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公安机关受理案件受理归属地
① 公安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范围是什么
应该是除了法院、检察院、军队保卫部门、国家安全机关直接受理案件外,大多数所有刑事和治安案件都由公安机关受理(不包括一些刑事自诉案件如诽谤)。
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分别对哪些案件具有立案管辖权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应当按照刑事诉讼法规定区分立案管辖权。
立案管辖权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受理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也就是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立案权限范围的划分。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直接受理刑事案件上的分工。
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案件:
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其他刑事案件应当一律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法律另有规定的有:(1)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不需要经过侦查的自诉案件;(2)由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的案件;(3)由军队保卫部门负责侦查的军队内部发生的刑事案件;(4)由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的间谍案;(5)由监狱立案侦查的罪犯在监狱内犯罪的案件。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根据六机关《规定》,涉税案件、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由公安机关管辖,人民检察院不应受理;伪证罪、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而不应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另外,对于自诉案件的第二类,被害人向人民法院起诉后,人民法院认为证据不足、可由公安机关受理的,应当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控告的,公安机关应当受理。
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
1、贪污贿赂犯罪。是指修订后的刑法分则第八章规定的贪污贿赂罪和其他章节中明确规定按照刑法分则第八章贪污贿赂罪的规定定罪处罚的犯罪。具体有:
(1)贪污案;(2)挪用公款案;(3)受贿案:(4)单位受贿案;(5)行贿案;(6)对单位行贿案:(7)介绍贿赂案:(8)单位行贿案:(9)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10)隐瞒境外存款案;(11)私分国有资产案;(12)私分罚没财物案。
2、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修订后的刑法已将渎职罪的主体修改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检察院管辖的“渎职犯罪”,是指刑法分则第九章规定的渎职罪。
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下列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案件:
(1)非法拘禁案;(2)非法搜查案;(3)刑讯逼供案;(4)暴力取证案;(5)虐待被监管人案;(6)报复陷害案;(7)破坏选举案。
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自诉案件是指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的案件,人民法院立案后即进入审理阶段,而不需要经过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也不需要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70条的规定,自诉案件包括:
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是指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提出控告和起诉,人民法院才予受理的案件。
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这类自诉案件必须符合两个条件:(1)必须是轻微的刑事案件;(2)被害人必须有相应的证据证明被告人有罪。
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的案件。
③ 公安机关受理刑事案件需要做哪些工作
公安机关受理刑事案件后需要做以下工作:
1、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等强制措施;
2、对案件进行侦查,调查证明犯罪事实的证明;
3、对于社会危险性大的犯罪嫌疑人,提请检察院逮捕;
4、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④ 公安司法机关受理刑事案件的来源
立案作为刑事诉讼的开始,必须有说明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存在的材料,这些材料是公安司法机关决定是否立案的根据。立案的材料来源,是指公安司法机关获取有关犯罪事实以及犯罪嫌疑人情况的材料的渠道或途径。
根据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立案的材料来源主要有:
(一)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自行发现的犯罪事实或者获得的犯罪线索刑事诉讼法第83条规定: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公安机关是国家的治安保卫机关,处在同犯罪做斗争的第一线,在日常的执勤和执行任务过程中有可能发现犯罪,在侦查、预审工作中也有可能发现犯罪事实、犯罪线索,这些都是公安机关立案的材料来源。人民检察院作为公诉机关,其本身也承担侦查职能,在审查批捕、审查起诉等活动中也有可能发现有犯罪事实发生。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也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立案侦查。国家安全机关、军队内部的保卫部门、监狱等执行职务过程中,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线索,对于符合立案条件的,也应当立案。链接:http://tieba..com/p/4371661669
⑤ 派出所能受理其他辖区发生的案件并已经受案且立案!能否给我一些公安部的条文或则法规
