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大學勞動法

大學勞動法

發布時間: 2020-12-23 07:15:39

1. 大學畢業生和勞動法

高校學生畢業分配工作中,學校與用人單位和大學生簽訂《三方協議》,是高等院校對畢業生分配的一種辦法。《三方協議》屬於一種就業介紹性質,與高校的報到證、分配介紹信及就業意向書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高校學生就業應當與用人單位雙方協商一致另行簽訂《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和高校學生屬於《勞動法》調整的主體范圍,高校不具備勞動用工主體地位,也不是《勞動法》調整的當事人。《三方協議》中只能約定雙方用工意向,高校不得代為約定任何違約金和違約賠償。《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五條規定「除本法第二十二條(專項培訓的服務期)和第二十三條(保密協議)規定的情形外,用人單位不得與勞動者約定由勞動者承擔違約金。」因此,《三方協議》約定的違約責任無效。

大學畢業生在簽訂勞動合同的時候該注意哪些問題?
(1 )合同主體是否合格;企業作為一方當事人,是否具有簽訂該勞動合同的資格,這時需要勞動者考慮的。如是否具有法人資格或者法定用工資格;合同主體與用工主體是否一致; (2 )合同內容是否合法;規定的工作條件/工作范圍/等是否符合勞動法規定。工作環境是否符合勞動保護要求;

(3 )是否嚴格執行國家及本市有關勞動法律規定;比如試用期制度/工時制度/加班制度/休息休假制度/工資發放制度/勞動保護制度等。

(4 )社會保險是否明確予以規定。社會保險包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醫療保險。

(5 )對於勞動合同中的企業單獨約定的條款應予以特別注意。如違約金條款/保密條款/竟業禁止條款/培訓條款等。對於這些方面,除了考慮是否符合國家規定外,更需要考慮到自己的工資收入與違約所需承擔的法律責任進行比較,從公平角度予以必要的關注。切記一條「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6 )企業現存的各種規章制度,在簽訂合同前必須予以足夠的關注。

(7 )充分注意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以及違約責任,以及權利享受的可能性。

(8 )不能存在任何的僥幸心理,你的簽字是有法律效力的,一定程度而言,你的簽字對於你和企業而言就是法律。

2. 大學生打工是否受勞動法保護

大學生勤工來儉學不屬於勞動法調自整的對象.不構成勞動關系,而屬僱傭關系,實用合同法.
勞動部於1995年頒布的《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勞部發〔1995〕309號)第12條規定:「在校生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儉學,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
勤工儉學要注意量力而行.

3. 在校大學生是不是勞動者

是的。年滿16周歲就符合法律規定的就業年齡,在校大學生的身份並不必然就是《勞動法》排除適用的對象。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以及相關法律法規規定:法定勞動年齡指年滿16周歲至退休年齡,有勞動能力的中國公民。(見參考資料)

大學生主要是全日制學校的大學生,除極個別例外情況,基本上已經年滿16周歲,特別是大三大四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們,由於社會需求、個人發展、就業壓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影響,離校之前就已經入職用人單位的情況屢見不鮮。我們國家對勞動者具有特殊的保護,此類法律法規如《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等,都對勞動者的權利進行了最大限度的保護。

(3)大學勞動法擴展閱讀

1995年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309號)的規定,也並未否認在校生成為勞動者,該規定指出:在校生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儉學,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顯而易見,此規定僅僅適用於「業余時間」「勤工儉學」的特殊條件,對於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形成固定勞動關系的在校生而言,不應適用這一規定。

正確適用《勞動法》規定,依法認定在校大學生屬於《勞動合同》主體,在校生與用人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不因勞動者在校生的身份而無效,在司法實踐中屢有認定,最高人民法院公報刊發的「郭懿訴江蘇益豐大葯房連鎖有限公司勞動爭議案」便是一例。

認定在校生與用人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是否有效,要看在校生是否具備勞動關系的主體資格。在校生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時已經年滿16周歲,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定的就業年齡,具備與用工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的行為能力和責任能力。

原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第四條僅規定了公務員和比照實行公務員制度的事業組織和社會團體的工作人員,以及農村勞動者、現役軍人和家庭保姆不適用勞動法,並未將在校學生排除在外,學生身份並不當然限制他們作為普通勞動者加入勞動力群體。

