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原民事訴訟法1991

原民事訴訟法1991

發布時間: 2025-05-02 10:11:33

❶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條

第二百四十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沒有住所的外國人、無國籍內人、外國容企業和組織委託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或者其他人代理訴訟,從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寄交或者託交的授權委託書,應當經所在國公證機關證明,並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國使領館認證,或者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該所在國訂立的有關條約中規定的證明手續後,才具有效力。

❷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2年修正)

(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根據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根據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目錄
第一編 總則
第一章 任務、適用范圍和基本原則
第二章 管轄
第一節 級別管轄
第二節 地域管轄
第三節 移送管轄和指定管轄
第三章 審判組織
第四章 迴避
第五章 訴訟參加人
第一節 當事人
第二節 訴訟代理人
第六章 證據
第七章 期間、送達
第一節 期間
第二節 送達
第八章 調解
第九章 保全和先予執行
第十章 對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
第十一章 訴訟費用
第二編 審判程序
第十二章 第一審普通程序
第一節 起訴和受理
第二節 審理前的准備
第三節 開庭審理
第四節 訴訟中止和終結
第五節 判決和裁定
第十三章 簡易程序
第十四章 第二審程序
第十五章 特別程序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二節 選民資格案件
第三節 宣告失蹤、宣告死亡案件
第四節 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件
第五節 認定財產無主案件
第六節 確認調解協議案件
第七節 實現擔保物權案件
第十六章 審判監督程序
第十七章 督促程序
第十八章 公示催告程序
第三編 執行程序
第十九章 一般規定
第二十章 執行的申請和移送
第二十一章 執行措施
第二十二章 執行中止和終結
第四編 涉外民事訴訟程序的特別規定
第二十三章 一般原則
第二十四章 管轄
第二十五章 送達、期間
第二十六章 仲裁
第二十七章 司法協助

❸ 民事訴訟法修改過幾次

民事訴訟法修改過幾次

新的《民事訴訟法》於2013年1月1日起生效適用,在此之前經歷過多次修改。下面由我為大家講講民事訴訟法到底修改過幾次。

我國最早的民事訴訟法是1982年公布的《中華人國民事訴訟法(試行)》。根據試行中積累的經驗,針對改革開放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全國人大對《民事訴訟法(試行)》進行了修改和補充,於1991年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稱1991年民事訴訟法)。

2007年10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該《決定》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申訴難”和“執行難”問題,對反映集中、修改條件比較成熟的審判監督程序和執行程序的部分規定作出了修改。該次修改增加了部分條文,並刪除了原“企業法人破產還債程序”一章,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以下稱2007年民事訴訟法)條文由原270條減少到268條。根據民事訴訟法的本次修改,最高人民法院於2008年12月18日公布《關於調整司法解釋等文件中引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條文序號的決定》,對司法解釋等文件中涉及的民事訴訟法的相關予以了相應調整。

2007年民事訴訟法實施以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民事案件數量不斷增多,新案件類型不斷出現,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在某些方面已經不能適應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有必要進一步完善。因此,全國人大常委會於2012年8月31日再次對民做出了修改。修改的主要內容:一是完善調解與訴訟解決社會矛盾機制;二是完善簡易程序,包括擴大簡用范圍,設立小額訴訟制度;三是進一步保障當事人訴訟權利,包括完善起訴和受理程序、完善開庭前准備程序、訴訟制度、增加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完善保全制度、文書公開制度;四是完善當事人舉證制度,包括明確人提交證據材料的手續、促使當事人積極提供證據、賦予當事人人啟動鑒定程序的權利、增加規定法院確定舉證期限舉證的責任;五是強化法律監督,包括增加監督方式、范圍、強化監督手段,完善審判監督程序。本次修改除了部分條文,並刪除了涉外民事訴訟程序中的“財產保全“一章。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以下稱2012年民事訴訟事訴訟法)條文由2007年的268條增加到現在的284條。 ;

❹ 二審終審後,向高院提出申訴。法院回復申訴有時間期限嗎

具體情況要看當事人屬於那種類型的案件申訴,我國目前暫無申訴制度,只有再審申請,具體相關規定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1991年《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八條的規定:「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但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將原來的「申訴」改為「申請再審」。

2012年修正的《民事訴訟法》,將此款的「申訴」改為「申請再審」。我國民事訴訟中,當事人對生效判決、裁定不服,提出的是再審申請,而不是申訴。

《中國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七條 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在作出提審、再審決定之日起三個月以內審結,需要延長期限的,不得超過六個月。

接受抗訴的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審判抗訴的案件,審理期限適用前款規定;對需要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的,應當自接受抗訴之日起一個月以內作出決定,下級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期限適用前款規定。

根據《人民檢察院復查刑事申訴案件規定》 第二十二條 審查結案的案件,應當將審查結果告知申訴人。對調卷審查的,可以製作刑事申訴審查結果通知書,並在十日以內送達申訴人。

第二十四條 審查刑事申訴,應當在受理後二個月以內作出審查結案或者立案復查的決定。調卷審查的,自卷宗調取齊備之日起計算審查期限。重大、疑難、復雜案件,經部門負責人或者檢察長批准,可以適當延長審查期限。

