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律主題

行政法律主題

發布時間: 2020-12-23 10:18:07

行政法包括哪些基本法律

行政處罰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稅收徵收管理法、政監察法、審計法、行政復內議法百、行政訴訟法、國容家賠償法等。
1、所謂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2、行政法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3、包括兩層含義:第一,行政法是國家一類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第二,這一系列法律規范和原則調整的對象是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而不是別的社會關系。
4、行政法與刑法民法一樣,是現代法律體系中的三大基本法律部門之一,在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度。

❷ 行政主體中,法律授權的組織有哪些

授權的企業組織有以下幾種

一、授權的事業單位或者企業,如高等院校(學歷、學位證書的頒發屬於教育部相關法規授權),國家電網(電力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維護權),銀行(貨幣管理權:沒收假幣、更換破損貨幣);,鐵路運輸企業,郵政企業,電信企業等公用事業企業。

二、或者社會團體,如行業協會。授權的自治組織,如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

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可以成為行政主體,這里的法規指的是國務院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包括規章

(2)行政法律主題擴展閱讀

行政機關的職權通常由憲法和法律規定,主要分執行與管理兩個方面。在執行方面,中央行政機關執行代議機關制定的法律和決定,地方行政機關除執行上述法律和決定外,還要執行上級行政機關的命令和本級代議機關的決議。

在管理方面,中央行政機關管理全國的內政、外交、軍事等方面的行政事務,而地方行政機關則以管理內政事務為主,不管理外交事務,軍事方面的管理事務也很少。

行政機關在執行和管理的過程中,有權作出行政決策,發布行政命令和行政決定,並採取必要的行政措施。除瑞士等少數國家的行政機關實行合議制外,一般國家行政機關都實行首長制。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行政機關都實行首長負責制。

❸ 行政法主體包括( ) A. 行政法律關系主體 B. 行政主體 C. 行政人 D. 行政相對人

行政法的調整對象是行政關系和行政監督關系,所以選擇a

❹ 行政法律構成要素包括那些內容

構成復要素:

(1)行政法律關系制主體(簡稱行政法主體):指參加行政法律關系、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當事人。由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方或行政監督主體與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構成;

(2)行政法律關系客體:指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包括物、行為和精神財富;

(3)行政法律關系的內容: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間的權利義務。

❺ 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概念

行政主體,是指享有國家行政權,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並能獨立地承擔因此而產生的相應法律責任的組織 。
特徵
1、行政主體是享有國家行政權的組織。
行政主體是組織,但並不是所有的組織都能成為行政主體。是否享有國家行政權,是決定某組織能否成為行政主體的一個決定性條件。
2、行政主體是能夠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的組織。
「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是指在法律范圍內依照自己的判斷作出決定,發布命令,並以自己的職責保障這些決定和命令的實施,獨立採取行政行為等。能夠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是判斷行政機關及其他組織能否成為行政主體的主要標准。
3、行政主體是能獨立承擔法律責任的組織。
能否獨立承擔法律責任,是判斷行政機關及其他組織能否成為行政主體的一個關健條件。
行政職權
行政職權是國家行政權的轉化形式,是行政主體實施國家行政管理活動的資格及其權能。行政職權的內容和形式因行政主體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差異,不同行政主體的職權范圍也不一樣。但總的說來,行政職權大致包括如下內容。
1、行政立法權。
行政立法權是指根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行政主體有制定和發布行政法規、行政規章的權力。
2、行政決策權。
行政主體有權依法對其所轄領域和范圍內的重大行政管理事項作出決策。
3、行政決定權。
行政決定權,包括行政主體依法對行政管理中的具體事宜的處理權以及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未明確規定事項的規定權。
4、行政命令權。
行政命令權,即在國家行政管理過程中,行政主體通過書面的或口頭的行政決定,依法要求特定的人或不特定的人作出一定行為或不作出一定行為,而相對方必須服從的權力。
5、行政執行權。
即行政主體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或者有關上級部門的決定和命令等,在其所轄范圍內具體執行行政事務的權力。
6、行政處罰權。
即行政主體對其所轄范圍內的行政相對方違反有關法律規范的行為,依法對其實施處罰等法律制裁的權力。
7、行政強制執行權。
即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當法定義務人或某項具體行政法律關系的義務人不依法履行義務時,行政主體採取法定的強制措施,以促使法定義務人履行法定義務或者達到與履行義務同樣狀態的權力。
8、行政司法權。
即行政主體作為某項糾紛的第三人,對當事人雙方的糾紛進行調解、仲裁、裁決和復議的權力。
行政職責
行政職責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國家賦予的行政職權,實施國家行政管理活動的過程中,所必須承擔的法定義務。作為行政職權的享有者,必須按照法律規定在行使行政職權的過程中承擔一定的義務,以對賦予其權力的人民和國家負責。行政職責的核心是「依法行政」,主要內容如下:
1、依法履行職務,遵守許可權規定。
行政主體所享有的職權必須有法律規范的明確規定,行政主體必須按照法定的職權,在法定的許可權范圍內履行職務。
2、符合法定目的。
行政主體的一切管理活動,都必須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進行,並且,都必須符合法定目的,遵循合理、適當的原則,避免不相關因素的干擾。
3、遵循法定程序。
一切行政活動,除實體上合法、合理外,還必須嚴格遵循法定程序,確保程序上合法、合理。

