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關於程序瑕疵補正

刑事訴訟法關於程序瑕疵補正

發布時間: 2022-05-17 09:15:16

⑴ 刑事案件中取證程序不合法,法院能定罪嗎

如果屬於非法證據,應予排除,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證據;如果是瑕疵證據,經過補證或者作出合理說明,可以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證據;如果排除非法證據、瑕疵證據,而認定被告構成犯罪的證據足的,根據疑罪從無的原則,應判處被告人無罪;如果其他證據能夠證明被告人構成犯罪的,應作出有罪判決。

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四條 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對該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第一百九十五條 在被告人最後陳述後,審判長宣布休庭,合議庭進行評議,根據已經查明的事實、證據和有關的法律規定,分別作出以下判決:
(一)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有罪判決;
(二)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無罪的,應當作出無罪判決;
(三)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

⑵ 辦案人員在辦案過程中歪曲事實算什麼行為

「歪曲事實」,這是一個十分模糊的概念,這里需要先界定,「事實」到底是什麼?辦案人員又是怎麼「歪曲」的?同時,還要解決到底由誰以及根據什麼程序來認定「歪曲了事實」。事實上,偵查調查取證,本身就是一個追求「法律事實」的過程,而法律事實與事實,這是二個不同的概念。我國法律對非法證據,採取強制排除與裁量排除相結合非法證據排除制度,非法言辭證據必須予以排除,瑕疵證據必須予以補正,否則不予採納。對於違法取證的辦案人員依法依紀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


一、我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現狀

《關於辦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關於辦理死刑案件審查判斷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新修訂《刑事訴訟法》共同確立了我國由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共同承擔排除非法證據義務,強制排除與裁量排除相結合非法證據排除制度。對非法證據根據非法取證行為的違法程度、主觀過錯程度、受侵害利益的性質與程度、非法取證行為在緊急情況下不得已採取、綜合其他情況不宜排除等加以區分的進行排除,部分取證程序嚴重違法、主觀過錯較大、嚴重侵犯人權的非法證據採取強制排除,而對於部分存在程序瑕疵、違法程度較輕或者是不宜排除的採取裁量排除,裁量排除中允許對非法證據進行補正,轉化為合法證據。

例如,對於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手段所取得的非法言辭證據都應當予以排除,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這是一種強制排除規則;又如物證、書證的取得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對該證據應當予以排除,對於物證、書證是否嚴重影響司法公正、是否排除則是可裁量的,採取的是裁量排除。

二、《最高檢關於對檢察機關辦案部門和辦案人員違法行使職權行為糾正、記錄、通報及責任追究的規定》

第四條違法行使職權行為是指以下情形:



(一)侵犯舉報人、控告人、申訴人合法權益,或者泄露、隱匿、毀棄、偽造舉報、控告、申訴等有關材料的;



(二)違法剝奪、限制訴訟參與人人身自由,或者違反辦案安全防範規定的;



(三)違法剝奪、限制訴訟參與人訴訟權利的;



(四)違法採取、變更、解除、撤銷強制措施,或者超期羈押犯罪嫌疑人,或者沒有法定事由,超過法定辦案期限仍未辦結案件的;



(五)違法使用武器、警械警具,或者毆打、體罰虐待、侮辱訴訟參與人的;



(六)刑訊逼供、暴力取證,或者以其他非法方法獲取證據的;



(七)訊問職務犯罪嫌疑人未按規定同步錄音錄像,或者錄音錄像不規范的;



(八)隱匿、毀棄、偽造證據,違背事實作出勘驗、檢查筆錄、鑒定意見,包庇、放縱被舉報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使無罪的人受到刑事追究的;



(九)非法搜查,違法查封、扣押、凍結、處理涉案財物及其孳息的;



(十)具有法定迴避情形而不迴避的;


(十一)未依法依規保障律師行使知情權、會見權、閱卷權、申請收集調取證據權等執業權利,阻礙律師履行法定職責的;



(十二)違反法定程序或者辦案紀律干預辦案,或者未經批准私自辦案的;



(十三)私自會見案件當事人及其親友、利害關系人、辯護人、代理人,或者接受上述人員提供的宴請、財物、娛樂、健身、旅遊等活動的;



(十四)為案件當事人及其親友、利害關系人、辯護人、代理人打探案情、通風報信,或者泄露案件秘密的;


(十五)利用檢察權或者借辦案之機,通過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或發案單位、證人等謀取個人利益的;



(十六)越權辦案、插手經濟糾紛,利用辦案之機拉贊助、亂收費、亂罰款,讓發案單位、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報銷費用,或者佔用其房產或交通、通訊工具等物品的;



