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民事诉讼法三百九十五条第二款

民事诉讼法三百九十五条第二款

发布时间: 2022-03-22 02:21:06

Ⅰ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百九十五条第一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三百九十五版条
当事人权主张的再审事由成立,且符合民事诉讼法和本解释规定的申请再审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再审。
当事人主张的再审事由不成立,或者当事人申请再审超过法定申请再审期限、超出法定再审事由范围等不符合民事诉讼法和本解释规定的申请再审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驳回再审申请。

Ⅱ 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有哪几现规定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的具体规定如下: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如下:

第六十四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2、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规定如下:

(1)第九十四条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包括:

(一)证据由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无权查阅调取的;

(二)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

(三)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证据。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可以在举证期限届满前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

(2)第九十五条当事人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与待证事实无关联、对证明待证事实无意义或者其他无调查收集必要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

(3)第九十六条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包括:

(一)涉及可能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

(二)涉及身份关系的;

(三)涉及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诉讼的;

(四)当事人有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可能的;

(五)涉及依职权追加当事人、中止诉讼、终结诉讼、回避等程序性事项的。

除前款规定外,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应当依照当事人的申请进行。

(2)民事诉讼法三百九十五条第二款扩展阅读

人民法院依职权可以调查的证据主要有:

(1) 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

(2) 涉及可能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

(3) 涉及身份关系的;

(4) 当事人有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可能的;

(5) 涉及依职权追加当事人、中止诉讼、终结诉讼、回避等程序性事 项的;

(6) 除前款规定外,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应当依照当事人的申请进行。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Ⅲ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二项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二项的规定: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所谓缺乏证据证明,指的是缺乏能够证明案件基本事实所必不可少的证据,主要是基本证据或者主要证据,同时应注意缺乏证据证明与证据不足的区别。

(3)民事诉讼法三百九十五条第二款扩展阅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二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反驳对方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没有证据或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第五条:在合同纠纷案件中,主张合同关系成立并生效的一方当事人对合同订立和生效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主张合同关系变更、解除、终止、撤销的一方当事人对引起合同关系变动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对合同是否履行发生争议的,由负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

对代理权发生争议的,由主张有代理权一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

第六十四条:审判人员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核证据,依据法律的规定,遵循法官职业道德,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独立进行判断,并公开判断的理由和结果。

第七十三条:双方当事人对同一事实分别举出相反的证据,但都没有足够的依据否定对方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案件情况,判断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是否明显大于另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并对证明力较大的证据予以确认。

因证据的证明力无法判断导致争议事实难以认定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举证责任分配的规则作出裁判。

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08条的规定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

当事人对保全或者先予执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六条:

人民法院对下列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先予执行:

(一)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的;

(二)追索劳动报酬的;

(三)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七条:

人民法院裁定先予执行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或者生产经营的;

(二)被申请人有履行能力。

人民法院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申请人败诉的,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先予执行遭受的财产损失。

(4)民事诉讼法三百九十五条第二款扩展阅读:

根据《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

异议人提出执行异议或者复议申请人申请复议,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请书。申请书应当载明具体的异议或者复议请求、事实、理由等内容,并附下列材料:

(一)异议人或者复议申请人的身份证明;

(二)相关证据材料;

(三)送达地址和联系方式。

根据《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

执行异议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或者第二百二十七条规定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三日内立案,并在立案后三日内通知异议人和相关当事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裁定不予受理;立案后发现不符合受理条件的,裁定驳回申请。

执行异议申请材料不齐备的,人民法院应当一次性告知异议人在三日内补足,逾期未补足的,不予受理。

异议人对不予受理或者驳回申请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上一级人民法院审查后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裁定撤销原裁定,指令执行法院立案或者对执行异议进行审查。

根据《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作为利害关系人提出执行行为异议:

(一)认为人民法院的执行行为违法,妨碍其轮候查封、扣押、冻结的债权受偿的;

(二)认为人民法院的拍卖措施违法,妨碍其参与公平竞价的;

