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原告资格

行政法原告资格

发布时间: 2022-02-22 09:33:10

行政法里面简述人民法院作出撤销判决必须符合的条件有哪些

是指人民法院经过对案件的审查,认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部分或者全部违法,从而部分或全部撤销被诉行政行为,并可以责令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 法律咨询: 中顾法律网律师回答: (1)主要证据不足。 (2)适用法律、法规错误。 (3)违反法定程序 (4)超越职权。 (5)滥用职权。 相关法律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有关内容的规定 第四十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第四十四条 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 (一)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二)原告申请停止执行,人民法院认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并且停止执行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裁定停止执行的; (三)法律、法规规定停止执行的。 第四十五条 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条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应当是三人以上的单数。 第四十七条 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 审判人员认为自己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应当申请回避。 前两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 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当事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 第四十八条 经人民法院两次合法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视为申请撤诉;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❷ 为什么认定原告具备诉讼主体资格

因为这样才防止滥诉、浪费司法资源,等等。

❸ 什么是“行政不作为”,其法律责任是什么

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也就是政府和其下属的工作部门)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负有作出相应行政行为的法定义务,但在法定或合理期限内未按照法定程式履行或完全履行的消极行为。
行政“不作为”其表现形式大致有拒绝履行、不予答复、拖 延履行,它与行政中“乱作为”一样,都将可能侵犯或损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根据法律规定,行政主体承担法律责任的种类有11种:1、宣布无效;2、撤销违法;3、重作行为;4、修正违法;5、履行职责;6、承认错误、赔礼道歉;7、恢复名誉、消除影响;8、返还权益;9、恢复原状;10、行政赔偿;11、被通报批评。
由于行政主体通常是组织,其行政行为必须通过行政人来实施,在追究法律责任时,有必要正确划分行政主体与行政人的法律责任。对外部来说只有行政主体才是名正言顺的行政法律责任主体, 因为行政人是以行政主体的名义对外进行行政活动的,行政人的职务行为应视为行政主体的行为。作为行政人的法律责任不是不追究,而是先由行政主体对外承担,再由行政主体对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内部责任追究。法律依据是:
1、《行政诉讼法》第68条规定“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由该行政机关或者该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所在的行政机关负责赔偿.行政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
2、《国家赔偿法》第14条规定“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对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责任人员,有关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❹ 行政法案例分析求助

我认为属于行政诉讼范围。《行政诉讼法解释》第1条第1款:“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不服,依法提起诉讼的,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本案中,城建局是行政机关,城建局企业处撤销厂长职务的行为应该属于行政行为,而且也不存在行政诉讼排除受理的范围,所以本案应该可以进入行政诉讼。至于谁有原告资格,《行政诉讼法解释》第12条,“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该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所以从理论上讲,该厂的每个职工和职工代表大会都是有诉权的。

❺ 行政诉讼的第三人如何确定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27条的规定,所谓行政诉讼第三人,就是指因与被提起行政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通过申请或法院通知形式,参加到诉讼中来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行政诉讼第三人的种类

行政诉讼第三人从总体上可以分为原告型第三人、被告型第三人和证人型第三人。

1、原告型第三人,是指享有诉权的公民没有在法定期限内起诉,而是参加他人提起的行政诉讼的第三人。

2、被告型第三人,是指应当作为被告参加诉讼,但因原告不指控,而被法院作为第三人通知参加诉讼的行政机关。

3、证人型第三人,是指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主要作用是协助法院查明案件事实的第三人。

(5)行政法原告资格扩展阅读:

行政诉讼第三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行政诉讼第三人是与本诉所争议的诉讼标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

行政诉讼第三人同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利害关系,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l、在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以两个以上当事人为对象所形成的行政法律关系中,原告以外的当事人与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2、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影响到原告与他人之间特定的民事法律关系。

3、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涉及原告与其他行政机关之间的特定行政法律关系。

(二)行政诉讼第三人须是参加到他人诉讼中来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三)行政诉讼第三人在法律上有独立的诉讼地位

❻ 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有哪些条件如何认定

1、原告资格

《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规定,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诉讼。

有权提起诉讼的公民死亡,其近亲属可以提起诉讼。

有权提起诉讼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提起诉讼。

2、认定条件

(1)主体条件,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

(3)主张的权益是合法权益;

