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动物防疫法规定
❶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全部内容
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共10章84条,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为便于大家更好的理解和贯彻,我们将《动物防疫法》修订的主要内容及涉及财政工作的条款摘编如下:
一、 修订背景
1997年7月3日现行《动物防疫法》经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6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1998年1月1日正式实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肉、蛋、奶等动物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在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动物疫病防控难度也不断加大。从世界疫情状况以及我国畜牧业发展水平来看,动物防疫形势非常严峻。近年来,我国相继发生了高致病性禽流感、亚洲1型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疫情,对养殖业的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影响。现行《动物防疫法》由于存在动物疫病防控制度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防控动物疫病的要求。为此,全国人大对现行《动物防疫法》进行了修订。
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与现行《动物防疫法》相比,增加了3章26条,修改了大部分条款。重点对免疫、检疫、疫情报告和处理等制度作了修改、补充和完善,新增了疫情风险评估、疫情预警、疫情认定、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官方兽医、执业兽医管理、动物防疫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二、 动物疫病预防
(一)确立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制度。《动物防疫法》规定,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确定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病种和区域,并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履行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义务,按照兽医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好强制免疫工作。经强制免疫的动物,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免疫档案,加施畜禽标识,实施可追溯管理。(第13条、第14条)
(二)健全动物疫情监测和预警制度。《动物防疫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加强动物疫情监测。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国家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等情况进行监测;从事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或者阻碍。(第15条)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对动物疫病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及时发出动物疫情预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接到动物疫情预警后,应当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第16条)
(三)建立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制度。《动物防疫法》规定,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区域化管理,逐步建立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即具有天然屏障或者采取人工措施,在一定期限内没有发生规定的一种或者几种动物疫病,并经验收合格的区域。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应当符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经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验收合格予以公布。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有利于在我国分区域有计划地根除主要的动物疫病,促进动物产品国际贸易和我国畜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第24条)
三、 动物疫病的控制和扑灭
发生一类动物疫病(对人与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等措施的)时,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立即派人到现场,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调查疫源,及时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封锁、隔离、扑杀、销毁、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接种等强制性措施,迅速扑灭疫病。在封锁期间,禁止染疫、疑似染疫和易感染的动物、动物产品流出疫区,禁止非疫区的易感染动物进入疫区,并根据扑灭动物疫病的需要对出入疫区的人员、运输工具及有关物品采取消毒和其他限制性措施。(第4条、第31条)
发生二类动物疫病(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等措施,防止扩散的)时,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隔离、扑杀、销毁、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接种、限制易感染的动物和动物产品及有关物品出入等控制、扑灭措施。(第32条)
发生三类动物疫病(常见多发、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时,当地县级、乡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组织防治和净化。(第34条)
二、三类动物疫病呈暴发性流行时,按照一类动物疫病处理。(第35条)
四、 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照《动物防疫法》和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检疫。屠宰、出售或者运输动物以及出售或者运输动物产品前,货主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屠宰、经营、运输以及参加展览、演出和比赛的动物,应当附有检疫证明;经营和运输的动物产品,应当附有检疫证明、检疫标志。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可以查验检疫证明、检疫标志,进行监督抽查,但不得重复检疫收费。(第41-43条)
