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著名行政法專家
❶ 我國行政法律規范的適用規則是 ( )。
【答案】:BCD
【答案解析】:本題屬於法律常識題。第一,上位法優於下位內法。第二,同位階的法律容規范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在各自許可權范圍內實施。第三,特別規定優於一般規定(注意,是特別,不是特殊)。第四,新的規定優於舊的規定。第五,不溯及既往原則。故答案為BCD。
❷ 我國行政法的主要表現形式有哪些
行政法的表現形式
1.憲法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各項立法的依據。憲法中關於行政權力的取得、行使及其監督等根本性問題的規定,奠定了行政法的基礎,因此,憲法是行政法的根本表現形式。憲法中規定的行政法規范主要有:
(1)國家行政權力的來源和行使權力的基本原則;
(2)行政機關在國家機構中的法律地位和行政體制;
(3)行政機關的設立、許可權和職責;
(4)公民基本權利及其保障的規定。
2.法律
法律是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基本法律和法律。法律中涉及行政權力的取得、行使及對其加以監督補救的規范均為行政法律規范。法律是行政法最主要的表現形式。
(1)關於行政權力的設定及許可權范圍方面的法律。如國務院組織法、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以下簡稱地方組織法)等。
(2)關於行政權力行使及運用方面的法律。如行政處罰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稅收徵收管理法等。
(3)關於對行政權力的行使予以監督及對受侵害人予以補救的法律。如行政監察法,審計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等。
3.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是指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按照行政法規規定的程序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由於法律關於行政權力的規定常常比較原則、抽象,因而還需要由行政機關進一步具體化。行政法規就是對法律內容具體化的一種主要形式。
4.地方性法規
地方性法規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較大的市的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根據本地實際需要,在不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頒布的規范性文件。
5.民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民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依照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規定的許可權,結合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的規范性文件。規定有行政法規范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也是行政法的表現形式。
6.行政規章
行政規章分為部門規章和地方規章。部門規章是指國務院各組成部門以及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占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許可權內按照規定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地方規章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所制定的普遍適用於本地區行政管理工作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行政規章是行政管理活動的重要根據,其數量之多、適用范圍之廣、使用頻率之高均居行政法各表現形式之首。
7.其他行政法表現形式
除上述6類行政法的表現形式外,國際條約、法律解釋以及行政機關與黨派、群眾團體等聯合發布的行政法規、規章等規范性文件,也是行政法的表現形式。
❸ 我國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有那些這些原則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一)、中國行政法基本原則的內容:即合法行政原則的各項要求,具體包括「依法行政」、「正當行政」。依法行政又分為「法律優越」、「法律保留」。
(二)中國行政法基本原則的具體內容:
1、法律優越
法律具有高於行政法規和規章的地位和效力。一方面,行政立法應服從於法律位階高的要求,以法律作為立法根據;另一方面,行政立法不得與上位階的法律相沖突或抵觸。
2、法律保留
法律保留包括憲法意義上的保留和行政法意義上的法律保留。
第一、憲法意義上的保留(立法保留)。
絕對保留,凡是涉及犯罪與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立法事項,只能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行使,不得授權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
相對保留,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有權作出決定,但可以授權國務院根據實際需要制定行政法規。
第二、行政法意義上的法律保留,指沒有法的授權,行政主體不能合法地作出行政活動。
職權法定。任何行政職權的存在都必須基於法的授權。
行政主體的行政活動必須具有明確的法定依據,否則便應當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
3、行政正當。行政主體所採取的行政活動應當體現法的實質正義或正當性。分為實體上的行政正當和程序上的行政正當。
第一、實體上的行政正當。
平等對待。行政主體在針對多個相對人實施行政活動時,應做到同等情況同等對待,不同情況不同對待。
符合比例性。符合比例性要求是專門針對行政裁量行為的要求,又包含三個具體要求:一則行政活動應當具有適當性,即所採取的行政活動必須適合於實現所追求的法律目標;二則行政活動應當有必要性,即所採取的行政活動應盡可能使相對人的權益損害限制在最小的范圍;三則行政活動應當具有相稱性,即所採取的行政活動可能產生的損害應與該活動所追求的行政目的相對稱。
信賴保護。當行政相對人對行政主體及其管理活動行程值得保護的信賴時,行政主體不得隨意撤銷或廢止該行為,否則必須合理補償行政相對人因信賴該行為而產生的信賴利益損失。
第二、程序上的行政正當。
資訊公開。行政主體在實施行政活動的過程中,應當將行政職權運行的依據、過程和結果向相對人和社會公眾公開。
行政參與。受行政活動影響的利害關系人有權參加行政權的運作過程。包括利害關系人享有陳述、申辯的權利、聽證的權利等。
說明理由。行政主體在作出涉及行政相對人一方權益的行政活動時,必須向行政相對人說明作出該行為的事實根據、法律依據及其他相關事項。
❹ 3、我國行政法的首要基本原則是( )。
行政來法基本原則是源指反映行政法本質和具體制度規則內在聯系的共同性規則。基本原則的作用主要是指導行政法的制定、修改和廢止,指導行政法的統一適用和解釋,彌補法制漏洞。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概括為以下幾個:
1、合法行政原則
2、合理行政原則
3、程序正當原則
4、高效便民原則
5、誠實守信原則
6、權責統一原則
❺ 我國行政法一般淵源包括
1.憲法
2.法律(全國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一般法律)效力僅次於憲法。
3.行政法規和規章: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而規章的制定主體是國務院部委和一定層級的地方人民政府。
4.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單行條例:效力只限於相應的行政區域內
5.法律解釋
6.國際條約(很少,但是地位很高)
❻ 我國是不是沒有《行政法》實體法啊
我國的行政法是有的,但分布較廣,沒有行成統一的類似於民法典,刑法典一樣的典籍,現在的行政法主要是由部分行政法規和行政訴訟法結合在一起
❼ 什麼是我國行政法的基本法源
行政來法的涵義
1、含義:指源調整行政關系,規范和控制行政權的法律規范系統。
2、行政關系:指作為行政主體的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因行使行政職權或接受法制監督而與外部國家機關、組織,個人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相互之間所發生的關系。作為行政法調整對象的行政關系,主要指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發生的各種外部關系。
3、行政權:指憲法和行政組織法授予行政主體執行國家法律、政策,管理國家內政、外交事務的國家權力。
4、行政關系的基本內容:
行政管理關系行政法制監督關系:重要規定對行政主體行使職權行為的法制監督,調整行政法制監督關系。
行政救濟關系內部行政關系:主要規定行政主體的組織、職權,調整內部行政關系。
❽ 我國行政法體系都包括哪些具體法律
行政法部門的來法律主要有自:《行政許可罰》、《行政處罰法》、《治安管理處罰法》、《行政監察法》、《公務員法》。
所謂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一般行政法:指具有以下內容的法律法規:規定國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則、方針、政策;國家機關及其負責人的地位、職權和職責;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任免、考核、獎懲;有關行政體制改革和提高行政機關的工作效率等等。
特別行政法:指規范各專門行政職能部門如教育、民政、衛生、統計、郵政、財政、海關、人事、土地、交通等方面的管理活動的法律、法規。
❾ 我國是否有系統完整的行政法法典
沒有,有關行政法分散在行政處罰法法、行政許可法、行政強制等相關法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