(4)主张的权益受到损害;

(5)主张的权益受到损害和行政行为有因果关系。

(6)行政法原告资格扩展阅读

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其他非法人组织,可以作原告。其主要包括:

1、个体工商户(包括起字号和未起字号的两种)。

个体工商户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依法经核准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自然人。个体工商户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开始于营业执照的取得,终止于营业执照的缴销或吊销。

2、农村承包经营户。

农村承包经营户是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承包合同的规定从事商品生产经营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农村承包经营户享有对外订立合同的权利,自由处分其投入承包经营的自有资产和合法收益。

3、合伙组织(包括起字号和未起字号的两种)。

合伙组织,指是两人以上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的共同体。合伙人对合伙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4、法人分支机构。包括:

①法人依法设立并领取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

②法人非依法设立的分机构,或者虽依法设立但没有领取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

③中国人民银行、各专业银行设在各地的分支机构;

④保险公司设在各地的分支机构。

5、其他。包括:

①依法领取营业执照的私营独资企业;

②依法领取营业执照的合伙型联营企业;

③依法领取营业执照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

④经民政部门核准登记的社会团体或者其他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社会团体;

⑤依法领取营业执照的乡镇、街道、村办企业;

⑥法律法规特殊规定的未领取营业执照的协作型联营体、破产清算组、业主委员会等。

❼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案例分析题 4. 某公司欲建办公楼,楼址选在一幢居民楼的前面。但该居民楼的居民认

原告享有原告资格。是否属于行政诉讼及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判断的问题。

❽ 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有哪些条件如何认定

摘要 1、原告资格: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规定,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诉讼。有权提起诉讼的公民死亡,其近亲属可以提起诉讼。

❾ 如何理解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利害关系"暨如何认定原告主体资格问题

判断是不是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关键看是否对当事人的权益造成影响。所谓的利害关系,应当是具有值得法律保护的利益,不管这种利益是现实的还是将来的,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以及法院能否提供适当的救济。

解析:

我国在制定《行政诉讼法》时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对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作了较为严格的限制。界定行政诉讼范围的标准有两项:一是具体行政行为标准,二是人身财产权标准。

1、关于原告资格问题。

行政诉讼法界定的原告资格是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但是,法律没有区分行政行为的直接相对人与有利害关系的人,也没有明确什么样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才具有原告资格。因此,判断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关键要看起诉人与被诉行政行为之间是否存在利害关系,起诉人是否具有值得法律保护的利益,不管这种利益是现实的还是将来的,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以及法院能否提供适当的救济。

2、关于被告资格问题。

由于我国行政机关林立,层次复杂,存在大量的内部机构、临时机构、联合执法机构、派出机构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鉴于此,应贯彻“谁行为,谁做被告”的原则,将行政诉讼的被告界定为“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行政行为,又能够独立承担行政责任的主体”。

❿ l两道案例分析题 行政法方面的


(1)本案中乡人民政府发布的文件,是针对不特定的多数人做出的,因此乡政府的决定是抽象的行政行为,而不是具体的行政行为。
(2)乡政府根据其发布的文件,对38个个体工商户的处罚,是具体行政行为,是可以依法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http://bbs.e999.com/thread-46883-1-31.html


1、符合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本案中张某认为规划局的具体行政行为——批准马某建厨房侵犯其合法权益,因此具备原告资格。
2、不该受理。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
(一)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
(三)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
(四)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
(五)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
(六)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
(七)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
(八)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除前款规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

张某的诉讼请求不属于行政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受案范围。

热点内容
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 发布:2025-08-20 10:38:09 浏览:288
2018北京劳动法婚假正文 发布:2025-08-20 10:33:17 浏览:123
2015武汉大学在职法律硕士双证 发布:2025-08-20 10:21:36 浏览:115
直销监管条例 发布:2025-08-20 10:20:46 浏览:2
2019中级经济法答案9月8日 发布:2025-08-20 10:20:45 浏览:292
司法办案绩效 发布:2025-08-20 10:14:55 浏览:386
药事管理工作规章制度 发布:2025-08-20 10:14:21 浏览:577
现代最可怕的女性刑法 发布:2025-08-20 10:13:36 浏览:956
今日社会与法 发布:2025-08-20 10:11:48 浏览:970
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笔记 发布:2025-08-20 09:53:18 浏览: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