(十七)未依法對訴訟活動、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行使職權的行為履行法律監督職責,造成不良影響的;



(十八)其他違法行使職權的情形。

⑶ 刑事訴訟法 存在哪些程序違法之處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54條之規定,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回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答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對該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時發現有應當排除的證據的,應當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為起訴意見、起訴決定和判決的依據。

⑷ 刑事案件如何質證

一、物證、書證的提取未附筆錄或清單,來源不明。
相關法規:《刑事訴訟法解釋》第七十三條在勘驗、檢查、搜查過程中提取、扣押的物證、書證,未附筆錄或者清單,不能證明物證、書證來源的,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
物證、書證的收集程序、方式有下列瑕疵,經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可以採用:
(一)勘驗、檢查、搜查、提取筆錄或者扣押清單上沒有偵查人員、物品持有人、見證人簽名,或者對物品的名稱、特徵、數量、質量等註明不詳的;
(二)物證的照片、錄像、復製品,書證的副本、復製件未註明與原件核對無異,無復制時間,或者無被收集、調取人簽名、蓋章的;
(三)物證的照片、錄像、復製品,書證的副本、復製件沒有製作人關於製作過程和原物、原件存放地點的說明,或者說明中無簽名的;
(四)有其他瑕疵的。
對物證、書證的來源、收集程序有疑問,不能作出合理解釋的,該物證、書證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
二、實物證據的保管、鑒定過程是否完整、合法,鑒定檢材是否合格。
相關法規:《刑事訴訟法解釋》第六十九條第一款第(三)項(三)物證、書證在收集、保管、鑒定過程中是否受損或者改變。
三、可證明被告人無罪、罪輕的證據是否全面收集。
相關法規:《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必須保證一切與案件有關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觀地充分地提供證據的條件,除特殊情況外,可以吸收他們協助調查。
四、檢察機關對於扣押的金銀、文物、名貴字畫、違禁品以及其它不易辨別真偽的貴重物品沒有及時鑒定。
相關法規:《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二百二十五條第三款 依法扣押文物、金銀、珠寶、名貴字畫等貴重財物的,應當拍照或者錄像,並及時鑒定、估價。
五、公安機關向有關部門調取物證及書面證據時,沒有《調取證據通知書》或被調查單位未在書面證據材料上簽字。
相關法規:《公安機關程序規定》第五十九條 公安機關向有關單位和個人調取證據,應當經辦案部門負責人批准,開具調取證據通知書。被調取單位、個人應當在通知書上蓋章或者簽名,拒絕蓋章或者簽名的,公安機關應當註明。必要時,應當採用錄音或者錄像等方式固定證據內容及取證過程。
總之,在對物證、書證進行審查判斷時,緊緊圍繞「保管鏈條的證明」這一主軸線,審查其來源、收集、保管、鑒定、出示等各個環節,從中找到有效辯點。

⑸ 刑事訴訟法中關於證據的規定有幾條

刑事訴訟法中關於證據的規定有十六條:

1、《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全款

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證據包括:物證;書證;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鑒定意見;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視聽資料、電子數據。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2、《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一條,全款

公訴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舉證責任由人民檢察院承擔,自訴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舉證責任由自訴人承擔。

3、《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二條,全款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

必須保證一切與案件有關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觀地充分地提供證據的條件,除特殊情況外,可以吸收他們協助調查。

4、《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全款

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人民檢察院起訴書、人民法院判決書,必須忠實於事實真象。故意隱瞞事實真象的,應當追究責任。

5、《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四條,全款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收集、調取證據。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提供證據。

行政機關在行政執法和查辦案件過程中收集的物證、書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等證據材料,在刑事訴訟中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凡是偽造證據、隱匿證據或者毀滅證據的,無論屬於何方,必須受法律追究。

6、《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全款

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7、《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全款

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對該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時發現有應當排除的證據的,應當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為起訴意見、起訴決定和判決的依據。

8、《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七條,全款

人民檢察院接到報案、控告、舉報或者發現偵查人員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的,應當進行調查核實。對於確有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應當提出糾正意見;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9、《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全款

法庭審理過程中,審判人員認為可能存在本法第五十六條規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應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法庭調查。

當事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有權申請人民法院對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依法予以排除。申請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的,應當提供相關線索或者材料。

10、《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九條,全款

在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法庭調查的過程中,人民檢察院應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證明。

現有證據材料不能證明證據收集的合法性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提請人民法院通知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出庭說明情況;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出庭說明情況。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也可以要求出庭說明情況。經人民法院通知,有關人員應當出庭。

