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實體公正

司法實體公正

發布時間: 2022-01-12 23:00:43

法院如何公正司法

(一)實體公正,或稱為「結果公正即對案件的實體裁決應做到公正。是指人民法院對案件的處理結果應當符合案件所查明的事實,並與所適用的實體法相對應。實體公正是司法公正的關鍵環節求得結果的公正是「打官司」的當事人追求的直接結果和最終目的,從微觀上說關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從宏觀上看影響著社會的公正。因而要做到,案件事實要清楚、定案證據要確鑿、適用法律要准確、裁決結果要妥當,裁判的效果亦應體現出社會的公序良俗和社會之正義,這是實體公正兩個方面的相互統一。我們要堅持審判工作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為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穩定服務的指導思想,堅持裁判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相統一,才能准確的把握和運用法律統一的原則,從而真正做到實體公正。
(二)程序公正,也叫過程公正,即在案件的審判過程中做到公正。從案件的受理、審判到執行的全過程都要依法進行;在訴訟中要確保當事人充分地行使訴訟權利和履行訴訟義務;平等地給予當事人陳述事實、理由和舉證的機會。任何案件非經法定程序審理和執行,都是違法或無效的,程序的公正是一切公正的前提要件,是確保實體公正的第一道防線。實體的公正有賴於程序的公正。兩者的公正,才能體現真正意義上的司法公正。在程序公正方面應注意一下問題:1、嚴格依法行使管轄權,它是正確行使審判權的前提。2、充分保證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是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也是確保程序公正的必然要求。3、嚴格執行迴避制度,必將有力的維護人民法院司法公正的形象。
(三)形象公正,人民法院的執法形象是人民群眾評判司法公正的重要方面,它是通過每一個法官的具體表現出來的,他所體現的不僅僅是法官本人的形象,更代表著整個法院的形象。法官無論是在法庭內外的任何場所都要保持言論和行動的公正形象,每位法官都應謹慎的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都要正確的處理每一個案件,自覺的維護人民法院的整體形象,用形象公正體現程序,實體公正。
綜上,司法公正是通過程序公正,實體公正,形象公正全面體現的,只有在審判實踐中,全面的堅持和樹立「三個公正」意識,將三者有機的統一起來,才能確保國家法律的正確實施,才能有效的貫徹落實依法治國的方略。

Ⅱ 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的關系是什麼

法公正分為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從價值論的角度看,實體公正主要是指立法在確定人們的權利和義務時所要遵循的價值標准;程序公正主要是指司法程序運作過程中所要遵循的價值標准。從司法實踐的角度看,實體公正是指訴訟的結果在正確的事實認定基礎上產生並且符合實體法的要求;程序公正是指法律程序在具體運作過程中所要實現的價值目標。當二者發生沖突時,應當程序優先。這是因為,第一,程序公正是實現實體公正的保障。第二、程序公正本身是司法公正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三、實體不公可以通過二審和再審程序得到恢復,程序不公則不然,比如超期羈押對於當事人的損害是無以彌補的。

Ⅲ 司法公正包括哪些要素

司法公正包括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前者是司法公正的根本目標,後者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整體公正與個體公正的關系反映了司法公正的價值定位和取向。

法律制定上的公正並不會自然而然地轉化為法律實施中的公正。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中,法律公正的這兩個方面經常會出現脫節的現象。

就我國法治狀況而言,法律實施顯然落後於法律制定。因此,要想真正做到法律公正,真正實現依法治國的口號,當務之急就是要加強公正執法和公正司法。

執法公正和司法公正是兩個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概念。廣義的執法可以包括司法;而廣義的司法活動也可以包括大部分執法活動,可以包括法官、檢察官、警察等司法人員的執法活動。但是狹義的執法則不包括司法;狹義的司法活動則僅指法院的審判活動。本文講的司法公正是狹義上的司法公正,即法院的審判公正。

(3)司法實體公正擴展閱讀

司法公正以司法人員的職能活動為載體的,是體現在司法人員的職能活動之中的,因此司法公正的主體當然是以法官為主的司法人員。毫無疑問,審判過程和結果是否公正,主要取決於法官的職務活動,但是法官並非司法公正的唯一主體。

