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關於胎兒

民事訴訟法關於胎兒

發布時間: 2022-09-17 08:39:11

『壹』 我國民法對胎兒法律地位是什麼

法律分析:公民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按照這一規定,人在出生前和出生後的法律地位完全不同,出生前或者出生過程中的人是「胎兒」,沒有民事權利能力;出生後的人是「公民」,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可見,「出生」是胎兒和人的分水嶺,有無權利能力取決於「出生」與否。出生如何判斷史尚寬先生對此作了詳盡的解釋,「出生須具備下列之要件:胎兒須由母體完全脫離,而一部分產出者,不得謂出生。反之,身體既已脫出,則臍帶雖與母體聯絡,不妨謂之出生。須由母體脫離後,有存活之必要蓋自然人人格之基礎,在於生活之人類。苟已死於胎內或出生前已死亡者,無法律之人格。然出生後無須長時間之生活,即一瞬間之存活為已足。即全部露出時須有呼吸能力。然不以其時已有泣聲為要件,從而在假死亡之狀態者,嗣後始行呼吸時,非以呼吸之時,而以全部露出之時為其出生之時。亦不以生存能力或生育能力為要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十三條 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五十七條 無訴訟行為能力人由他的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法定代理人之間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訴訟。

『貳』 民法總則對民事訴訟法的影響有哪些

(一)一些特殊主體的當事人資格:
1.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民訴法解釋》第條規定了村民委員會和有獨立財產村民小組的當事人資格,認定其在民事訴訟中可以作為當事人。2017年《民法總則》第101條規定,居委會、村委會具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資格。法人是一種基本的民事訴訟當事人,這就直接呼應了居委會、村委會的當事人資格。
2.非法人組織。《民事訴訟法》第48條規定,民事訴訟當事人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三種。「其他組織」例如不具有法人資格的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等等,具有訴訟權利能力(可成為當事人)。「其他組織」在民法上通常稱作「非法人組織」。非法人組織在舊《民法通則》中曾不具有民事主體地位,沒有民事權利能力。而2017年《民法總則》第四章專門規定了非法人組織。可見,非法人組織既具有了民事權利能力,也具有訴訟權利能力。
3.胎兒。《民法總則》第16條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此處的胎兒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也就具有民事訴訟法上的訴訟權利能力,可以成為當事人。當然,在日後的民事訴訟實踐中,民事訴訟文書中如何標注胎兒當事人的身份(畢竟尚無姓名),也是個需要解決的小問題。
(二)訴訟行為能力與民事行為能力的關系
在民法上,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分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與無民事行為能力三種情況。而在民事訴訟法上,公民當事人的訴訟行為能力則只分為有訴訟行為能力與無訴訟行為能力兩種情況。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具有訴訟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與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則無訴訟行為能力,不能親自參加民事訴訟,需要設定法定訴訟代理人。
2017年《民法總則》第19條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該條修改了無民事行為能力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界限,由原來的10周歲改為8周歲。
(三)法定訴訟代理人的確定
無訴訟行為能力的當事人,在民法活動中需要監護人,而在民事訴訟活動中需要法定訴訟代理人。監護人的確定與法定代理人的確定是一致的。
(1)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他們之間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由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訴訟。(《民事訴訟法》第57條)
(2)事先沒有確定監護人的,可以由有監護資格的人協商確定,協商不成的,由法院在他們之間指定訴訟中的法定代理人。(《民訴解釋》第83條)
(3)沒有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的,監護人由民政部門擔任,也可以由具備履行監護職責條件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擔任。
(四)訴訟時效問題
《民法總則》第188條將一般訴訟時效期間由兩年改為三年。若超過訴訟時效,原告只是喪失了勝訴權(實體法),而並未喪失民事訴訟法上的起訴權,此時法院仍然應當受理案件。
《民法總則》第193條規定:「人民法院不得主動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可見,在民事訴訟過程中,即使原告超過訴訟時效,若無被告的抗辯,法院也不得主動判決原告敗訴。必須在被告抗辯原告超過訴訟時效的基礎上,法院才審查訴訟時效問題。
(五)特別程序相關問題
1.認定公民無、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件的申請主體。《民事訴訟法》第187條規定:「申請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由其近親屬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向該公民住所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而《民法總則》第24條第1款規定,申請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由該公民的利害關系人或有關組織向該公民住所地的基層法院提出書面申請。可見,《民法總則》將申請主體在原來「利害關系人」基礎上又增加了「有關組織」。根據《民法總則》第24條第3款規定,有關組織包括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學校、醫療機構、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民政部門等。
2.宣告失蹤與宣告死亡案件的關系。《民法總則》第47條規定,對同一公民,有的申請人申請宣告死亡,有的申請人申請宣告失蹤,符合宣告死亡條件的,法院應當宣告死亡。