❻ 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就是行政法主體

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就是行政法主體。

行政法主體,即行政法律關系主體,指行政法調整的各種行政關系的參加人,包括組織和個人。

具體來說,組織包括國家機關、企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個人則包括國家公務員以及作為行政相對人的公民、外國人和無國籍人。行政法主體是指在具體的行政法律關系中享受權利、承擔義務的當事人,包括行政主體和行政相關人。

(6)行政法律主題擴展閱讀:

1、主體的恆定性與不可轉化性。即關系中必有一方主體是行政主體,不以行政主體為一方當事人的法律關系不是行政法律關系,而且在我國,原告只能是行政相對人,被告則只能是行政主體,他們之間不能互為原被告(與民訴不同之處)。

2、主體資格的受限制性。在我國,只有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才能成為行政主體。

3、主體地位「平等下的不平等性」。

主體雙方各自權利義務性質不完全相同。主體雙方權利義務的數量不能相等,且一方所具有的權利義務是另一方所不具有的。

特徵:

1、行政主體是組織,而不是個人。

2、行政主體是依法擁有行政職權的組織,是行政權的歸屬者。

3、行政主體有權在法律、法規規定的范圍內代表國家並獨立行使職權。

4、行政主體能以自己的名義單獨參加訴訟。

❼ 法律主體包括什麼

法律關抄系主體是法律關系的參加者,即在法律關系中一定權利的享有者和一定義務的承擔者。在我國,法律關系主體一般包括國家、機構和組織以及公民。

(7)行政法律主題擴展閱讀:

法律關系的構成要件:法律關系是由主體、客體和內容三個要素構成

  1. 法律關系主體:是指法律關系的參加者,即在法律關系中享有權利或承擔義務的人,法律上所稱的「人「主要包括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是指有生命並具有法律人格的個人,包括公民、外國人和無國籍的人。法人是與自然人相對稱的概念,指具有法律人格,能夠以自己的名義獨立享有權利或承擔義務的組織。

  2. 法律關系客體:是指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又稱權利客體、義務客體或權利客體。它是將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權利與義務聯系在一起的中介,沒有法律關系的客體作為中介,就不可能形成法律關系。因此,客體是構成任何法律關系都必須具備的一個要素。

  3. 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法律關系主體間在一定條件下依照法律或約定所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是人們之間利益的獲取或付出的狀態。

參考資料:法律主體_網路

❽ 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一方必定是國家行政機關。

錯。
行政關系主題一方是行政相對人,另一方可能是國家行政機關,地方行政機關,還有可能是被授權的機構。

❾ 行政法律責任有哪幾種形式

行政主體承擔行政責任的方式有:

(1)通報批評;

(2)賠禮道歉,承認錯誤;

(3)恢復名譽,消除影響;

(4)返還內權容益;

(5)恢復原狀;

(6)停止違法行為;

(7)繼續履行職責;

(8)撤銷違法的行政行為;

(9)糾正不適當的行政行為;

(10)行政賠償等。

_

熱點內容
外企經濟法 發布:2025-05-12 18:24:03 瀏覽:311
存單司法凍結 發布:2025-05-12 17:09:56 瀏覽:414
江蘇警官學院法律碩士 發布:2025-05-12 16:45:02 瀏覽:194
法存在於那個社會 發布:2025-05-12 16:16:43 瀏覽:971
合同法17自考 發布:2025-05-12 16:04:41 瀏覽:752
中國合同法第141 發布:2025-05-12 15:11:57 瀏覽:450
北京市村居法律顧問 發布:2025-05-12 15:09:55 瀏覽:953
嚇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2 13:46:40 瀏覽:174
勞動法請假發工資案例 發布:2025-05-12 13:16:31 瀏覽:422
寧波司法淘寶網 發布:2025-05-12 12:49:07 瀏覽: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