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投标法是民商法还是行政法
『壹』 二建法规招投标法2014版的说是民商法,以往版本说是经济法,请问是它到底属于什么法啊
本律师认为:
民法和商法偏心与私法的性质,重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我国的经济法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不属于完全的市场经济)有国家调控的公法因素在里面。比如二建法招投标法很大程度取决于国家的政策性与政府性(发证是行政许可),因此归于经济法正确的。
『贰』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招标投标法属于哪个部门
按照法学理论来分析,招投标法主要跟商务合同的签订有关,也就是说招投标法规定了某些商务合同必须招投标,并规定了招投标的具体程序,因而,招投标法属于民商法部门。
『叁』 招标投标法属于什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招标投标法是国家用来规范招标投标活动、调整在招标投标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按照法律效力的不同,招标投标法法律规范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布的《招标投标法》法律;
第二层次是由国务院颁发的招标投标行政法规以及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颁发的地方性《招标投标法》法规;
第三层次是由国务院有关部门颁发的招标投标的部门规章以及有立法权的地方人民政府颁发的地方性招标投标规章。本法所称的《招标投标法》,是属第一层次上的,即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颁布的《招标投标法》法律。《招标投标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法律,是整个招标投标领域的基本法,一切有关招标投标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都必须与《招标投标法》相一致。
----------------------------------以上内容参照网络。
其实根据您的问题,我感觉最根本的其实您就是在找法与法之间的关系,联系。这么说的话,我们的法律体系有一个大框,就是宪法,在以宪法的空间范围内再增删改查一些法令。至于法令和法令之间,那是千丝万缕,一言难尽的话题,可以写n本书了。
希望楼主真的要找法律关系,建议好好查一查网络和网络法律,别忘了网络提供的这些优质资源。
希望能够帮助您,谢谢。
『肆』 招投标法的行政执法主体是哪个部门
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规范性文件明确界定发展改革部门招投标监管职责是综合性的、全面的,贯穿于招投标活动的全过程,包括配套政策的制定、行政许可的实施等(事前监督)、招标公告的发布、开标评标、中标人的确定等行政许可事项实施情况的现场监督(事中监督)、招投标活动结束后的执法检查、受理投诉等(事后监督)。
招投标过程中出现泄密、非法分包、串标、弄虚作假处罚的执法主体维政府部门
『伍』 想不通为什么招投标法属于民商法,而预算法和审计法属于经济法,怎么
经济法和民商法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的区别 :
1、调整对象不同 :经济法调整对象是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公共性经济关系,不调整人身关系。
民商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2、主体及主体之间关系不同 :经济法的主体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的内部组织及有关人员、农户、个体工商户和公民。民商法主体是自然人和法人及其他组织。
民商法的主体是平等的,没有管理关系;经济法的主体地位却不要求平等。
3、调整方式不同 :民法是私法,以自由平等为核心,其调整方式相应地采取意思自治原则,即由当事人自己意志设定其权利和义务,国家并不予以过多干涉。商法的主体是商事惯例,但在现代社会中,为保护交易安全,其中也渗入了一些公法性因素。国家的强制性规定也在逐渐增加。
经济法是公私兼顾的法,既强调市场之手,也强调国家之手。因而,其调整方式既有意志自治的因素,也有强制性因素。
4、内容不同 :经济法主要设计国民经济运行中关于公平竞争、防止垄断、市场规划、秩序维护、社会平衡、宏观调控、可持续发展等的规定,法律表现为: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价格法、产业法、预算法、财税法、金融法、证券法、社会保障法。
民商法的内容主要是关于民商事主体、行为、权利、义务、责任等的规定,法律表现为:民法通则、物权法、债权法、人身权法、亲属法、公司法、合同法、票据法、海商法、保险法。
5、价值取向不同: 经济法以社会整体利益为本位,着重于社会整体利益为导向,协调个体利益的矛盾与冲突,实现利益均衡,促进社会共同加之目标的实现。
民商法以个人权利为本位,以保护个人利益为导向,着重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个人利益最大化。
6、本质功能不同
保护利益的不同,必然导致法律本质功能的差异。民法维护商品交换,而商品交换要求平等和自由,要求交换者以自己意志设定权利和义务。因此,民法的本质是市民社会的法,是私法,是“天生的平等派”,也是权利法。它站在当事人平等这一平面上对商品关系加以保护,其功能主要是维护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商法的本质功能基本与此相同。