『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關於贍養費的法條

民事訴訟法中關於「贍養費」的法條是第一百零六條:「人民法院對下列案件,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可以裁定先予執行:(一)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撫恤金、醫療費用的。」

『肆』 河南省新鄉原陽縣官廠鄉益三莊田在發事件

原告劉子涵,男,****年**月**日出生,漢族,住原陽縣。
法定監護人董小靜,女,****年**月**日出生,漢族,住原陽縣(系原告的母親)。
委託訴訟代理人劉獻峰,河南順飛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原陽縣官廠鄉益三庄村民委員會,住所地原陽縣官廠鄉益三庄村。
法定代表人薛書卿,村委主任。
被告張小明(又名張國明),男,****年**月**日出生,漢族,住原陽縣。
被告郝國順,男,****年**月**日出生,漢族,農民,住原陽縣。
原告劉子涵為與被告原陽縣官廠鄉益三庄村民委員會、張國明、郝國順觸電人身損害責任糾紛一案,於2017年2月7日向本院起訴,本院受理後,依法適用簡易程序,於2017年2月28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劉子涵委託代理人劉獻峰,被告張國明、郝國順到庭參加了訴訟,被告原陽縣官廠鄉益三庄村民委員會經本院依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未到庭參加訴訟,本案依法缺席審理。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劉子涵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判令三被告連帶支付原告撫養費(被扶養人的生活費)54160元。事實和理由:2012年6月12日,原告父親劉紅衛因觸電死亡,後經原陽縣人民法院審理,做出了(2012)原民初字第892號民事判決書。但當時起訴時,原告劉子涵並未出生,法院對胎兒(即現在的原告)撫養費的請求,做出了待出生後另行主張權利的認定。原告出生後,原告的家人數次向各被告索要原告的撫養費,各被告時至今日未支付原告撫養費,且(2012)原民初字第892號民事判決書中判決的賠償款,經申請法院執行,各被告也未支付到位,故起訴至法院。
被告張小明辯稱,應當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理由如下:1、原告趙子涵不符合原告主體資格,本案侵權發生時原告並未出生;2、原告趙子涵在侵權發生時尚未出生,不屬於被撫養人的范疇;3、原告趙子涵的法定監護人董小靜已與劉紅衛解除婚姻關系,且與他人再婚,其撫養義務應由其繼父與其母親承擔;4、本案已超訴訟時效,原告劉子涵於****年**月**日出生,離現在已有5年之久,在此期間從未向答辯人主張過撫養費問題。
被告郝國順辯稱,應當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理由如下:答辯人在原告父親劉紅衛觸電死亡事故中無責任。2012年6月12日,原告父親去地澆地,事先未給答辯人說,且當天也不是答辯人值班,是原告父親擅自進入配電房操作配電裝置造成的,其本身存在重大過錯;答辯人也沒有電力設備維修的技能、資格和責任;答辯人與張小明是受益三庄村委會委派從事送電、計時收費、井頭維修工作的,不是電力設備的產權人,也不負責電力設備的維修,故答辯人與本事故無關也無責任,更沒有義務與他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2012)原民初字第892號民事判決書以答辯人存有「重大過錯」為由判決與益三庄村民委員會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是錯誤的,不應採信。鑒於答辯人與劉紅衛死亡事故無關無責,故答辯人與本案也無關無責。
原告為支持其訴訟請求,向本院提交下列證據:1、出生醫學證明、戶口本復印件;2、(2012)原民初字第892號民事判決書及賠償清單。
根據證據認定規則及開庭筆錄,本院認定原告提交的出生醫學證明、戶口本復印件、民事判決書符合證據的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原則,且能夠相互印證,認定為具有證據的證明力。賠償清單系原告方單獨製作,認定為不具有證據的證明力。
本院經審理認定案件事實如下:2012年6月12日,劉紅衛因觸電死亡,原告家人與本案三被告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一案,經原陽縣人民法院審理,做出了(2012)原民初字第892號民事判決書,因當時起訴時,原告劉子涵並未出生,法院對胎兒(即現在的原告)撫養費的請求,做出了待出生後另行主張權利的認定。2012年12月27日,原告劉子涵出生,後雙方因支付原告劉子涵撫養費問題發生糾紛。
本院認為,劉紅衛因觸電死亡後,原陽縣人民法院已對該案件進行審理終結,作出了(2012)原民初字第892號民事判決書,且雙方當事人均未上訴,本判決書已經生效。根據生效判決書內容「要求胎兒的撫養費,待出生後另行主張權利」,現胎兒已出生,故原告劉子涵請求被告原陽縣官廠鄉益三庄村民委會、張小明、郝國順支付撫養費的訴訟請求並無不當,應予支持。撫養費的數額,應從原告要求支付撫養費之日起開始計算至滿18周歲止,即44167.2元(按2016年河南省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性支出標准7887元/年×14年÷2×80%計算)。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法》第二條、第二十三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司法解釋》第一條、第十七條第一、三款之規定,判決如下:
被告原陽縣官廠鄉益三庄村民委員會於判決生效後二十日內支付原告劉子涵撫養費44167.2元,被告張國明、被告郝國順承擔連帶支付責任。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受理費1154元,減半收取577元,由被告原陽縣官廠鄉益三庄村民委員、被告張國明、被告郝國順共同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並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同時預交上訴費,上訴於新鄉市中級人民法院,並於遞交上訴狀之日起七日內向新鄉市中級人民法院交納上訴案件受理費,將繳費憑證交本院查驗,逾期視為放棄上訴。

