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法律行政法規層級

法律行政法規層級

發布時間: 2025-05-22 07:26:19

① 法律法規規章的效力層級

憲法為最高級,第二級是法律,第三級是行政法規,第四級是省、自治區、直轄 市地方性法規,第五級是設區的市地方性法規。 在各個法的體系中,法的效力層次要貫徹以下兩個規則:
(1)在整個法的效力層次體系中,憲法是具有最高效力的。
(2)除憲法 的效力統攝所有法的效力之外,上一級法的效力均高於下一級法的效力。
一、法律生效時間主要有以下幾種:
(1)自法律公布之日起開始生效;
(2)法律另行規定生效時間。
二、法律終止生效時間,有以下幾種:
(1)法律自行規定有效時間,到時限屆滿又無延期規定者自行停止生效;
(2)隨著新的法律頒布施行,舊的相應的法規便失去效力;
(3)頒布特別決議將舊法規廢除。法的時間效力涉及法律的溯及力問題。
三、法的效力可以分為三種
1.對象效力
2.空間效力
3.時間效力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八十七條
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② 法律法規層級劃分

法律分析:層級由高到低排序:1、法律;2、行政法規;3、部門規章;4、地方性法規。根據行政級別也有高低,比如省級人大的地方性法規高於省政府所在市人大的法規高於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另外,憲法是根本法,任何法律法規都不得與之相抵觸。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七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第六十五條 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

(二)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

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規,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

③ 法律、法規和規章他們三者法的層級是什麼

您好,根據《立法法》的規定,我國的法律層次可分為: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根據行政級別也有高低,比如省級人大的地方性法規高於省政府所在市人大的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另外,憲法是根本法,任何法律法規都不得與之相抵觸。

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並頒布,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總稱。

法規指國家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有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和頒布,地方性法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和公布。設區的市、自治州(2015《立法法》最新修訂),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批准後施行。法規也具有法律效力。

規章是行政性法律規範文件,之所以是規章,是從其制定機關進行劃分的。規章主要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和設區市的人民政府,在它們的職權范圍內,為執行法律、法規,需要制定的事項或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法條鏈接:《立法法》第七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第六十五條 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

第七十二條第一款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第二款 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法律對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須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報請批準的地方性法規,應當對其合法性進行審查,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不抵觸的,應當在四個月內予以批准。

第八十條 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

部門規章規定的事項應當屬於執行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事項。沒有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依據,部門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不得增加本部門的權力或者減少本部門的法定職責。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④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區別

法律、行政法規與地方性法規在制定主體、效力層級上有明確的區別。

首先,在主體規定上,法律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地方性法規則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行政規章則由國務院各部委及直屬機關,如央行、審計署等制定。

其次,從法律效力看,行政法規在三者中具有最高地位。規章與地方性法規的效力並未在法律中明確規定,但在實際操作中,國家設定了裁決機制以解決沖突。當出現效力沖突時,由人大常委或國務院進行裁定。根據《行政立法法》第八十條,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第八十二條指出,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在各自的管轄范圍內具有同等效力。從法律邏輯推理,地方性法規在效力上高於行政規章。

總體而言,法律、行政法規與地方性法規在制定主體、法律效力上有顯著差異。了解這些區別有助於在實際應用中正確識別和適用不同類型的法規。在具體問題的解決中,需根據法規的層級、制定主體等因素進行綜合考量。

⑤ 法律法規的層級

法律分析:我國法律法規的層級由高到低分為:憲法 > 法律 > 行政法規 > 地方性法規,規章。法律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二條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制定、修改和廢止,適用本法。

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制定、修改和廢止,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七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⑥ 法,通知,條例,辦法,規定,意見,決定,解釋,批復,細則,公告,這些法律法規的層級

法是最高的,是法律
條例、辦法屬於部門法規
規定、意見、解釋、細則是部門規章
公告、批復、決定、公告是部門意見

⑦ 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及行政規章他們之間的關系

我國法律體系的位階順序,從高到低依次為憲法、基本法律、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以及行政規章。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法,居於法律體系的最高層級。隨後是基本法律、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包括省級、省會市、較大市的人大和人大常委會所制定的法規,以及部委規章、省級政府規章、省會市政府規章和較大市政府規章。

在這一系列的法律位階中,法律層級依次遞減,形成一個有序的法律體系。然而,部委規章與地方性法規的相對位階並未在憲法和相關法律中明確界定,這一細節成為法律體系中值得深入探討的內容。在實際應用中,相關機構會根據具體情況及需要,對不同位階的法律進行權衡和適用,以確保法律的統一性和效力。這一問題的探討不僅關乎法律體系的完善,也直接關繫到法律實施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因此,明確和細化不同位階法律之間的關系,對於我國法律體系的建設和完善至關重要。這不僅需要法律專家的深入研究,更需要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調整,以實現法律的科學性和適用性。通過不斷的法律修訂和解釋工作,可以逐步明確不同位階法律的定位,為法律的正確適用提供更加堅實的制度保障。

⑧ 法,通知,條例,辦法,規定,意見,決定,解釋,批復,細則,公告,這些法律法規的層級

1. 法律是最高層級的法規,它為國家的治理提供了基礎和框架。
2. 行政法規是法律的下層級,通常以「條例」形式出現,它們是對法律的具體實施和細化。
3. 單行立法是指針對特定領域或問題制定的法律,它們通常會涵蓋廣泛的規范和制度。
4. 規范性文件包括「通知、意見、決定、解釋、批復、公告」,這些文件通常由行政機關制定,用於指導行政行為和決策。
5. 「規則」是基礎性的行政准則,通常對行政機關具有約束力。
6. 「制度」是由上級機關制定的,用於指導下級機關的行為,具有修改和變動的許可權。
7. 「辦法」是為了解決具體行政事務而制定的,它們不直接約束主體,而是提供處理事務的指導。
8. 「細則」是對「辦法」的進一步細化,提供更具體的約束和指導。
9. 「規定」是針對特定案例或情況制定的,具有較強的時效性和特定的影響范圍。
10. 規范性文件在行政法上存在爭議,它們通常不直接具有法律效力,但可以作為審判參考。
11. 行政法規是由國務院根據法律制定的,它們可以就執行法律需要的事項和其他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作出規定。
12. 當國務院根據授權先制定的行政法規經過實踐檢驗,並且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國務院應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

熱點內容
建湖法院網 發布:2025-05-22 12:17:44 瀏覽:160
古代道德枷鎖 發布:2025-05-22 12:13:40 瀏覽:742
德勤律師 發布:2025-05-22 12:00:58 瀏覽:157
經濟法本科自考 發布:2025-05-22 12:00:18 瀏覽:999
退休勞動法有規定嗎 發布:2025-05-22 11:58:04 瀏覽:603
法律援助中心機構改革能否參公 發布:2025-05-22 11:57:55 瀏覽:512
勞動法扣工資咨詢 發布:2025-05-22 11:57:55 瀏覽:681
扎賚特旗法院 發布:2025-05-22 11:50:29 瀏覽:131
最高人民法院李春 發布:2025-05-22 11:45:23 瀏覽:414
民事訴訟法第1l2條 發布:2025-05-22 11:44:46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