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廣義

民事訴訟法廣義

發布時間: 2020-12-23 07:55:04

㈠ 根據《民事訴訟法》,屬於廣義民事訴訟當事人的有( )

(原告、被告、共同訴訟人、訴訟代表人和第三人)狹義當事人為:原告和被告。

㈡ 廣義的民事訴訟法有哪些

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其他規范民事訴訟行為的法規立法解釋回、司法答解釋等。
例如:
訴訟費用交納辦法(國務院令第481號 2006年12月19日公布 自2007年4月1日起施行)
司法部人民調解工作若干規定
最高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調解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

㈢ 民事訴訟法的概念

民事訴訟法是調整復民事制訴訟的法律規范,是指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規范法院和當事人、其他訴訟參與人進行訴訟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民事訴訟法又稱形式意義的民事訴訟法,是指國家頒布的關於民事訴訟的專門性法律或法典,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廣義的民事訴訟法又稱實質意義的民事訴訟法,指除了民事訴訟法典外,還包括憲法和其他實體法、程序法有關民事訴訟的規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指導民事訴訟的規定。

㈣ 下列不屬於廣義的民事訴訟法范疇的是

你好像需要補充一下題目
選項是什麼?

㈤ 民事訴訟法與民事程序法是否一個概念

1、民事訴訟法是調整復民事訴訟的法制律規范,是指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規范法院和當事人、其他訴訟參與人進行訴訟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2、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民事訴訟法又稱形式意義的民事訴訟法,是指國家頒布的關於民事訴訟的專門性法律或法典,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廣義的民事訴訟法又稱實質意義的民事訴訟法,指除了民事訴訟法典外,還包括憲法和其他實體法、程序法有關民事訴訟的規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指導民事訴訟的規定。
3、民事程序法屬於法理概念,即廣義的民事訴訟法, 包括民事訴訟法在內的其他涉及民事訴訟的相關法律的總稱。

㈥ 民事訴訟法是什麼

民事訴訟是訴訟的基本類型之一。法院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參加下,審理解決民事案件的活動以及由這種活動所產生的訴訟關系的總和,特點:

(1)民事訴訟既包括法院依法進行的審判活動,也包括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依法進行的訴訟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法院和各訴訟參與人之間發生訴訟法律關系;

(2)法院的審判活動對民事訴訟的開始、發展和終結具有決定性作用,雙方當事人的訴訟活動則對民事訴訟的開始、發展和終結具有很大影響;

(3)民事訴訟的整個過程,圍繞解決民事糾紛這一基本任務,由若干各有其中心任務的階段組成,同時各個階段相互銜接,依次連續進行。對民事訴訟的涵義,國外訴訟理論有不同學說。

大陸法系國家一般認為,民事訴訟是法院根據當事人請求保護其私法上的權益的程序。英美法系國家對該問題不甚重視,較少明確解釋。

(6)民事訴訟法廣義擴展閱讀

1、程序性

民事訴訟是依照法定程序進行的訴訟活動,無論是法院還是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都需要按照民事訴訟法設定的程序實施訴訟行為,違反訴訟程序常常會引起一定的法律後果。

如法院的裁判被上級法院撤銷,當事人失去為某種訴訟行為的權利等。訴訟外解決民事糾紛一的方式程序性較弱,人民調解沒有嚴格的程序規則,仲裁雖然也需要按預先設定的程序進行,但其程序相當靈活,當事人對程序的選擇權也較大。

2、特定性

民事訴訟的對象具有特定性。它解決的爭議是有關民事權利義務的爭議。不是民事主體之間民事權益發生爭議,不能納入民事訴訟程序處理,如倫理上的沖突、政治上爭議、宗教上的爭議或者科學上的爭議等不能成為民事訴訟調整的對象。

對於無訟爭性的非訟事件,雖然各國的普遍做法是由法院主管,但都規定了與民事訴訟程序不同的非訟程序來處理。

㈦ 廣義的法律和狹義的法律之間的區別

法律通常是指國家機關制定或者認可的,並由國家強制力(主要是司法機關)保證實施的,以規定當事人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范(社會規范)的綜總和。

廣義上的法律(指法),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法規、規章和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等,還包括國際條約和國際習慣;狹義上的法律,僅指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並頒布,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總稱。包括基本法律(全國人大制定)、普通法律(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

廣義上的法律與狹義上法律的主要區別是:

①制定的機關不同。狹義的法律,制定機關僅僅限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廣義的法律,制定機關除了最高權力機關外,包括國務院、國務院各部委、地級市(一般為設區的市)以上的人大和政府,民族自治機關,特別行政區立法會和政府等。

法律效力不同。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第二位的是法律,然後是行政法規和地方法規,排在最後的是部門規章和地方規章。下位法不能與上位法相沖突,否則無效。

③內容不同。狹義的法律調整的社會關系,是國家政治生活、經濟生活當中最重要、基本的的社會關系;廣義的法律調整的社會關系要廣泛復雜的多。同時地方規章,僅僅限於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

④適用范圍不同。狹義上的法律在全國范圍內有效;廣義法律中的民族自治機關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地方法規和地方規章,只在本轄區范圍內適用。

㈧ 民事訴訟法的定義

民事訴訟法來是調整民事訴訟自的法律規范,是指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規范法院和當事人、其他訴訟參與人進行訴訟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民事訴訟法又稱形式意義的民事訴訟法,是指國家頒布的關於民事訴訟的專門性法律或法典,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廣義的民事訴訟法又稱實質意義的民事訴訟法,指除了民事訴訟法典外,還包括憲法和其他實體法、程序法有關民事訴訟的規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指導民事訴訟的規定。

㈨ .下列不屬於廣義的民事訴訟法范疇的是() A.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 B.司法部的

B,司法部的不屬於

㈩ 什麼是法律,廣義的法律包活哪幾類

廣義的法律:
是指法的整體,包括法律、有法律效力的解釋及其行政機關為執行法律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規章)
狹義的法律:
專指擁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狹義的法律,即由我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權力機關及其常設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
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根據我國現行憲法的規定,法律分為基本法律
和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法律是全體國民意志的體現,國家統治工具。由享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並頒布,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規范總稱。包括基本法律、普通法律。法律部門,包括1、憲法,2、法律,3、行政法規,4、地方性法規,5、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憲法是高於其它法律部門(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國家根本大法,它規定國家制度和社會制度最基本的原則,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的組織及其活動的原則等.法律是從屬於憲法的強制性規范,是憲法的具體化。憲法是國家法的基礎與核心,法律則是國家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律可劃分為基本法律,如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通則,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等。普通法律,如商標法、文物保護法等。行政法規,是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的行政規范的總稱。

熱點內容
外企經濟法 發布:2025-05-12 18:24:03 瀏覽:311
存單司法凍結 發布:2025-05-12 17:09:56 瀏覽:414
江蘇警官學院法律碩士 發布:2025-05-12 16:45:02 瀏覽:194
法存在於那個社會 發布:2025-05-12 16:16:43 瀏覽:971
合同法17自考 發布:2025-05-12 16:04:41 瀏覽:752
中國合同法第141 發布:2025-05-12 15:11:57 瀏覽:450
北京市村居法律顧問 發布:2025-05-12 15:09:55 瀏覽:953
嚇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2 13:46:40 瀏覽:174
勞動法請假發工資案例 發布:2025-05-12 13:16:31 瀏覽:422
寧波司法淘寶網 發布:2025-05-12 12:49:07 瀏覽: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