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關於仲裁的規定

勞動法關於仲裁的規定

發布時間: 2021-01-28 01:25:56

勞動法仲裁的弊端

當事人申請勞動仲裁,其主張並非都能得到仲裁委的支持。為幫助當事人了解並盡可能避免一些比較常見的仲裁風險,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將申請仲裁中的風險提示如下:
申請勞動仲裁會有遇到以下的問題:
一、超過申請勞動仲裁時效期間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的規定,勞動爭議申請勞動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因此,當事人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內向仲裁委提出書面申請,無正當理由逾期提出申請的為超過仲裁時效。超過仲裁時效申請勞動仲裁,又不能證明有中止、中斷事由的,將承擔喪失勝訴權的風險。
二、不符合受理條件
勞動仲裁申請應當符合法定受理條件,否則要承擔不予受理的風險。
三、相關請求超過法定勞動仲裁期限
當事人增加、變更申訴請求或提出反申請,以及提出管轄異議、申請迴避等均應當在法定期限內提出,否則要承擔請求不被准許的風險。
四、沒有證據或證據不足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事實主張,除法律有特別規定外,均負有舉證的義務,如果沒有證據或證據不充分,該事實將不能得到仲裁委的確認,有可能導致承擔不利的後果。
五、拒絕提供送達地址
仲裁委以當事人提供的送達地址送達仲裁文書。如果當事人拒絕提供自己的送達地址及聯系方式,經仲裁委告知後仍不提供的,對申請人不予立案;被申請人為勞動者的,以其戶籍登記中的住所或者經常居住地為送達地址;被申請人為用人單位的,以其工商登記或者其他依法登記、備案中的住所為送達地址。
六、當事人拒不提供送達地址或地址不準確的法律後果
因當事人自己提供的送達地址不準確、送達地址變更未及時告知仲裁委,或者當事人拒不提供自己的送達地址而導致仲裁文書未能被當事人實際接收的,仲裁委將按下列方式處理:
1、郵寄送達的,以郵件回執上註明的退回之日視為送達之日;
2、公告送達,自公告之日起30日即視為送達。
七、拒收、拒簽勞動仲裁文書

當事人拒收、拒簽仲裁文書,不妨礙仲裁文書發生法律效力,並可能影響其起訴權及其他權利的行使。
八、拒不出庭及違反仲裁庭紀律

當事人在接到仲裁委的開庭通知後,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未經仲裁庭允許中途退庭的、嚴重違反仲裁庭紀律並經勸告不改的,對申請人按撤回申請處理,對被申請人按缺席審理裁決。

② 關於勞動法和勞動仲裁

勞動法中的勞動仲裁是解決勞動糾紛的一種辦法。以下根據《勞動法》具體說明。
一、法律規定
第七十九條勞動爭議發生後,當事人可以向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調解不成,當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二、仲裁委員會的組成
第八十條 在用人單位內,可以設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由職工代表、用人單位代表和工會代表組成。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主任由工會代表擔任。
勞動爭議經調解達成協議的,當事人應當履行。
第八十一條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由勞動行政部門代表、同級工會代表、用人單位方面的代表組成。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主任由勞動行政部門代表擔任。
三、仲裁結果的執行
第八十二條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六十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仲裁裁決一般應在收到仲裁申請的六十日內作出。對仲裁裁決無異議的,當事人必須履行。
第八十三條勞動爭議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一方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起訴又不履行仲裁裁決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③ 關於新勞動法仲裁公司等問題

所有的賠償,都要有一個證明才能夠去申訴,就是用工證明。。沒有簽訂勞動內合同的話,工資卡和容工資條也沒有對應單位的話,仲裁一般是不予立案。

有了用工證明,其他的都可以作為其他賠償證據。至於用工證明,書寫一定要把個人信息寫清,何時入職。如果是離職的時候,可以寫離職單,上面註上入職時間,離職時間,個人信息。只要蓋上公章即可。。只要有這個雙倍工資肯定有的,其他的,要看仲裁怎麼審了。

一般你可以要求你所有覺得不合理的,但是仲裁和法院一般支持的金額很少,但是一定要寫,不寫的話,是不會有的。。相應的法律法規可以在網路上搜。

希望你能獲得公正的賠償。

④ 勞動法仲裁

1、勞動仲裁的范圍: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版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權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2、勞動仲裁申請程序:
第二十八條 申請人申請仲裁應當提交書面仲裁申請,並按照被申請人人數提交副本。
仲裁申請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勞動者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工作單位和住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
(二)仲裁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理由;
(三)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書寫仲裁申請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請,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⑤ 勞動法對勞動仲裁不予受理范圍有哪些

