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的题经济法
① 注会《经济法》诉讼时效起算相关问题
要注来意是(不作为“的”源债权请求权),而不是(不作为债权请求权)。
不是义务人请求权利人不行使请求权,而是当初双方约定义务人承担一个不作为义务,比如说酒店跟旁边建筑的所有人约定,建筑不得超过特定高度以保证该酒店的景观。这就是不作为义务,而该酒店享有的就是“请求他人不作为的债权请求权”。当旁边建筑的所有人违反约定,建筑超过特定高度那天就算“义务人违反不作为义务”,诉讼时效从这时起算。
你所理解的情况,应该算是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况,就是30页的“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之所以理解有误,是因为你没有理解“不作为”这个概念。不作为是指消极的行为,没有一定的行动,但是是法律行为(可以看一下15页的沉默形式)。
而且如果是你的那种理解,也会表述成“请求他人不履行债权请求权”,不会说成“不作为债权请求权”。不作为在法律上是一个特殊的概念。
② 经济法中的诉讼时效是什么意思啊
一是权利人在此时间内享有依诉讼程序请求人民法院予以保护的权利;二是这一权利在此时间内连续不行使即归于消灭。 《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的:“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表明,我国一般民事诉讼的一般诉讼时效为二年。
③ 关于经济法诉讼时效的问题
诉讼时效重新计算。
债务人同意偿还已过诉讼时效的债务后,不能反版悔。因为欠条超过诉讼失效后权,该债权债务就成为自然债务,即债权人丧失依诉讼程序保护其权利的可能性,不再有胜诉的可能,更不能请求法院强制执行。在这个情况下,债务人作出同意偿还的承诺或者履行偿还义务,则意味着和债权人达成了一个新的协议,此时会重新开始计算诉讼时效,债务人仍负有还款义务。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八条 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二十二条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或者自愿履行义务后,又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④ 经济法里面诉讼时效的概念是什么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实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力,当时效期间届满时,人民法院对权利人的权利不再进行保护的制度。
⑤ 大学经济法问题,请大神进~(关于诉讼时效)回答好的追加分!
首先一点,诉讼时效中止的条件之一是,不可抗力发生在诉讼时效进行中的最后六个月内,也就是从2007.1.1向前推六个月内如果出现地震行为的话,就可以诉讼时效暂停计算的,到了不可抗力排除之后就继续计算的。
所以,如果4.1日停止地震了,这个时候离时效的最后一天还有9个月,远远大于六个月,所以不适用中止情形的。但是9.1~10.1期间,就在2007.1.1之前的六个月内,就应该暂停一个月,将时效向后递延一个月的时间,也就是到2007.2.1的。
另一个问题,人身侵害的诉讼时效是1年,也就是说甲受侵害的行为在2007.1.1就是诉讼时效的最后一天了。同样的道理,从最后一天向前推6个月也就是从7.1开始的,因为甲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必须要有法定代理人提起诉讼的,但是在5月20日至6月30期间不包含在最后6个月之内,不引发时效中止,从7.1开始一直到9月份才有新的法定代理人,这段时间在时效的最后6个月内,所以引发中止,等到9月份引发中止的情况消失了,诉讼时效就应该继续计算了,意外发生时间与最后6个月开始计算时间相比较,那一个更晚就从那个时间开始计算,一直到时效继续计算,这段期间就是中止期间,最后计算新的诉讼时效的时候就把这一段期间在原时效的最后一天后面加上就可以了。
上面说的能明白吧?不明白可以追问。
⑥ 关于经济法里面诉讼时效的问题
一是权来利人在此时间内享有依诉源讼程序请求人民法院予以保护的权利;二是这一权利在此时间内连续不行使即归于消灭。 《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的:“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表明,我国一般民事诉讼的一般诉讼时效为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