11、《刑事訴訟法》第六十條,全款

對於經過法庭審理,確認或者不能排除存在本法第五十六條規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對有關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12、《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一條,全款

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質證並且查實1以後,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法庭查明證人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的時候,應當依法處理。

13、《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二條,全款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

14、《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全款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證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

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15、《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全款

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採取以下一項或者多項保護措施:

不公開真實姓名、住址和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採取不暴露外貌、真實聲音等出庭作證措施;禁止特定的人員接觸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及其近親屬;對人身和住宅採取專門性保護措施;其他必要的保護措施。

證人、鑒定人、被害人認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請求予以保護。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依法採取保護措施,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

16、《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全款

證人因履行作證義務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費用,應當給予補助。證人作證的補助列入司法機關業務經費,由同級政府財政予以保障。

有工作單位的證人作證,所在單位不得剋扣或者變相剋扣其工資、獎金及其他福利待遇。

(5)刑事訴訟法關於程序瑕疵補正擴展閱讀

證據種類:

1、書證、物證

是以物品或者文字為表現形式的實物證據。物證是用於犯罪或與犯罪相關聯的,能夠證明犯罪行為和有關犯罪情節的物品或痕跡,如作案工具、贓款贓物、血跡、指紋、腳印等。

書證是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文件或其他文字材料,如毒品犯罪分子進行聯絡的往來書信;貪污犯罪分子塗改的單據、賬本等。

物證的特點是,不具有任何主觀的東西,而只以其客觀存在來證明案件的事實。對物證必須妥善地加以保管,以保持物證的原有的形態。如果不能保持原來形態或者物證有可能滅失的,行政機關必須採取措施予以保全。

2、證人證言

是知道案件真實情況的人,就其所了解的案件情況,向司法機關或有關人員作的陳述。民事訴訟法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

刑訴法對知道案件真實情況的人向司法機關作證規定了義務,即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證人不能隨意指定,也不能由他人代替。

行政處罰法規定,在行政機關對行政處罰案件進行調查時,「被調查人應當如實回答詢問」。這是因為,行政機關在處理行政處罰案件時,必須以事實為根據。因此,在行政機關調查時,被調查人必須據實陳述所了解的真實情況,不作偽證。

3、當事人的陳述

是指當事人向執法人員所作的關於案件真實情況的敘述和承認。行政處罰法規定,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行政機關必須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

因此,當事人的陳述與申辯,行政機關必須認真聽取,並製作詢問筆錄;同時,行政機關對於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進行復核,成立的,才能作為行政處罰的證據。

4、「被害人陳述」

是直接受到犯罪行為侵害的人,就受害情況及案件的有關其他情況向司法機關或有關人員所作陳述。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與辯解」

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本人的犯罪行為向司法機關所作的供述,或稱口供,或者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否認自己有犯罪行為或者承認犯罪,但認為應當減輕處罰、免除處罰所作的辯解。

6、視聽資料

是指能夠作為證據的錄音、錄像、電腦儲存的數據等,是一種被固定、被保全的證據。它比較可靠,更接近於真實情況。但是視聽資料必須經過審查,才能認定作為證據。

7、鑒定意見

是鑒定人運用自己具有的專門知識對案件中專門性問題所進行的分析、鑒別和判斷。它是一種獨立的證據。如法醫鑒定、指紋鑒定、筆跡鑒定、化學物品鑒定、精神病鑒定等。

8、現場筆錄

是書證的一種,是指行政機關執法人員在現場,對當場實施行政處罰的現場情況的記錄。如交通民警對違反交通管理的司機進行罰款,交通民警開具的罰款單據。

又如工商管理人員對這反工商管理的個體商販進行處罰時,現場記明其違法事實、沒收商販的違法物品的數量、質量等情況。

現場筆錄上應當有執法人員和當事人的簽名。現場筆錄可以證明案件的真實情況,行政訴訟法將其規定為一種獨立的證據,以防止在訴訟中出現「事出有因,查無實據」的情況。

9、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筆錄

是指行政機關的執法人員或者專門人員為了解案件的事實,對事實發生的現場或者物品進行勘驗、檢查。如查處非法出版物,執法人員對該出版物的印刷場所進行勘驗、檢查,對印刷的非法出版物或者印刷工具進行勘驗、檢查等。

勘驗應當製作筆錄,勘驗筆錄是對客觀事實的反映,能夠證明案件的真實情況,是一種獨立的證據。

10、電子數據

是電子化技術形成的文字,數字等等,如電子郵件、聊天記錄等等;2015年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4日發布的一份司法解釋顯示,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客、手機簡訊、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可以視為民事案件中的證據。

