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為什麼有個典字

民法典為什麼有個典字

發布時間: 2025-07-09 16:09:48

A. 為什麼叫民法典不叫民法

法律分析:法典指的是同一門類的各種法規經過整理,編訂而形成的系統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不僅僅是單純的民法,還有物權編、合同編等其他法規,因此它是法規的系統化,所以叫它民法典。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第三條 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B. 民法典和 行政訴訟法 哪個是上位法

法後面有個典字,顧名思義,民法典就是民法的集大成者。民法典是實體法,行政訴訟法是程序法,兩個之間沒有上下關系。

C. 民法典經典語錄

馬克思曾經說過「人們創造自己的歷史,並不是隨心所欲的創造,而是在他們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下創造。」我國民法典的制定離不開對歷史上存在的相關法的繼承。同時,由於我們身處一個日趨「國際化」的以開放特徵的世界,我們周圍有許多比我們更為發達的國家,所以民法典的制定需要對域外法律的進行借鑒和移植。這些都已在法學界達成共識,而真正值得關注和研究的是怎樣繼承和移植,才能有利於制定一部符合我們國家實際情況,又能適應時代發展,與國際接軌的民法典。

自從19世紀初法國民法典開近代法典編纂之先河,一百年後德國民法典將法典編纂技術推向高峰,現在又過去了100年,為適應社會生活的變遷與發展,中國的法典的制定已成為法律界的關注焦點。我們希望,中國這個民法典能夠成為新世紀將要升起的太陽。

一、學習外國民法了解民法本該有的價值本旨

外國民法是民法本身,而我國現階段意義上的民法僅是民法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發展階段。

民法應該是什麼,民法本該有的價值本旨即典型國家的民法所體現出來的民法理念與民法價

值。我們可以認為典型國家的民法,即外國民法才是民法的應然狀態。

民法在其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法文化,形成了私權神聖、身份平

等、意思自治的民法理念。私權神聖要求民事權利受到法律的充分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非因公益和非經法定正當程序,不得限制和剝奪。身份平等,在法律上稱為權利能力平等,其實質是參與社會生活的機會平等。意思自治,是在私人生活中,當事人有權按照自己的意思管理決定自己

民法典的時代使命

張新寶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

上傳時間:2003-6-19

九屆人大常委會在2002年的最後一次會議(第三十一次會議)上首次審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草案)》,這標志著多年來備受關注的民法典起草工作正式進入立法程序。可望十屆人大常委會將繼續這一立法工作,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完成草案的審議並提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但是,一讀的草案畢竟是一個初步的草案,也許因為其太不成熟,有關部門甚至不願意公布這一草案。筆者認為,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已經進入十分重要的時刻,而正確認識制定民法典的時代使命,是關繫到這一『舉世關注的基本法律成敗的關鍵。

為什麼要制定民法典僅僅因為現在的民事立法過於分散、部分民事法律闕如就一定要制定一部民法典嗎這樣的答案顯然是沒有說服力的:英美法國家的民事法律規范更為分散,他們卻沒有制定民法典的需求:如果僅僅是缺乏某些民法制度(如物權法),最簡便的做法就是制定相關的單行法律,也不需要制定民法典。

D. 民法典為什麼叫法典

民法典是一部關於民事關系的法律規范,是國家基本法律制度之一。由於其涵蓋廣泛,包括人身權、財產權、合同、侵權、繼承、婚姻家庭等領域,因此被稱為「民法典」。在國家法律體系中,民法典屬於民法范疇,「民事法典」和「民法典」可視為同義詞。

民法典是由最高立法機構,例如國家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立法程序制定的綜合性、最高級別的民事法律法規。它的制定和頒布旨在維護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進一步規范民事活動的行為准則,從而推動國家民事法律制度建設和社會文明進步。

民法典的制定旨在確保公民和法人在民事活動中的權益得到充分保護,同時規范他們的行為准則。它涵蓋了廣泛的主題,包括但不限於人身權、財產權、合同、侵權、繼承和婚姻家庭。這些主題涉及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民事事務,如簽訂合同、處理家庭糾紛、繼承遺產等。

通過制定民法典,國家能夠構建一套系統的民事法律制度,從而為社會的穩定和發展提供法律保障。這一法律體系不僅能夠促進公民和法人在民事活動中的權益保護,還能夠推動社會文明進步,提高公民的社會責任感和法律意識。

民法典在維護公民權益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它為公民提供了法律依據,確保他們在民事活動中能夠得到公正對待。同時,它也為公民在處理民事糾紛時提供了明確的法律標准,有助於減少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和諧。

此外,民法典還為民事活動設定了行為准則。它規定了公民和法人在民事活動中的權利和義務,明確了行為規范,有助於引導人們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通過規范民事活動,民法典有助於提升公民的社會責任感和法律意識,促進社會的文明進步。

熱點內容
中美法官的地位 發布:2025-07-09 19:50:43 瀏覽:430
全國司法會議 發布:2025-07-09 19:50:43 瀏覽:540
道德的價值目標 發布:2025-07-09 19:48:31 瀏覽:526
招行司法凍結 發布:2025-07-09 19:48:30 瀏覽:18
司法所劃歸 發布:2025-07-09 19:43:36 瀏覽:582
司法e通網址 發布:2025-07-09 19:43:23 瀏覽:299
夫妻離異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9 19:42:32 瀏覽:11
法律服務實事案例 發布:2025-07-09 19:27:24 瀏覽:125
中華會計網2019中級經濟法答案 發布:2025-07-09 19:23:42 瀏覽:336
種畜場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09 19:21:38 瀏覽: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