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精神病

刑事訴訟法精神病

發布時間: 2020-12-23 11:56:28

Ⅰ 刑法規定拘留期最長37天 如果刑拘期間做了精神病鑒定 2個月沒出來結果 那時間怎麼算呢

刑事拘留要做精神病鑒定,結果出來後再報檢察院。如果超過37天,就可以辦理取保候專審屬。
取保候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一種刑事強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訴訟中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機關對未被逮捕或逮捕後需要變更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為防止其逃避偵查、起訴和審判,責令其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並出具保證書,保證隨傳隨到,對其不予羈押或暫時解除其羈押的一種強制措施。
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明確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
(一)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三)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四)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採取取保候審的。

Ⅱ 刑事訴訟法中精神疾病嫌疑人如何撤銷案件

只要行為構成犯罪,就不存在撤銷案件的問題,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患有精神疾病不能對自己的行為有一個認知,那麼法院就做出不承擔刑事責任的判決。

Ⅲ 什麼是精神病人強制醫療程序

2013年《刑事訴訟法》之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的強制醫療程序
2013《年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八十四條 實施暴力行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嚴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經法定程序鑒定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有繼續危害社會可能的,可以予以強制醫療。
2013《年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八十五條 根據本章規定對精神病人強制醫療的,由人民法院決定。
公安機關發現精神病人符合強制醫療條件的,應當寫出強制醫療意見書,移送人民檢察院。對於公安機關移送的或者在審查起訴過程中發現的精神病人符合強制醫療條件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向人民法院提出強制醫療的申請。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過程中發現被告人符合強制醫療條件的,可以作出強制醫療的決定。
對實施暴力行為的精神病人,在人民法院決定強制醫療前,公安機關可以採取臨時的保護性約束措施。
保定律師解讀: 對人民檢察院提出的強制醫療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審查以下內容:
(一)是否屬於本院管轄;
(二)是否寫明被申請人的身份,實施暴力行為的時間、地點、手段、所造成的損害等情況,並附相關證據材料;
(三)是否附有法醫精神病鑒定意見和其他證明被申請人屬於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的證據材料;
(四)是否列明被申請人的法定代理人的姓名、住址、聯系方式;
(五)需要審查的其他事項。
對人民檢察院提出的強制醫療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在七日內審查完畢,並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退回人民檢察院;
(二)材料不全的,應當通知人民檢察院在三日內補送;
(三)屬於強制醫療程序受案范圍和本院管轄,且材料齊全的,應當受理。
2013《年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八十六條 人民法院受理強制醫療的申請後,應當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
人民法院審理強制醫療案件,應當通知被申請人或者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場。被申請人或者被告人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法律幫助。
保定律師解讀: 審理強制醫療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但是,被申請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請求不開庭審理,並經人民法院審查同意的除外。
審理人民檢察院申請強制醫療的案件,應當會見被申請人。
2013《年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八十七條 人民法院經審理,對於被申請人或者被告人符合強制醫療條件的,應當在一個月以內作出強制醫療的決定。
被決定強制醫療的人、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對強制醫療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
保定律師解讀: 開庭審理申請強制醫療的案件,按照下列程序進行:
(一)審判長宣布法庭調查開始後,先由檢察員宣讀申請書,後由被申請人的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發表意見;
(二)法庭依次就被申請人是否實施了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嚴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的暴力行為、是否屬於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是否有繼續危害社會的可能進行調查;調查時,先由檢察員出示有關證據,後由被申請人的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發表意見、出示有關證據,並進行質證;
(三)法庭辯論階段,先由檢察員發言,後由被申請人的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發言,並進行辯論。
被申請人要求出庭,人民法院經審查其身體和精神狀態,認為可以出庭的,應當准許。出庭的被申請人,在法庭調查、辯論階段,可以發表意見。
對申請強制醫療的案件,人民法院審理後,應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符合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八十四條規定的強制醫療條件的,應當作出對被申請人強制醫療的決定;
(二)被申請人屬於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但不符合強制醫療條件的,應當作出駁回強制醫療申請的決定;被申請人已經造成危害結果的,應當同時責令其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
(三)被申請人具有完全或者部分刑事責任能力,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作出駁回強制醫療申請的決定,並退回人民檢察院依法處理。檢察員宣讀申請書後,被申請人的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無異議的,法庭調查可以簡化
第一審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過程中發現被告人可能符合強制醫療條件的,應當依照法定程序對被告人進行法醫精神病鑒定。經鑒定,被告人屬於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的,應當適用強制醫療程序,對案件進行審理。
開庭審理前款規定的案件,應當先由合議庭組成人員宣讀對被告人的法醫精神病鑒定意見,說明被告人可能符合強制醫療的條件,後依次由公訴人和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發表意見。經審判長許可,公訴人和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可以進行辯論。 對前條規定的案件,人民法院審理後,應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被告人符合強制醫療條件的,應當判決宣告被告人不負刑事責任,同時作出對被告人強制醫療的決定;
(二)被告人屬於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但不符合強制醫療條件的,應當判決宣告被告人無罪或者不負刑事責任;被告人已經造成危害結果的,應當同時責令其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
(三)被告人具有完全或者部分刑事責任能力,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依照普通程序繼續審理。