输入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动物、动物产品,货主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向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经检疫合格的,方可进入;检疫所需费用纳入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预算。(第45条)
依法进行检疫需要收取费用的,其项目和标准由国务院财政部门、物价主管部门规定。(第49条)
五、 官方兽医制度和执业兽医制度
官方兽医,是指具备规定的资格条件并经兽医主管部门任命的,负责出具检疫等证明的国家兽医工作人员。动物、动物产品检疫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具体实施。官方兽医应当具备规定的资格条件,取得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第41条)
执业兽医,是指从事动物诊疗和动物保健等经营活动的兽医。国家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考试合格的,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颁发执业兽医资格证书;从事动物诊疗的,还应当向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申请注册。除乡村兽医服务人员可以在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外,只有经注册的执业兽医,方可从事动物诊疗、开具兽药处方等活动。(第54条、第55条、第57条)
六、 动物防疫保障措施
防疫经费方面,《动物防疫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本级政府职责,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检疫和监督管理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第64条)
防疫物资方面,《动物防疫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储备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所需的防疫物资。(第65条)
防疫过程中的补偿方面,《动物防疫法》规定,对在动物疫病预防和控制、扑灭过程中强制扑杀的动物、销毁的动物产品和相关物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补偿。具体补偿标准和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因依法实施强制免疫造成动物应激死亡的,给予补偿。具体补偿标准和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第66条)
❷ 《动物防疫法》正式实施,出门遛狗不牵绳违法,违反者如何处理
人类出生后经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走上社会后做到遵守相关规则才让我们的社会生活如此有秩序。虽然大多数人都会养宠物,但是很多人并没有能力做到训练好自己的宠物,让它们遵守社会规则,因此很多人携带狗狗外出的时候可能会影响公共环境甚至危害他人安全。虽然大多数人在外出时候都能够管理好自己的宠物,但是仍然有少数人外出遛狗的时候污染公共环境甚至纵容家犬伤人、咬人。最新动物防疫法对于出门遛狗不牵绳等违法行为会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
❸ 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究竟是怎么规定的
几次和野生动物高度相关的疫情的暴发,暴露出的不只是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问题,更暴露出相关动物检疫检验环节的严重缺失。这,让整个公共卫生安全时刻处于险境。
修法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都密切相关,尤其是科研、药用、展示等特殊情形需要非食用性利用野生动物的相关内容。请务必抽出时间提出您的宝贵意见、建议(文末留言即可),我们将对意见、建议进行整理,提交至全国人大(当然,您也可以自行提交相关意见、建议)。
《动物防疫法(修订草案)》部分内容
第三条 本法所称动物,是指家畜家禽和人工饲养、合法捕获的其他动物。
第五十一条 因科研、药用、展示等特殊情形需要非食用性利用野生动物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审批和检疫检验。
非食用性利用野生动物的审批、检疫检验及防疫条件审查的具体规定,由国务院或有关主管部门制定。
这个条款的出现,让我们有些蒙。这意味着非食用性利用野生动物的审批、非食用性利用野生动物的检疫检验、非食用性利用野生动物的防疫条件审查,另有规定?
❹ 非法团购违法的动物防疫法哪几条
违反第四十二条,屠宰、出售或者运输动物以有出售或者运输动物产品前,货主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第四十三条.屠宰、经营、运输以及参加展览、演出和比赛的动物,应当附有检疫证明;第七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屠宰、经营、运输的动物未附有检疫证明,经营和运输的动物产品未附有检疫证明、检疫标志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处同类检疫合格动物、动物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罚款;对货主以外的承运人处运输费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❺ 违反动物检疫法处罚
违法违规行为
1、兴办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和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未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2、未办理审批手续,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的;
3、未经检疫,向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输入动物、动物产品
4、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
罚款:
1、情节轻微的,处1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2、情节严重的,处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5)违法动物防疫法规定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二十一条动物、动物产品的运载工具、垫料、包装物、容器等应当符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动物防疫要求。
染疫动物及其排泄物、染疫动物产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动物尸体,运载工具中的动物排泄物以及垫料、包装物、容器等污染物,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处理,不得随意处置。
第二十二条采集、保存、运输动物病料或者病原微生物以及从事病原微生物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的规定。
第二十三条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人员不得直接从事动物诊疗以及易感染动物的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等活动。
人畜共患传染病名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二十四条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区域化管理,逐步建立无规定动物疫病区。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应当符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经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验收合格予以公布。
