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法硕社会热点案例

法硕社会热点案例

发布时间: 2022-03-09 16:55:57

❶ 求今年的热点民法案例和详细解析

法学家点评2010年热点民事案件

民事权利保护差别就在毫厘之间
罗彩霞被冒名顶替案在和解声中落幕,“嘴硬”的宋祖德在谢晋83岁遗孀面前低头服软,“海运女”裸照泄露告得网络赔钱又赔礼……
他们中,有名人,也有普通人,都以各自的方式给2010年中国民事审判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杨立新教授29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逐一点评了2010年发生的热点民事案件。
杨立新说,民法的强制力就表现在保护民事主体民事权利的强制力上。研究2010年的热点民事案件可以发现,对民事主体民事权利保护的正确与差误,大概就在毫厘之间:向左偏一点可能是错误的;向右偏一点可能也是错误的。
罗彩霞被冒名顶替案
审案和受理一波三折
【案情】湖南省邵东县的罗彩霞在2004年高考后没有被任何高校录取,而同学王佳俊却用她的名字“考上”了贵州师范大学。罗彩霞不得已复读一年后考取天津师范大学。王佳俊于2008年毕业,应当2009年毕业的罗彩霞却因身份证被盗用而被取消了教师资格证书,还遭遇到其他一系列困难。王佳俊的父亲王峥嵘是某县公安局政委,利用关系为王佳俊侵害姓名权创造条件。罗彩霞向天津的法院起诉后,法院积极调解,历时一年有余终于调解成功,王佳俊和王峥嵘承担侵权责任。现在罗彩霞已拿到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及教师资格证书。
【点评】罗彩霞案的受理和审理可谓一波三折。调解结果皆大欢喜,体现了和谐社会的基本精神,也符合人民法院审理民事纠纷案件注重调解的原则。不过,此案也有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把这个案件就当作一个普通的民事争议处理,受理和审理就不会有这些波折。
谢晋遗孀告赢“宋大嘴”
批评越界揭隐私属侵权
【案情】导演谢晋在浙江上虞参加母校春晖中学的百年校庆活动时,在酒店突然辞世,被诊断为心源性猝死。谢晋去世后,宋祖德和刘信达在博客上发表诽谤谢晋的文章。谢晋的遗孀徐大雯将两人告上法庭。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宋祖德和刘信达败诉。宋、刘不服上诉。2010年2月1日,二审法院作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赔偿徐大雯各类损失约29万元并在报纸上公开道歉”的判决。5月19日,静安区法院在《解放日报》刊登“执行公告”,限令宋祖德5月24日到庭履行判决。最终,宋祖德向徐大雯认错。
【点评】应该说,本案的争议不在于保护受害人的隐私权,而在于保护名誉权。怎样区分两种侵权行为的界限,在于毁坏的是权利人的评价,还是暴露权利人的隐私。徐大雯主张两被告所“揭露”的不是事实,而是捏造,而被告一方对此也不能举证证明所述的事实是真实的,因此,这就不是涉及隐私,而是涉及评价,侵害了谢晋的名誉权。
我也看过宋祖德写的一些文章,敢怒敢言,无所顾忌。当时我还纳闷,这些被暴露隐私的人怎么就没有出面维护权利的呢!依我看,在很多时候,他确实是在揭露他人隐私。进行社会批评应当遵守批评的规则,超越正当批评的界限而诽谤他人,或者揭露他人隐私,都构成侵权,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社会欢迎直言批评,但强烈谴责对他人名誉、隐私无所顾忌的恶行。应当特别肯定受诉法院在本案中的态度,是非分明,立场鲜明,并且最终使侵权人认识错误,认真执行生效判决。这样的法律适用结果特别值得赞赏!

