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勞動法2019年6月1號執行
⑴ 2019年新勞動法死亡的規定
你是問工傷造成死亡,還是自身得病死亡?
勞動者因工死亡的,其親近屬可享受如下待遇: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九條職工因工死亡,其近親屬按照下列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一)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二)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准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於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供養親屬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定;
(三)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內因工傷導致死亡的,其近親屬享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待遇。
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死亡的,其近親屬可以享受本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待遇。
在職員工因病死亡賠償 :
一、喪葬補助費在職人員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喪葬補助費為死亡當月工資3個月的標准發給。離退休(退職)人員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喪葬補助費為上年度企業離退休人員3個月人均基本養老金標准發給。
二、一次性撫恤金在職人員因病或非因工死亡,一次性撫恤金為職工死亡當月工資20個月的標准發給;離退休人員因病或非因工死亡,一次性撫恤金為其生前最後一個月基本養老金20個月的標准。
三、遺屬生活補助費職工有多名遺屬時,全部遺屬的月生活補助費標准之和,不得超過該職工生前月工資或月基本養老金。
五、職工供養直系親屬范圍及享受遺屬生活補助費的條件職工供養直系親屬范圍及享受遺屬生活補助費的條件,比照《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范圍規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令第18號)執行。具體是:
1、職工供養直系親屬,范圍包括該職工的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兄弟姐妹。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撫養關系的繼子女,其中,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包括遺腹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撫養關系的繼父母;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撫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2、上述規定范圍中的人員,以死亡職工工資或養老金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在職工死亡30日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按規定享受遺屬生活補助費。
(1)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2)因病或非因工死亡職工配偶男年滿6O周歲、女年滿55周歲的;
(3)因病或非因工死亡職工父母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的;
(4)因病或非因工死亡職工子女未滿18周歲的;
(5)因病或非因工死亡職工父母均已死亡,其祖父、外祖父年滿60周歲,祖母、外祖母年滿55周歲的;
(6)因病或非因工死亡職工子女及其配偶已經死亡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其孫子女、外孫子女未滿18周歲的;
(7)因病或非因工死亡職工父母均已死亡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其兄弟姐妹未滿18周歲的。
3、領取遺屬生活補助費的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生活補助費:
(1)年滿18周歲且未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2)就業或參軍的;
(3)因病非因工死亡職工配偶再婚的;
(4)被他人或組織收養的;
(5)死亡的。
4、領取遺屬生活補助費的人員,在被判刑收監執行期間,停止享受生活補助費。刑滿釋放仍符合領取生活補助費條件的,按規定的標准享受生活補助費。
⑵ 2019年五一勞動節放假到底是怎麼安排的是放假3天,調休前面的周末還是只放假1天,不再調休
就5月1號放假一天,不調休。2019年五一勞動節是在周三,所以安排放一天,這也意味著五一小長假就此泡湯。
2019年有三個假期剛好遇上周末,分別是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其中,清明節放假安排在4月5日(清明節)—4月7日(星期日),共3天;端午是6月7日(星期五)—6月9日(星期日),共放假3天;中秋放假時間則為9月13日(星期五)—9月15日(星期日)。
經國務院批准,現將2019年元旦、春節、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和國慶節放假調休日期的具體安排通知如下:
1、元旦:2018年12月30日至2019年1月1日放假調休,共3天。2018年12月29日(星期六)上班。
2、春節:2月4日至10日放假調休,共7天。2月2日(星期六)、2月3日(星期日)上班。
3、清明節:4月5日放假,與周末連休。
4、勞動節:5月1日放假。
5、端午節:6月7日放假,與周末連休。
6、中秋節:9月13日放假,與周末連休。
7、國慶節:10月1日至7日放假調休,共7天。9月29日(星期日)、10月12日(星期六)上班。
(2)新勞動法2019年6月1號執行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不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的法定節假日)第四十條規定:用人單位在元旦,春節,國際勞動節,國慶節,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休假節日,應當依法安排勞動者休假。
根據國務院發布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國務院令第270號)規定,我國節假日包括三類,其中有兩類為法定節假日。
計薪天數
針對節假日多一天對加班費到底有無影響的問題,北京某律師事務所律師證實,「《通知》理清了一個概念,就是『月計薪天數』。加班工資應以此計算,而月計薪天數只與雙休日有關,與法定節假日無關,因此對加班費並無影響。」
因此在這個新增的「月計薪天數」的意義上,加班費確實比以前按「月工作日」算減少了,但今後無論法定節假日增加到多少天,都對加班費沒有影響。
此前有媒體稱,每年的法定節假日從往年的10天增加到11天,勞動者加班費會得到小幅增加。根據新計算方法,這種說法有誤。
「以前的演算法是錯誤的。」根據《勞動法》「法定節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的規定,以前一直都是將法定節假日和雙休日均視為不用支付工資,365天刨除這兩塊所剩天數除以12個月,得出每月工作日,計算日工資和加班工資。
而此演算法一直與《勞動法》相悖,包括剛剛廢止的2000年發布的《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
增加一天的法定節假日對於勞動者的影響僅在於,將多一天休息日按照三薪算加班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