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解釋第199條

民事訴訟法解釋第199條

發布時間: 2022-04-12 00:36:29

1. 判決書下來,如果判的不合適。可以到立案廳提出異議嗎或者提出再審。


被告對判決有異議,如果一審判決尚未生效的,可以上訴至上一級法院;如果對財產保全有異議的,可以申請復議。如果判決已經生效的,可以申請再審。


一、對一審判決不服的

1、《民事訴訟法》第164條: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2、《民事訴訟法》第176條:人民法院審理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

人民法院審理對裁定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終審裁定。

二、對財產保全裁定有異議的

1、《民事訴訟法》第108條:當事人對保全或者先予執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不停止裁定的執行。

2、最高法關於《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110條:對當事人不服財產保全、先予執行裁定提出的復議申請,人民法院應及時審查。裁定正確的,通知駁回當事人的申請;裁定不當的,作出新的裁定變更或者撤銷原裁定。

三、對生效判決申請再審的

1、《民事訴訟法》第199條: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2、《民事訴訟法》第205條: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六個月內提出;有本法第二百條第一項、第三項、第十二項、第十三項規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3、《民事訴訟法》第207條: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的案件,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是由第一審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審程序審理,所作的判決、裁定,當事人可以上訴;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是由第二審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二審程序審理,所作的判決、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審的,按照第二審程序審理,所作的判決、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




2. 查一下民事訴訟法201條198條199條

第一百九十八條 利害關系人應當在公示催告期間向人 民法 院申報。
人民法院回收到利害關系人的申報答後,應當裁定終結公示催告程序,並通知申請人和支付人。
申請人或者申報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一百九十九條 沒有人申報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申請人的申請,作出判決,宣告票據無效。判決應當公告,並通知支付人。自判決公告之日起,申請人有權向支付人請求支付。
第二百零一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由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者與第一審人民法院同級的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3. 民訴法199條什麼意思

新民訴法第一百九十九條規定:「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新民訴法修改為:對已發生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新民訴法第一百九十九條在堅持「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原則的基礎上,增加規定了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從而完善了申請再審管轄制度。

4. 民事訴訟法第199條至218條內容全文

。第一百九十九條來 沒有人申報源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申請人的申請,作出判決,宣告票據無效。判決應當公告,並通知支付人。自判決公告之日起,申請人有權向支付人請求支付。第二百零一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由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者與第一審人民法院同級的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第二百零一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由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者與第一審人民法院同級的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218條規定:「對公證機關依法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

5. 如何理解《民事訴訟法》第199條所規定的"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

摘要 公民指具有某一國國籍,並根據該國法律規定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 公民意識與臣民意識等相對,指一個國家的民眾對

6. 民事訴訟法中的各種時效

《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回的訴訟時效期間答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第一百八十九條規定,當事人約定同一債務分期履行的,訴訟時效期間自最後一期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第一百九十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該法定代理終止之日起計算。第一百九十一條規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第一百九十二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的,義務人可以提出不履行義務的抗辯。第一百九十三條規定,人民法院不得主動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7. 民事訴訟法199條和民事訴訟法206條的區別

您好,一百九十九條是說,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二百零版六條是說,按照審判權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案件,裁定中止原判決、裁定、調解書的執行,但部分例外案件,可以不中止執行。兩個條款最主要的區別是明確只有決定再審的案件(例外案件除外)才會中止執行,當事人申請再審不影響執行。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九條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第二百零六條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案件,裁定中止原判決、裁定、調解書的執行,但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撫恤金、醫療費用、勞動報酬等案件,可以不中止執行。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8.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九條規定的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是指多少人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九條規定的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是指十人以上內。

《<中華人容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七十五條規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第五十四條和第一百九十九條規定的人數眾多,一般指十人以上。

(8)民事訴訟法解釋第199條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九條規定: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再審程序是法院對於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有重大瑕疵的判決進行再次審理的一種非常途徑。其「非常程序」屬性,是就其與普通救濟程序的區別而言的,因為再審程序只能用於例外情況的救濟,而不能像普通救濟程序那樣被頻繁啟用。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

網路——再審 (對案件重新進行的審理)

9. 被告對判決有異議,要求重新審查被凍結財產,重新開庭

被告對判決有異議,如果一審判決尚未生效的,可以上訴至上一級法院;如果對財產保全有異議的,可以申請復議。如果判決已經生效的,可以申請再審。


一、對一審判決不服的

1、《民事訴訟法》第164條: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2、《民事訴訟法》第176條:人民法院審理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

人民法院審理對裁定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終審裁定。

二、對財產保全裁定有異議的

1、《民事訴訟法》第108條:當事人對保全或者先予執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不停止裁定的執行。

2、最高法關於《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110條:對當事人不服財產保全、先予執行裁定提出的復議申請,人民法院應及時審查。裁定正確的,通知駁回當事人的申請;裁定不當的,作出新的裁定變更或者撤銷原裁定。

三、對生效判決申請再審的

1、《民事訴訟法》第199條: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2、《民事訴訟法》第205條: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六個月內提出;有本法第二百條第一項、第三項、第十二項、第十三項規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3、《民事訴訟法》第207條: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的案件,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是由第一審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審程序審理,所作的判決、裁定,當事人可以上訴;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是由第二審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二審程序審理,所作的判決、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審的,按照第二審程序審理,所作的判決、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

熱點內容
中國社會法2017年年會 發布:2025-07-14 22:06:22 瀏覽:801
經濟法多少道題 發布:2025-07-14 22:02:35 瀏覽:463
常熟市法院拍賣 發布:2025-07-14 21:57:20 瀏覽:34
勞動法如何合理調動崗位 發布:2025-07-14 21:57:10 瀏覽:37
工資不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4 21:57:06 瀏覽:506
原平交警華陰法院 發布:2025-07-14 21:57:01 瀏覽:770
老謀深演算法規 發布:2025-07-14 21:56:34 瀏覽:71
中學生法律知識講座觀後感 發布:2025-07-14 21:51:09 瀏覽:343
深圳勞動法產假工資規定2015年 發布:2025-07-14 21:47:14 瀏覽:692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愛別人 發布:2025-07-14 21:46:49 瀏覽: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