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维权劳动法
㈠ 劳动维权
1、实习期的二个月:
(1)如果你还没有拿到毕业证、还属于在校学生的话:不能要求社保和双倍工资。
(2)如果你已经有毕业证、只是公司在变相将试用期说成实习期:应视为试用期,试用《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只约定试用期的,约定无效,视为二个月固定期限合同,应为你交这两个月的社保、并支付全部工作期间的加班费。
2、实习期满后:2008年12月13日--2009年6月10日,“并未续签”的,属于形成事实劳动合同,应当自2009年1月13日至2009年6月10日止,支付你每月的双倍工资。
3、“请问依据法律我能够得到做少补偿?”:
(1)不签劳动合同的每月双倍工资:自2008年12月13日--2009年6月10日。(如以实习的二个月时你还没有毕业证分析)
(2)请求补交全部工作期间的社保(实习的二个月除外)
(3)索要加班费:加班时间应以每天工作不超过8小时计算,超过部分为加班:平时加班支付150%工资、休息日加班200%工资、国家法定节假日300%工资。
4、相关依据:
(1)《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劳动法》第三十六条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3)《劳动法》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4)《劳动法》第一百条 :用人单位无故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的,可以加收滞纳金。
5、提示:
(1)以上要求,可以先和单位协商,协商不成时可以提起劳动仲裁,仲裁免费但时间可能会长一些。
(2)不管是协商、还是提起仲裁,你都应先收集好相关证据,以证明你是单位员工、证明你从2008年10月13日--2009年6月10日在单位工作、证明你加班和加班时间等。没有证据很难获得支持。
㈡ 如何用劳动法维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版超过一个月不权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
㈢ 公司违法劳动法,如何维权
建议及时提起劳动仲裁,要求给予赔偿,注意时效,及时维权,潍坊律师解答。
㈣ 劳动法 维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7年6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2007年6月29日
第八十八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一)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二)违章指挥或者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
(三)侮辱、体罚、殴打、非法搜查或者拘禁劳动者的;
(四)劳动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给劳动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
一、概念
强迫职工劳动罪(刑法第244条),是指用人单位违反劳动管理法规以限制人身自由方法强迫职工劳动,情节严重的行为。
二、犯罪构成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既侵犯劳动者的人身自由,又侵犯国家劳动管理制度。劳动者作为公民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已为我国宪法所明定。所谓人身自由是指公民不受非法逮捕、拘禁,不被非法剥夺限制自由以及非法搜查身体的自由权利。所谓国家劳动管理制度,主要是指《劳动法》及其系列配套规章的规定,依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人(包括用人单位)不得侵害。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劳动管理法规,以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强迫职工劳动,情节严重的行为。
1、有违反劳动管理法规的行为。所谓违反劳动管理法规,是指违反国家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或者其他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如违反劳动法第38条关于“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的规定;第41条关于“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要求,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的规定;第42条关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本法第41条规定的限制:(1)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2)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的规定等等。如果没有违反劳动管理法规,而是在法定的工作时间内依规不准职工擅自离开劳动、居住区域,不准外出,不准接触他人的,则就不能以本罪论处。
2、采用了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强迫职工进行劳动。所谓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方法,是指采取监视、禁止出入等方法而将职工限制在一定的场所、区域内劳动。为了达到限制职工人身自由的目的,其他可能使用暴力、胁迫的方法,如施以伤害或以杀害、伤害进行威胁等,但这必须是为了限制他人人身自由。否则,即使采取了暴力、威胁的行为,但不是为了限制其人身自由而强迫其劳动,亦不能以本罪论处。还应指出,有的甚至是将被害人禁闭一个较为狭窄的空间内劳动,已超出限制人身自由的范围达到了剥夺人身自由的程度,此时,又触犯了非法拘禁罪,对之应当按照牵连犯的处罚原则,择一重罪处理。所谓强迫职工劳动,是指违背职工的意志,迫使其进行劳动。至于劳动是有偿的,还是无偿的,则不影响本罪成立。
3、本罪的构成以情节严重为必要。虽有违反劳动管理法规,以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强迫他人劳动的行为,但未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亦不能以本罪论处。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长时间无偿强迫他人劳动的;强迫多人无偿劳动的;因强迫劳动致使发生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的;采用暴力、胁迫、侮辱等手段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强迫劳动,情节恶劣的;等等。对于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经批评教育即能纠正,并取得职工谅解的,宜不以犯罪论处。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用人单位。所谓用人单位,是指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形成劳动关系的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包括: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所谓企业是指从事产品生产、流通或服务性活动等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经济单位,包括各种所有制类型的企业,如工厂、农场、公司等。在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乡镇企业、合伙企业等都是企业。有学者将用人单位限定为法人,此与立法相违背。我国劳动法第2条将用人单位定为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企业与企业法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除包括企业法人外,还包括一些非法人企业,如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合伙企业、乡镇企业,以及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等。企业法人以领取并持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为公示方法,而非法人企业以领取并持有《营业执照》。为公示方法,但无论持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还是持有“营业执照”,均为企业。