人民法院在審理第二審刑事案件過程中,發現被告人可能符合強制醫療條件的,可以依照強制醫療程序對案件作出處理,也可以裁定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人民法院決定強制醫療的,應當在作出決定後五日內,向公安機關送達強制醫療決定書和強制醫療執行通知書,由公安機關將被決定強制醫療的人送交強制醫療。
2013《年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八十八條 強制醫療機構應當定期對被強制醫療的人進行診斷評估。對於已不具有人身危險性,不需要繼續強制醫療的,應當及時提出解除意見,報決定強制醫療的人民法院批准。被強制醫療的人及其近親屬有權申請解除強制醫療。
保定律師解讀:對不服強制醫療決定的復議申請,上一級人民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審理,並在一個月內,按照下列情形分別作出復議決定:
(一)被決定強制醫療的人符合強制醫療條件的,應當駁回復議申請,維持原決定;
(二)被決定強制醫療的人不符合強制醫療條件的,應當撤銷原決定;
(三)原審違反法定訴訟程序,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應當撤銷原決定,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被告人符合強制醫療條件的,應當判決宣告被告人不負刑事責任,同時作出對被告人強制醫療的決定。人民檢察院對此提出抗訴,同時被決定強制醫療的人、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申請復議的,上一級人民法院應當依照第二審程序一並處理。
被強制醫療的人及其近親屬申請解除強制醫療的,應當向決定強制醫療的人民法院提出。被強制醫療的人及其近親屬提出的解除強制醫療申請被人民法院駁回,六個月後再次提出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強制醫療機構提出解除強制醫療意見,或者被強制醫療的人及其近親屬申請解除強制醫療的,人民法院應當審查是否附有對被強制醫療的人的診斷評估報告。
強制醫療機構提出解除強制醫療意見,未附診斷評估報告的,人民法院應當要求其提供。
被強制醫療的人及其近親屬向人民法院申請解除強制醫療,強制醫療機構未提供診斷評估報告的,申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調取。必要時,人民法院可以委託鑒定機構對被強制醫療的人進行鑒定。
強制醫療機構提出解除強制醫療意見,或者被強制醫療的人及其近親屬申請解除強制醫療的,人民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進行審查,並在一個月內,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被強制醫療的人已不具有人身危險性,不需要繼續強制醫療的,應當作出解除強制醫療的決定,並可責令被強制醫療的人的家屬嚴加看管和醫療;
(二)被強制醫療的人仍具有人身危險性,需要繼續強制醫療的,應當作出繼續強制醫療的決定。
人民法院應當在作出決定後五日內,將決定書送達強制醫療機構、申請解除強制醫療的人、被決定強制醫療的人和人民檢察院。決定解除強制醫療的,應當通知強制醫療機構在收到決定書的當日解除強制醫療。
2013《年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八十九條 人民檢察院對強制醫療的決定和執行實行監督。

Ⅳ 根據修訂後的刑事訴訟法規定,對精神病人的鑒定到一般的醫院就行吧,不用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是不是

必須由具有法醫精神或者專項精神資質的單位及鑒定人鑒定,鑒定人至少為2人,一人為主。鑒定委託由主審單位委託。

Ⅳ 中國刑法什麼樣的精神病可以被取保候審

是否能夠取保候審,要看是否符合取保候審的條件,與是否精神病人沒有必然聯專系。根據《刑法》的規定屬,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除此之外,精神病人犯罪都需要承擔刑事責任。至於能否取保候審,還要根據犯罪的性質、情節輕重等綜合判斷,如果符合法律規定的取保候審條件,就可以取保候審,否則不能取保候審。

其中法律規定,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取保候審。由於精神病人的精神狀態往往不太容易控制,因此,相同條件下,精神病人取保候審的難度要大一些。

(5)刑事訴訟法精神病擴展閱讀:

《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

(一)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三)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四)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採取取保候審的。