女记者诉黄健翔诽谤案
被告挨批背后值得体味
【案情】黄健翔在新浪网发文,披露某电视台女记者与中国国家足球队前主教练的性丑闻。中央电视台女记者陆幽认为,黄健翔文中所指的女记者就是自己,侵犯了她的名誉权,请求法院判令黄健翔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抚慰金50万元。一审法院驳回了陆幽的全部诉讼请求。二审法院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但确认,现有证据虽无法认定黄健翔涉案文章的相关内容特定的指向陆幽,但黄文对他人私生活的评论的确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对黄的不当行为予以批评。
【点评】判决书是以原告证据不足为由而判决原告败诉的。确定侵害隐私权或者名誉权责任有一个标准:当报道的内容没有指明所报道人物的具体人格特征时,只要原告能够证明报道中的人物能够基本锁定为原告,就应当认为原告的举证责任已经完成。令人意外的是,判决书对被告的行为没有认定为侵权,但却对被告的行为进行了谴责。就是说,法院认为被告的行为是违法的,只是由于证据还不够充分,不能认定侵权。而在侵权责任与法院批评之间似乎隐藏着一些其他问题。
网传“海运女”不雅照案
侵权与否尺度把握精准
【案情】殷小姐与朱某因感情不和分手,朱某便将大量涉及她隐私的图片上传至互联网。殷小姐称,至2009年6月2日,以网络为代表的搜索网站对上述图片及其私人信息未进行任何处理,并在网络网站开设的“网络”栏目专设“海运女”词条,严重侵犯其合法权益。网络公司辩称,搜索引擎所起的是检索作用,本身没有刊登、发布、传播涉诉照片,且在殷小姐投诉前已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断链。法院认为,在网络中专设词条,并且保存侵权信息,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构成侵权责任,判决网络败诉。
【点评】网站侵权与不侵权的尺度应当十分精准,侵权责任法第36条明确规定了界限:网站侵权责任的确定,网络用户和网络服务提供者在网站上实施侵权行为,要自己承担侵权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对于网络用户在自己的网站上实施的侵权行为,应当根据提示规则和明知规则确定承担连带责任。
提示规则,是被侵权人对网络用户在网站上实施的侵权行为,有权向网络服务提供者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对该侵权行为及时采取必要措施,没有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失的扩大部分构成侵权连带责任;如果网络服务提供者明知网络用户在自己的网站上实施侵权行为而不采取必要措施的,构成侵权连带责任。
本案中,网络并不是直接的侵权人,但对网络用户在自己的网站上实施的侵权行为未尽必要注意义务。特别是其对受害人专设网络词条,文字说明该链接为“上海海运学院海运女艳照门最全照片合集”,显然属于明知。
法院判婚前债务谁借谁
还兼顾保护共同及个人财产
【案情】被告何某向原告张女士借了15万元,因是朋友关系,没有出具借条。2008年2月,何某与张女士登记结婚。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明确15万元是原告的婚前个人财产,债务仍然有效。张女士催何某还债,何某出具借条,承诺于2008年12月31日前还清。此后,何某在赚钱养家的同时,陆续归还了张女士10万元。但2009年10月,两人因感情不和离婚,何某还差5万余元没还。发现何某不打算再继续还钱后,张女士起诉。法院认为该款项并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何某应按约定履行还款义务,判决何某偿还借款,同时按照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支付利息。

