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律援助不交卷會整樣
① 個人如何在線咨詢北京法律援助
個人申請在線的法律援助可以通過下載網路手機APP,在APP中搜索北京法律版援助在線咨詢,最後填寫相關信權息即可查詢,具體步驟如下:
1、首先點擊手機中的網路APP。
2、然後打開後找到搜索欄。
注意事項:
1、蘋果手機和安卓手機都可使用該功能查詢。
2、最後一步填寫相關信息,機構名稱為選填項。
② 怎麼申請北京市法律援助
申請北京市法律援助可以通過下載網路手機APP,在APP中搜索關鍵詞北京法律援助內,允許人臉容識別即可查詢。具體步驟如下:
1、首先點擊手機中的網路APP。
注意事項:
1、操作中涉及的隱私環節網路全程為你保密。
2、蘋果手機和安卓手機均可使用此功能。
③ 朋友們北京市的法律援助需要給錢嗎,我想官司贏了,最後以朋友的名義感謝他,你們看啦
申請法律援助是不要錢的,但是要符合條件才能申請。
具體細節你可以去當地的法律援助中心問問。
④ 北京法律援助律師靠譜不
有疑問及時與律師溝通聯系,也請體諒律師工作的繁忙。
⑤ 北京法律援助
你好!復
全國的法律援助中心的電制話統一是12348,不用加區號的。以下是北京的法律援助中心地址和電話:
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
地址:東大地街1
北京市教育工會法律援助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北京理工大學法律援助中心
地址:中關村南大街5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市昌平區法律援助中心
地址:東環路146號
電話:(010)89704148
北京市順義區法律援助中心
地址:光明南街18號
北京市海淀區法律援助中心
地址:廠窪西路8號北京市海劍大廈機關大樓服務中心
北京市通州區法律援助中心
地址:中倉路5號
北京市房山區法律援助中心
地址:拱辰北大街甲29號
北京市大興區法律援助中心
地址:興政街17號
北京市門頭溝區法律援助中心
地址:新橋大街46號
電話:(010)69843075
⑥ 北京怎麼找法律援助程序是什麼要求是什麼
如果需要法律復援助,可以制到當地司法局去。司法局下面有一個法律援助中心,專門負責法律援助工作。如果是打勞動官司本人申請即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第十條和第十一條的規定,公民有下列事項,沒有委託代理人或辯護人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5、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因此你符合申請法律援助的條件,可以去申請法律援助。
⑦ 12348法律援助熱線,北京朝陽區律師的服務態度為什麼那麼差
這些其實是管理層的原因,12348熱線是免費提供給大眾咨詢的,但是需要一個律師長時專間坐在電話機前屬守著,沒有一個律師有那麼多時間提供免費服務,政府可能會把熱線每年多少錢承包給律所,但是去值班的律師是免費的,多數是年輕的小律師,所以可能某些律師會因為這些感到心裡不平衡態度不好,但既然去值班態度太差說明這個律師職業素養太差
⑧ 要不要投訴法律援助的律師
對於一般的,操作性不強的案件,法律援助是可以解決問題的。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職能,當地司法局會安排律師進行。律師都是具有相應的專業知識和執照,總體上沒有問題。當然,安排的律師大多是年輕律師,總體水平可能不及那些老律師,但是也不排除優秀的律師。如果有十分重要的法律問題,那麼還是自己請律師,可以拒絕法律援助。
⑨ 法律援助的困境是什麼
首先是經費困難。這是困擾法律援助制度的最大難題。來自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的統計數字顯示,目前國家每年撥付的法律援助經費平均每人不足6分錢,遠遠低於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我國每年需要法律援助的案件約為74萬件,而實際得到援助的不足四分之一。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法律援助經費嚴重短缺。經費短缺已經直接制約了法律援助制度的進一步發展。現在,《法律援助條例》明確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積極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為法律援助提供財政支持",這無疑是法律援助制度的福音。