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律行為被告承諾

行政法律行為被告承諾

發布時間: 2025-07-01 02:58:50

『壹』 法院如何認定承諾書無效

法院認定承諾書無效的情形為承諾書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作出的;承諾書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承諾書違背公序良俗的;承諾書是虛假的意思表示的以及其他法定的無效情形。承諾書是承諾人對要約人的要約完全同意的意思,表示以書面形式。通常是要求以書面訂立的合同,其承諾也必須採取書面形式。法院認定承諾書無效主要考慮以下因素:
1、是否是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
2、當事人做出承諾是否受到脅迫;
3、當事人做出承諾是否受到欺騙;
4、承諾的內容是否違反法律規定;
5、承諾內容是否侵犯他人利益;
6、承諾書簽名是否是當事人親筆簽名;
7、承諾人是否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六條 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以虛假的意思表示隱藏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依照有關法律規定處理。
第一百五十三條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承諾書的法律效力
承諾書實際上是合同的一種,當然具有法律效力,但是,有效的承諾書必須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1、是當事人真實意願的反映。承諾書的內容應當是當事人內心真實意思的表達,不能被強迫或威脅或利誘、欺騙等。
2、沒有違反相關法律規定;承諾書的內容必須合乎法律的規定,不能違反法律或行政法規的禁止性規定,否則可能導致承諾書無效。
3、沒有侵犯他人利益。承諾人只能基於自己有權處分的物進行處分,而不能因此侵犯到了他人的合法利益。

『貳』 口頭承諾是否具有法律效應

按照合同法規定,口頭協議仍然具有法律效力
但是現實處理中,沒有憑據,維權難度很大。

『叄』 行政允諾的法律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規范行政案件案由的通知》中,首次將行政允諾作為類型化的行政行為納入行政訴訟受案范圍,但是,法律法規等均未就其內涵與外延作出清晰的界定。
行政允諾是指行政主體為實現特定的行政管理目的,向行政相對人公開作出的當行政相對人作出一定的行為即給予其利益回報的意思表示行為。行政允諾是行政主體在法律法規規定的基礎上,在自身自由裁量權范圍內作出的單方的授益性的行為。
一、行政允諾的界定
行政允諾是行政主體為履行行政職能,向不特定的行政相對人發出承諾,為自己設定公法義務的行為。而行政協議則是指行政機關為實現公共利益或者行政管理目標,在法定職責范圍內,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協商訂立的具有行政法上權利義務內容的協議。
最高法院行政庭在評析其公布的行政審判案例第22號,即「黃銀友等訴湖北省大冶市政府、大冶市保安鎮政府行政允諾案時給出的界定要件是:
首先,行政機關作出允諾,是否符合國家法律,是否具備履行承諾的能力,是一種客觀判斷,而非雙方合意;
其次,公民實施了允諾所設定的行為,客觀上會存在公民原先並不知曉有行政允諾存在的情形;
再者,通常意義上的合同締結過程,存在當事人的履行抗辯權,雙方在實際履行前可以互設義務,而行政允諾形成過程中顯然不存在,
最後,行政允諾的撤銷需要行政機關經過嚴格的程序,這並非是以受諾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以「單方意思表示行為」為特質標准,把行政允諾從行政合同、行政決定中分離出來,並名命為「行政允諾」。
二、行政允諾效力的限制因素
誠實信用原則是行政允諾各方當事人應當共同遵守的基本行為准則。在行政允諾的訂立和履行過程中,基於公共利益保護的需要,賦予行政主體在解除和變更中的相應的優益權固然必要,但行政主體不能濫用優益權。優益權的行使既不得與法律規定相抵觸,也不能與誠實信用原則相違背。行政機關作出行政允諾後,在與相對人發生行政爭議時,不能對行政允諾關鍵內容作出無事實根據和法律依據的隨意解釋。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四條的規定,行政訴訟案件的審理可以適用不違反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規范。對政府相關行為的審查,既要審查合法性,也要審查合約性。不僅要審查政府的行為有無違反行政法的規定,也要審查其行為有無違反准用的民事法律規范所確定的基本原則。誠實信用原則不僅是契約法中的帝王條款,也是行政允諾各方當事人應當共同遵守的基本行為准則。在行政允諾的訂立和履行過程中,基於保護公共利益的需要,賦予行政主體在解除和變更中的相應的優益權固然必要,但行政主體不能濫用優益權。行使優益權既不得與法律規定相違背,也不能與誠實信用原則相抵觸。


『肆』 承諾的法律效力為

法律分析:承諾書是承諾人對要約人的要約表示完全同意的一種意思表示,通常在書面形式下進行。對於要求書面訂立的合同,其承諾也必須採取書面形式。例如,《美國統一商法典》第二篇第2-201條規定,除非該法典有其他規定,對於貨物買賣合同,如果價金超過5000美元,各州都要求必須以書面形式訂立,否則無法請求法院強制執行。在訴訟中,法院通常不接受口頭證據。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五條 民事法律行為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採用特定形式的,應當採用特定形式。第一百三十六條 民事法律行為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行為人非依法律規定或者未經對方同意,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民事法律行為。

熱點內容
吉林省律師網 發布:2025-07-01 08:55:17 瀏覽:75
司法考試商法案例分析 發布:2025-07-01 08:46:11 瀏覽:335
打架自衛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1 08:43:33 瀏覽:669
法學院領導 發布:2025-07-01 08:43:29 瀏覽:508
設港國安立法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01 08:42:51 瀏覽:159
河北省行政處罰條例 發布:2025-07-01 08:42:37 瀏覽:253
五金一費合同法 發布:2025-07-01 08:33:29 瀏覽:333
民法典制度與創新 發布:2025-07-01 08:28:25 瀏覽:267
勞動法第五十一條 發布:2025-07-01 08:22:50 瀏覽:956
法官入額試題 發布:2025-07-01 08:19:39 瀏覽: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