11、視聽資料

是以模擬信號的方式在介質上進行存儲的數據,例如錄像、錄音資料等等。

⑹ 刑事訴訟法非法言詞證據

非法言詞證據的排除,直接關繫到刑事審判實踐中證據合法性的認定。我國立法和司法解釋在立足當今我國司法現狀的前提下,借鑒域外法治國家有益的理論和實踐成果,制定出適合我國自身需要的非法言詞證據排除范圍。
違反程序收集的言詞證據予以「強制排除」
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的解釋》(以下簡稱《刑訴法解釋》)作出了相應規定:一定情形下因被告人供述、證人證言的獲取違反法定取證程序,予以「強制排除」。《刑訴法解釋》嚴格按照《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條「犯罪嫌疑人承認筆錄沒有錯誤後,應當簽名或者蓋章」的要求將「沒有經被告人核對確認」的詢問筆錄作為非法證據。一方面,從法理上看是為了確保犯罪嫌疑人核對過該筆錄並且記錄的事實與其供述的無異,保證該筆錄的客觀真實性;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防止辦案人員虛假作出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筆錄,造成錯誤追究的冤案錯案。聾啞人或不通曉當地通用語言、文字的犯罪嫌疑人若沒有翻譯人員的協助就無法接受辦案人員的訊問,也就無法作出供述和辯解,在這種情形下作出的詢問筆錄的客觀真實性自然會受到質疑。為上述人員提供翻譯等輔助人員是《刑事訴訟法》第九條規定的法定訴訟權利。因此,對於證據收集違反法定程序並可能產生嚴重後果的,從保障犯罪嫌疑人基本訴訟權利角度來看,是應當予以嚴格排除的。關於詢問證人「沒有個別進行而取得的證人證言」,《刑訴法解釋》將其歸入了非法言詞證據的排除范圍。
程序上有瑕疵的言詞證據應「補正排除」
《刑訴法解釋》對程序上有瑕疵的言詞證據也作出了相應規定:在收集程序上對於有瑕疵的詢問筆錄、證人證言可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補正排除」。由於證據收集存在一些技術性瑕疵,但在實質上並沒有影響證據的真實有效性,司法解釋將此種情形下收集的證據賦予可補正或可合理解釋的資格,以體現「瑕疵證據」與「非法證據」的區分。
與程序上嚴重違法而收集的言詞證據不同,瑕疵的言詞證據,在收集程序上並沒有剝奪或限制當事人法定的訴訟權利,也不會對證據的真實性產生實質性影響,若僅僅是因為程序上有技術性失誤就將其認定為非法證據加以排除,顯然與刑事訴訟追訴犯罪的基本價值理念背道而馳,有矯枉過正之嫌。但是,對於瑕疵言詞證據,並非因其僅有輕微的瑕疵就將其與非法證據完全隔離開來。此種情形實際是,法律規范給予瑕疵言詞證據兩次評價。當證據收集程序有技術性偏差的時候,法律規范給予其第一次「評價」,即通過賦予辦案人員自行補正或作出合理解釋的形式,將瑕疵言詞證據的真實性、證據能力加強,使對該證據的質疑降低或消除,從而扭轉為合法言詞證據。但是,若當法律給予第二次「評價」的時候,瑕疵言詞證據的命運就會有質的變化,法律規范的態度會從支持到否定,瑕疵言詞證據就會被認定為非法言詞證據,從而加以排除。
非法收集的言詞證據堅決排除
我國法律對於非法方法收集的言詞證據一直以來都是採取嚴格禁止的態度。2012年,《刑事訴訟法》將「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予以嚴格的排除。新的《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不僅規定了將刑訊逼供收集的非法言詞證據排除,還細化了其他非法方法、即「違法程度和對犯罪嫌疑人的強迫程度與刑訊逼供或者暴力、威脅相當而迫使其違背意願供述的方法」。
從證據能力上看,由刑訊逼供等獲取的口供並非出於犯罪嫌疑人自由意志的表達,那麼,其供述的客觀真實性就會受到極大地質疑。盡管司法實踐中,不乏經過刑訊逼供獲取到與案件主要事實基本相符的證據,但並不能消除人們對這種證據的質疑。此外,將採用刑訊逼供等方法獲取的言詞證據作為非法證據,也與刑事訴訟的基本理念相符合。
以威脅、引誘、欺騙等方法收集的言詞證據視情而定
為何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中將「威脅、引誘、欺騙」含括於非法方法之中,卻在其後的第五十四條中未將此類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置於排除之列?筆者認為,法律將「威脅、引誘、欺騙」列為非法方法的同時,並不絕對排除由此取得的一切言詞證據,其實也是賦予辦案機關一種適當的自由裁量權。另外,「威脅、引誘、欺騙」的標准難以界定,從氣勢上壓倒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線,算不算是一種威脅?若算是的話,將會導致大量的犯罪嫌疑人供述被排除。因此,將非法方法的界定放置於具體案件之中,交由辦案人員裁量、權衡後決定,在當前形勢下應該不失為一種權宜之計。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註:http://china.findlaw.cn/

