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的主體是

勞動法的主體是

發布時間: 2022-05-17 08:00:46

『壹』 勞動法主體是什麼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

『貳』 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是

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
根據勞動法規
第十二章法律責任
第八十九條用人單位制定的勞動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的,由勞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並可以處以罰款。
第九十一條用人單位有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經濟補償,並可以責令支付賠償金:
(一)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
(二)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
(三)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四)解除勞動合同後,未依照本法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
第九十二條用人單位的勞動安全設施和勞動衛生條件不符合國家規定或者未向勞動者提供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和勞動保護設施的,由勞動行政部門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可以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提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決定責令停產整頓;對事故隱患不採取措施,致使發生重大事故,造成勞動者生命和財產損失的,對責任人員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九十三條用人單位強令勞動者違章冒險作業,發生重大傷亡事故,造成嚴重後果的,對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九十四條用人單位非法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
第九十五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對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的保護規定,侵害其合法權益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處以罰款;對女職工或者未成年工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六條用人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由公安機關對責任人員處以十五日以下拘留、罰款或者警告;構成犯罪的,對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二)侮辱、體罰、毆打、非法搜查和拘禁勞動者的。
第九十七條由於用人單位的原因訂立的無效合同,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八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的條件解除勞動合同或者故意拖延不訂立勞動合同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九條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該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第一百條用人單位無故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限期繳納;逾期不繳的,可以加收滯納金。
第一百零一條用人單位無理阻撓勞動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行使監督檢查權,打擊報復舉報人員的,由勞動行政部門或者有關部門處以罰款;構成犯罪的,對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一百零二條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的條件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事項,對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一百零三條勞動行政部門或者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構成犯罪的,給予行政處分。
第一百零四條國家工作人員和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的工作人員挪用社會保險基金,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一百零五條違反本法規定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已規定處罰的,依照該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罰。

