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与道德
⑴ 天性与道德哪个更加重要
道德
以我做例子,我的天性就是喜欢搞破坏,喜欢暴力而且我这个人很记仇版。
但是至今了,权这几年我给别人的印象都不错,就是因为成熟懂事了,所以我觉得道德重要
但也不全是,因为有的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有的人会选择自己,有的人会选择道理。
⑵ 康德的“天上星空和道德律”是什么意思
康德的“天上星空和道德律”含 义如下:天上星空指整个宇宙,道德律指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
⑶ “天”是人的道德性的提升,也是道理性的意义,这是哪一家的观点
这是儒家的观点。
在儒家,“人”是一个道德性存在,而“天”则是人的道德性的提升内与折射,从而亦有道德性的意容义。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其目的在于从形而上的高度确证人的道德原则或道德生活的当然与必然。儒家的“性命”说,集中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根本意旨。
《中庸》提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孟子提出“尽心、知性、知天”,《易传》提出“天道变化,各正性命”。“性”乃人之所以为人者,亦即人的道德本性,在内容上主要指仁义诸德,它上达天道,与天道为一。
从孔子始,儒家都讲“天”或“天命”,但儒家很少真正相信有与人相对待的人格神存在。所谓“天命”,并不是说上帝命令人如何如何,或说上帝以自己之性而赋予人,而是说,人性是天道命之于人而使人成为一个道德性存在。
(3)天与道德扩展阅读:
儒家思想的特征
1、以孔子为先师,为思想领袖;
2、以《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等书为经典;
3、在思想上形成了仁与礼的一种张力结构;
4、由内圣而外王,通过内体心性成就外王事功之学;
5、尤注重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并将之运用到政治实践中,成为指导性的原则。
⑷ 什么是先秦儒家的心性天与道德修养
关于儒学为什么在先秦诸子之学中脱颖而出成为雄霸中国古代社会两千多年的主流意识形态的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说法,但是关于这个问题可以言说的空间依然较大。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没有引起论者的注意:一是儒学是古代士人阶层社会角色认同和文化认同的话语表征,因而最能代表士人阶层的意愿与利益;二是儒家一直扮演着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中间人”或“调节者”的角色,故儒学最符合文化霸权形成的一般规律。
中国古代的 “儒” 字最初是指从巫、史、 祝、卜等原始宗教的职业中分化出来的 一批知识分子。《说文》: “儒,柔也,术士之称。” 钱穆解释说 “ 柔乃儒之通训,术士乃儒之别解。” 这是说,“儒” 这一名词基本上有两个含义:其一是“柔” , 即柔和、温和;其二是“术士”,即有一定 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只是那时的所 谓专业,不过是古书所说“助人君顺阴阳以教化者也”。即帮助统治者因循天道去 教化老百姓的人。因此,原始意义上的
“儒”,是古代具有宗教性、政治性和教化 职业的知识分子的通称。
随着中国古代理性及人文思想的觉醒, 早期的“儒”,开始从原始礼仪巫术中分化 出来,并向两方面发展:其中一部分, 利用他们所掌握的原始礼仪和宗教方面 的知识,成为国君诸侯的宰辅,退休或 辞官后,又多为政府进行乡闾子弟的培 养和教育;一部分则利用他们所具有的“ 礼”的知识和经验,成为专门为贵族相礼的实践家 。
因为“儒”具有从事道德教化的含义,因 此,《周礼‧地官‧大司徒》把“儒”与“师” 联系起来。“师”、“儒”的任务,就是通过教化而使万民安定,使社会和谐。这种教 化,主要是道德教育,同时也包括文化 知识的传授。以上供参考。
⑸ 天德经和道德经是有什么差别
《道德经》,是老子写的。又称《道德真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天德经没有听说过。
⑹ 康德说的,天上星空和道德律这句话,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康德的“天上星空和道德律”含
义如下:天上星空指整个宇宙,道德律指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
“天上星空和道德律”出处
"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实着心灵: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康德
康德简介
immanuel
kant(汉译:伊曼纽尔·康德),germanische(日耳曼人),作家,1724年4月22日生于königsberg(哥尼斯堡),1804年2月12日逝,年79岁。
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他被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和集大成者。
康德的宇宙观
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问题其实是无解的。
康德认为,如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该会如何?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相比较: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
康德带来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转变。他说,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是我们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康德甚至认为,我们其实根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性,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康德的著名论断就是:知性为自然立法。
康德的道德观
康德否定意志受外因支配的说法,而是认为意志为自己立法,人类辨别是非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从后天获得。这套自然法则是无上命令,适用于所有情况,是普遍性的道德准则。康德认为真正的道德行为是纯粹基于义务而做的行为,而为实现某一个个人功利目的而做事情就不能被认为是道德的行为。因此康德认为,一个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并不取决于行为的后果,而是采取该行为的动机。康德还认为,只有当我们遵守道德法则时,我们才是自由的,因为我们遵守的是我们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则,而如果只是因为自己想做而做,则没有自由可言,因为你就成为各种事物的奴隶。
⑺ 老子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什么意思
自然的规律是有利于物,而无害于物。
⑻ 怎么理解道德经中的人之道与天之道
生活中,先说说人之道。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用国外的理论叫马太效应。形象好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认同,办事更加顺利,更容易积累财富,形成正循环。在公司,业绩往往归功于上级领导,而过错总是让下属背锅。
有句话说的好:“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碳难”。在最初奋斗的时候,资源自己找,人脉自己拉,什么都是阻力。而只要开始成功,资源会自动涌过来,只要你利用合理,不要犯混,就会形成滚雪球效应。但不要忘了,天下资源是有限的,你雪球上的雪,都是直接或间接掠夺弱者而来的。家庭不幸,一贫如洗的人,更难在社会中生存。物价飞涨,工资还拖欠,这其中暗藏着被强者们偷走的价值,只不过现代社会剥削的更加隐蔽,更加“文明”而已。一心想发财的股民,总是被一次次套牢,真以为会看几根线就能从股市中拿到钱么,你在其中扮演的是狼,还是一只待宰的绵羊?奉出自己微不足道的工资,去补了巨头们的有余。
其实,人之道就是动物之道,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天之道,则不然,有一种平衡的力量始终推进万物变化。就像刮风是因为某地的气压低,需要空气去补充;又像水总是往低处流,填补沟壑。这种力量是人和动物无法阻止的。生态圈是否存在这种力量呢?你钱再多也会死,死后富不过三代,之后你的那点财产也就散尽了。大鱼再强,死后也要被小鱼吃个精光。
你人脉广,财产多,如果不知道适可而止,天之道就要发生作用。天道总是“养而不宰”,以最大的宽容,让人们自由的成长。然而人人都是天道所生,自然人人都含天道的正反两面性。所谓的羡慕嫉妒恨,并不是恶性,而是天性!正因为有这些天性,才让强者必须为众人造福,否则就会在众人的唾弃中陨落。
“反者道之动”,人生和事业都是个抛物线,强大过后必然衰落,这就是不可违背的天道。所以,老子的思维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踏实的积累,形成正循环慢慢变强。变强后要“柔弱处下”,不要“自恃”、“自见”,要“居其实而不居其华”,因为自认为强大的时候,往往就是要衰落的时候。
所以永远要放开眼界,知道人上有人,天外有天,不要自满,保持成长的态势。当你的财产才华开始有余的时候,不要忘记帮助不足的人,去主动符合“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道,才能避免被天道所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