⑺ 哪些證據經補正或合理解釋後,可以作為定案依據。有沒有相關法條

辦理刑事案件時,供辨認的對象數量不符合規定,經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後,有相關法條。
法律分析
辨認筆錄對象的數量有要求,辨認經過的主持人員為偵查人員,且不得少於二人。辨認筆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辨認不是在偵查人員主持下進行的;辨認前使辨認人見到辨認對象的;辨認活動沒有個別進行的;辨認對象沒有混雜在具有類似特徵的其他對象中,或者供辨認的對象數量不符合規定的;辨認中給辨認人明顯暗示或者明顯有指認嫌疑的;違反有關規定、不能確定辨認筆錄真實性的其他情形。具體來看,公訴人員出具的辨認筆錄能否作為定案根據需要滿足以下三點:取證主體的合法性,即只能由偵查人員組織辨認;取證程序的正當性,即辨認前不得使辨認人見到辨認對象,多名辨認人對同一辨認對象進行辨認時應個別進行,應當進行混雜辨認並使辨認對象具有類似特徵和一定數量;強調取證方法的合法性,禁止以暗示或誘導的方式形成辨認筆錄。刑事案件中,為了查明案情,在偵查過程中需要鑒定。鑒定的主體是有專門知識的人,鑒定對象是案件中需要解決的專門性問題,需要專業人士的分析。鑒定後,鑒定人給出鑒定意見,並且簽名。對於故意虛假鑒定,鑒定人應當承擔法律責任,兩方提出申請的情況下,可以補充鑒定或重新鑒定再作為定案依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 證人證言的收集程序、方式有下列瑕疵,經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可以採用;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一)詢問筆錄沒有填寫詢問人、記錄人、法定代理人姓名以及詢問的起止時間、地點的;(二)詢問地點不符合規定的;(三)詢問筆錄沒有記錄告知證人有關作證的權利義務和法律責任的;(四)詢問筆錄反映出在同一時段,同一詢問人員詢問不同證人的。

⑻ 刑事案件中非法證據與瑕疵證據的區別在哪

法律分析:刑事案件中非法證據與瑕疵證據的區別:1、非法證據是侵犯公民憲法性基本權利,特別是人身權。而瑕疵證據多屬程序性違法而非實質性瑕疵。2、它們證據的真實性不同,非法證據剝奪了被詢問人陳述的自願性,其證據的真實性無法得到保證。而瑕疵證據只是程序性違法,不會因程序上瑕疵而改變證據內容,不會對證據本身的真實性、客觀性產生實質性影響。3、非法證據既違反刑事程序法,也可能觸犯刑法構成刑訊逼供罪。而瑕疵證據則表現為取證程序的違法性,但經補正後不會嚴重影響司法公正。4、非法證據適用強制排除規則,而瑕疵證據則適用補正規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四十八條 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證據包括:(一)物證;(二)書證;(三)證人證言;(四)被害人陳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六)鑒定意見;(七)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八)視聽資料、電子數據。