【点评】在较长时间的婚姻立法司法实践中,比较侧重保护夫妻财产的共同性,而忽视夫妻财产的个人性。2002年婚姻法改变了这种做法,兼顾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的保护。
诚然,夫妻在婚前借的债,当然是婚前财产,并不因为双方结婚而发生财产的混同。夫妻婚后共同生活不能改变婚前个人财产的性质。在婚姻存续期间债权人主张清偿,也符合法律规定;离婚后,债权人主张债务人承担清偿责任,依法当然应当准许。
不过,应当考虑到的是,双方当事人为了婚前个人财产甚至是婚前相互之间的债务斤斤计较,可能会影响双方感情。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本案正是这样,两个人纠结于相互之间婚前债务,因而结婚不到两年就离婚。在感情和个人财产发生冲突时,当事人应当有一个正确选择。
新京报诉浙江在线侵权
起诉一次还是一万余次
【案情】新京报社于2008年将浙江在线网站诉至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因该网站未经授权转载原告大量作品,原告要求该网站赔偿损失200万元。杭州中院审理后认为,原告起诉的侵权事实共有7000余篇作品还另有照片,需要分拆立案,分别起诉。新京报拒绝分拆起诉,因此,法院裁定驳回原告的起诉。新京报不服上诉。今年7月2日,二审判决维持一审关于分案起诉的裁定。
【点评】本案的问题在于,根本没有掰扯实体法的问题,而仅仅是纠缠于程序——7000余篇文章和2000多幅照片加在一起是一万多个侵权行为,因此不能一起起诉,而应分别起诉。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有集团诉讼和代表诉讼,众多标的相同的案件当事人不同的,都能够为了方便当事人和方便法院审理而合并为一个案件起诉,新京报起诉的案件还不是集团诉讼或者代表诉讼,而是同一个原告和同一个被告,只是侵权的事实较多而已,这正是合并审理的正当理由。一次起诉与一万次起诉,当事人完全相同,孰优孰劣,难道不分明吗!
读者诉中华书局索“挑错奖”
兑赏“应当”“可以”截然不同
【案情】中华书局曾经公开承诺:对指出出版错误的读者将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并且实施次品召回制度,真诚赔礼道歉。后原告白平为其出版发行的《于丹〈论语〉心得》一书挑错形成的文字近30万字;《康熙顺天府志》一书,挑错620多处。多次协商未果后,白平起诉,要求中华书局支付挑错奖10万元、召回涉诉图书、赔礼道歉并将他评为“优秀读者”或给予他其他精神奖励。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被告明确承诺对指出出版物错误的读者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应履行该承诺,但鉴于该承诺的奖励内容并不明确,故对原告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但原告严谨的学术态度及作为中华书局忠实读者给予中华书局的关心,亦值得肯定。中华书局可以依据其惯例,给予原告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至于原告要求被告召回两书的诉讼请求不属于法院审查范围。
【点评】本案被告的行为是内容不够确定的悬赏广告。出版商作为商家,最重要的是讲诚信,守信用,重履约。可是在当下,诚信似乎已经不那么受人尊崇了。

❷ 法硕 案例分析 #每日一练#刑法案例【案例分析题04】一天深夜,甲乙以问

甲乙首先是以盗窃转为为抢劫罪 其次甲乙以暴力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值班专员丙即便不是国家属机关工作人员但授国家机关的委托行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责)执行职务 造成严重后果 成立妨害公务罪,从中处罚。

丙不构成犯罪 因为事故发生不是因为丙的渎职行为

❸ 近几年刑法中的热点案例

企业改制侵吞财物构成贪污的数额应全额认定
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受委派从事公务的职务便利,非法将企业的公共财物永久控制在个人手中,使财产所有权事实上发生了转移的,无论是据为己有还是转送他人,均对公共财产所有权造成了实质性侵害,构成犯罪的,依法应以贪污罪定罪处罚。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王一兵,男,1947年5月29日出生于山东省荣城县,汉族,大专文化程度,上海宝耀建材工业工程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上海宝耀建材工业设计研究试验所法定代表人、董事长,住上海市月浦七村21号503室。因涉嫌犯贪污罪于2001年8月22日被逮捕。

1992年7月,上海十三冶金建设有限公司(全民所有制企业,以下简称“十三冶”)与上海耀华水泥厂(集体企业,以下简称“耀华厂”)共同投资成立国家、集体联营企业上海宝耀建材工业工程公司(以下简称宝耀公司),其中十三冶投资人民币375万元(占75%),耀华厂投资125万元(占25%)。十三冶根据联营合同,委派王一兵任宝耀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同年11月9日,宝耀公司董事会根据章程规定,颁发了聘用王一兵为总经理的聘任书。

1993年6月,王一兵以宝耀公司生产商品砼需进行试验为名,经董事会同意,由宝耀公司出资30万元成立下属集体所有制企业上海宝耀建材工业设计研究试验所(以下简称“宝耀试验所”)。1994年7月25日,上海浦东新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宝耀试验所正式成立并核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试验所由王一兵负责经营。宝耀试验所取得营业执照前后,在王一兵的授意下,宝耀公司开出支票共计780万元,用于为宝耀试验所购买搅拌车12辆及支付其他费用。

1994年底,王一兵得知宝耀公司1994年度利润总额达1800万余元,遂指使兼任宝耀试验所会计职务的宝耀公司会计主管宋某,篡改宝耀公司原先账目,抽出部分单位支付给宝耀公司的货款则原始凭证,作入宝耀试验所账册,从而在账册中结平宝耀公司为宝耀试验所支付的购买搅拌车等款项,并将用宝耀公司资金780万元购买的12辆搅拌车计作宝耀试验所的固定资产。

