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訴訟法三個

訴訟法三個

發布時間: 2020-12-22 19:44:00

Ⅰ 行政訴訟期限是六個月還是三個月

六個月。

《行政訴訟法》第46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行政訴訟時效是當事人能夠向人民法院對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行政訴訟的有效期限,超過了這一期限,則當事人喪失了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一般訴訟時效和法定訴訟時效的規定。

行訴法規定的一般訴訟時效為六個月。法定訴訟時效即法律有規定的訴訟期限從其規定。中國行政法律所規定的行政起訴期限有5天、10天、15天、30天等不同期限的規定。

(1)訴訟法三個擴展閱讀

訴訟時效的效力就是指訴訟時效屆滿所產生的法律後果。根據民法通則第135條、第138條的規定,這種法律後果表現在:

1、行政訴訟時效屬於消滅時效。在訴訟時效期間屆滿之後,所產生的法律後果是消滅了權利人享有的勝訴權,即權利人喪失了獲得法律強制保護的權利。

2、民事訴訟時效消滅勝訴權,而不消滅起訴權。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53條的規定,權利人在超過訴訟時效期間後起訴的,人民法院仍應予以受理,不得以訴訟時效屆滿為由不予受理。

如果有人民法院受理後查明沒有中止、中斷、延長事由的,則依法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如果人民法院查明權利人確有正當理由的,則依法認定訴訟時效中止、中斷或予以延長,以便保護權利人的權利。

3、行政訴訟時效屆滿並不消滅實體權利。這就是說,訴訟時效屆滿,導致權利人的勝訴權消失,人民法院不再予以強制保護。

但是,權利人基於民事法律關系所享有的民事權利(實體權利)仍然存在,所以,義務人在訴訟時效屆滿之後自願向權利人履行義務的,權利人仍然有權接受,不受訴訟時效限制(民法通則第138條)。

Ⅱ 我國的三部訴訟法,分別是

憲法民法刑法

Ⅲ 行政訴訟法中訴訟期限是三個月,其中包含節假日嗎

包含節假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專干問題的解釋屬》第九十七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訴訟法和本解釋外,可以參照民事訴訟的有關規定。」
在《行政訴訟法》中,對「時效規定中時效是否不包括法定節假日」的問題沒有具體規定,即可參照《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
《民事訴訟法》的具體規定是第七十五條:「期間包括法定期間和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間。期間以時、日、月、年計算。期間開始的時和日,不計算在期間內。期間屆滿的最後一日是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的日期。期間不包括在途時間,訴訟文書在期滿前交郵的,不算過期。」
即行政訴訟時效是包括法定節假日在內的,但在期間屆滿的最後一日是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的日期。

Ⅳ 請問哪位高手知道三大訴訟法,即形式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的區別

三 大 訴 訟 法 比 較
行政訴訟法 民事訴訟法 刑事訴訟法
訴 訟 參 與 人

解釋第97條: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除依照行政訴訟和本解釋外,可以參照民事訴訟的有關規定
1. 檢察院
2. 參加人
① 當事人(原告、被告、第三人、再審申請人)
② 訴訟代理人(法定訴訟代理人、委託訴訟代理人)
3. 勘驗人、鑒定人、證人、翻譯人員(狹義訴訟參與人,又稱其他訴訟參與人)

1. 當事人
① 被害人(僅指公訴案件被害人,無上訴權,所以請求人民檢察院抗訴)
② 自訴人
③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分界:提起公訴)
④ 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
2. 其他訴訟參加人
① 法定代理人(第82條)
② 訴訟代理人(原告)
③ 辯護人(被告)
④ 證人
⑤ 鑒定人
⑥ 翻譯人員
期間 年/月/日/時 月/日/時