檢察官對審判活動是否公正具有監督職能,因此也應該屬於司法公正的主體。至於各類訴訟案件的當事人,他們不是司法活動的行為人,而是司法活動的承受者,所以他們不是司法公正的主體,而是司法公正的對象。

倘若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是司法公正的主體,那麼就必然要依靠那些被告人來主持司法公正了。其荒謬之處是不言而喻的。

司法公正的對象應該包括各類案件的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毋庸置疑,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是司法公正的主要對象,因為司法過程和司法裁決公正與否,直接決定或影響著他們的權益。

但是刑事案件的受害人及各種案件中的證人、鑒定人等訴訟參與人也是司法公正的對象,因為他們在訴訟活動中都有相應的權利,也都有是否得到公正對待的問題。

綜上所述,司法公正是司法活動的一條基本原則。按照這條原則,以法官為代表的司法人員應該在審理各種案件的過程中正當、平等地對待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應該在審理各種案件的結果中體現公平正義的精神。

Ⅳ 為何司法工作要堅持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統一的理念

A 為何司法工作要堅持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統一的理念


正義不僅要實現,而且應當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

實現司法正義,必須始終堅持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並重。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猶如一幣之兩面,相互依存、不可偏廢。

一、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是刑訴法的血肉與靈魂,共同構成刑事司法制度的終極依歸。

我們司法機關過去對實體公正比較看重,對程序公正有時候不那麼重視,人民群眾同樣不滿意。例如,司法機關處理一個案件,最後的司法裁決和處理決定是依法進行的,是公正的,但是,拖延了一年、兩年、三年、四年,就像遲到的公正,這就是程序上的問題,人民群眾同樣不滿意。

二、重視程序公正,能很好地解決司法作風的問題。

有些案件的處理,可能程序上、實體上都公正了,但是,由於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或者對法律的理解問題等等,他認為不公正而不滿意。在這個時候,一個良好的司法作風、耐心的宣傳法律,就顯得尤為重要。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有個非常孝順的孩子,奶奶要過生日,想送點禮物,但沒錢。看到別人拿一些廢舊電線去賣錢,他沒有廢舊電線,於是他晚上爬電線桿子上盜割了電線,賣了錢,給他奶奶買生日禮物,但是他盜割的這個電線恰恰是生產用電,或者是重要的通訊設備,甚至可能是軍事設施等等,觸犯了刑法,檢察機關要對他提起公訴,但是,村民們、孩子的爺爺奶奶都求情,說這個孩子是個好孩子,是個孝順的孩子。

此時必須耐心地宣傳法律,要講清孩子觸犯了刑法的哪一條規定,為什麼要起訴他,只有反復耐心地宣傳法律,人們理解了法律,才會對你的司法裁定沒有異議,當然檢察機關一定會考慮這個孩子,比如他是未成年人,那麼,有處理未成年人的法律,他如果是成年人,可能考慮他的出發點,考慮他是初犯、偶犯,決定是否採取從輕處理的原則。因此,嚴肅處理案件與耐心宣傳法律,是一個檢察官應有的優良司法作風,也是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並重的反映。

三、解決司法公開的問題,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

所處理案件的事實、法律都要有透明度。對犯罪嫌疑人要透明,依據什麼法律起訴他,事實依據是什麼;對於律師要透明,對社會要透明,要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

四、切實解決司法宗旨或者司法為民的問題。

我們的司法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句話說起來好說,真正做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只注重實體公正,那辦案過程中,就會無視程序規定而不擇手段,甚至因刑訊逼供,製造冤假錯案。辦案過程中,不遵守程序規定,就是耍特權,就是霸道作風,就是實體公正了,人民群眾看在眼裡,也是不滿意的。所以,要真正站在人民的立場辦案,和人民群眾心貼心地辦案,再說一句通俗的話,把群眾的事當成親人的事來辦,人民群眾才會對司法滿意。