⑼ 簡述刑事訴訟法中應當補充鑒定的情形

你好。刑事鑒定:是指偵查機關為查明案情,指派或聘請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就案件中某些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別和判斷並作出結論的一種偵查行為。
一、關於鑒定。刑事訴訟中的鑒定是指在刑事訴訟過程中,為了查明案件事實,公安司法機關依據職權或者應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申請,指派或聘請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對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進行檢驗、鑒別和評定的活動。具備專門知識並受指派或聘請來解決案件中專門性問題的人為鑒定人,鑒定人對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定後所作出的書面結論就是鑒定結論。鑒定結論是一種獨立的訴訟證據,但鑒定結論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在刑事訴訟中需要進行鑒定的專門性問題非常廣泛,常見的有法醫學鑒定、司法精神病學鑒定、筆跡鑒定、痕跡鑒定、會計鑒定、價格鑒定、食品葯品鑒定、淫穢物品鑒定、毒品鑒定和其他各種刑事技術鑒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簡稱「刑訴法」)第119條規定「為了查明案情,需要解決案件中某些專門性問題的時候,應當指派、聘請有專門知識的人進行鑒定。」第120條規定「鑒定人進行鑒定後,應當寫出鑒定結論,並且簽名。對人身傷害的醫學鑒定有爭議需要重新鑒定或者對精神病的醫學鑒定,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進行。鑒定人進行鑒定後,應當寫出鑒定結論,並且由鑒定人簽名,醫院加蓋公章。鑒定人故意作虛假鑒定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刑訴法」第158條規定「法庭審理過程中,合議庭對證據有疑問的,可以宣布休庭,對證據進行調查核實。人民法院調查核實證據,可以進行勘驗、檢查、扣押、鑒定和查詢、凍結。」這些都是對刑事訴訟中「鑒定」的具體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法院解釋」)第57條規定「對於證人能否辨別是非,能否正確表達,必要時可以進行審查或者鑒定。」《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以下簡稱「檢察規則」)第199條至第203條對鑒定、鑒定的啟動、鑒定人的條件、鑒定注意事項以及鑒定人的責任等作了明確規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以下簡稱「公安規定」)第233條至239條規定了鑒定、鑒定的范圍、鑒定機構人員、鑒定的批准程序及對鑒定過程的具體要求。這些都是對「刑訴法」中關於「鑒定」的規定的具體細化和補充,可操作性更強。
根據上述規定,公安、檢察、法院都有依照職權或者應當事人等申請而決定進行鑒定的權利。
二、關於補充鑒定和重新鑒定。公安司法人員或當事人等在對鑒定結論進行分析研究後,若認為所作結論不夠完備、不夠明確或提出了新的問題、或發現與案件有關的新資料,可以決定或申請將已鑒定或新發現的檢體,仍交給原委託的鑒定人進行檢驗,鑒定人對新問題的解答或所作的修正補充,就是補充鑒定。補充鑒定是由原鑒定人作出,是對原鑒定的補充或修正,若是對原鑒定的補充則應將原鑒定結論與補充鑒定結論結合使用;若是對原鑒定的修正,則以補充鑒定的鑒定結論為准。
重新鑒定是指對原鑒定結論的可靠性發生疑問時,將原案材料再另行委託其他鑒定人進行的鑒定。重新鑒定的鑒定人,可以不受原鑒定內容和材料的限制,根據委託單位的要求和提供的材料進行鑒定。重新鑒定時若所得出的結論與原鑒定結論不一致,應當對原鑒定結論進行論證並說明不一致原因。
「刑訴法」第120條「對人身傷害的醫學鑒定有爭議需要重新鑒定或者對精神病的醫學鑒定,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進行。第121條」偵查機關應當將用作證據的鑒定結論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提出申請,可以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第159條」法庭審理過程中,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有權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法庭對於上述申請,應當作出是否同意的決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實施中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六部門規定「)第18條」人民法院在開庭審理時,對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作出的鑒定結論,經質證後,認為有疑問,不能作為定案根據的,可以另行聘請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其他醫院進行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不能另行聘請其他鑒定機構進行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法院解釋「第59條」對鑒定結論有疑問的,人民法院可以指派或者聘請有專門知識的人或者鑒定機構,對案件中的某些專門性問題進行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法院解釋「第60條」人民法院在開庭審理時,對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作出的鑒定結論,經質證後,認為有疑問,不能作為定案根據的,可以另行聘請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其他醫院進行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檢察規則「第204條規定人民檢察院通過對鑒定結論進行審查後如認為必要可以決定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第205條規定應當事人申請可以決定對鑒定結論進行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第206條規定重新鑒定應當另行指派或者聘請鑒定人。