1995年1月3日,宝耀试验所吸收职工个人股金120万元(其中王及其亲属集资计69万元),将宝耀公司原投入折算为30万元,经浦东新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变更为集体与自然人投资的股份合作制企业,王一兵为该试验所法定代表人、董事长。

1997年10月,宝耀公司转让原在宝耀试验所的30万元股权,由宝耀试验所职工个人集资充抵,经浦东新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变更为自然人投资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其中王一兵个人及其妻、母、女、弟、妹等亲属共计投资104万元,占总投资的69%,王一兵担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至此,王一兵利用担任宝耀公司总经理的职务之便,将用宝耀公司资金780万元为宝耀试验所购买并计入宝耀试验所固定资产的12辆搅拌车隐匿并不予收回,非法转归王及其亲属绝对控股的宝耀试验所占有。

二、控辩意见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以被告人王一兵犯贪污罪向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被告人王一兵及其辩护人认为,王一兵不具有贪污罪的主体身份,又无非法占有公款的故意和行为,不构成贪污罪。

三、裁判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王一兵受国有企业十三冶委派到非国有企业宝耀公司担任法定代表人兼总经理,具体负责宝耀公司的生产经营,代表国有投资主体行使管理权,属于受国有企业委派至非国有企业从事公务的人员,应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王一兵利用兼任宝耀公司与宝耀试验所法人代表并负责两单位经营的职务便利,唆使会计人员虚假作账,将宝耀公司的公款转移至宝耀试验所,致使宝耀公司对上述公款完全丧失所有权。虽然宝耀试验所并非王一兵一人出资,也没有证据证明王一兵个人直接非法占有上述公款,但上述公款已归全部由个人出资的宝耀试验所所有,并由王一兵实际控制和支配,王一兵个人是否直接占有公款,并不影响其非法占有行为的性质。被告人王一兵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通过唆使他人作假账的方法侵吞公款,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贪污罪。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王一兵犯贪污罪罪名成立。被告人王一兵及其辩护人的辩解、辩护意见均不能成立。鉴于其将侵吞的公款主要用于其个人及其亲属为主投资的宝耀试验所的生产经营活动,并未大肆挥霍赃款,且用赃款购置的车辆已被追缴,对王一兵可酌情从轻处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第六十四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人王一兵犯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二十万元。

(二)非法所得应予追缴,发还被害单位,不足部分继续追缴。

一审宣判后,被告人王一兵以其行为不构成贪污罪为由提出上诉。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宝耀公司系国有企业十三冶和集体企业耀华厂共同投资组成的国家、集体联营性质企业,王一兵作为国有企业十三冶的国家工作人员被委派至非国有企业宝耀公司从事公务,无论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还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王一兵都具备贪污犯罪的主体身份。1994年间,宝耀试验所尚属宝耀公司全资下属单位,上诉人王一兵将宝耀公司财产转到宝耀试验所不如实记账,尚不能以贪污罪论处。1997年宝耀试验所转制为自然人股份合作制企业,王一兵利用担任宝耀公司总经理的职务便利,放弃公司对宝耀试验所12辆搅拌车资产的所有权,使该部分本属宝耀公司所有的公共财物被王及其亲属绝对控股的宝耀试验所非法占有,其行为应以贪污罪论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条第一项的规定,裁定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四、裁判要旨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是贪污罪的本质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非法占有的表现形式复杂多样,既可以由本人占有,也可以处分给他人;既可以先占有后处分,也可以占有一部分的同时处分另一部分。只要未经所有权人同意而非法对财物进行具有所有权性质的处置,从而永久排除所有权人对财物行使所有权的,即构成非法占有。司法实践中,对于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采取各种非法手段将公共财物永久控制在个人手中,使财产所有权事实上发生转移的,无论是据为己有还是转送他人,均对公共财产所有权造成了实质性侵犯,构成犯罪的,依法应以贪污罪定罪处罚。

