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法律和道德
1. 思修 从道德 法律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这是一个德治、法制的问题,中国的道德约束力量是很强大的,尤其是明朝理学内盛行以后容。我们凡事都强调以德为先就是这个道理。传统有要继承的就有要摒弃的,尤其是在现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法律和道德的冲突在所难免,现在要做的就是探求德治和法治的最大公约数,以法为先,维护法律的权威性,以德为辅,依法治国也要突出中国特色。我是这么想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2. 法律和道德的不同作用及相互关系指的什么是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本书
法律是调整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暴力性的行为规范,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专制定或认可,依靠强制力属保证施行。
道德是调整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非暴力性的行为规范,通过传统习俗、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维系。
1、区别
①法律是强制性的社会规范;道德是非强制性的社会规范。
②法律属于政治上层建筑;道德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2、联系
①道德是法律的基础,良法理应是符合道德的。
②法律是道德的保障,有道德者受到法律保护。
3. 思修作业: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法律和道德是既彼此联系又有着区别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法律和道德的联系:版(1)法律和道德同属权于社会规范的范畴,是一种文化形态。都意在调整也实际上能调整人们的行为。(2)从法律的渊源来看,法律最早来源于民族风俗、社会习惯和宗教教条这些道德要求,可以说法律的很大部分来源于道德的演化和升华二、法律和道德的区别:(1)法律既强调权利也强调义务,道德只强调义务,很少强调权利(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有国家强制力保障的社会规范,是一种他律的规范;而道德是人们内心自发的、靠内心良知约束的社会规范,是一种自律的规范。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如下:
一、法律是道德的法律化。即通过立法把国家中大多数的政治道德、经济道德、社会道德和家庭伦理道德的普遍要求法律化,使之转变为国家意志,成为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行为规范。
二、法律是道德的非法律化。道德与法律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行为规范,在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社会的大多数道德已经或可以法律化的同时,也必须承认少数或者某些道德是不能法律化的。
三、某些道德要求既可以法律化也可以非法律化。目前,有的地方出现的见利忘义、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等现象,从一定意义上说明我国法律对于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滞后。
法律对道德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主要是通过立法方式来实现某些道德的法律化,通过法律来确认和强化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诉求和规范实施。
(4)思修法律和道德扩展阅读:
正确处理好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对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我们不能简单地分割或统合,使二者绝缘甚至截然对立起来肯定不行,但混同乱用的做法也行不通。应当明确,依靠法律所建立的正义秩序,是任何一个社会都离不开的基础。
同时应该看到,法律与道德二者各有各的边界,道德是道德,法律是法律,它们有各自发挥作用的范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范畴,不能简单偏重于某一个方面。
我们既要赞美道德,更要信奉法律。法律并不排斥道德,相反,它可以促成道德生长。这个促成不是代替,而是为道德提供一个制度环境。
一个法治昌明的社会,才有望成为一个道德纯净的社会。就像是一片良莠不齐的草地,法治犹如一个农夫,用猎枪抵御强权的侵夺,用镰刀去除蔓生的杂草。这样,美丽的道德之花才会芬芳开放。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毛磊专栏:道德与法律
5. 大学思修:请问道德,法律,和诚信三者的关系是什么
法律是上升到国家意志的道德
诚信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法律是道德和诚信的保障
6. 中南大学思修考试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怎么写啊
法律和道德是既抄彼此联袭系又有着区别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法律和道德的联系:(1)法律和道德同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是一种文化形态。都意在调整也实际上能调整人们的行为。(2)从法律的渊源来看,法律最早来源于民族风俗、社会习惯和宗教教条这些道德要求,可以说法律的很大部分来源于道德的演化和升华
二、法律和道德的区别:(1)法律既强调权利也强调义务,道德只强调义务,很少强调权利(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有国家强制力保障的社会规范,是一种他律的规范;而道德是人们内心自发的、靠内心良知约束的社会规范,是一种自律的规范。
7. 通过学思修了解道德与法律的相互关系
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社回会规范答。道德与法律虽然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方式存在很大不同,但是二者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服务于经济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社会主义法律提供了思想基础和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法律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提供了制度保障。
8. 如何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的作用和关系
1、道德和法律是相互联系的,可以说,法律包含了最低层次的道德准则版。
2、道德所能约束的范围远超过权法律,即使法律再健全,对某些事情也无法约束,还是要靠道德约束,但法律的约束具有强制性。
3、道德约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而法律约束是滞后的。也就是说只要当一个人已经做出触犯法律的事情,才可能收到法律的制裁。而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素质可以使人不去作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情。
(8)思修法律和道德扩展阅读:
思想道德修养在生活中的主要任务:
1、积极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
2、贯彻落实“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
3、教育和引导高职生正确认识高等职业教育、认识自身、认识环境、认识时代特征;
4、对高职生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和公民道德教育;
5、提高高职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道德评价能力,培养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6、引导和帮助高职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观、成才观,确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念;
7、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什么是道德
道德是一种由人们复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人制们的需求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它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往往流传较为广泛,形成共识。
必须与法律相分别,两者都是行为规范,但是法律是具有国家强制力保障的,而道德是一种心灵的契约,只能靠人们自觉遵守,所以约束力比法律弱很多,靠舆论来实现道德的力量。形成也不同,道德是在生活中逐步确立的风俗规则,法律则是有国家制定的。代表的利益有所不一样,法律一般是当权者管理的有力工具,而道德是群众在生活中的利益体现,有一定差距。
对人群来说,终极的道德应该是没有的,因为道德不具备法律的能力。有的话就只能是在人们的道德水平与法律结合而成为最终形态——法律。那也就不是纯粹的道德了。或者是个人的坚定的道德品质,也许勉强可看作最好的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