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國務院關於行政法規解釋

國務院關於行政法規解釋

發布時間: 2025-05-23 18:47:01

❶ 制定行政法規的國家機關

行政法規是由國務院制定的。
行政法規是指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按照行政法規規定的程序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由於法律關於行政權力的規定常常比較原則、抽象,因而還需要由行政機關進一步具體化。行政法規就是對法律內容具體化的一種主要形式。作為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可以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但是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除外。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
(二)《憲法》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國務院可以行使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議案。
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是指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依照行政法規規定的程序,制定的有關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和外事等方面的各類法律法規。由於法律中關於行政權的規定往往更具原則性和抽象性,需要行政機關進一步具體化。行政法規是法律內容具體化的主要形式。
一、簡述行政法規的基本特徵。
(1沒有統一完整的行政法規范;(2)行政法規范表現為多種法律形式,是由各種不同效力層次的行為規范構成的統一體;(3)行政法規范眾多,內容廣泛;(4)行政法規范具有明顯的可變性;(5)行政程序規范是行政法特有的一種行為規范,通常與行政實體規范交織在一起,並存於同一法律文件中。
二、行政法規與地方性法規的效力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應優先適用行政法規的規定。
地方性法規不得與行政法規相抵觸。行政法規是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並且按照《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的規定而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地方性法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由大會主席團或者常務委員會用公告公布施行的文件。
行政法規分為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是指國務院各組成部門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依據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的決定、命令,在本部門許可權內,按照規定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地方性法規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城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一般適用於當地的行政管理工作。行政法規是行政活動的重要依據,其數量、適用范圍和使用頻率在所有行政法形式中居於首位。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是指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依照行政法規規定的程序,制定的有關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和外事等方面的各類法律法規。由於法律中關於行政權的規定往往更具原則性和抽象性,需要行政機關進一步具體化。行政法規是法律內容具體化的主要形式。
一、簡述行政法規的基本特徵。
(1沒有統一完整的行政法規范;(2)行政法規范表現為多種法律形式,是由各種不同效力層次的行為規范構成的統一體;(3)行政法規范眾多,內容廣泛;(4)行政法規范具有明顯的可變性;(5)行政程序規范是行政法特有的一種行為規范,通常與行政實體規范交織在一起,並存於同一法律文件中。
二、行政法規與地方性法規的效力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應優先適用行政法規的規定。
地方性法規不得與行政法規相抵觸。行政法規是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並且按照《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的規定而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地方性法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由大會主席團或者常務委員會用公告公布施行的文件。
行政法規分為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是指國務院各組成部門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依據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的決定、命令,在本部門許可權內,按照規定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地方性法規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城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一般適用於當地的行政管理工作。行政法規是行政活動的重要依據,其數量、適用范圍和使用頻率在所有行政法形式中居於首位。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八十九條國務院行使下列職權:
(一)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
(二)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議案;
(三)規定各部和各委員會的任務和職責,統一領導各部和各委員會的工作,並且領導不屬於各部和各委員會的全國性的行政工作;
(四)統一領導全國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工作,規定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國家行政機關的職權的具體劃分;
(五)編制和執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國家預算;
(六)領導和管理經濟工作和城鄉建設;
(七)領導和管理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和計劃生育工作;
(八)領導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和監察等工作;
(九)管理對外事務,同外國締結條約和協定;(十)領導和管理國防建設事業;(十一)領導和管理民族事務,保障少數民族的平等權利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權利;(十二)保護華僑的正當的權利和利益,保護歸僑和僑眷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十三)改變或者撤銷各部、各委員會發布的不適當的命令、指示和規章;(十四)改變或者撤銷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不適當的決定和命令;(十五)批准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區域劃分,批准自治州、縣、自治縣、市的建置和區域劃分;(十六)依照法律規定決定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范圍內部分地區進入緊急狀態;(十七)審定行政機構的編制,依照法律規定任免、培訓、考核和獎懲行政人員;(十八)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授予的其他職權。