上訴的 提起

當事人

當事人(應當提交上訴狀/第147條) 1. 被告人、自訴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
2. 被告人的辯護人和進親屬,經被告人同意(用書狀或者口頭/第180條)
3. 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
審判監督程序的提起
當事人 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訴 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申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向人民法院或檢察院提出申訴
法院 1. 各級法院院長對本院,提交審判委員會
2. 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提審或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1. 各級法院院長對本院,提交審判委員會
2. 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格級人民法院、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 1. 各級法院院長對本院,提交審判委員會
2. 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
抗訴 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抗訴 1. 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地方格級人民法院,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抗訴
2. 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同級人民法院提請上級檢察院抗訴 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上級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向同級法院抗訴

行政訴訟法 民事訴訟法 刑事訴訟法

決定立案
(受理)

7日

7日

仲裁/5日 1. 普通程序7日
2. 簡易程序3日/解釋第118條
3. 收到自訴狀或者口頭告訴第2日起15日內
提交答辯狀
10日
15日 不提交答辯狀,但被告及辯護人在開庭前5日提供有關材料

一審期限

3個月內/第57條 普通程序 簡易程序 特別程序 普通程序 簡易程序

1.6個月內

2.特殊情況,可以延長6個月

3.還需延長,報上級法院

3個月

1.立案之日起30日內

2.公告期滿後30日內 1.1個月內宣判至遲不超過1個半月
2.經省級高院批准或者決定,延長1個月

受理後20日內
上訴期間 不服判決的15日,不服裁定的10日 不服判決的15日,不服裁定的10日 不服判決的10日,不服裁定的5日
當事人申請再審 2年內 2年內 無期限限制
提起再審 無期限限制 無期限限制 無期限限制

再審對原判決的態度 1.應當裁定中止原判決的執行(解釋第77條)
2.提出申訴,但判決、裁定不停止執行(第62條) 1. 應當裁定中止原判決的執行(民訴意見199、200)
2. 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原判決的執行(第178條)

當事人的申訴是再審案件的來源,雖然不能直接引起審判監督程序。

不能停止原判決的執行(第203條)

二審的開庭和書面審理 1.認為事實清楚的,可以實行書面審理。
2.事實有爭議的、認為認定事實不清楚的,開庭審理。

1.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
2.合議庭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也可以逕行判決、裁定。

1.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
2.對事實清楚的,可以不開庭審理。
3.檢察院抗訴的案件,應當開庭審理。

行政訴訟法 民事訴訟法 刑事訴訟法

不公開審理

1.國家機密
2.個人隱私
3.其它法律特別規定
1.國家機密
2.個人隱私
3.當事人申請:離婚和商業機密 1.國家機密
2.個人隱私
3.14-16歲
4.16-18歲,一般也不公開
5.商業秘密(申請、確實)

中級管轄 1.確認發明專利權的案件
2.海關處理的案件;
3.對國務院各部門或省級人民政府提起訴訟的案件;
4.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指:被告為縣級以上政府;重大共同訴訟、集團訴訟案件;重大涉外、涉香、澳、台案件)。 1.重大涉外案件;
2.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3.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專利糾紛案件、重大涉香、澳、台案件)。
4. 海事、海商案件由海事法院(即中院)管轄

1.反革命案件、危害國家安全案件;
2.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
3.外國人犯罪的刑事案件。

不予受理 1.第36條 人民法院裁定準許原告撤訴後,原告以同一事實和理由重新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解釋第44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裁定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
(八)起訴人重復起訴的

以同一事實和理由重新起訴的,不予受理 第111條
(七)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六個月內又起訴的,不予受理。
意見144:當事人撤訴或人民法院按撤訴處理後,當事人以同一訴訟請求再次起訴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解釋第188條 對於自訴案件,人民法院經審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說服自訴人撤回自訴,或者裁定駁回起訴:
(六)除因證據不足而撤訴的以外,自訴人撤訴後,就同一事實又告訴的;
(七)經人民法院調解結案後,自訴人反悔,就同一事實再行告訴的。