『叄』 勞動法主體 客體和內容

  1. 主體: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參與者。即勞動者和用人單位。

  2. 客體:主體權利義務所指向的事物,例如工薪、工作時間和休假等。

  3. 內容:主體依法享有權利並承擔義務。供參考。

『肆』 勞動權的主體

勞動權的主體是公民,但是「公民的勞動權」與「勞動者的勞動權」在憲法和勞動法中是兩個有嚴格區別的法律概念。憲法第42條所規定的「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其權利主體是指「一切有勞動能力的公民」。由於並非每一個有勞動能力的公民都一定能進入勞動關系中,而未進入者不能被稱之為「勞動者」,雖不能由此認為他不享有勞動權,但是與勞動者的勞動權相比,他的勞動權則少了許多的內容。
根據憲法,在未獲得勞動者身份之前,公民的勞動權主要包括:就業權和就業前的培訓權,至於年老體弱時接受國家和社會援助或救濟的權利,以及社會保險權和醫療衛生權等,則屬於他的其他社會權利,而這些權利在勞動者那裡則是隨同勞動權的享受而存在,即是勞動權本身的內容。
勞動者勞動權的內容則相當豐富和廣泛,除了上述9項外,依勞動法他還享有這些權利:簽訂勞動合同權、解除勞動合同權、經濟補償權、工作時間權、勞動競賽權、合理化建議權、科學研究權、技術革新權、發明創作權、受表彰或獎勵權、參加組織工會權、民主協商參與權、批評檢舉和控告權、勞動培訓權、職業技能考核權、勞動安全權、勞動保險權、勞動環境權、病傷產期不受解僱權、女工和未成年工受特殊保護權、傷殘保障權、疾病保障權、退休保障權、退職保障權、待業保障權、家屬撫恤權等。 勞動權是人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代人權體系中誕生歷史較短但發展較快,並且最為引人注目的權利類型。勞動權作為相對獨立的權利類型具有以下特徵:
法定性
勞動權是法定權利。勞動權是由憲法和勞動法所規定、由勞動法和刑法所保障的權利。由憲法所規定的權利為勞動基本權。由於各國憲法規定上的差異,勞動基本權的內容不盡相同,但勞動權都包含狹義的勞動權,即工作權。勞動法是規定和保障勞動權的基本法律,大量的勞動權是通過勞動法來規定的。即便是勞動基本權,也必須通過勞動法加以具體化,才能保障實現。
綜合性
勞動權涉及人權的各個層次,是一種綜合權利。人權的內容與人權概念一樣,都是一個爭議較多的問題。從勞動權的內容構成來看,勞動權涉及了人權的所有層次。
雙重性
勞動權是生存權,也是發展權。「勞動不僅是公民獲得財產的最基本途徑,而且是公民實現自我價值和自我完善的基本方式。因此,勞動權是公民生存和發展權中的重要內容。」生存是人類的第一公理,人類的一切權利的享有都以獲得生存為前提。生存權賦予其他權利以意義,是其他權利之本。確保勞動者健康地生存,有保障地生活,這是勞動權的生存理念。人類不僅要生存,更要不斷發展,發展同樣是人類的需求,是人類社會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不發展,社會就不會進步;不發展,就不能創造出日益輝煌的人類文明。社會的發展與人的發展是相輔相成、互為條件的。社會的發展為人的發展創造條件,人的發展又是社會發展的源泉和動力。人的發展應該是全面的、突出質量的發展。 勞動權是由一系列權利所構成的權利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各種勞動權按照一定的分工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發揮出權利系統的合力。從邏輯結構來看,工作權是基礎和前提,報酬權和福利權是核心,其他權利是保障。
工作權
工作權也可以稱為就業權,內容包括工作獲得權、自由擇業權和平等就業權。職業獲得權在積極的意義上表現為要求國家和社會提供工作機會的權利;在消極意義上是對抗用人單位(西方國家通常稱為僱主)無理解僱的權利。前者因具有請求性而稱為積極的工作獲得權;後者因具有對抗性而稱為消極的工作獲得權。為勞動者提供就業機會,是國家不可推卸的義務。但是,國家能在多大程度上履行這種義務,是與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狀況密切相關的。一個國家的經濟繁榮穩定、結構平衡、人口適度,勞動者積極的工作獲得權的實現就有了可靠的保證。勞動者積極的工作獲得權的實現狀況可以通過社會就業率體現出來。國家促進就業,提高就業率是有條件的,並且是受各種因素制約的漸進過程。
報酬權
報酬權即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廣義的勞動報酬包括工資、獎金和津貼三種收入形式。報酬權包括報酬協商權、報酬請求權和報酬支配權。報酬協商權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通過勞動契約協商確定勞動報酬的形式和水平的權利。其核心是協商勞動報酬的水平,即協商確定自己勞動力的價格。在勞動法日益脫離民法之私法軌道,不斷融入公法因素而成為社會法的前提下,國家和社會團體的力量在勞動法上的作用不斷增強。勞動自由盡管是勞動契約的基礎,但已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在勞動報酬的協商方面,勞動者的自由權利受到來自於國家最低工資標准和集體合同的雙重約束。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所協商的勞動報酬不能低於集體合同的標准,更不能低於國家的最低工資標准。
休息權
休息權即獲得休息和休假時間的權利。休息權是中國憲法規定的基本勞動權,是確保勞動者得以恢復勞動力,實現個人全面發展的權利。休息權的價值表現在:第一,休息使人享受閑暇,獲得真正的自由,馬克思認為,自由時間作為「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這種時間不被直接生產勞動所吸收,而是用於娛樂和休息,從而為自由活動和發展開辟廣闊天地。」第二,對於人類來說,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勞動都不會直接成為人生目的,而只是謀生和實現個人價值的手段,人類除了職業勞動生活方式以外,還有許多生活方式,如家庭生活、文化生活等,都需要在工作以外的自由時間里進行。第三,合理的休息時間是確保勞動的人道性和倫理性所必須的。確保並不斷擴充休息時間,是社會文明和進步的標志之一。應該看到,休息與工作有統一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就統一方面而言,休息有助於更好地工作,是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的保證,同時工作又賦予休息以意義,有助於提高休息的質量;就矛盾方面而言,人的時間是有限的,工作時間的延長,必然會縮短休息時間,影響勞動者的身心健康。
職業安全權
職業安全權是指勞動者在職業勞動中人身安全和健康獲得保障,免遭職業傷害的權利。由於人類不可避免地會遭受來自於自然和社會方面的危險或風險的威脅,因而躲避風險,尋求安全保障,就成為人類近乎恆定的心理需要。無論是自然的風險,還是社會的風險,有些是無法躲避的,但大多數風險尤其是社會風險都可以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予以化解或轉移。
職業培訓權
職業培訓權是勞動者獲得職業訓練和教育的權利。職業培訓作為國民教育體系的組成部分,對於提高勞動者的職業素質和技能,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民主管理權
民主管理權是勞動者可以對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管理工作進行監督和提出建議的權利。民主管理權不同於企業經營權和投資人的股東權,它實質上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民主在企業內部權利結構上的表現。在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職工行使民主管理權利有堅實的物質基礎。勞動者通過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行使民主管理權利。
團結權
團結權是憲法和勞動法確認的勞動者的基本權利。團結權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團結權是指勞動者組織和參加工會並保證工會自主運行的權利。廣義的團結權則是指勞動者運用組織的力量對抗僱主以維護自身利益的權利,其具體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團結權(狹義)、團體交涉權和罷工權。這三項權利被國外勞動法學界普遍稱為「勞動三權」,日本法學界則稱為「勞動基本權」。
社會保障權
作為勞動權的社會保障權是指勞動者獲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社會保險保障勞動者在生育、年老、疾病、傷殘和失業等勞動風險發生時從國家和社會獲得一定的幫助以維持生計。福利是一種生活上的利益,往往特指勞動者在工資以外所獲得的收入或所享受的待遇。勞動者的福利分為單位福利和國家福利。