❷ 行政解釋的機關有哪些

行政解釋的機關主要包括國務院及其所屬各部門,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或其所屬部門。
這些機關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以及行政機關制定的其他規范性文件進行解釋,以明確其具體含義和適用范圍。
一、國務院及其所屬部門的行政解釋權
國務院作為我國的最高行政機關,擁有對法律、行政法規進行解釋的權力。當法律、行政法規在實施過程中出現需要明確或解釋的情況時,國務院可以作出相應的解釋,以指導全國范圍內的行政工作。此外,國務院所屬各部門在其職責范圍內,也可以對相關的行政法規、部門規章進行解釋,以確保法規規章的正確實施。
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所屬部門的行政解釋權
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在其管轄范圍內,對地方性法規、規章以及行政機關制定的其他規范性文件享有解釋權。這些解釋通常針對地方性的特殊情況或問題,以確保地方法規規章的順利實施。同時,地方人民政府所屬部門也可在其職責范圍內,對相關的規范性文件進行解釋。
在行政解釋的過程中,各機關應遵循合法、公正、合理的原則,確保解釋內容符合法律、法規的精神,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益。同時,行政解釋也應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連續性,避免頻繁變動給行政工作帶來不便。
綜上所述:
行政解釋的機關主要包括國務院及其所屬各部門,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或其所屬部門。這些機關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以及行政機關制定的其他規范性文件進行解釋,以確保法規規章的正確實施。在行政解釋過程中,各機關應遵循合法、公正、合理的原則,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一百零四條規定:
法律有以下情況之一的,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解釋:
(一)法律的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的;
(二)法律制定後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法律依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
第三十一條規定:
行政法規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國務院解釋:
(一)行政法規的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的;
(二)行政法規制定後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行政法規依據的。
《規章制定程序條例》
第三十三條規定:
規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制定機關解釋:
(一)規章的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的;
(二)規章制定後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規章依據的。

❸ 行政法規是什麼制定的

法律分析:行政法規是指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關行使行政權力,履行行政職責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 它的制定主體是國務院,一般以條例、辦法、實施細則、規定等形式組成,發布行政法規需要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它的效力僅次於憲法和法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八十九條 第一款明確規定:作為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可以「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因此,制定行政法規是憲法賦予國務院的一項重要職權,也是國務院推進改革開放,組織經濟建設,實現國家管理職能的重要手段。

第九條 本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但是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除外。

第五十六條 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

(二)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

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規,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

第五十七條 行政法規由國務院組織起草。國務院有關部門認為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應當向國務院報請立項。

第五十八條 行政法規在起草過程中,應當廣泛聽取有關機關、組織和公民的意見。聽取意見可以採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

第五十九條 行政法規起草工作完成後,起草單位應當將草案及其說明、各方面對草案主要問題的不同意見和其他有關資料送國務院法制機構進行審查。國務院法制機構應當向國務院提出審查報告和草案修改稿,審查報告應當對草案主要問題作出說明。

第六十條 行政法規的決定程序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六十一條 行政法規由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