按撤訴處理

原告經兩次合法傳喚拒不到庭的

按申請撤訴處理

1.原告經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
2.原告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
3.原告應交而未交訴訟費的 1.自訴案件原告經兩次合法傳喚拒不到庭的
2.自訴案件原告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
3.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
4.公訴案件,檢察院在補充偵察期限內沒有提請恢復審理(解釋第157條)

行政訴訟法 民事訴訟法 刑事訴訟法

證據 1.書證;
2.物證;
3.視聽資料;
4.證人證言;
5.當事人的陳述;
6.鑒定結論;
7.勘驗筆錄現場筆錄 1.書證;
2.物證;
3.視聽資料;
4.證人證言;
5.當事人的陳述;
6.鑒定結論;
7.勘驗筆錄 1.書證;
2.物證;
3.視聽資料;
4被害人陳述;
5.證人證言;
6.犯罪嫌疑認、被告人供述和辯解;
7.鑒定結論;
8.勘驗、檢查筆錄

中止訴訟 1.原告死亡,須等待其近親屬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

2.原告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3.作為一方當事人的行政機關、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4.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力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

5.案件涉及法律適用問題,需要送請有權機關作出解釋或者確認的;

6.案件的審判須以相關民事、刑事或者其他行政案件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相關案件尚未審結的;

7.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解釋第51條

1.一方當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

2.一方當事人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3.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4.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

5.本案必須以另一案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另一案尚未審結的;

6.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管轄

1.自訴人或被告人患精神病或者其他嚴重疾病

2.以及案件起訴到人民法院後被告人脫逃

3.由於其他不能抗拒的原因致使案件在較長時間內無法繼續審理的

4.在自訴案件審理過程中,被告人下落不明的,應當中止審理。
解釋第181條、第204條

終結訴訟

1.原告死亡,沒有近親屬或者近親屬放棄訴訟權利的;

2.作為原告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後,其權利義務的承受人放棄訴訟權利的。

3.因中止訴訟1、2、3原因中止訴訟滿90日仍無人繼續訴訟的,裁定終結訴訟,但有特殊情況的除外。
解釋第52條

1.原告死亡,沒有繼承人,或者繼承人放棄訴訟權利的;

2.被告死亡,沒有遺產,也沒有應當承擔義務的人的;

3.離婚案件一方當事人死亡的;

4.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以及解除收養關系案件的一方當事人死亡的。 1.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2.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3.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4.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行政訴訟法 民事訴訟法 刑事訴訟法

迴避決定

1.院長迴避,審判委員會決定

2.審判人員迴避,院長決定

3.其他人員迴避,審判長決定

1.院長迴避,審判委員會決定

2.審判人員迴避,院長決定

3.其他人員迴避,審判長決定 1.院長迴避,審判委員會決定
2.審判人員迴避,院長決定
檢察人員迴避,檢察長或檢察委員會決定。
偵查人員迴避,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
3.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員迴避,院長決定
4. 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同級人民檢察委員會決定。

當事人申請調查收集證據 1.由國家有關部門保存而須由人民法院調取的證據材料;

2.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證據材料;

3.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證據材料。
1.申請調查收集的證據屬於國家有關部門保存並須人民法院依職權調取的檔案材料;
2.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材料;
3.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

經過審理,分別判決 1.維持判決
2.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3.履行職責判決
4.變更判決
5.駁回訴訟請求判決
6.確認判決

審理上
訴,分別
處理 1.維持原判;
2.依法改判;
3.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也可以查清事實後改判。

1、2、3、4 1.維持原判;
2.依法改判;
3.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或者查清事實後改判。
4.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
1、2、3、4
1.維持原判;
2.應當改判;
3.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可以查清事實後改判。

1、2、3
1. 原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
2. 適用法律錯誤
3. 原判決認定事實錯誤,或者原判決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
4. 原判決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的