『伍』 民事證據法中新的證據有哪幾種情況

新民事訴訟法關於證據的法定種類,主要是增加了電子數據。

一、原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第一款規定:證據有下列幾種:

(一) 書證;

(二) 物證;

(三)視聽資料;

(四)證人證言;

(五) 當事人的陳述;

(六) 鑒定結論;

(七)勘驗筆錄。

這樣規定容易給人造成誤解,即證據種類只有這七種,其他材料都不屬於證據。因此,2012年民事訴訟法將原來規定的「證據有下列幾種」修該為「證據包括」,以消除誤解,並新增電子數據為證據種類,將「鑒定結論」修改為「鑒定意見」。

二、根據新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民事訴訟中的證據包括:

(1)當事人的陳述。是指案件的當事人向法院提出的關於案件事實情況和證明這些事實情況的陳述。

(2)書證。是指以文字、符號所記錄或表示的,以證明待證事實的文書,如合同、書信、文件、票據等。

(3)物證。是指用物品的外形、特徵、質量等說明待證事實的一部或全部的物品,如質量不合格的產品等。

(4)視聽資料。是指用錄音、錄像的方法記錄下來的有關案件事實的材料,如用錄音機錄制的當事人的談話、用攝像機拍攝的人物活動等。

(5)電子數據。是指與案件事實有關的電子郵件、網上聊天記錄、電子簽名、網路訪問記錄等電子形式的證據。這是2012年民事訴訟法新增加的證據種類。新增電子數據作為證據的種類,是考慮到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電子計算機等各類電子設備在社會生活中廣泛運用,越來越多的證據以電子數據的形式表現出來。電子數據證據本身又有很大的復雜性和特殊性,將其簡單地劃入某一現有的證據種類或者是分別劃入原七種證據種類中,依靠對現有的各類證據的運行規則進行修補難以解決電子數據證據所帶來的諸多法律難題,也無法充分發揮電子數據證據的證明價值。因此,有必要把電子數據證據作為一種新類型證據來對待,並在今後的司法實踐中逐步建立一套自身統一的有關電子數據證據調查收集、質證、認證等的運用規則。