第六十二條 行政法規簽署公布後,及時在國務院公報和在全國范圍內發行的報紙上刊登。在國務院公報上刊登的行政法規文本為標准文本。

❹ 什麼叫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 是國家有關行政管理活動的各種法規的總
稱。有廣狹兩義:①廣義的行政法規內容包括調整國
家行政機關活動的一切方面,它既包括國家權力機關根
據憲法制定的關於國家行政管理的各種法律、法令,也包
括國家行政機關根據憲法、法律、法令,在其職權范圍內
制定的關於國家行政管理的各種法規。②狹義的行政法
規指國家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活動過程中,在自己的職
權范圍內,按照法定程序發布的各種規范性文件。我國
1982年憲法將行政法規的含義限於國務院制定發布的具
法律效力的規范性文件。因此,在我國法制中,行政法
規是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而制定的法
規的總稱。其內容相當廣泛,涉及國務院領導和管理的經
濟工作和城鄉建設、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計劃生
育、民政、公安、司法行政、監察、對外事務、國防建設、民
族事務、華僑事務、行政區劃、勞動人事以及各級行政機
關內部管理等各個方面的行政工作。行政法規的名稱有
條例、規定、辦法等。行政法規的制定和發布,有國務院制
定並發布和國務院批准、由國務院主管部門發布兩種方
式。行政法規是我國社會主義法的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是根據憲法、法律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
會的有關授權決定製定的,又是制定國家行政機關規章
的依據。其效力僅次於憲法和法律,高於地方性法規和規
章。它是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具體化、條文化,體現了人
民的意志和利益,是我國各項行政工作的准則和規范。
行政法規具有以下特徵:(一)所規范的內容是國家
單方面意志的表示,而不以相對一方是否同意為先決條
件。(二)具有強制性。在全國具有普遍的約束力,全國一
切地區和一切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都應當執行,全
國所有公民都應當遵守;由國家行政強制力保證其實施,
違反了它,就要受到行政處分或處罰;司法機關審理案
件,也要以行政法規為重要依據。(三)種類繁多,內容復
雜,數量大,范圍廣,並且不斷變化。但其內容必須是針對
某一類抽象的事件,而不是某個具體的事件和具體問題;
在形式上必須有比較正規的法規條文形式和結構;在時
效上有相對的穩定性;制定必須經過法定程序。

❺ 行政法規名詞解釋

行政法規是指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按照行政法規規定的程序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由於法律關於行政權力的規定常常比較原則、抽象,因而還需要由行政機關進一步具體化。行政法規就是對法律內容具體化的一種主要形式。
行政規章分為部門規章和地方規章。部門規章是指國務院各組成部門以及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許可權內按照規定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地方規章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所制定的普遍適用於本地區行政管理工作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行政規章是行政管理活動的重要根據,其數量之多、適用范圍之廣、使用頻率之高均居行政法各表現形式之首。
法律依據
《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
第一條 為了規范行政法規制定程序,保證行政法規質量,根據、和的有關規定,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行政法規的立項、起草、審查、決定、公布、解釋,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制定行政法規,應當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符合和法律的規定,遵循確定的立法原則。
第四條 制定政治方面法律的配套行政法規,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報告黨中央。制定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方面重大體制和重大政策調整的重要行政法規,應當將行政法規草案或者行政法規草案涉及的重大問題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報告黨中央。
第五條 行政法規的名稱一般稱「條例」,也可以稱「規定」、「辦法」等。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製定的行政法規,稱「暫行條例」或者「暫行規定」。國務院各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不得稱「條例」。
第六條 行政法規應當備而不繁,邏輯嚴密,條文明確、具體,用語准確、簡潔,具有可操作性。行政法規根據內容需要,可以分章、節、條、款、項、目。章、節、條的序號用中文數字依次表述,款不編序號,項的序號用中文數字加括弧依次表述,目的序號用阿拉伯數字依次表述。

熱點內容
勞動法各種補助 發布:2025-05-24 02:32:06 瀏覽:55
最新勞動法在單位受傷 發布:2025-05-24 02:17:24 瀏覽:152
商法聽誰的課 發布:2025-05-24 02:11:38 瀏覽:367
法院違法舉報中心 發布:2025-05-24 02:11:28 瀏覽:417
刑法自首條 發布:2025-05-24 02:10:57 瀏覽:482
規章制度的落款 發布:2025-05-24 02:10:57 瀏覽:28
勞動法試用期員工薪資發放條款 發布:2025-05-24 01:56:40 瀏覽:468
歌舞團規章制度擬定 發布:2025-05-24 01:56:39 瀏覽:943
中級法院黨組 發布:2025-05-24 01:56:37 瀏覽:103
行政法是否是擔保法 發布:2025-05-24 01:51:54 瀏覽: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