三 大 訴 訟 法 比 較
行政訴訟法 民事訴訟法 刑事訴訟法
訴 訟 參 與 人

解釋第97條: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除依照行政訴訟和本解釋外,可以參照民事訴訟的有關規定
1. 檢察院
2. 參加人
① 當事人(原告、被告、第三人、再審申請人)
② 訴訟代理人(法定訴訟代理人、委託訴訟代理人)
3. 勘驗人、鑒定人、證人、翻譯人員(狹義訴訟參與人,又稱其他訴訟參與人)

1. 當事人
① 被害人(僅指公訴案件被害人,無上訴權,所以請求人民檢察院抗訴)
② 自訴人
③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分界:提起公訴)
④ 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
2. 其他訴訟參加人
① 法定代理人(第82條)
② 訴訟代理人(原告)
③ 辯護人(被告)
④ 證人
⑤ 鑒定人
⑥ 翻譯人員
期間 年/月/日/時 月/日/時

上訴的 提起

當事人

當事人(應當提交上訴狀/第147條) 1. 被告人、自訴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
2. 被告人的辯護人和進親屬,經被告人同意(用書狀或者口頭/第180條)
3. 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
審判監督程序的提起
當事人 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訴 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申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向人民法院或檢察院提出申訴
法院 1. 各級法院院長對本院,提交審判委員會
2. 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提審或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1. 各級法院院長對本院,提交審判委員會
2. 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格級人民法院、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 1. 各級法院院長對本院,提交審判委員會
2. 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
抗訴 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抗訴 1. 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地方格級人民法院,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抗訴
2. 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同級人民法院提請上級檢察院抗訴 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上級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向同級法院抗訴

行政訴訟法 民事訴訟法 刑事訴訟法

決定立案
(受理)

7日

7日

仲裁/5日 1. 普通程序7日
2. 簡易程序3日/解釋第118條
3. 收到自訴狀或者口頭告訴第2日起15日內
提交答辯狀
10日
15日 不提交答辯狀,但被告及辯護人在開庭前5日提供有關材料

一審期限

3個月內/第57條 普通程序 簡易程序 特別程序 普通程序 簡易程序

1.6個月內

2.特殊情況,可以延長6個月

3.還需延長,報上級法院

3個月

1.立案之日起30日內

2.公告期滿後30日內 1.1個月內宣判至遲不超過1個半月
2.經省級高院批准或者決定,延長1個月

受理後20日內
上訴期間 不服判決的15日,不服裁定的10日 不服判決的15日,不服裁定的10日 不服判決的10日,不服裁定的5日
當事人申請再審 2年內 2年內 無期限限制
提起再審 無期限限制 無期限限制 無期限限制

再審對原判決的態度 1.應當裁定中止原判決的執行(解釋第77條)
2.提出申訴,但判決、裁定不停止執行(第62條) 1. 應當裁定中止原判決的執行(民訴意見199、200)
2. 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原判決的執行(第178條)

當事人的申訴是再審案件的來源,雖然不能直接引起審判監督程序。

不能停止原判決的執行(第203條)

二審的開庭和書面審理 1.認為事實清楚的,可以實行書面審理。
2.事實有爭議的、認為認定事實不清楚的,開庭審理。

1.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
2.合議庭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也可以逕行判決、裁定。

1.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
2.對事實清楚的,可以不開庭審理。
3.檢察院抗訴的案件,應當開庭審理。

行政訴訟法 民事訴訟法 刑事訴訟法

不公開審理

1.國家機密
2.個人隱私
3.其它法律特別規定
1.國家機密
2.個人隱私
3.當事人申請:離婚和商業機密 1.國家機密
2.個人隱私
3.14-16歲
4.16-18歲,一般也不公開
5.商業秘密(申請、確實)