本案中,宝耀公司系国有企业十三冶和集体企业耀华厂共同投资组成的国家、集体联营性质企业,根据联营合同,十三冶委派王一兵为宝耀公司法定代表人兼总经理,具体负责宝耀公司的生产经营。因此,王一兵是受国有企业被委派在非国有企业从事公务的人员,依法应以国家工作人员论,具备贪污犯罪的主体身份要件。1994年间,王一兵利用担任宝耀公司总经理的职务便利�通过指使财务人员作假账的方法�将宝耀公司12辆价值780万元的搅拌车转移到宝耀试验所名下之后,在宝耀公司的账面上已经无法反映出其对宝耀试验所享有的780万元债权。但因当时宝耀试验所尚为宝耀公司的全资下属单位,虽有独立的法人人格,但宝耀公司作为宝耀试验所惟一的股东,对宝耀试验所全部财产当然地享有出资人的所有权利。因此,王一兵利用职务便利将宝耀公司财产转到宝耀试验所不如实记账的行为,尚不能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但在宝耀试验所转制为自然人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过程中,王一兵明知宝耀公司价值780万元的搅拌车已被其利用职务便利以宝耀试验所固定资产的形式予以隐匿,不但不予收回,反而利用担任宝耀公司总经理的职务便利非法将该部分财物转归其本人及亲属绝对控股的宝耀试验所占有。对此,王一兵既未向宝耀公司董事会汇报,又未向改制后的宝耀试验所的股东讲明。因此,这些公共财物名义上虽归宝耀试验所所有,但其使用、分配等权利均由作为改制后的宝耀试验所最大股东的法定代表人兼董事长王一兵行使,处在王一兵的绝对控制之下,应认定为被王一兵非法占有。

尽管王一兵非法占有的宝耀公司的公共财物在形式上仍然属于宝耀试验所的固定资产,但由于财产所有权事实上已经发生了转移,财产的公共性质已经受到实质性侵犯,且处于王一兵的永久控制之下,因此,王一兵将部分公共财物处置给宝耀试验所其他股东的行为应当视为其非法占有公共财物后的一种处置方式,不影响对其行为性质的认定。一、二审法院对被告人王一兵以贪污罪定罪处罚是适当的。

❹ 想要保研法硕(非法学)需要看一些有关案件评论的书,请问有没有什么杂志会有对于社会热点的评论或者什

那就买一本人大出版社出版的《法律硕士联考指南》看看就可以。很厚,看一遍都要很久,很何况边看边思考。真够了。书不在多,在精。

❺ 法硕指南、案例分析和重要法条解释都需要买么

现在可以先看考试指南,熟悉一下内容。分析9月份出来以后再看考试分析。如果有精力的话可以看一下案例和法条解释,有帮助。

❻ 青少年犯罪的热点案例 1简要描述案例经过。 2对当事人家庭状况作分析。 3说一说适用的法律

案例经过
17岁少年小新(化名)为了偷钱上网,竟然将奶奶当场砍死,将爷爷砍成重伤。事后,小新投案自首。
两年前,小新开始沉浸在网络里,学习成绩陡然下降。初中还没有毕业便辍学。

因担心儿子整天沉迷于网吧,小新的妈妈让他照看家里的台球桌。小新把看台球桌挣的钱拿去上网。后来家里不再提供上网的钱,小新就想到了偷。今年6月上旬,小新偷了爸爸2000多元在网吧呆了一个星期。父亲的一顿打骂对小新来说已经起不到任何作用。仅仅几天后,上网的欲望又像虫子一样噬咬着他的心。此时,爸爸月初给奶奶生活费时说的一番话浮现出来。“爸爸说爷爷那儿有4000多块钱,当时听了也没太注意,后来就想去偷爷爷的钱。6月15日中午我就去爷爷家,晚上,看爷爷奶奶都已经睡了,就去翻,可一想怕把奶奶吵醒了,就想用菜刀把奶奶砍伤了再翻。”

睡梦中的奶奶倒在了血泊中,响声惊动了爷爷。不顾一切的小新又将菜刀砍向了他。爷爷受伤后逃出家门。小新翻箱倒柜也没有找到那4000元钱,只在奶奶兜里找到了两元钱。事后,小新的爷爷说,那是奶奶为孙子准备的早点钱。小新捏着两元钱在村口的一个洞里躲了起来。思来想去,还是投案自首了。