是否屬於勞動爭議。根據本法第二條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回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答,適用本法:(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只負責審理法定的勞動爭議案件,如果雙方爭議的事項不屬於上述規定中的內容,不是勞動爭議,則不屬於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受案范圍,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應當不予受理。

⑥ 勞動法關於拖欠工資的法律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章工 資

第五十條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第五十一條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喪假期間以及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

第十二章法律責任

第八十九條用人單位制定的勞動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的,由勞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並可以處以罰款。

第九十一條用人單位有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經濟補償,並可以責令支付賠償金:

(一)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

(二)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

(三)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四)解除勞動合同後,未依照本法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

(6)勞動法關於仲裁的規定擴展閱讀

第五章工 資

第四十六條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

工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國家對工資總量實行宏觀調控。

第四十七條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

第四十八條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

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第四十九條確定和調整最低工資標准應當綜合參考下列因素:

(一)勞動者本人及平均贍養人口的最低生活費用;

(二)社會平均工資水平;

(三)勞動生產率;

(四)就業狀況

(五)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

參考資料:重慶市墊江縣人大常委會辦公室-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⑦ 勞動法中勞動爭議的處理方式有哪些

根據《勞動法》的規定,我國勞動爭議的處理方式有四種:
一是協商解決
通過協商方式自行和解,是雙方當事人應首先選擇解決爭議的途徑。同時也是在解決爭議過程中可以隨時採用的。協商解決是以雙方當事人自願為基礎的,不願協商或者經協商不能達成一致,當事人可以選擇其他方式。
二是企業調解
是指雙方當事人可以選擇向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的處理方式。這種調解實行自願原則,具體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只有在雙方當事人都同意由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處理該爭議,調解委員會才能受理該案件;另一方面是當事人可以不經過調解而直接申請仲裁。此外,由於調解委員會主要是由企業代表和工會代表組成,所以工會與企業因履行集體合同發生爭議,不適合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當事人應直接申請仲裁。
三是申請仲裁
若經企業調解委員會調解,雙方達不成協議,當事人一方或雙方均可向當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訴。當事人也可以不經企業調解委員會處理而直接申請仲裁。需要注意的是,因處理簽訂集體合同發生的爭議缺乏法律依據,所以這類爭議是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會同有關方面進行協調處理,不可以申請仲裁。除這種爭議外,對其他爭議而言,勞動爭議仲裁是強制性的必經程序。也就是說,只要有一方當事人申請仲裁,且符合受案條件,仲裁委員會即予受理;當事人如果要起訴到法院,必須先經過仲裁,否則人民法院將不予受理。
四是提起訴訟
當事人如果對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仲裁裁決、不予受理仲裁決定或通知書不服,可以在規定的時限內向當地基層人民法院起訴。目前法院是由民事審判庭依據民事訴訟程序對勞動爭議案件進行審理,實行兩審終審制。法院審判是處理勞動爭議的最終程序。

⑧ 根據我國《勞動法》關於勞動爭議的規定,下列哪項正確的是

A錯誤,和解協來議無源必須履行的法律效力。《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5條規定:「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不願協商、協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不願調解、調解不成或者達成調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規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B錯誤,《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27條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D錯誤,《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47條規定那個:「下列勞動爭議,除本法另有規定的外,仲裁裁決為終局裁決,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一)追索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不超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十二個月金額的爭議;(二)因執行國家的勞動標准在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等方面發生的爭議。」一般,是作出即生效的

熱點內容
勞動法陪護假規定2017 發布:2025-10-02 03:07:47 瀏覽:420
新婚姻法夫妻遺產繼承 發布:2025-10-02 03:06:30 瀏覽:711
民法典第三十條解讀 發布:2025-10-02 03:03:36 瀏覽:546
勞動法與民法 發布:2025-10-02 02:57:46 瀏覽:424
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常識 發布:2025-10-02 02:49:40 瀏覽:918
文化發展公司法律顧問服務 發布:2025-10-02 02:47:26 瀏覽:803
貴州大學法律碩士就業情況如何 發布:2025-10-02 02:46:44 瀏覽:325
法官之歌視頻 發布:2025-10-02 02:09:30 瀏覽:542
房地產貸款法規 發布:2025-10-02 02:07:16 瀏覽:801
婚姻法的糾紛點 發布:2025-10-02 01:44:55 瀏覽: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