而且注重法则也有很大区别 经济法是:
1、限制意思自治
2、强调对部分市场主体偏重保护
3、经济法侧重于从宏观利益协调方面减少社会经济震荡造成的破坏,从而提高效率来促进人们的利益
4、经济社会和生态目标
5、有国别特色,突出本土化
6、稳定性较弱
而民商法则是:
1、强调意思自治
2、强调对所有市场主体都平等保护
3、侧重从微观、从经济发展所需动力方面,通过保障自由交易、自由竞争以提高效率来促进人们的利益
4、重视经济目标
5、国际通用,强调全球化
6、稳定性较强
『陆』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属行政法规吗
属于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
『柒』 中国政府采购法和中国招标投标法有什么区别
两法的主要区别有:
(一)规范的主体不同
《政府采购法》规范的主体是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
《招标投标法》规范的主体则无限制,凡是在我国境内的任何主体进行招标投标活动(强制或自愿),包括私人企业以及其他非法人组织。并且,《招标投标法》不但规范招标(采购)主体,也规范投标(销售)主体,这与《政府采购法》规范的主体很大不同。
实践中,招标投标法许多条文是针对强制招标(工程建设项目及相关的货物、服务)而言,不适合当事人自愿招标的情况。
(二)规范的行为性质不同
政府采购法,规范的是政府采购行为。这种行为不仅包括招标采购,还包括询价采购、竞争性谈判采购、单一来源采购行为。
招标投标法,规范的是招标投标行为。是指招标人以招标公告或投标邀请书的方式,公开选择卖方一种交易方式。仅指“标买”,不包括“标卖” 。是一种民事行为同时从行为的过程看,政府采购行为要比招标投标行为来得长而复杂。
(三)强调的法律责任不同
虽然《政府采购法》与《招标投标法》都涉及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规定,但两者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由于《政府采购法》属于行政法的范畴,规范的是政府机关单位如何管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因而它强调的是行政责任;
《招标投标法》属于民法、经济法的范畴,招标投标行为是一种民事行为,因而强调的是民事责任。
(四)管理体制与操作模式的不同
1、管理体制。
政府采购是实行财政统一管理,监察、审计和行政主管部门分工监督的体制。最高领导机关是财政部。
招标投标是实行发改协调指导,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归口监督的体制。最高领导机关是发改委。
2、执行模式。
政府采购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的模式,采取强制委托和自愿委托的形式。
招标投标实行分散采购(包括分散委托和自行组织)的模式,由招标人自愿委托。
3、采购目录和限额标准(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
政府采购按预算隶属关系由国务院和省级政府或授权部门制定并颁布。
招标投标由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制订,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
4、采购方式审批
非公开招标的政府采购方式由市级以上财政部门审批。
邀请招标方式由国家发改委或省政府批准。
5、供应商(投标人)资格要求
政府采购对供应商资格除了技术要求和能力要求外,还有政策性要求,如纳税、环保、社保、就业等要求。
政府采购除了邀请招标方式允许对供应商进行资格预审,公开招标却不可以;而招标投标中却均允许,而且比较普遍。
以联合体形式参加的,政府采购对一般供应商资格条件,联合体各方均应具备,特定资格条件,只需其中一方具备;招标投标要求联合体各方均应具备,并按资质最低的一方确定资质等级。
6、质疑、投诉不同
政府采购中供应商质疑、投诉是特指供应商认为采购文件、采购过程及采购结果使自己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采购组织单位和财政部门进行申诉和监督的行为。
对政府采购供应商质疑、投诉按规定进行受理、答复是采购组织单位和财政部门的应尽职责和法定义务,否则供应商可以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招标投标法的异议、投诉是指投标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只要认为招投标活动不符合本法规定的,均有权向招标人提出异议或向有关行政监管部门投诉。
投诉人和投诉事项宽泛,不必提供确切证据,不会引起诉讼风险。
『捌』 招标投标法是属于哪个法律部门
经济法部门,因为招标投标法是国家用来规范招标投标活动、调整在招标投标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属于宏观调控的部门法律。
『玖』 招投标法和合同法各属于什么法是民法商法,社会法等
招投标法和合同来法自各属于民商法的范畴。
民商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190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59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
『拾』 建筑法和招投标法各属于什么法
他们的上一级法律是合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