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勞動法合同表格
『壹』 新勞動法關於無限期勞動合同是怎麼規定的
《勞動法》第十四條:
【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無確定終止時間的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勞動者提出或者同意續訂、訂立勞動合同的,除勞動者提出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外,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的;
(二)用人單位初次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或者國有企業改制重新訂立勞動合同時,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十年的;
(三)連續訂立二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且勞動者沒有本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情形,續訂勞動合同的。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貳』 勞動法第82條新勞動合同法規定
法律分析: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個月的次日至滿一年的前一日應當依照《勞動合同法》第82條的規定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的工資,並視為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的當日已經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應當立即與勞動者補訂書面勞動合同。」
根據這一規定,一旦出現用人單位超過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情形,就視為滿一年的當日已經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並應該支付前11個月的雙倍工資,且立即補訂書面勞動合同。如此時用人單位仍不與勞動者補訂書面勞動合同或不補償前11個月的雙倍工資,勞動者可以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投訴,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根據《勞動法》第98條之規定,責令用人單位改正,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在第二種情形下,用人單位如果沒有證據證明是由勞動者提出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則適用《勞動合同法》第82條2款規定:「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但第82條2款沒有確定兩倍工資的支付期限,筆者認為,從為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的角度出發,這個期限,應從雙方應簽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時起,直至雙方將勞動合同期限變更為無固定期限時止。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條 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具有約束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
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三十六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叄』 新勞動法是否規定在一個單位工作滿8年,簽長期勞動合同
目前沒有這樣的規定。
一、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公司應當與勞動者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1、公司連續兩次與勞動者簽訂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就是公司在與勞動者第一次簽訂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到期後,又簽訂了第二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那麼如果第三次還要簽訂合同的,則要和勞動者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因此,如果勞動者在公司工作10年以上,公司應當與勞動者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否則公司屬於違法行為,除此之外,勞動者與公司協商一致,也可以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肆』 新勞動法規定要給員工簽合同,需要買那些保險按每月工資2200算公司每月需要交多少錢的保險費
新勞動法規定,單位在用工之日起需要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並為其辦理社會保險手續。需要購買的保險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這五項社會保險。
關於保險費的具體計算,由於保險費率可能因地區、政策調整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以下以一般情況為例進行估算(請注意,這只是一個大致的數值,實際費用可能會有所差異):
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通常為職工工資總額的16%左右。以每月工資2200元計算,單位每月需繳納的養老保險費約為352元。
醫療保險:單位繳費比例通常為職工工資總額的8%左右。以每月工資2200元計算,單位每月需繳納的醫療保險費約為176元。
失業保險:單位繳費比例通常為職工工資總額的0.5%左右。以每月工資2200元計算,單位每月需繳納的失業保險費約為11元。
工傷保險:工傷保險費率根據單位所屬行業風險類別確定,一般在0.2%至1.9%之間。以0.5%為例(此為估算值),單位每月需繳納的工傷保險費約為11元。
生育保險:單位繳費比例通常為職工工資總額的0.8%左右。以每月工資2200元計算,單位每月需繳納的生育保險費約為17.6元。
綜上所述,以每月工資2200元計算,單位每月大約需要繳納的保險費總額為567.6元(請注意,這個數值是根據一般情況估算得出的,實際費用可能會有所差異,具體費用應以當地社保部門的規定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