第三十六條 復查刑事申訴案件,應當在立案後三個月以內辦結。案件重大、疑難、復雜的,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對交辦的刑事申訴案件,有管轄權的下級人民檢察院應當在收到交辦文書後十日以內立案復查,復查期限適用前款規定。逾期不能辦結的,應當向交辦的上級人民檢察院書面說明情況。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三百七十五條對立案審查的申訴案件,應當在三個月內作出決定,至遲不得超過六個月。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不服人民法院生效刑事裁判申訴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七條對不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決、裁定的申訴復查終結後,應當製作《刑事申訴復查通知書》,並在十日內送達申訴人。

(4)原民事訴訟法1991擴展閱讀: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服刑人員刑事申訴案件有關問題的通知》第二點 接受移送的人民檢察院刑事申訴檢察部門對於本院管轄的服刑人員申訴,應當受理和辦理,並在結案後十日內將審查或者復查結果通知移送的人民檢察院。因案情復雜,在三個月內未辦結的,應將審查或者復查情況通知移送的人民檢察院。

在申訴案件辦理過程中,接受移送的人民檢察院刑事申訴檢察部門需要進行提審服刑人員等調查活動的,移送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予以協助配合。

根據《人民檢察院控告、申訴首辦責任制實施辦法(試行)》第七條首辦責任部門應在收到控告、申訴材料後一個月內將辦理情況回復控告申訴檢察部門,三個月內回復辦理結果。逾期未能回復辦理結果的,應說明理由,並報經主管檢察長批准後,可適當延長回復期限,但辦理期限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根據《人民檢察院復查刑事申訴案件規定》

第十九條對被害人不服不起訴決定七日內提出的申訴,作出不起訴決定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在收到申訴材料後三日內,將申訴材料連同案卷一並移送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申訴人直接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的,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應當在收到申訴材料後三日內調卷復查。下級人民檢察院收到調卷函後,應在三日內將案卷寄出。

第二十八條對不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決、裁定的申訴復查後,不論決定是否提出抗訴,均應製作《刑事申訴復查通知書》,並在十日內通知申訴人。

第二十九條對不服人民檢察院決定的刑事申訴案件復查終結後,應製作《刑事申訴復查決定書》,並在十日內送交申訴人、原案被處理人和有關部門。

❺ 以下哪個是1991頒布的《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訴訟案件審理程序

您好,您要問的是否為:
下列哪些是1991年頒布實行的《民事訴訟法》(內2007年修正)規定的訴訟案件的容審判程序?
A. 普通程序
B. 二審程序
C. 認定財產無主案件審理程序
D. 小額訴訟程序
正確答案:AB
解析普通程序、二審程序和認定財產無主案件審理程序都屬於1991年《民事訴訟法》(2007年修正)中已有規定的程序,但是認定財產無主案件適用特別程序,屬於非訴案件,並不是「訴訟案件的審判程序」,故A、B項正確。C項,認定財產無主案件審理程序是屬於非訴程序,並不屬於審判程序,C錯誤。D項,2007年修正的《民事訴訟法》並沒有規定小額訴訟程序,2012年修正的《民事訴訟法》新增加了這一內容,故D錯誤。綜上所述,本題答案為AB項。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❻ 民事訴訟法修改了幾次

法律分析:民事訴訟法自從通過以後一共修改過三次。

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

根據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根據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根據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第三次修正。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

❼ 《民訴法》的基本制度有哪些

《民訴法》的基本制度有四項:
合議制度、迴避制度、公開審判制度、兩審終審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指由國家制定或者認可的,關於調整民事訴訟活動,確定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 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通過並頒布實施。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新修定法律在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上通過並於2008年4月1日起施行,原法同日被廢止。

❽ 民訴法解釋93條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是以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三條下列事實,當事人無須舉證證明:(一)自然規律以及定理、定律;(二)眾所周知的事實;(三)根據法律規定推定的事實;(四)根據已知的事實和日常生活經驗法則推定出的另一事實;(五)已為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認的事實;(六)已為仲裁機構的生效裁決所確認的事實;(七)已為有效公證文書所證明的事實。前款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的事實,當事人有相反證據足以反駁的除外;第五項至第七項規定的事實,當事人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的除外。

❾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1991第二百二十條

法律主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 證人因履行出庭作證義務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必要費用以及誤工損失,由敗訴一方當事人負擔。當事人申請證人作證的,由該當事人先行墊付;當事人沒有申請,人民法院通知證人作證的,由人民法院先行墊付。

熱點內容
通過司法考試的英文 發布:2025-05-02 22:58:55 瀏覽:94
鏡子社會與法第三集 發布:2025-05-02 22:58:46 瀏覽:156
華東師范大學法律碩士在哪個校區 發布:2025-05-02 22:56:04 瀏覽:225
司法考試2014考試時間 發布:2025-05-02 22:56:02 瀏覽:916
總法律顧問制度央企 發布:2025-05-02 22:45:14 瀏覽:905
司法蔡輝 發布:2025-05-02 22:39:59 瀏覽:156
卷四行政法考幾道 發布:2025-05-02 22:39:09 瀏覽:554
安和骨健康41活骨療法治什麼病 發布:2025-05-02 22:35:07 瀏覽:5
違反行政法規是犯罪嗎 發布:2025-05-02 22:34:14 瀏覽:48
合同法多少條 發布:2025-05-02 22:32:22 瀏覽: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