Ⅵ 精神病鑒定後重新計算羈押期限法律規定

首先應該搞清楚二個不同的概念:羈押期限和辦案期限。
羈押專期限是指對犯罪嫌屬疑人限制要身自由,並進行關押的時間長度規定。辦案期限則是司法機關承辦案件所能否使用的時間長度規定,也就是辦案機關應該在多長時間內結案。
所以,不管是否委託進行了精神病鑒定,只要犯罪嫌疑人被實際羈押的,實際羈押的時間最後都可以折抵刑期。
而對於辦案機關而言,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七條規定,精神病鑒定所用的時間不計算在辦案期限之內,實際上就是發生辦案期限的中止,等鑒定意見出來後,再將鑒定之前的辦案時間,加上鑒定意見出來之後的辦案時間,進行合並計算辦案期限。
《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七條 對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鑒定的期間不計入辦案期限。

Ⅶ 精神病《刑事訴訟法》。

我加她法律是這樣規定的,但在實際操作中卻不是那麼回事,往往我們看內到的有些容精神病患者,他並沒有被強制送到醫療機構進行一個醫治,而是在社會上流浪,七,最大程度是拋棄在社會之中歸家庭成員所承擔最大的經濟既負擔

Ⅷ 精神病鑒定的司法程序

一、司法程序:

1、首先由人民檢察院委託有資質的司法鑒定機構鑒定。

2、司法鑒定機構首先應明確鑒定的目的和要求,審閱案情和病情等有關材料,擬定鑒定方案。

3、對被鑒定人進行軀體的、神經系統的和精神狀態的各項檢查,必要時還應做心理測驗、腦電圖、CT掃描及其他特殊檢査。

4、通常由3〜5人組成的鑒定小組進行鑒定,簡單案件也可由專家個人承擔。最後根據檢查所見,結合案情,進行分析說明,作出鑒定結論,繕寫鑒定書,交付委託鑒定機關。

ps:在某些案件中,因被鑒定人死亡或其有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出席,此時委託鑒定機關#能提供充分的、可靠的客觀材料,還可進行缺席鑒定。

二、這種是鑒定機構考慮多方面的,你們只要根據事實進行描述,法院會根據鑒定機構出示的鑒定書來判定責任。

三、如果認定了是精神病不能承擔刑事責任,你可以向對方監護人索要經濟賠償。




(8)刑事訴訟法精神病擴展閱讀:

刑事責任能力認定:

責任能力評定的法律依據《刑法》第18條,其中明確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以上明確規定了評定精神病人作案時的責任能力狀態必須具有兩個要件:一是醫學要件,即必須是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二是法學要件,即根據其實施危害行為時精神症狀對其辨認和控制能力的影響。關於不能辨認和不能完全辨認的法律定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5條規定:「精神病人(包括痴呆病人)如果沒有判斷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不知其行為後果的,可以認定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人」。因此,評定時首先要明確精神疾病的診斷,並判明其實施危害行為時所處的疾病階段以及疾病的嚴重程度,綜合分析其辨認能力和控制能力的影響,作出責任能力評定 。

⑴無刑事責任能力

精神障礙患者如果處於疾病的發作期且危害行為與精神症狀直接相關,喪失了對自己行為的辨認或控制能力,可以評定為無刑事責任能力。

⑵限定刑事責任能力

我國《刑法》規定,尚未喪失辨認或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即患者在實施危害行為時,辨認或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並未完全喪失,但又因疾病的原因使這些能力有所減弱的,評定為限定刑事責任能力。精神障礙患者如果處於發病期,但危害行為與精神症狀不直接相關;或間歇期緩解不全,遺留不同程度後遺症的,在這些情況下實施危害行為,其辨認能力或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削弱,應評定為限定刑事責任能力。

⑶完全刑事責任能力

我國《刑法》規定,間歇期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精神障礙患者如果處於間歇期且無任何後遺症狀;或者患者病情完全緩解,社會功能良好,在這些情況下,患者對自己的行為有辨認和控制能力,應評定為有完全刑事責任能力。

各類精神疾病法律能力的評定:

1、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精神障礙

精神分裂症患者違法行為占司法精神病學總數的第一位。一般來講,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疾病發作期出現違法行為,且作案行為與精神疾病直接相關時,評定為無刑事責任能力;處於發病期,但作案行為與精神症狀不直接相關,或不完全緩解期及殘留期評定為限定刑事責任能力;處於穩定緩解狀態者評定為完全刑事責任能力。

作案動機是一個較為重要的參考因素。在幻覺妄想即「病理動機」支配下作案評定為無責任能力;現實動機支配下作案一般評定為完全責任能力;有的既有現實因素,又有病理成分,一般評定為有(部分)責任能力;有的作案沒有明確動機,如一青年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將路過其門前的一名未曾見過面的小學生一刀殺死,鑒定時他自己也說不清為什麼這樣做,不明動機事實上是喪失了辨認和控制能力,評定為無責任能力。