Ⅳ 刑法學中,什麼是實體公正什麼是程序公正

1.實體公正,即結果公正,指案件實體的結局處理所體現的公正。刑事案件的實體公正,具體要求是:(1)據以定罪量刑的犯罪事實的認定,應當做到證據確實充分;(2)正確適用刑法,准確認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罪及其罪名;(3)按照罪刑相適應原則,依法適度判定刑罰;(4)對於錯誤處理的案件,採取救濟方法及時糾正、及時補償。
2.程序公正,指訴訟程序方面體現的公正。刑事案件的程序公正,其具體要求是:(1)嚴格遵守刑事訴訟法的規定;(2)認真保障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特別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的訴訟權利;(3)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其他非法手段取證;(4)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5)保障訴訟程序的公開性和透明度;(6)按法定期限辦案、結案。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各自有其獨立的內涵和標准,不能互相代替。

Ⅵ 司法公正可以分為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兩個維度對嗎

是的,司法公正可以分為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兩個維度。
在對司法公正的理解中,程序公正和實體公正是一對非常重要的概念。程序公正指的是過程公正,即司法過程應當有正當的法律程序,這些程序應當符合司法的內在本性和運作機制的公正要求。實體公正指的是司法的實體結果公正,它是指司法的結果應當以法定的事實為基礎,正確適用法律的原則和規范,以實現司法公平的解決糾紛,處分當事人之間的實體權利和義務。實體公正強調個案處理的公正性。
關於程序公正和實體公正的關系,目前學界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實體公正優先論和程序公正優先論。實體公正優先論認為,司法結果公正是優先的、最終的公正,程序公正首先為實體公正服務。程序公正只是一種手段,實體公正才是最終目的。這種觀念在我國根深蒂固。但隨著司法改革的推進和司法理論研究的深入,這種觀點在學界的影響日漸式微。程序公正優先論認為程序公正是司法公正的邏輯起點,司法公正就是程序公正,當程序公正和實體公正發生沖突時,應當堅持程序公正優先。這種觀點於上世紀80年代末期我國司法改革時提出,目前在司法理論和司法實務中已經成為主流觀點,甚至有人宣稱「程序就是目的,法律就是程序」。
筆者認為程序公正優先和實體公正優先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都有各自的不足和缺陷。
一、實體公正優先論的缺陷
首先,實體公正優先論的最大缺陷是沒有看到程序的相對獨立性和程序自身的價值。法律程序的合理性在許多情況下是可以離開實體內容來評判的。比如,一般來說,公開的審判要比秘密的審判好,有當事人參與的程序要比無當事人參與的程序合理等。上述程序合理性的評判無需藉助於法律的實體內容就可以獨立進行。這說明程序是相對獨立於實體內容的,程序有自身的內在價值。美國學者貝勒斯對程序自身的內在價值論述得非常充分,他認為,程序的內在價值是不依賴於結果的,它們是獨立於程序的結果之外的。我國學者陳瑞華認為,評價法律程序的價值標准在於它本身是否有一些內在的優秀品質,而不是它在確保好結果得以實現方面的有用性。[1]
其次,實體公正優先論忽略了法律程序對法治實現的重大意義。法律程序除了對解決實體爭議、正確適用法律有重要意義外,對法治的實現也具有關鍵性的意義。法律程序在西方近500餘年的法治進程中起過重要作用,它與法律職業並列被稱為法治的兩個具有重要意義的推動力。具體而言,正當的法律程序是權利平等的前提;是權利制衡的機制;是法律權威的保障;是解決糾紛效率的保證;是權利實現的手段。[2]
第三,實體公正優先論不利於我們的法理念與世界接軌,不利於開展國際司法合作和司法協助。我們生活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國際司法合作與司法協助是解決許多法律問題的必要途徑。《世界人權宣言》、《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等國際法律文件已將程序保障和程序公正標准國際化。為了履行我們的國際義務,也為了更好地開展國際司法合作與司法協助,我們有必要強調程序公正。
此外,我國法律文化傳統上缺少「正當程序」、「程序公正」的基因。近代以來我國的法律制度、法律文化深受將實體公正推向極致的大陸法的影響,而新中國建國初期在創立社會主義法制的過程中,又受到強調集中性、忽視個人權利、重實體、輕程序的蘇聯法制的直接影響,因而不可避免地導致我們在司法審判中極力推崇實體公正,忽視甚至抵製程序公正。這樣做的結果,即使最後裁判結果是正確的,也損害了整個司法制度的公正性,因此從根本上說是不公正的。
二、程序公正優先論的不足
程序公正是英美法的傳統,它起源於古老的「自然公正」原則。英美國家在長期的司法實踐過程中形成了重視程序正義的傳統和理念,即不是從某種外在的客觀標准來衡量判決結果正當與否,而是通過充實和重視程序過程本身來保證結果能夠獲得當事人的接受。筆者認為,程序公正確實非常重要,但是也存在著諸多不足。
首先,程序公正可能會導致個案中的實質不正義,甚至會導致整個社會的不正義。程序公正是用具有普遍性、一般性的規則調整社會關系,這就有可能會引起個案的不公正與不合理,甚至會對社會造成更大、更多的不公正。事實上,將程序公正推向極致的美國的立法和司法界已經意識到了強調程序公正、忽視實體公正有很多弊端,並採取了一些補救措施,如承認「偵查陷阱」所獲得的證據在一定情況下合法有效等。