第207條規定對人身傷害的醫學鑒定有爭議需要重新鑒定或者對精神病的醫學鑒定,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進行並列出了對人身傷害的醫學鑒定有爭議需要重新鑒定的三種情形。第208條規定人民檢察院認為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作出的鑒定結論不能作為定案依據的,應當另行委託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其他醫院重新鑒定或者補充鑒定。」公安規定「第240條規定」辦案部門或者偵查人員認為鑒定結論不確切或者有錯誤,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第241條規定」公安機關應當將用作證據的鑒定結論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對鑒定結論有異議提出申請,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後,可以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第242條規定」重新鑒定應當另行指派或者聘請鑒定人。「
從上述規定可以看出:1、「六部門解釋」和「法院解釋」、「檢察規則」混淆了補充鑒定和重新鑒定的性質,即補充鑒定應由原鑒定人或原作出醫學鑒定的醫院進行,而重新鑒定應當另行委託其他鑒定人或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其他醫院進行,不能由原鑒定人及醫院進行;2、「刑訴法」規定,在偵查階段和審判階段,當事人申請的內容不一樣,即偵查階段可以申請補充鑒定和重新鑒定,而在審判階段只能申請重新鑒定;而「法院解釋」在審判階段既可以申請補充鑒定也可以申請重新鑒定。3、補充鑒定和重新鑒定程序的啟動,按「刑訴法」的規定,只有當事人等申請才能啟動,而公安檢察法院三機關的「解釋、規則、規定」規定除當事人申請啟動外還可以由公安檢察審判人員在審查鑒定結論時依職權而啟動。
關於復核鑒定。復核鑒定是一種在法律上沒有規定但在實際鑒定工作中常用的一種鑒定形式,是由原鑒定單位或上級鑒定單位職稱更高的專家就原鑒定材料進行復查並論證原鑒定所得的結論是否正確的一種鑒定。其鑒定性質實際上與重新鑒定相似。「公安規定」第243條規定「刑事技術的鑒定結論,需要送上級公安機關刑事技術部門復核時,應當送鑒定物和對比樣本、原鑒定書或者檢驗報告,並說明提請復核的原因和要求。」
關於補充鑒定和重新鑒定提起的條件。刑訴法和各部門解釋、規則、規定均未作出明確具體的規定,在實際工作中不便操作,且導致補充鑒定和重新鑒定的隨意性。「檢察規則」第207條僅規定了「對人身傷害的醫學鑒定有爭議需要重新鑒定的情形包括:(一)對同一人身傷害已存在兩個以上的不同鑒定結論,人民檢察院與公安機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之間或被害人與狎嫌疑人之間不能形成一致的認識的,人民檢察院認為需要重新鑒定的;(二)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的人身傷害醫學鑒定不能人微言輕定案的根據,需要重新鑒定的;(三)人民檢察院與公安機關、被害人、犯罪嫌疑人之間或被害人與犯罪嫌疑人之間對同一人身傷害的醫學鑒定有不同認識,人民檢察院認為需要重新鑒定的。」而刑事訴訟中涉及鑒定種類很多,人身傷害醫學鑒定只是其中一種比較常見的鑒定。對於其他種類鑒定如何確定是否重新鑒定,沒有明確規定。故建議刑訴法修改時明確規定補充鑒定和重新鑒定的提起條件。在目前可以按照《人民法院司法鑒定工作暫行規定》(以下簡稱「暫行規定」)第十四條規定執行,即「通過審查鑒定人作出的鑒定結論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准許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一)鑒定人不具備相關鑒定資格的;(二)鑒定程序不符合法律規定的;(三)鑒定結論與其他證據有矛盾的;
(四)鑒定材料有虛假,或者原鑒定方法有缺陷的;(五)鑒定人應當迴避沒有迴避,而對其鑒定結論有持不同意見的;(六)同一案件具有多個不同鑒定結論的;
(七)有證據證明存在影響鑒定人准確鑒定因素的。「
關於鑒定、補充鑒定、重新鑒定的期限。辦理任何一項工作都需要一定的時間,鑒定工作也不例外,「暫行規定」第21條規定「鑒定期限是指決定受理委託鑒定之日起到發出鑒定文書之日止的時間。一般的司法鑒定應當在30個工作日內完成,疑難的司法鑒定應當在60個工作日內完成」。