『伍』 根據我國勞動爭議的相關法律規定勞動爭議主體是指

法律分析:勞動爭議主體是指用人單位和本單位的勞動者。勞動爭議,是指勞動關系的當事人之間因執行勞動法律、法規和履行勞動合同而發生的糾紛,即勞動者與所在單位之間因勞動關系中的權利義務而發生的糾紛。勞動糾紛是勞動關系當事人之間的爭議。勞動關系當事人,一方為勞動者,另一方為用人單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與職工之間的下列勞動爭議:(一)因企業開除、除名、辭退職工和職工辭職、自動離職發生的爭議;(二)因執行國家有關工資、保險、福利、培訓、勞動保護的規定發生的爭議;(三)因履行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四)法律、法規規定應當依照本條例處理的其他勞動爭議。

第三條 企業與職工為勞動爭議案件的當事人。

『陸』 勞動關系主體資格主要是指什麼

勞動關系主體資格主要是指什麼?
勞動合同的主體,即勞動法律關系當事人,具體說來就是指「勞動者」和「用人單位」。與其他合同相比較,勞動合同的主體是由法律規定的,具有特定性:一方是勞動者;一方是用人單位。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都要具備法律規定的勞動合同主體條件,才能簽訂勞動合同。不具有法定資格的公民與不具有用工權的組織和個人都不能簽訂勞動合同。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條規定,我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簡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第九十六條規定,事業單位與實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員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未作規定的,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執行。這些規定不僅明確了我國《勞動合同法》的適用范圍,同時也規定了勞動合同主體的表現形式。
(1)勞動者。按照《勞動合同法》第二條的規定,勞動合同主體之一的勞動者包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與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從勞動合同主體的一方勞動者來說,這個勞動者不是社會學意義上一般的勞動者,而是勞動法律意義上的勞動者。社會學意義上的勞動者是指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人,這樣的人自其出生就是勞動者了。而我們所說的勞動合同主體的勞動者,是特指那些具有勞動權利能力和勞動行為能力的公民。根據《勞動法》第十五條規定,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這就是我國公民取得勞動權利能力和勞動行為能力的法定資格。作為例外,根據《勞動法》第十五條第二款的規定,文藝、體育和特種工藝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必須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履行審批手續,並保障其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2)用人單位。勞動合同主體的另一方是用人單位。從我國的法律上看,所謂用人單位,即法律允許招用和使用勞動力的組織。這些組織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還包括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勞動合同法》與《勞動法》相比,在用人單位的范圍上有所擴大,新增加了「民辦非企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是指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社會力量以及公民利用非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活動的社會組織。包括各類民辦院校、科研院所等。

『柒』 什麼是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

勞動者被招聘的單位(公司),就是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

『捌』 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雙方

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
一是勞動者,
二是用人單位。

『玖』 比較勞動法的主體和勞動合同法的主體

勞動法的主體是勞動者,勞動合同法的主體也是勞動者。只是勞動合同法是為了完專善勞動合同制屬度,明確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制定的。而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總稱,既包含《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也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熱點內容
法治在線寬城515殺人案 發布:2024-05-06 11:05:53 瀏覽:376
注會通過會計和經濟法可以免考初級么 發布:2024-05-06 10:08:07 瀏覽:833
人民當家做主的法治國家ppt 發布:2024-05-06 09:13:17 瀏覽:251
人民法院申訴復查規定 發布:2024-05-05 23:52:36 瀏覽:159
小區保安打人法律責任 發布:2024-05-05 20:45:55 瀏覽:314
行政立法的特殊原則有哪三個 發布:2024-05-05 20:25:44 瀏覽:815
假冒專利罪應負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4-05-05 20:13:56 瀏覽:703
觀看法律知識講壇有感 發布:2024-05-05 19:38:52 瀏覽:695
法學要學數學嗎 發布:2024-05-05 18:54:41 瀏覽:855
徐珊琴律師 發布:2024-05-05 17:44:57 瀏覽: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