(三)认为人民法院的拍卖、变卖或者以物抵债措施违法,侵害其对执行标的的优先购买权的;

(四)认为人民法院要求协助执行的事项超出其协助范围或者违反法律规定的;

(五)认为其他合法权益受到人民法院违法执行行为侵害的。

Ⅳ 法院调取证据最新规定

法律分析:《民事诉讼法解释》第九十四条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包括:

(一)证据由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无权查阅调取的;

(二)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

(三)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证据。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可以在举证期限届满前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

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解释》第九十五条 当事人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与待证事实无关联、对证明待证事实无意义或者其他无调查收集必要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

《民事诉讼法解释》第九十六条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包括:

(一)涉及可能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

(二)涉及身份关系的;

(三)涉及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诉讼的;

(四)当事人有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可能的;

(五)涉及依职权追加当事人、中止诉讼、终结诉讼、回避等程序性事项的。

除前款规定外,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应当依照当事人的申请进行。

Ⅵ 民事诉讼法第108条

第一百零八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回的答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Ⅶ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九十五条

民事诉讼法总共二百八十四条,没有第二百九十五条。

《民事诉讼法》
第版二百八十三条国权外仲裁机构的裁决,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承认和执行的,应当由当事人直接向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其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人民法院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按照互惠原则办理。
第二百八十四条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同时废止。

Ⅷ 民事诉讼法第三百九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

民事诉讼法只有二百八十四条,没有第三百九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四条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同时废止。

Ⅸ 民事诉讼法第三百九十五条第二款

根据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内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并无第三百九十五条。

本法共二百八十四条。第二百八十四条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同时废止。

(9)民事诉讼法三百九十五条第二款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订

一、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二、根据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三、根据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四、根据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Ⅹ 民事诉讼法395条第一款

民事诉讼法没有395条,民事诉讼法总共二百八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于1991年4月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10)民事诉讼法三百九十五条第二款扩展阅读

《民事诉讼法》的亮点:

一、新增公益诉讼制度—有利于引领督导社会诚信,有助于在公益保护领域提高司法公信力

新民诉法第55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民事诉讼法中引入公益诉讼制度,学术界和实务界都已呼吁良久,公益诉讼制度引进,有助于唤起全民监督意识,唤起全民大局意识,鼓舞全民守法意识,利于惩戒侵害公益行为,利于构筑公益维护体系,利于律师业拓展业务领域,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维护国家和社会健康发展。

二、立案不予受理,必须出具书面裁定—有效化解立案难问题,有助于在立案环节提高司法公信力

旧民诉法虽然规定,当事人对法院不予受理立案的裁定可以提起上诉,但对法院是否必须出具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定,并无强制性规定。此问题看似属于细节问题,但在司法实践中却导致法院普遍通过口头告知不予立案决定,而拒绝出具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定,导致当事人无法提起上诉,进而无法维护自身的立案权利。

新民诉法第123条规定:法院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必须作出不予受理裁定书,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此条规定,以程序细节问题作为切入点,有效解决了困扰实务界多年的难题,使当事人对不予受理裁定提起上诉的权利能够顺畅行使,对解决立案难这一司法“顽疾”,颇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热点内容
济南专业离婚律师 发布:2025-07-28 21:31:37 浏览:711
全国高自考指定教材经济法原理与实务 发布:2025-07-28 21:27:09 浏览:101
经济法中关于消费法的案例 发布:2025-07-28 21:25:40 浏览:702
经济法中的表意人 发布:2025-07-28 21:05:25 浏览:697
劳动法2016计划生育假 发布:2025-07-28 21:05:13 浏览:236
申请书伪造签字要负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7-28 21:04:25 浏览:214
行政诉讼法2017全文解读 发布:2025-07-28 21:01:55 浏览:585
上海市委党校有法律硕士吗 发布:2025-07-28 21:01:04 浏览:841
福州盈科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7-28 20:59:35 浏览:792
刑法学大概 发布:2025-07-28 20:47:01 浏览: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