏覽:573
2015注會經濟法答案 發布:2025-07-16 00:03:08 瀏覽:41
法治十三五 發布:2025-07-15 23:51:58 瀏覽:192
以審判為中心的法律援助建議 發布:2025-07-15 23:51:48 瀏覽:701
中國婚姻法保護老年人 發布:2025-07-15 23:45:34 瀏覽:921
快播法院直播 發布:2025-07-15 23:44:38 瀏覽: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