小新告诉记者,奶奶从小最疼爱他,有什么好吃的都惦记着他。他在看守所里最想念的就是九泉之下的奶奶。“我当时只想着拿到钱后就去网吧,根本没想后果。如果让我在上网和奶奶之间重新选择,我肯定选择奶奶。”说到这里,他痛哭流涕起来

当事人家庭分析
1,该少年家庭状况不佳,家里没有电脑,少年自己没有多余的零用钱
2,家长没有对孩子做出适当的家庭观念引导,爷爷奶奶乃直属家属,属最亲,如果有家庭观念不至于对至亲下如此重手。
3,少年跟父母缺乏沟通。乃至心理以及交友沟通产生障碍。导致只能从网络寻找虚拟世界寻找另外一个自我。
4,家长有虐待子女的迹象,子女的行动都是从身边的事情模仿的。而父母却占了75%的比例

适用法律
《刑法》第232条之规定,涉嫌杀人罪,依法应承担刑事和民事赔偿责任。

❼ 青少年犯罪热点案例分析

线索太少。只能说,梁张二人会对同班同学赵某实施绑架可能有两个原因:1,梁张二人可能过去受到过赵某的某种欺负,遂一直对赵某怀有恨意,于是对其实施绑架;2,赵某家庭情况优于梁张,赵某家庭中的某种不经意间的情感表露使得梁张二人受到某种刺激,而这种情感是梁张家庭中缺少的,因此二人心生妒意,遂对赵某实施犯罪。
供参考

❽ 求论文:就某个法制热点或身边的案例写一篇论文2000字及其以上【要有对案例的分析】 如果有的请发送到我邮

做知法懂法的小公民

提起法律,许多人都“望而生畏”,而我们孩子则更是“退避三舍”。但正是这种意识使得身为祖国未来栋梁的我们缺乏法律安全意识。
法律不是约束,而是为了人们幸福快乐而织成的“防护网”,防止人们受到伤害。我们未成年人更是需要这张“防护网”的保护。要想让法律来保护我们,首先要知法,其次要懂法。只有知法懂法,才能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知法,第一就要牢记110(民警)、119(火警)、122(交警)、120(救护车),以便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拨打电话求救。第二,要知道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事做了就是违法的。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不许夜不归宿,不许进歌厅、网吧等场所,不许辱骂他人等等。
懂法,就是在知法的基础上更深一步了解怎样用法律救助自己及他人,并对陌生人有一定的防范意识。如果遇到意外或遭遇绑架,一定不要慌张,要沉着冷静地想办法或利用法律知识逃脱险境。
让我们学会知法懂法,学会保护自己,做知法懂法的小公民,用法律来描绘出我们美好的明天!

❾ 今年的热点案例

甘肃猴头案呀!讲的是有一个村民在河边捡到几个麻袋,发现麻袋里面竟然装的是“猴头”!还有的麻袋里面的“猴头”滚出来了,被河水冲走了。村民赶快报告村长,村长带人去看了一下,经过观察,这些“猴头”的眉骨以上被切掉,而且都是骷髅!还有的人把这些东东拿到街上卖。
“猴头”们都张着嘴,无声的呐喊着,#--,心酸哪!后来,专家鉴定那不是猴头,是人头!根据我的推断:那些人头的来历是
1:抗日战争留下的,他们受过酷刑哦。
2:由盗墓的挖来的。
3:是闹饥荒饿死的。
我知道的只有这些了,我加你好友,希望我们可以共同讨论,谢谢!^_^#

热点内容
公务员必学法律知识 发布:2025-07-07 21:30:58 浏览:200
公司扣工资劳动法 发布:2025-07-07 21:29:55 浏览:626
盘锦律师排行 发布:2025-07-07 21:26:57 浏览:911
读书与道德的名言 发布:2025-07-07 21:11:57 浏览:701
司法拍卖机动车的流程 发布:2025-07-07 21:10:48 浏览:675
法律服务所是做什么的 发布:2025-07-07 21:09:12 浏览:336
申请法学双学位 发布:2025-07-07 21:03:30 浏览:208
2010年民事诉讼法 发布:2025-07-05 18:21:14 浏览:133
行政处罚与刑法 发布:2025-07-05 16:48:45 浏览:743
民法典ar 发布:2025-07-05 16:24:45 浏览: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