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規需要徵求公眾意見
A. 現行法律及行政法規中,什麼事項需要徵求工會、職代會或者職工大會的意見
簽訂集體勞動合同,勞動條件,公司裁員等。
B. 國務院及各部委制定的行政法規要提交全國人大表決通過嗎
國務院及各部委制定的行政法規,不需要提交全國人大表決通過。
根據《中華人民版共和國立法法》第六權十七條行政法規由國務院有關部門或者國務院法制機構具體負責起草,重要行政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草案由國務院法制機構組織起草。
行政法規在起草過程中,應當廣泛聽取有關機關、組織、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社會公眾的意見。聽取意見可以採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行政法規草案應當向社會公布,徵求意見,但是經國務院決定不公布的除外。
(2)行政法規需要徵求公眾意見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七十條行政法規由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有關國防建設的行政法規,可以由國務院總理、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共同簽署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令公布。
第七十一條行政法規簽署公布後,及時在國務院公報和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以及在全國范圍內發行的報紙上刊載。在國務院公報上刊登的行政法規文本為標准文本。
C. 行政法規 徵求意見稿和送審稿的區別
徵求意見稿是在起草初期讓各方討論的版本,類似於自己寫論文的草稿,而送審稿一般是修改之後送往制定部門審核的,雖然審核之後也可能存在部分修改,可以說類似於給指導老師的初稿。
D. 中國務院法制辦向公眾徵求意見有什麼意義
保證人民當家做主的權力。
E. 為什麼行政法規草案要多方徵求意見
1、為了公平正義,通抄過多種途徑了解利襲益相關方和社會公眾對決策實施的意見和建議,有利於社會結構和利益格局深刻調整。
2、廣思集義,跟好的解決突出問題,降低行政成本。
3、更好的實施政協的民主監督和人民法院依法實施的監督。
F. 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條例徵求社會各界意見是怎麼回事
6月9日,記者從國務院法制辦獲悉:由其起草的《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條例(徵求意見稿)》現已在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上全文公布,徵求社會各界意見。
據徵求意見稿的相關說明顯示,近年來各級行政機關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機制不斷完善,各級領導幹部決策能力水平不斷提高,但與此同時實踐中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有的決策尊重客觀規律不夠,聽取群眾意見不充分,亂決策、違法決策、專斷決策、拍腦袋決策、應決策而久拖不決等問題比較突出,一些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項目因群眾不理解、不支持而不能出台,或者決策後遇到反對就匆匆下馬的情況時有發生,既給國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損失,也嚴重影響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
G. 除什麼保密的外,行政法規和規章草案要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所有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的草案都要公開徵求意見。「依法需要保密」是指涉及《保密法》第九條規定的七種事項不能公開徵求意見。
出處:2013年3月20日國務院第1次全體會議通過的《國務院工作規則》
十八、國務院及各部門要堅持科學民主立法,不斷提高政府立法質量。起草法律草案、制定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准確反映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充分反映人民意願,使所確立的制度能夠切實解決問題,備而不繁,簡明易行。
完善政府立法工作機制,擴大公眾參與,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所有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的草案都要公開徵求意見。加強立法協調,對經協調仍達不成一致意見的問題,國務院法制機構要列明各方理據,提出傾向性意見,及時報請國務院決定。
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實施後要進行後評估,發現問題,及時完善。
上述「依法需要保密」是指涉及《保密法》第九條規定的七種事項不能公開徵求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密法》第九條:下列涉及國家安全和利益的事項,泄露後可能損害國家在政治、經濟、國防、外交等領域的安全和利益的,應當確定為國家秘密:
(一)國家事務重大決策中的秘密事項;
(二)國防建設和武裝力量活動中的秘密事項;
(三)外交和外事活動中的秘密事項以及對外承擔保密義務的秘密事項;
(四)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秘密事項;
(五)科學技術中的秘密事項;
(六)維護國家安全活動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項;
(七)經國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確定的其他秘密事項。
政黨的秘密事項中符合前款規定的,屬於國家秘密。
H. 行政法規草案應當向社會公布徵求意見大世金什麼決定不公布的廚衛
第六十七條行來政法規自由國務院有關部門或者國務院法制機構具體負責起草,重要行政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草案由國務院法制機構組織起草。行政法規在起草過程中,應當廣泛聽取有關機關、組織、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社會公眾的意見。聽取意見可以採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
行政法規草案應當向社會公布,徵求意見,但是經國務院決定不公布的除外。
I. 說說一系列法律法規的修訂,要徵求社會公眾意見的重要性
你這個問題太大了。這是國家立法問題。徵求公眾的意見的重要性,那是極其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只是,我們國家做的都是表象而已。
J. 房屋徵收規范性文件是否需要徵求公眾意見
房屋徵收決定是政府根據公共利益的需要,對公益項目需要使用的土地范圍內的房屋予以徵收,土地使用權同時收回的行政決定,房屋徵收決定作出時應當附有房屋徵收補償安置方案,並告知被徵收人申請行政復議和提出行政訴訟的權利。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基本應該具備下列材料: 1、根據國條、符合城鄉規劃和專項規劃的證明; 2、委託徵收實施單位協議(需要的話); 3、房屋調查登記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查登記結果; 4、對徵收補償方案論證的材料; 5、公布補償安置方案徵求意見稿徵求公眾意見並根據公眾意見修改的材料; 6、項目補償資金預算書;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五條確定徵收主體:市縣人民政府實施部門:市、縣級人民政府確定的房屋徵收部門,一般為市縣人民政府房屋徵收補償辦公室。房屋徵收部門可以委託房屋徵收實施單位,承擔房屋徵收與補償的具體工作。房屋徵收實施單位不得以營利為目的。被徵收人:徵收范圍內房屋所有權人、公房使用權人、未經登記建築所有權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