中級管轄 1.確認發明專利權的案件
2.海關處理的案件;
3.對國務院各部門或省級人民政府提起訴訟的案件;
4.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指:被告為縣級以上政府;重大共同訴訟、集團訴訟案件;重大涉外、涉香、澳、台案件)。 1.重大涉外案件;
2.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3.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專利糾紛案件、重大涉香、澳、台案件)。
4. 海事、海商案件由海事法院(即中院)管轄

1.反革命案件、危害國家安全案件;
2.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
3.外國人犯罪的刑事案件。

不予受理 1.第36條 人民法院裁定準許原告撤訴後,原告以同一事實和理由重新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解釋第44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裁定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
(八)起訴人重復起訴的

以同一事實和理由重新起訴的,不予受理 第111條
(七)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六個月內又起訴的,不予受理。
意見144:當事人撤訴或人民法院按撤訴處理後,當事人以同一訴訟請求再次起訴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解釋第188條 對於自訴案件,人民法院經審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說服自訴人撤回自訴,或者裁定駁回起訴:
(六)除因證據不足而撤訴的以外,自訴人撤訴後,就同一事實又告訴的;
(七)經人民法院調解結案後,自訴人反悔,就同一事實再行告訴的。

按撤訴處理

原告經兩次合法傳喚拒不到庭的

按申請撤訴處理

1.原告經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
2.原告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
3.原告應交而未交訴訟費的 1.自訴案件原告經兩次合法傳喚拒不到庭的
2.自訴案件原告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
3.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
4.公訴案件,檢察院在補充偵察期限內沒有提請恢復審理(解釋第157條)

行政訴訟法 民事訴訟法 刑事訴訟法

證據 1.書證;
2.物證;
3.視聽資料;
4.證人證言;
5.當事人的陳述;
6.鑒定結論;
7.勘驗筆錄現場筆錄 1.書證;
2.物證;
3.視聽資料;
4.證人證言;
5.當事人的陳述;
6.鑒定結論;
7.勘驗筆錄 1.書證;
2.物證;
3.視聽資料;
4被害人陳述;
5.證人證言;
6.犯罪嫌疑認、被告人供述和辯解;
7.鑒定結論;
8.勘驗、檢查筆錄

中止訴訟 1.原告死亡,須等待其近親屬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

2.原告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3.作為一方當事人的行政機關、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4.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力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

5.案件涉及法律適用問題,需要送請有權機關作出解釋或者確認的;

6.案件的審判須以相關民事、刑事或者其他行政案件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相關案件尚未審結的;

7.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解釋第51條

1.一方當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

2.一方當事人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3.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4.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

5.本案必須以另一案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另一案尚未審結的;

6.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管轄

1.自訴人或被告人患精神病或者其他嚴重疾病

2.以及案件起訴到人民法院後被告人脫逃

3.由於其他不能抗拒的原因致使案件在較長時間內無法繼續審理的

4.在自訴案件審理過程中,被告人下落不明的,應當中止審理。
解釋第181條、第204條

終結訴訟

1.原告死亡,沒有近親屬或者近親屬放棄訴訟權利的;

2.作為原告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後,其權利義務的承受人放棄訴訟權利的。

3.因中止訴訟1、2、3原因中止訴訟滿90日仍無人繼續訴訟的,裁定終結訴訟,但有特殊情況的除外。
解釋第52條

1.原告死亡,沒有繼承人,或者繼承人放棄訴訟權利的;

2.被告死亡,沒有遺產,也沒有應當承擔義務的人的;

3.離婚案件一方當事人死亡的;

4.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以及解除收養關系案件的一方當事人死亡的。 1.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2.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3.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4.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行政訴訟法 民事訴訟法 刑事訴訟法

迴避決定

1.院長迴避,審判委員會決定

2.審判人員迴避,院長決定

3.其他人員迴避,審判長決定

1.院長迴避,審判委員會決定

2.審判人員迴避,院長決定

3.其他人員迴避,審判長決定 1.院長迴避,審判委員會決定
2.審判人員迴避,院長決定
檢察人員迴避,檢察長或檢察委員會決定。
偵查人員迴避,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
3.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員迴避,院長決定
4. 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同級人民檢察委員會決定。

