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中非因工傷有關條例

勞動法中非因工傷有關條例

發布時間: 2025-05-22 15:57:30

Ⅰ 非工傷人員如果被鑒定為5至10級的,解除勞動合同按什麼規定支付經濟補償金和

第四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版勞動者一個權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勞動法對職工工作期間生病住院至病世的有關工資待遇及家屬陪護等費用問題有什麼規定

勞動法有規定,職工因病住院期間,可以享受病假工資的。

勞動保障部門對職工患病或非因公負傷也有相應規定。基本原則是:

1、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企業要給醫療期,在醫療期內不得解除勞動合同。

2、根據《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以下簡稱《醫療期規定》)第3條規定,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需要停止工作醫療時,根據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給予三個月到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企業要給予職工醫療期的相應待遇。

3、根鬧差據《醫療期規定》第5條規定,企業職工在醫療期內,其病假工資、疾病救濟胡粗費和醫療待遇按照有關規定執行。二十四個月的醫療期。

按勞動部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勞部發〔1995〕309號)第59條規定,職工病假期間工資按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80%,有用人單位自行決定支付辦法。

按現行法規,職工因工傷住院生活不能自理護理費由用人單位負擔,因病住院陪護自理。

(2)勞動法中非因工傷有關條例擴展閱讀:

職工患病工資發放標准

職工患病,醫療期內停工治療在6個月以內的,其病假工資按以下辦法計發:

(一)連續工齡不滿10年的,按本人工資的70%發給;

(二)連續工齡滿10年不滿20年的,按本人工資的80%發給;

(三)連續工齡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本人工資的90%發給;

(四)連續工齡滿30年及其以上的,按本人工資的95%發給。

經濟效益好的企業,可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上浮5%。經濟效益差,難以達到上述標準的企業,經本企業職工大會或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可以適當下浮。下浮的比例一般不超過各個檔次標準的5%。如情況特殊超過5%的,應報所在區縣(自治縣、市)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批褲彎鎮准。

職工患病,醫療期內停工治療在6個月以上的,其病假工資按以下辦法計發:

(一)連續工齡不滿10年的,按本人工資的60%發給;

(二)連續工齡滿10年不滿20年的,按本人工資的65%發給;

(三)連續工齡滿20年及其以上的,按本人工資的70%發給。

參考資料: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Ⅲ 工作期間突發疾病,無法工作了,單位做何補償

依據《勞動法》第四十三條:企業職工在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中應注意下列權益的保護:
1、職工享受法定的醫療期

醫療期,是指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的時限。

勞動部有關規章規定,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需要停止工作醫療時,根據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給予3個月到24個月的醫療期,液指經過有關部門的批准還可以適當地延長。

在法定的醫療期內,即使職工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合同到期了,合同期限也應延續到醫療期滿屆滿為止。職工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用人單位不得依據勞動法的相關規定解除勞動合同。

2、職工享有病假工資和疾病救濟費

根據法律的規定,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治療期間,在規定的醫療期間內由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但不能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80%。

即:職工在醫療期間,用人單位可以根據本單位內部規定向職工支付病假工資和疾病救濟費,但單位內部規定支付上述費用不能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80%。

3、職工醫療期內醫療終結後勞動關系的處理

職工在醫療期內醫療終鬧殲配結,傷病痊癒,如果能從事原工作的,可以繼續履行勞動合同;如果不能從事原工作,用人單位應另行安排適當的工作。

(3)勞動法中非因工傷有關條例擴展閱讀:

職工工作中突發疾病不被認定為工傷可以享有醫療保險待遇。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一)款規定:職工「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視同工傷。

工作中突發疾病,究其本質來說,是為因病死亡,法律規定突發疾病死亡或者經搶救無效48小時之內死亡,是出於對勞動者群體利益的保護。

但」病「和」傷「的保護一般是屬於不同的法律規范和政策調整范疇的,《工傷保險條例》保護的是因工作中遭受事故而發生傷害的情形,而疾病應不屬於《工傷保險條例》保護的范圍,如把工作中突發疾病的所有情形規定為視同工傷。

不僅脫離了工傷保險的本意,而且也會導致實踐中難以區分,混淆了傷和病的概念,《工傷保險條例》對工作中突發疾病死亡視同工傷作出一定限制,是合改螞法合理的。

勞動者工作中突發疾病不符合視同工傷條件,不被認定為工傷的,應當通過疾病保險救濟,醫療費用按照醫療保險辦法由醫療保險基金和個人按規定分擔,用人單位按照病假待遇規定支付病假工資。

Ⅳ 《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 在勞動法里嗎

是勞動部關於發布《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的通知
勞部發[1994]479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勞動(勞動人事)廳(局),上海市社會保險局,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為了適應勞動用工制度改革需要,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促進企業改革,完善勞動合同制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有關醫療期限的規定,我部制定了《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現予發布,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勞動部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一日
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
第一條 為了保障企業職工在患病或因工負傷期間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26條、29條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醫療期是指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治療休息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的時限。
第三條 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需要停止工作醫療時,根據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給予3個月到24個月的醫療期:
(一)實際工作年限10年以下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為3個月;5年以上的為6個月。
(二)實際工作年限10年以上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為6個月;5年以上10年以下的為9個月;10年以上15年以下的為12個月;15年以上20年以下的為18個月;20年以上的為24個月。
第四條 醫療期3個月的按6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6個月的按12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9個月的按15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12個月的按18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18個月的按24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24個月的按30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
第五條 企業職工在醫療期內,其病假工資、疾病救濟費和醫療待遇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第六條 企業職工非因工緻殘和經醫生或醫療機構認定患有難以治療的疾病,在醫療期內終結,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應當由勞動鑒定委員會參照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准進行勞動能力的鑒定。被鑒定為1~4級的,應當退出勞動崗位,終止勞動關系,辦理退休、退職手續,享受退休、退職待遇;被鑒定為5~10級的,醫療期內不得解除勞動合同。
第七條 企業職工非因工緻殘和經醫生或醫療機構認定患有難以治療的疾病,醫療期滿,應當由勞動鑒定委員會參照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准進行勞動能力的鑒定。被鑒定為一至四級的,應當退出勞動崗位,解除勞動關系,並辦理退休、退職手續,享受退休、退職待遇。
第八條 醫療期滿尚未痊癒者,被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問題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第九條 本規定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供參考。

Ⅳ 關於勞動法乙方患病或非因工負傷的病假工資是怎樣支付的

勞動法對於病假工資的規定如下:
《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版》(勞部權發[1995]309號)
59、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治療期間,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由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但不能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80%.

熱點內容
怎麼選經濟法畢業論文 發布:2025-05-22 20:24:02 瀏覽:603
公司法人股權私下轉讓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22 20:20:12 瀏覽:901
施工合同補充條款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22 20:01:53 瀏覽:572
經濟法證券法記憶要點 發布:2025-05-22 19:45:34 瀏覽:451
用人單位觸犯勞動法 發布:2025-05-22 19:44:11 瀏覽:120
百度法官 發布:2025-05-22 19:39:11 瀏覽:276
賬務混亂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22 19:38:12 瀏覽:637
貴陽刑事律師事務所免費咨詢 發布:2025-05-22 19:36:39 瀏覽:106
依法治國的基本依據是 發布:2025-05-22 19:26:41 瀏覽:518
勞動法中帶薪病假的規定 發布:2025-05-22 19:16:02 瀏覽: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