行為能力的評定原則和責任能力的評定原則大體上相同。

偏執性精神障礙等精神病性精神障礙的責任能力、行為能力及其他相關能力的鑒定可以參照精神分裂症的鑒定原則進行。

心境障礙中抑鬱症患者的暴力行為近年來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重視。抑鬱症患者可發生所謂的「擴大性自殺」,是由於病人存在強烈的自殺觀念,又出於對配偶或子女處境的同情和憐憫,認為自己無能為力和不忍心遺棄親屬,因而在自己自殺前殺死親屬而後自殺。

在責任能力評定上,具有抑鬱妄想綜合征的抑鬱患者對自己的行為往往喪失辨認能力,一般判定無責任能力;而具有焦慮症狀(或激越性)的抑鬱患者對自己的行為往往具有辨認能力或辨認能力下降,一般應視為有責任能力或限定責任能力。

2.腦器質性精神疾病、軀體疾病及精神活性物質所致精神障礙

腦器質性精神疾病、軀體疾病所致精神障礙在臨床上表現為急性腦病綜合征,主要表現為意識障礙,喪失了對自身行為的辨認和控制能力,出現違法犯罪時,評定為無責任能力。

腦器質性精神疾病、軀體疾病所致精神障礙也表現為慢性腦病綜合征和精神病性症狀,表現類精神分裂症、抑鬱狀態、類躁狂狀態,達到精神病性程度,如果作案行為與精神疾病直接相關時,評定為無責任能力,程度較輕的評定為有(部分)責任能力;表現為人格改變者評定為完全責任能力,部分從輕評定為有(部分)責任能力;表現為智能障礙者參照精神發育遲滯評定責任能力。

精神活性物質所致精神障礙常見形式為酒精所致精神障礙。急性酒精中毒後由於出現意識障礙,辨認和控制能力均受到損害,容易出現違法犯罪行為。普通醉酒狀態評定為完全責任能力,因為在飲酒前被鑒定人就應預見飲酒後可能出現的後果;

復雜性醉酒一般評定為有(部分)責任能力。酒精中毒性腦病、酒中毒性妄想症、酒中毒性幻覺症等,由於其病情達到精神病性程度,參照精神分裂症鑒定原則進行評定,一般評定為無責任能力和無行為能力。

3.精神發育遲滯

精神發育遲滯在我國司法精神病鑒定中居第二位,僅次於精神分裂症。精神發育遲滯患者辨認和控制能力削弱,容易接受暗示和教唆而犯罪,也容易受到人身侵害。女性患者常因被強奸或誘奸而要求鑒定其行為能力和性防衛能力,以明確施加侵害的犯罪嫌疑人的法律責任。一般參照智商結果予以評定。

智商在34 分以下者為無責任能力,35~49 分者評定為有(部分)責任能力,智商在50~69 分者評定為完全責任能力。行為能力評定原則大體相同。應該指出的是,智商測定不應是我們評定責任能力和行為能力的唯一依據,應結合生活、學習和工作能力綜合評定。

4.人格障礙和性心理障礙

狹義的人格障礙指反社會性人格障礙。反社會性人格障礙者缺乏正常的道德倫理觀念,行為具有沖動性,容易出現違法犯罪行為。生物學研究發現這類人的大腦成熟延遲,皮層警覺性低下,腦電節律變慢,表明腦功能不良。

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他們對自己的行為仍有充分的辨認能力;而且人格障礙的程度越嚴重,反社會性就越強,對社會危害性越大,醫療措施難以奏效,必須給予強制性處罰措施,一般評定為完全責任能力。對曾有腦部疾病病史和腦損傷病史、腦電圖或腦影像學檢查有明顯異常者,可以酌情評定為有(部分)責任能力,但應嚴格掌握。

各類性心理障礙者一般現實檢驗能力並未受損,未喪失是非辨別能力,對自身的所作所為能夠清楚地評價,一般評定為完全責任能力。戀屍症、性施虐症等,因其社會危害性較大,法律上往往從重處罰。

熱點內容
外企經濟法 發布:2025-05-12 18:24:03 瀏覽:311
存單司法凍結 發布:2025-05-12 17:09:56 瀏覽:414
江蘇警官學院法律碩士 發布:2025-05-12 16:45:02 瀏覽:194
法存在於那個社會 發布:2025-05-12 16:16:43 瀏覽:971
合同法17自考 發布:2025-05-12 16:04:41 瀏覽:752
中國合同法第141 發布:2025-05-12 15:11:57 瀏覽:450
北京市村居法律顧問 發布:2025-05-12 15:09:55 瀏覽:953
嚇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2 13:46:40 瀏覽:174
勞動法請假發工資案例 發布:2025-05-12 13:16:31 瀏覽:422
寧波司法淘寶網 發布:2025-05-12 12:49:07 瀏覽: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