當事人申請調查收集證據 1.由國家有關部門保存而須由人民法院調取的證據材料;

2.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證據材料;

3.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證據材料。
1.申請調查收集的證據屬於國家有關部門保存並須人民法院依職權調取的檔案材料;
2.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材料;
3.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

經過審理,分別判決 1.維持判決
2.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3.履行職責判決
4.變更判決
5.駁回訴訟請求判決
6.確認判決

審理上
訴,分別
處理 1.維持原判;
2.依法改判;
3.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也可以查清事實後改判。

1、2、3、4 1.維持原判;
2.依法改判;
3.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或者查清事實後改判。
4.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
1、2、3、4
1.維持原判;
2.應當改判;
3.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可以查清事實後改判。

1、2、3
1. 原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
2. 適用法律錯誤
3. 原判決認定事實錯誤,或者原判決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
4. 原判決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的

Ⅳ 民事訴訟法構成「重復起訴」三要件是三個條件同時符合嗎

2015年2月4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版法>的解釋》第二百四權十七條規定:

當事人就已經提起訴訟的事項在訴訟過程中或者裁判生效後再次起訴,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構成重復起訴:

(一)後訴與前訴的當事人相同;

(二)後訴與前訴的訴訟標的相同;

(三)後訴與前訴的訴訟請求相同,或者後訴的訴訟請求實質上否定前訴裁判結果。

當事人重復起訴的,裁定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但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Ⅵ 為什麼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六條 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

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期限從立案的次日起計算,三個月內審結,不可以延內長。
我國《民事訴訟容法》第一百四十六條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因此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70條規定:「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審理期限不得延長。在審理過程中,發現案情復雜,需要轉為普通程序審理的,可以轉為普通程序,由合議庭審理,並及時通知雙方當事人。審理期限從立案的次日起計算。」

Ⅶ 三大訴訟法的區別與聯系是什麼

訴訟和仲裁都來是解決自糾紛兩個法律途徑,為了保證訴訟仲裁的順利開展,國家有一系列的訴訟仲裁法規,保障了訴訟仲裁的運行,其中也規范了司法工作人員的行為,維護司法的威嚴和公正。

Ⅷ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九條第一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7年6月27日第三次修正版網頁鏈接第一百三十九條第專一款: 當事人在法庭屬上可以提出新的證據。(其餘的第二款、第三款是: 當事人經法庭許可,可以向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發問。 當事人要求重新進行調查、鑒定或者勘驗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Ⅸ 民事訴訟法構成「重復起訴」三要件是三個條件同時符合嗎

2015年2月4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專訟法>的解釋》第二百四屬十七條規定:

當事人就已經提起訴訟的事項在訴訟過程中或者裁判生效後再次起訴,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構成重復起訴:

(一)後訴與前訴的當事人相同;

(二)後訴與前訴的訴訟標的相同;

(三)後訴與前訴的訴訟請求相同,或者後訴的訴訟請求實質上否定前訴裁判結果。

當事人重復起訴的,裁定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但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熱點內容
平安法治漫畫 發布:2025-05-14 04:44:44 瀏覽:505
法院評查機制 發布:2025-05-14 04:28:37 瀏覽:666
經濟法責任是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4 04:27:16 瀏覽:576
檔案法規有哪些 發布:2025-05-14 04:27:14 瀏覽:71
行政法律行為包括 發布:2025-05-14 04:27:04 瀏覽:329
特別程序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5-14 04:26:21 瀏覽:698
法規查詢系統 發布:2025-05-14 04:25:37 瀏覽:530
慈溪律師協會 發布:2025-05-14 04:24:46 瀏覽:13
論違反公司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4 04:15:23 瀏覽:504
行政訴訟法2016案例 發布:2025-05-14 04:12:04 瀏覽: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