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第234條

刑事訴訟法第234條

發布時間: 2020-12-24 05:00:43

1. 中華共和國刑法第234條之規定

第二百三十四條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版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權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拓展內容:

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經濟上的利益,根據自己的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應當負何種刑事責任,給予犯罪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2. 致人死亡後駕車逃逸應判幾年!

七年以上,酌情減刑

1、首先主動投案自首行為屬於法律上從輕處罰的一個情形,法院在最後的量刑時也會考慮到這一因素。

2、根據《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肇事逃逸致人死亡,逃逸行為與受害者的死亡有著直接的關系,在刑法上構成了交通肇事罪的從重情節。

3、如果逃逸沒有造成人員的直接死亡,那麼,從自首的情節來看,法院的量刑會在3年以內。此外,如果積極賠償,並能取得受害者及其家屬的諒解,量刑會得到進一步減輕。

4、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一般為7年以上有期徒刑,即使撤訴並承擔了民事賠償責任也會判刑,但可以酌情減輕處罰。

(2)刑事訴訟法第234條擴展閱讀:

一、對自首者的適當量刑是自首從寬制度得以正確進行的保證,根據中國刑法第57條規定的量刑一般原則和司法實踐經驗,一般認為,自首量刑的一般原則應掌握下列三點:

1、主要根據犯罪事實。犯罪人投案自首可以使其犯罪所造成的危害社會的持續狀態結束,但是給社會造成的損害並不會因自首而消滅。犯罪人投案自首,僅僅表明對自己所犯罪行的態度,並不會改變其原來犯罪事實。因此,審判人員在決定對自首的犯罪分子量刑,必須以其犯罪事實為主要根據。在司法實踐中,審判人員首先按照自首者罪行的輕重對照有關法律,擬定一個刑罰幅度,而後結合自首的從寬情節,所以要把握好度,做到嚴寬適度,不枉不縱。

2、具體考慮自首情況。主要包括:

(1)自首的時間。犯罪人投案自首的時間早晚,說明其悔悟時間的早晚;同時也說明了犯罪人的犯罪行為,對社會危害性的持續狀態長短。

(2)自首的原因及動機。犯罪人犯罪之後的認罪、悔罪、悔改心理是自首動機的三大要素,悔罪態度好的情況下,投案自首的,也說明了其悔悟的程度,量刑時也要考慮;

(3)交待罪行的情況。交待罪行是否徹底,是否主動,也說明了投案者是否是真心悔悟的;

(4)犯罪分子有無主動表現。這四大情節,審判人員在量刑時一定要注意的。

二、關於自首的從寬處罰,各國的專家說法不一致。有的主張相對從寬原則,有的主張絕對從寬原則。中國刑法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評判的,實際上是採取了相對從寬的原則。中國刑法把自首分為了3種情況區別對待:

2.1.1、「犯罪以後自首的,可以從寬處罰」,這是中國刑法對自首以後予以從寬處罰所作的原則性規定。如何理解這一觀點呢?中國刑法有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主張不論情節,只要是自首,一律從寬處罰,從輕、減輕。這很顯然是絕對的從寬處罰原則,與中國刑法的觀點不一致。第二種觀點就是主張情節,認罪態度。這是中國刑法所採納的。

2.1.2、因為犯罪分子對社會的危害是客觀的,投案自首可以從輕,但絕不是必須從輕,對待特殊情況,也存在例外,如暴力性犯罪分子屢教不改,社會影響惡劣,不殺不足以平民憤這種情況,即任其投案自首,也絕不能從輕處理,可見中國對自首採取從相對主義原則,是合理的,有利於防止犯罪分子鑽法律的空子,同犯罪分子作斗爭。

2.2.1、犯罪較輕的自首,可以減輕或者說者免除處罰,犯罪較輕是減輕或以輕處罰的前提,主要是對犯罪較輕進行評估,何為較輕的犯罪,有二種說法,第一主張用法定刑或犯罪性質作為區別較輕之罪或較重之罪的標准。