本法所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是指具有天然屏障或者采取人工措施,在一定期限内没有发生规定的一种或者几种动物疫病,并经验收合格的区域。
❻ 5月1日起新《动物防疫法》正式实施,哪些养犬行为违法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将在5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单位和个人饲养犬只,应当按照规定定期免疫接种狂犬病疫苗,凭动物诊疗机构出具的免疫证明向所在地养犬登记机关申请登记。携带犬只出户的,应当按照规定佩戴犬牌并采取系犬绳等措施,防止犬只伤人、疫病传播。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实施后,各市养犬管理将加大力度,处罚也会更加严格地执行。在此广大养犬市民,一定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养犬管理规定,自觉做到依法养犬、科学养犬、文明养犬。
违反规定将会受到的处罚:
该法第九十二条明确规定:对饲养的犬只未按照规定定期进行狂犬病免疫接种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逾期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委托动物诊疗机构、无害化处理场所等代为处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❼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正式实施,遛狗不牵绳违法,你怎么看
我觉得遛狗不牵绳是违法要罚款绝对赞成。
遛狗千万条,牵绳第一条,遛狗不规范,监狱吃牢饭~
对于遛狗不牵绳,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听说深圳市对于遛狗不用牵引绳的处罚是每次500,第二次以上叠加,既第二次1000,第三次1500,不过多数第三次就会将狗没收…
所以说,遛狗用牵引绳,不仅是对自己好,也是对他人好,更是对狗好。因为不用牵引绳丢失,被车撞的狗数不胜数,所以呼吁所有遛狗的人,都带着牵引绳出门,安全,放心。另外,必须加大惩治力度,否则无任何威慑力。
❽ 新动物防疫法规定出门遛狗要牵绳,若违反规定将会面临什么处罚
其实呢大家都知道现在呢我们身边也是有很多人都特别喜欢养宠物的,其中养狗的和养猫的应该是人数最多的了,那么大家都知道如果说是养狗的家庭的话,那么我们一定会面临着遛狗的一个难题,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呢,如果有些人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话,它往往会出门不拴狗绳,这样让小狗乱跑的一个行为呢,其实会给其他的路人带来一个很大的麻烦。
这也是让一些害怕狗的人特别苦恼的一个地方,不过新的动物防疫法规定了,出门遛狗的时候必须要穿绳,如果说违反规定的话,将处以一定的罚款。
我觉得这一项政策是很早之前就应该被推行的了。其实呢,我觉得像这样的政策其实是很早之前就应该被推行了的更好的规范,那些爱狗人士的一个养狗习惯,我觉得不仅对于路人是很好,对于他们自身呢也都是很不错的,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好的控制狗的行动。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一个全部看法了,也非常感谢你能够读到这里,如果说你有其他的意见和建议的话,也欢迎在评论区里和我留言交流。
❾ 动物防疫法有没有规定怎样举报检疫人员 违法违归及怎样处理工作人员
注水肉属于参杂使假,归工商部门和技术监督部门负责,私屠乱宰归贸易部门负责,动检所负责疫病检疫,如果猪肉没有疫病可以视为合格,但有责任通知那些管理部门来查处的。
❿ 违反动物防疫法第四十二条怎么处罚
你好,大律师网相关律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依据规定解释如下:
第四十二条 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运输动物、动物产品的,托运人必须提供检疫证明方可托运;承运人必须凭检疫证明方可承运。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有权对动物、动物产品运输依法进行监督检查。
【释义】本条是关于动物、动物产品运输监督检查的规定。
动物疫病传播的途径较多,运输途径即是其中的一种。为防止通过这种途径传播动物疫病,本条从两个方面作了规定:一方面是运输关系中的托运人和承运人必须依法运输;另一个方面是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有权对其进行监督。
一、托运人和承运人须依法凭证运输。
1.托运人必须提供检疫证明方可托运。这一规定是本法为托运人设定的一项法定义务。作为这项法定义务包括以下含义:一是这项义务是强制性的。所谓强制性的,托运人在运输动物、动物产品时必须提供检疫证明;不提供者不能托运。二是托运人必须无条件的履行这项义务,托运人不能通过和承运人约定等方式改变这项义务;托运人只能绝对地遵定这一规定。三是如果不履行这项法定义务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比如,根据本法第五十条的规定,不执行凭检疫证明运输动物、动物产品的规定的,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以对托运人处以运输费用三倍以下的罚款。
2.承运人必须凭检疫证明方可承运。这一规定是本法为承运人设定的一项法定义务。同上述托运人的法定义务一样,该义务包括下述含义:一是这项义务是强制性的,所谓强制性的,是指承运人在承运动物、动物产品时必须要求托运人提供检疫证明;不提供者不能为托运人承运。二是承运人必须无条件的履行这项义务,承运人不能通过和运托人约定等方式改变这项义务;承运人只能绝对地遵守这一规定。三是如果不履行这项法定义务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比如,根据本法第五十条的规定,不执行凭检疫证明运输动物、动物产品的规定的,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以对承运人处以运输费用三倍以下的罚款。
二、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有权对动物、动物产品进行监督检查。对动物、动物产品运输的监督检查是本法赋予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一项权利。这一权利包括如下内容:第一,行使这一权利的相对者是从事动物、动物产品运输的单位和个人。也就是说,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在对从事动物、动物产品运输的单位和个人依法监督检查时,从事动物、动物产品运输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如果拒绝,则属于违法行为。第二,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行使这一职权必须依据法律、法规、规章所规定的程序和所赋予的权限进行。如果不依此进行,被监督检查者可以依法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第三,这项权利是本法赋予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权限,其他机关在没有法律规定时不能行使这项权利。第四,这项权利具体包括可对有关动物、动物产品采样、留验、抽检,可以查阅、复制、拍摄、摘录有关的运行日志、货物运单、货票、合同、发票及其他资料。
三、对动物、动物产品运输的监督检查也是本法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设定的一项职责。如果不行使这项职权则属于失职行为。失职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为此,承运人和托运人运输动物、动物产品时,必须向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