Ⅶ 簡述司法公正中實體公正、程序公正的含義

一、「兩個規定」確立了程序公正的原則 「兩個規定」之一的《非法證據排除規定》,它不僅明文確立了「非法證據排除」規則,而且還對什麼是「非法」、非法證據排除的范圍和排除的程序一一作了明確具體的規定,充分地彰顯了訴訟程序的法律價值和功能,體現了程序公正。 《辦理死刑案件證據規定》第二條規定的證據裁判原則,第三條規定的程序法定原則,第四條規定的證據質證原則都是對我國刑事訴訟法原有規定的深化與突破,進一步凸現了程序公正。 1.關於證據裁判原則 《辦理死刑案件證據規定》第二條規定「認定案件事實,必須以證據為根據。」這是我國刑事訴訟立法第一次明確證據裁判原則,它是對現行刑事訴訟法第六條所規定的「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的深化與突破。因為「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是一個理念性的要求,其法制的標准尚不明確,什麼叫「事實」,什麼是「案件事實」,由於人們認識的差異,往往會產生不同的結果。證據裁判原則不僅在理論上堅持了馬列主義的認識論關於唯物主義的觀點,而且在實務工作中也澄清了許多錯誤的認識和做法,把證據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和標准,它對規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權,驅散人們對案件事實的不同理解和認定方法,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證據是刑事訴訟的核心和基礎,我們必須堅持證據裁判原則。 堅持證據裁判原則必須做到三點,一是必須做到案件的事實和情節必須要有相應的證據予以證明,即定罪的事實要有定罪的證據證明,量刑的事實要有量刑的證據證明,一切都需要證據說話,沒有證據不得認定案件事實;二是必須做到存疑的證據不能採信,確保判決認定的事實證據確實充分。三是堅持證據裁判原則,必須做到用合法的證據來證明案件事實,對於非法取得的證據應當排除,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非法證據排除規定》系統全面地規定了非法證據排除的范圍和程序,充分體現和貫徹了證據裁判原則。

Ⅷ 司法判決程序公正和實體公正哪個更重要

實體公正是程序公正的目的,程序公正是實體公正的保證,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廢

熱點內容
婚姻法換鎖 發布:2025-07-28 12:35:56 瀏覽:674
民法典重要法條 發布:2025-07-28 12:16:15 瀏覽:565
新編物業管理法規教程 發布:2025-07-28 12:09:19 瀏覽:409
行政訴訟法專家咨詢意見 發布:2025-07-28 12:04:28 瀏覽:695
勞動法八十九條 發布:2025-07-28 11:58:40 瀏覽:463
河北省勞動和社會保障法 發布:2025-07-28 11:56:03 瀏覽:202
社會與法協議夫妻 發布:2025-07-28 11:48:07 瀏覽:53
勞動法的法律體 發布:2025-07-28 11:47:19 瀏覽:468
生產安全事故中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28 11:46:33 瀏覽:753
2016年葯事管理與法規第一章視頻 發布:2025-07-28 11:15:22 瀏覽: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