「刑訴法」第122條規定「對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鑒定的期間不計入辦案期限。」「六部門規定」第33條規定「根據刑訴法第122條的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案件,除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精神病鑒定時間不計入辦案期限外,其他鑒定時間都應當計入辦案期限。對於因鑒定時間較長,辦案期限屆滿仍不能終結的案件,自期限屆滿之日起,應當對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變更強制措施,改為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法院解釋」第156條規定「當事人和辯護人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的,應當提供證人的姓名、證據的存放地點,說明所要證明的案件事實,要求重新鑒定或者勘驗的理由。審判人員根據具體情況,認為可能影響案件事實認定的,應當同意該申請,並宣布延期審理;不同意的,應當告知理由並繼續審理。依照前款規定延期審理的時間不得超過一個月,延期審理的時間不計入審限。」「公安規定」第245條規定「對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鑒定的時間不計入辦案期限,其他鑒定時間都應當計入辦案期限。對於因鑒定時間較長,辦案期限屆滿時仍不能終結的案件,自期限屆滿之日起,應當對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變更強制措施,改為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從上述規定可以看出,1、刑訴法沒有單獨規定鑒定期限,而是把鑒定所用時間計入辦案期限(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精神病鑒定的除外),其目的是保護被告人的權利,防止超期羈押,但這樣規定卻是不切實際的,且事實上導致了鑒定無限期和超期羈押;2、六部門規定對於因鑒定時間較長,辦案期限屆滿仍不能終結的案件,自期限屆滿之日起,應當對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變更強制措施,改為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這在實際工作中也是不宜執行和不能執行的。3、「法院解釋」用延期審理代替鑒定期限且規定不超過一個月,不計入審限,與刑訴法的規定明顯不一致。因此,建議刑訴法修改時明確規定鑒定期限。
三、關於鑒定人。按照鑒定規則,鑒定人只能由自然人擔任,不能由機關、團體、事業單位等非自然人擔任。即鑒定人是具備專門知識並受公安司法機關指派或聘請來解決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的自然人。鑒定機構和鑒定人應當有所區別,二者在業務上具有從屬關系,鑒定部門能夠為鑒定人完成鑒定活動提供必要的物質技術設備和場所,保證鑒定在程序上的合法性。對於某一具體案件的鑒定應由幾名鑒定人進行,「刑訴法」、「法院解釋」、「檢察規則」均未作具體規定,而「公安規定」第238條規定鑒定後應當出具鑒定結論,由二名以上具有鑒定資格的鑒定人簽名或者蓋章。筆者認為:鑒定人應當對鑒定結論負責,無論是一人、二人或多人,均是如此。一般的案件一名鑒定人完全可以獨立完成,但對於疑難、復雜的案件應當二人以上完成甚或邀請專家聯合鑒定。事實上,公安機關的二人「簽名或蓋章」也是一種形式,實質上仍是一個人進行的鑒定。
關於鑒定人的迴避問題。刑訴法第31條規定了迴避條件,第154條規定開庭時候宣布鑒定人名單,告知當事人有權對鑒定人申請迴避。而偵查階段、提起公訴階段僅告知當事人鑒定結論而不告知鑒定人名單及鑒定過程等情況。按照這一規定,只有到審判階段當事人才有可能獲知鑒定人姓名,這必然會使有些本應在偵查階段迴避的鑒定人到審判階段才被申請迴避。這不僅會導致由於第一次鑒定被全部宣告無效而浪費鑒定資源,拖延訴訟時間,還有可能使一些檢材易於變質、滅失或數量太少且無法重新收集的刑事案件因錯過鑒定時機而無法查清案件真相。因此對鑒定人的迴避應當有一個明確的易於操作且符合實際的規定。
四、關於預交鑒定費用。民事案件預交鑒定費用規定比較明確,即由鑒定申請人或舉證責任人預交,由敗訴方承擔。刑事案件鑒定是否收費及費用如何預交、承擔,沒有明確的規定。一般認為純刑事案件的鑒定不應收費,附帶民事案件的鑒定可以比照民事案件規定收費。「檢察規則」第204條、第205條、第254條、第255條規定,檢察機關依職權進行的鑒定不收費,當事人申請鑒定的,由請求方承擔鑒定費用。筆者認為:涉及罪與非罪問題的鑒定,不應收費,涉及賠償問題的鑒定,可由申請鑒定方承擔費用。因為追究犯罪或保護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是國家的責任,嫌疑人或被告人沒有證明自已有罪或無罪的責任。
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

⑽ 物證,書證的收集程序,方式有瑕疵的是否可以採用

如果收集的證據程序性錯誤影響到了證據的證明力的話是不能採用的。一般認定為不能採用

熱點內容
合同法第58條的規定 發布:2024-05-03 21:08:14 瀏覽:170
借條找人家代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05-03 19:39:46 瀏覽:547
法律援助咨詢中心慈溪 發布:2024-05-03 18:14:56 瀏覽:610
厚大黃韋博行政法講義 發布:2024-05-03 17:24:45 瀏覽:832
作文道德與義務 發布:2024-05-03 16:16:03 瀏覽:946
訴訟法各大學排名 發布:2024-05-03 15:24:27 瀏覽:985
公司經理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4-05-03 15:03:24 瀏覽:507
道德經推導 發布:2024-05-03 14:05:12 瀏覽:677
道德層面 發布:2024-05-03 13:49:19 瀏覽:226
對於中標通知書的法律效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發布:2024-05-03 11:49:42 瀏覽: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