(6)證人證言。是指證人以口頭或書面方式向法院所作的對案件事實的陳述。證人所作的陳述、既可以是親自聽到、看到的,也可以是從其他人、其他地方間接得知的。

(7)鑒定意見。是指具備資格的鑒定人對民事案件中出現的專門性問題,通過鑒別和判斷後作出的書面意見,如醫學鑒定、指紋鑒定、產品質量鑒定、文書鑒定、會計鑒定等。原民事訴訟法使用的是「鑒定結論」的表述,2012年民事訴訟法將「鑒定結論」修改為「鑒定意見」,主要是考慮用鑒定意見作為鑒定人個人的認識和判斷,表達的只是鑒定人個人的意見,對整個案件來說,鑒定意見只是諸多證據中的一種證據,審判人員應當結合案件的全部證據,加以綜合審查判斷,從而正確認定案件事實,作出正確判決,而不是被動地將「結論」作為定案依據。

(8)勘驗筆錄。是指法院對能夠證明案件事實的現場或者不能、不便拿到法院的物證,就地進行分析、檢驗、勘查後作出的記錄。

上述「證據」,嚴格地說只是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證據材料、)其內容是否真實還需要查證。因此,民事訴訟法規定: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陸』 民事訴訟法題目,幫忙看看,問裡面有幾個訴

這裡面有三個訴:
1,離婚;
2,子女撫養;
3,財產分割。

『柒』 可以向法院起訴孕婦嗎

可以提出離婚,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三十四條規定 ," 女方在懷孕期間,分娩後一年內或中止娃振後六個月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女方提出離婚的或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受理男方離婚請求的,不在此限 " 。 該條規定是從法律上對婦女給予特殊保護。但是你要考慮未出生的孩子,如果你們雙方達成離婚協議,法院會同意你們離婚,至於財產分割、子女撫養問題你們可以另行起訴。我國《婚姻法》第34條明確規定:「女方在懷孕期間、分娩後一年內或中止妊娠後六個月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女方提出離婚的,或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受理男方離婚請求的,不在此限。」由此可見,女方在懷孕期間提出離婚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國家之所以作出這樣的規定,主要是出於對婦女權益的保護。在婦女懷孕期間,男方無特殊理由,不得提出離婚,而女方則沒有限條件,只要提出請求,人民法院均應受理。婚姻法第三十四條規定:女方在懷孕期間、分娩後1年內或中止妊娠後6個月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女方提出離婚的,或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受理男方離婚請求的,不在此限。
法律如此規定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婦女、胎兒和嬰兒的合法權益,女方在懷孕期間或剛分娩後,身體上和精神上都承受了很大痛苦,而且此時的胎兒和嬰兒也需要特殊保護,所以禁止男方在此期間提出離婚。若男方在此期間提出離婚訴訟,法院應駁其訴訟請求。但是,適用此條有兩點例外:
(1)如果女方在此期間提離婚,則不受時間限制,因為女方主動提出離婚,很多時候是無法承受婚姻帶的痛苦和壓力,如果不準於離婚,則可能會對女方和嬰兒不利。
(2)如果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受理男方離婚請求的,不在此限。通常認為「確有必要」包括幾種情形:女方與他人有婚外性行為而導致懷孕的;女方與他人通姦的;女方有虐待嬰兒行為的;女方對男方施行家庭暴力的,等等。
同時,在此期間,如果男女雙方願協商登記離婚,法律也是允許的。
【拓展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二條離婚案件有訴訟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達意思的以外,仍應出庭;確因特殊情況無法出庭的,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書面意見。
第七十二條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
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
第七十三條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通過書面證言、視聽傳輸技術或者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
(一)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二)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三)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四)其他有正當理由不能出庭的。

『捌』 能以胎兒的名義起訴是否要求撫養費

法律分析:能以胎兒的名義起訴要求撫養費。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熱點內容
煙台大學法學院研究生 發布:2025-05-17 00:35:56 瀏覽:361
告公安不履行法律責任的案例 發布:2025-05-17 00:30:53 瀏覽:534
收看法制節目學到了哪些法律知識 發布:2025-05-17 00:29:36 瀏覽:528
賣車免責協議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17 00:25:44 瀏覽:985
蔣丞法學系 發布:2025-05-17 00:03:45 瀏覽:985
優待對象的法律責任和義務 發布:2025-05-17 00:01:54 瀏覽:342
定興縣律師 發布:2025-05-16 23:56:04 瀏覽:798
民法典發放 發布:2025-05-16 23:52:29 瀏覽:569
王竹梅2015一建法規 發布:2025-05-16 23:44:55 瀏覽:678
法院個人剖析材料 發布:2025-05-16 23:44:52 瀏覽: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