2.2.2、第二種觀點則認為應從犯罪所應判處的刑罰為標准來劃分罪的輕重。因為犯罪的輕與重是一個概括的指數,它是對犯罪各方面如犯罪情節、犯罪性質、犯罪事實,犯罪對社會危害性的綜合評價,而犯罪的輕重決定刑罰的輕重。通常認為最低法定刑為3年以上的為較重之罪。以此為標准,來衡量自首的情節用以決定處罰的。

2.3.1、犯罪較重而自首的。「如果有立功表現,也可以減輕或免除處罰」,就是說,犯較重罪行而自首的,一般只能從輕處罰。

2.3.2、只有當犯罪分子自首同時又有立功表現的,才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立功表現是犯罪較重而自首的犯罪分子得以從輕處罰的唯一前提。所謂立功是犯罪分子有檢舉揭發他人重大罪行,經查證屬實;提供偵破其他重大案件的主要線索,查證屬實;阻止他人從事重大犯罪活動;協助司法機關抓獲重大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對國家和社會有其他重大貢獻的,抗洪搶險重大發明創造等。

3. 諒解書怎麼寫呢

諒 解 書

致:區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

我是涉嫌故意傷害一案中的被害人。

鑒於我與被告人在以往素無任何過節或矛盾,此次事件系因誤會和瑣事偶然引發。事後,被告人的家屬已經多次向我賠禮道歉,誠懇積極,並積極賠償了我的全部損失。

因此,我已對被告人的行為表示完全諒解,同意給其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不再追究其故意傷害的刑事責任。

被害人:

年 月 日

(3)刑事訴訟法第234條擴展閱讀

刑事諒解協議因涉及到刑事法律的相關問題,具有一定的公法的性質,故有的國家通過司法機關對諒解協議的內容進行監督。

例如,法國《刑事訴訟法》第41-1條之補充規定,刑事諒解發生在檢察官公訴之前,調解決定權在於檢察院,檢察機關對於刑事調解的適當性進行審查。德國《刑事訴訟法》第155條a項規定,在適當的情形下,檢察官與法官應促成和解,但不得違反被害人明示的意思。

而我國的刑事諒解在實踐中司法機關的監督是缺位的,若容許被追訴者可以花錢求刑、受害方漫天要價,即滿足了金錢的數額就予以諒解,否則就不諒解,勢必弱化國家的刑罰權。因此,我們在強調諒解協議公法性時,限制就成為一種必然,即諒解協議的核心要求——賠償數額,應當受到一定的限制。

堅持「填平損失原則」,受害人應當被告知「不得從賠償中獲利」,即諒解協議中金錢和勞動服務的總和應等於實際損失。

另外,對於被追訴者的量刑來講,不能單從是否滿足受害者的賠償要求方面考慮,而要重點側重於被追訴者的賠償努力和態度,即在受害人漫天要價的情形下,只要被追訴者已經盡了個人努力並作出了適當的付出,即使未達到受害人的賠償要求,也應對其酌情考慮。

4. 刑事訴訟法234條故意傷害罪

廣州刑事辯護律師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回管制。
犯前款答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現在關在哪裡的看守所,家屬拘留通知書收到沒
為他委託辯護律師跟進案情,會見他本人為他提供法律幫助,解釋法律,為他代為申訴,控告,監督公安依法辦案,防止刑訊逼供,為他做罪輕減輕或者無罪的辯護
律師地址:廣州市越秀區東風中路268號廣州交易廣場1207,廣東經國律師事務所,地鐵二號線中山紀念堂D1出口即到

熱點內容
婚姻法第三十二條全文 發布:2025-05-15 11:22:41 瀏覽:859
信訪條例問答 發布:2025-05-15 11:21:44 瀏覽:618
拆遷分房協議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15 11:20:58 瀏覽:47
浙江大學法學系 發布:2025-05-15 11:12:08 瀏覽:548
常見的部門規章 發布:2025-05-15 10:55:36 瀏覽:420
澤法學生 發布:2025-05-15 10:51:20 瀏覽:369
湖南省法律服務所條例 發布:2025-05-15 10:46:57 瀏覽:868
咨詢勞動法電話 發布:2025-05-15 10:32:30 瀏覽:62
司法行政人員包括哪些 發布:2025-05-15 10:05:53 瀏覽:156
中國新婚姻法2014 發布:2025-05-15 10:05:44 瀏覽: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