2、个体经济组织。所谓个体经济组织,是指一般雇工在7个以下的个体工商户。
3、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根据劳动法第2条之规定,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劳动法执行。根据此规定,劳动部于1995年8月11日发布《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条,规定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应当视为用人单位。
4、根据劳动部的有关规定,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农村劳动者(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除外)、现役军人和家庭保姆等不适用劳动法,因此,与这些人形成劳动关系的单位,不能作为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犯本罪,由直接责任人员承担刑事责任。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违反劳动管理法规会产生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危害后果,但仍决意为之。其目的则是为了强迫职工劳动。如果不是出于强迫职工劳动,而是为了其他诸如逼迫他人与己结婚、索付债务等目的,即便有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亦不能构成本罪。至于其动机,一般是为了贪利,追求经济利益,但也不排除可以出于其他动机,如报复、惩罚等。动机如何,不会影响本罪成立。
如果情节严重的我建议你还是用法律手段保护下自己比较好
现在就是有太多人怕没有工作而忍气吞声遭受欺压 所以导致这些用人单位越来越胆大 不能再让他们为虎作伥了
如果你是在有座位的情况下 还被要求站着工作的话 应该是属于体罚员工 侵犯了公民人身权
㈤ 劳动法维权
1、如果公司以撤店原因解除职工,应该有经济补偿,可以争取赔偿(2倍与经济补偿)。因为单位违返合同关于工作地点的约定
2、要证明是否加班、加班时间。几个人共同作证,工资条是否有加班费?有的可以作证。单位应负举证责任,如果单位不能证明没有加班,就将付举证不能的后果
3、违法
4、违返,
没有缴纳保险或克扣工资,职工有权随时解除合同,并可要求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㈥ 去那劳动法维权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的劳动争议,只要符合《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内法》第二条劳动争议受理的范容围,劳动者可以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具体条款如下: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 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 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 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 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 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㈦ 劳动法怎么规定怎么维权
你在这个公司工作了三年,前两年公司没有给签劳动合同也某有交五险一金,属于违法行为。你可以要求公司补齐五险一金,具体方式方法可以与公司协商,协商不成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或者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㈧ 劳动法维权的问题
1、尽快仲裁,如果劳动仲裁委员会裁定已过时效,你还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八十二条 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六十日内作出。对仲裁裁决无异议的,当事人必须履行。
2、那么如何理解“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第一条 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对下列情形,视为劳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一)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产生的支付工资争议,用人单位能够证明已经书面通知劳动者拒付工资的,书面通知送达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用人单位不能证明的,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二)因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产生的争议,用人单位不能证明劳动者收到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书面通知时间的,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三)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后产生的支付工资、经济补偿金、福利待遇等争议,劳动者能够证明用人单位承诺支付的时间为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后的具体日期的,用人单位承诺支付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劳动者不能证明的,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3、结合我说的第1点和第2点之(三),你是6月30日(6月没有31日)解除合同的,所以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应为6月30日,那么时效应该到8月30日。
所以,你的仲裁还没有超过时效。
珠海律师 程洪波
㈨ 劳动法维权。
1.比较和谐的办法就如同一楼的朋友说的那样.
2.简单说一下赔偿的问题.如果你选择要走的话,那么你可以向单位主张:2个月的经济补偿,一个月工资的代通知金(单位没有提前30天告知你要解除劳动合同而要承担的费用),总计3个月经济补偿.
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3.还有一点,我个人认为单位这样做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因为如果单位这样做是正确的话那么无异于变相强制解除劳动合同.所以,我个人认为,单位应当向你支付双倍的经济补偿.
依据:
第八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
补充:
违法的.
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九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
再补充:
仲裁很方便,你搜集齐证据(你的劳动合同 工资单 出勤记录等)就可以去劳动局申请了,劳动部门受理后会在一定时间内通知你开庭,你只要等待就可以了,并且劳动仲裁目前是免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