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認識行政法制監督
A. 行政法制監督的概念、特徵和分類
【行政法來制監督的概念】源也叫監督行政,是指依法享有監督權的國家機關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是否依法行政和正確行使行政職權所進行的監督。
【行政法制監督的主要特徵】①行政法制監督主體的廣泛性;②行政法制監督對象的特定性;③行政法制監督內容的全面性。
【行政法制監督的分類】是指依照不同標准對行政法制監督所作的劃分。如依照監督機關的不同,可以將行政法制監督分為權力機關的監督、司法機關的監督與行政機關自身的監督;如依照監督機關與被監督機關的關系的不同,可以將行政法制監督分為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等。
B. 論述行政法制監督的構成是什麼
論述行政法制監督的構成。
答: 行政法制監督是由主體,對象和內容三個部分構成。(1)行政法制監督的主體是國家權力機關、國家司法機關、上級飢悔行政機關、專門行政監督機關以及國家機關體系以外的公民、組織。其中基肢櫻國家權力機關,國家司法機關,上級行政機關和專門行政監督機關所進行的監督屬於權力性監督,國家機關體系以外的公民,組織所進行的監督屬於漢利性監督。
(2)行政法制監督的對象是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行政主體包括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行政主體的工作人員包括行政機關的公務雖和被授權的搏叢組織中的行使行政職權的工作人員。
(3)行政法制監督的內容是監督行政主體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職權以及監督國家公務員及被授權組織中的工作人員是否遵紀守法。
C. 簡述人民法院進行行政法制監督的主要方式。
【答案】:人民法院的行政法制監督屬於國家司法機關的監督,具體來說人民法院的行政法制監督方式主要有兩類:
(1)行政訴訟。人民法院的主攜握要監督方式是行政訴訟和行政賠償灶隱答訴訟。通過審查行政主體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對違法行為予以撤銷,對有失公正的行政處罰行為予以變更,或者是對違法的規章及規章以下的規范性文件不予參照適用以及責令行政主體對其違法行使職權的行為承擔賠償責任隱慧的方式來實現。
(2)人民法院還可以通過司法建議的方式,建議行政機關糾正不屬於人民法院撤銷范圍的違法行政行為以及建議處分在違法行政行為中有過錯的國家公務員的方式實現行政法制監督。
D. 如何認識行政法制監督
定義:
行政法制監督是指國家權力機關、國家司法機關、上級行政機關、專門行政監督機關及國家機關體系以外的公民、組織依法對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職權和是否遵紀守法所進行的監督。
構成:
1.行政法制監督由主體、對象和內容三部分構成。
2.行政法制監督的主體是指依法對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職權和是否遵紀守法進行監督的國家權力機關、國家司法機關、上級行政機關、專門行政監督機關以及國家機關體系以外的公民、組織。
3.行政法制監督的對象是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
4.行政法制監督的內容是監督行政主體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職權以及國家公務員和被授權組織中的工作人員是否遵紀守法。
內容:
行政法制監督包括對各級政府制定各種行政法律規范的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進行監督,對各級政府及公務員實施的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進行監督,對國家公務員是否守法、廉潔奉公進行監督。行政法制監督按監督的主體分為國家監督和社會監督;按監督的對象分為對國家行政機關的監督和對公務員的監督;按監督的內容分為對行政機關抽象行為的監督和具體行政行為的監督,也可認為行政合法性監督和行政合理性監督;按監督主體同監督對象的關系分為外部行政法制監督和內部行政法制監督;按實施監督權的時間分為事前監督、事中監督和事後監督。
E. 行政法制監督
根據《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的相關規定,行政法制監督是指有監督職權的行政機關以外的公民、組織依法對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職權所進行的監督。
【法律依據】
《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第十八條
報送國務院的行政法規送審稿,由國務院法制機構負責審查。
國務院法制機構主要從以下方面對行政法規送審稿進行審查:
(一)是否嚴格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是否符合憲法和法律的規定,是否遵循立法法確定的立法原則;
(二)是否符合本條例第十二條的要求;
(三)是否與有關行政法規協調、銜接;
(四)是否正確處理有關機關、組織和公民對送審稿主要問題的意見;
(五)其他需要審查的內容。
F. 什麼是行政法制監督
法律分析:行政法制監督是指國家權力機關、司法機關、專門行政監督機關及國家機關系統外部的個人、組織依法對行政主體及國家公務員行使行政職權行為和違紀守法行為的監督。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
第十五條 監察機關對下列公職人員和有關人員進行監察:
(一)中國共產黨機關、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機關、人民政府、監察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各級委員會機關、民主黨派機關和工商業聯合會機關的公務員,以及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管理的人員;
(二)法律、法規授權或者受國家機關依法委託管理公共事務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三)國有企業管理人員;
(四)公辦的教育、科研、文化、醫療衛生、體育等單位中從事管理的人員;
(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中從事管理的人員;
(六)其他依法履行公職的人員。
第十六條 各級監察機關按照管理許可權管轄本轄區內本法第十五條規定的人員所涉監察事項。上級監察機關可以辦理下一級監察機關管轄范圍內的監察事項,必要時也可以辦理所轄各級監察機關管轄范圍內的監察事項。監察機關之間對監察事項的管轄有爭議的,由其共同的上級監察機關確定。
第十七條 上級監察機關可以將其所管轄的監察事項指定下級監察機關管轄,也可以將下級監察機關有管轄權的監察事項指定給其他監察機關管轄。監察機關認為所管轄的監察事項重大、復雜,需要由上級監察機關管轄的,可以報請上級監察機關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