4. 大學生實習期間的勞動法

實習期關鍵是要看大學生的身份:是已經畢業,在企業實習試用還是仍在校在企回業單位實習
前者屬於勞動答合同法調整范圍,只要大學生付出勞動,單位就必須支付相應的報酬
而後者不屬於勞動合同法調整范圍,只能視為一般民事行為,可以參照合同法(如用人單位和實習生有合同約定),如約定給予薪酬的,應當按照合同支付;約定沒有薪酬的,也只能按照合同辦事;如無約定的,一般應當由用人單位支付一定得報酬

5. 大學生就業勞動法之間的關系

如果你已經畢業,走向社會,那就屬於「勞動者」,受相關法律保護。專
如果是在上學期間做兼職,維屬權有一定困難。大學生的身份是學生,工作也是臨時性的,這種行為並不受勞動法保護,在我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中有相關規定,在校生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助學,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如果大學生在兼職過程中,發生用工單位欠薪問題,大學生可以依據用工單位出具的工資欠條,直接向法院起訴。

6. 最新「勞動法」中關於在校大學生勞動權的相關規定有哪些

查查非全日制用工章節

7. 新勞動法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

1.傾向於保護勞抄動者。上保險是企業逃避不了的了,所以要和企業簽合同並上保險
,這對我們將來是很有好處的。
2.企業沒有理由再辭退工人了,如果簽訂了正式合同。
3.最低工資標准和加班等問題,也做了規定,但是企業會不會照著執行,就要看老闆高不高興了。很多企業都變相設置障礙。
大學生涉世之初,新的勞動法還是很照顧了呢。

8. 請問勞動法適用於事業單位(比如高校)嗎

根據有關司法解釋來的規定,源事業單位與其工作人員之間因辭職、辭退及履行聘用合同所發生的爭議,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規定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事業單位人事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一條 事業單位與其工作人員之間因辭職、辭退及履行聘用合同所發生的爭議,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規定處理。
第二條 當事人對依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立的人事爭議仲裁機構所作的人事爭議仲裁裁決不服,自收到仲裁裁決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一方當事人在法定期間內不起訴又不履行仲裁裁決,另一方當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執行。
第三條 本規定所稱人事爭議是指事業單位與其工作人員之間因辭職、辭退及履行聘用合同所發生的爭議。

9. 在校大學生是否適用勞動合同法

情況不同,適用情況不同。

依據[勞部發[1995]309號]【關於印發《關於貫徹執內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容若干問題的意見》的通知】第十二條規定「在校生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儉學,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即此條排除了《勞動合同法》等勞動法規對「利用業余時間」的「勤工儉學」的學生的適用;

[勞部發[1995]309號]勞動部在對學生的勞動者資格進行限定的時候對學生的身份本身有一定的限制,即如果不滿足「利用業余」時間的條件(且由於勞動法規本身並沒有排除學生)因此就不得排除勞動法規對學生的適用;包括但不限於已輟學但仍然保留學籍的情況、也完成學業等待畢業的情況等;

所以不同情況下有不同結果。

10. 大學生受勞動法保護嗎

當然!只要你有產生勞動行為的,都被納入到勞動保護法的范疇。只是因工作性質不同,保護范疇不同而已。

熱點內容
外企經濟法 發布:2025-05-12 18:24:03 瀏覽:311
存單司法凍結 發布:2025-05-12 17:09:56 瀏覽:414
江蘇警官學院法律碩士 發布:2025-05-12 16:45:02 瀏覽:194
法存在於那個社會 發布:2025-05-12 16:16:43 瀏覽:971
合同法17自考 發布:2025-05-12 16:04:41 瀏覽:752
中國合同法第141 發布:2025-05-12 15:11:57 瀏覽:450
北京市村居法律顧問 發布:2025-05-12 15:09:55 瀏覽:953
嚇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2 13:46:40 瀏覽:174
勞動法請假發工資案例 發布:2025-05-12 13:16:31 瀏覽:422
寧波司法淘寶網 發布:2025-05-12 12:49:07 瀏覽: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