當然,在現有的條件下,法律援助的經費應該主要來源於政府的財政撥款,但是法律援助事業不能僅僅依靠財政撥撥款,遵循"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原則,"廣開財源",取得社會力量的支持,法律援助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其實,包括法律援助在內的很多關乎社會福祉的公益事業都應當充分發動社會力量來積極參與,而不能僅僅是政府一家在跳獨角舞。如果一項事業只是被視為政府的職責而沒有讓全社會認識到它同時更是一項社會事業,民眾沒有熱情去關注,沒有耐心去理解,沒有興趣去參與,那麼這項事業便難以為繼。這方面我們已經有不少的教訓。法律援助事業經費短缺是事實,但這只是暫時的表象,經費短缺的背後是社會參與的短缺。有些貧困地區的人們再窮也要修廟拜佛(且不要武斷地斥之為"封建迷信"),正是社會參與的力量在發揮作用。如何使法律援助喚起全社會的普遍認可和廣泛參與,是維系法律援助制度持久生命力的關鍵。
第二,法律援助發展的區域不平衡。在廣東、浙江、山東等17個省(市、自治區),不僅法律援助的實踐比較活躍,而且有了相關的地方立法。而在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區,落後的經濟發展水平制約著法律援助的開展,一些地方甚至看不見法律援助中心的牌子。毫無疑問,較之於這些經濟發達的地區,中西部地區的貧困人口數量要遠遠多於東部沿海地區,其貧困程度也遠遠比東部嚴重。法律援助的目的本來就是服務於那些因貧窮而打不起官司的人,而這些更需要法律援助的人們卻因為地區的整體經濟水平不高而得不到法律援助。因而在中西部地區便出現了這樣的矛盾現象:一方面是大量的貧困人口需要法律援助,另一方面卻是法律援助距離他們卻很遙遠--既由於當地的法律援助因種種原因而步履維艱,也由於這項新生的制度在他們的生活中還沒有生根,很多人壓根兒就不知道還有個幫助窮人無償打官司的法律援助制度。因而法律援助制度的發展,一件要緊的事情就是要提高它的"知名度",從而刺激民眾對它的需求,這種需求會反過來促進法律援助制度的發展。在中西部地區,這項工作就顯得更加迫切。從表面來看,法律援助是為貧弱者提供法律服務,然而它背後的法理則是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平等權的實現,不能讓人們由於貧窮而失去法律的保護和救濟。然而現實是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差異將造成內地居民獲得法律援助的機會大大少於沿海居民。然而,內地和沿海的經濟差距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將繼續存在,因而將法律援助"送法下鄉",及早使之深入人心,則是更可行的辦法。
第三,法律援助的從業力量還很薄弱。"從業力量"主要指從事法律援助的機構和人員。盡管截至2003年6月底,全國已經建立法律援助機構2642個,縣區級地方已成立2139個,占應建總數的83%。全國有法律援助專職人員8899人,近50%有律師資格。然而在全國每年74萬需要援助的案件面前,畢竟顯得勢單力薄。當然,從事法律援助不像獻血,只要志願者願意就可以做到,它需要一定的專業水平和辦案技能。我國目前法律援助機構的基本設置是:司法部、省、市、縣司法行政機構均設立司法援助中心。最高一級專司管理和監督職責,省級主要負責管理工作,市、縣兩級專門辦案。它們在法律援助中發揮了龍頭的作用。《法律援助條例》規定律師有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義務,同時《律師法》規定每名職業律師每年應承辦1-3件法律援助案件。如果以每個律師每年辦理3件法律援助案件來算,也只能辦理36萬件左右,只能滿足將近一半的需求。況且實際上並不是所有的律師都能辦案。2002年全國實際辦理的法律援助案件為18萬件,可見"律師是靠不住的",應當充分發掘律師以外的其他社會資源。筆者認為,法律院校、研究機構應當成為法律援助?quot;富礦"。我國各類高校中,僅在教育部備案的全日制法學本科就有360餘家,沒有備案的院校以及其他各類司法學校、政法幹部院校、各種培訓中心等加起來應當不少於500家。如果以400家常年招生、每年招100人計算,在校的法科學生應當在16萬人左右。然而這些院校的師生卻游離於法律援助的從業力量之外。如果利用社會實踐或實習的機會讓他們從事一些法律援助案件,既可以為法律援助的從業力量補充新鮮血液,又可使師生增強技能,培養作為法律人的正義品格和高尚胸懷。這一"富礦"如何利用?值得我們的決策者認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