一般而言,公安机关管辖刑事案件是属地管辖原则,即由主要犯罪地公安机关管辖;但是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管辖更为便宜的,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同时,对于侵财案件,犯罪预备地、犯罪行为实施地、犯罪结果发生地或者财产取得地公安机关都可以管辖。
也即主要犯罪地公安机关管辖是原则,其它均为例外。
这些规定在刑事诉讼法、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等法律、规范性文件中都有。
⑥ 刑事诉讼法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的区别
《刑事诉讼法》由全国人大制订、修正,是一部法律,规定的是公安机关回、检察院、答法院办理刑事案件应该履行的职责及遵守的程序;《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由公安部制订,是部门规章,规定的是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该遵守的程序。
⑦ 《刑事诉讼法》中对公安机关和人民法院在立案管辖方面的权限划分是如何规定的
《刑事诉讼法》
第24条规定了地区管辖的一般原则,即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由被告人居
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但是,在实践中,经常会出现犯罪地分散于不同法院的辖区,并且各法院之间互相争执或
者推诿,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对同一案件的管辖权呢?《刑事诉讼法》规定了以下三个规
则:(1)优先管辖规则。即对于几个同级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
审判。(参见《刑事诉讼法》第25条的规定)(2)移送管辖规则。这一规则是优先管辖规则的
补充,即在必要的时候,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也可以将案件移送犯罪地人民法院审判。所谓主
要犯罪地,一般是指数个罪行中的主要罪行实施地,或者同一罪行中的某个主要情节实施地,
一般来说,如果刑事案件已由一个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理,则基于对诉讼效益的考虑,不宜
再移送其他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审判。但是由主要犯罪地人民法院管辖有利于准确及时地查
明案情,有利于同犯罪做斗争,则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人民法院审判。(3)指定管辖规则。具
体是指,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审判管辖不明的案件,也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法院
将案件移送其他人民法院审判。(参见《刑事诉讼法》第26条的规定)
⑧ 在中国公安机关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有哪些
公安机关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有:除法律规定应当由监察机关立案调查的职务犯罪以外,其他刑事案件均可以由公安机关直接受理。对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也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十九条
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人民检察院在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中发现的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对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⑨ 公安机关受理刑事案件审查初查规定多长时间作出是否不立案
按实际情况,现行法律规定并没有详细规定,被查规定多长时间作出是否立案,具体时间由公安机关自行确定。
另外,对于公安不予以立案的情形,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也可以向检察院举报,由检察院依法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八十六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第八十七条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
(9)刑事诉讼法公安机关受理案件受理归属地扩展阅读:
刑事立案的条件
立案必须有一定的事实材料为依据,但这并不意味着有了一定的事实材料就能立案。只有当这些材料所反映的事实符合立案的条件时,才能做到正确、及时、合法立案。
立案的条件,是指立案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也就是决定刑事案件成立,开始进行刑事追究所必须具备的法定条件。正确掌握立案的条件,是准确、及时地解决应否立案问题的关键。
刑事诉讼法第86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根据这一规定,立案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犯罪事实,称为事实条件;二是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称为法律条件。
⑩ 公安机关受理的刑事案件侦查期限如何确定不作为怎么办
只要公安机关受理后就进入初查阶段,一般刑事案件原则上是七日之内应当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经侦案件受理后有两个月的初查时间。
立案后就进入案件侦查期限,此后,在公安机关未作出移送检察机关或撤销案件决定之前,均属于侦查期间。一般未抓获嫌疑人的刑事案件没有侦查期限的上限,只有行政(治安)案件才有期限限制。
我国刑诉法只规定对犯罪嫌疑人采取限制人身自由强制措施时的期限,没有规定侦查期限。《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
(10)刑事诉讼法公安机关受理案件受理归属地扩展阅读: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7条的规定,对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10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依照本法第156条规定延长期限届满,仍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2个月。
根据六机关《规定》第30条、第31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对案件提请延长羁押期限时,应当在羁押期限届满7日前提出,并书面呈报延长羁押期限案件的主要案情和延长羁押期限的具体理由,人民检察院应当在羁押期限届满前作出决定。
最高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的案件,符合《刑事诉讼法》第154条、156条和 157条规定的条件,需要延长犯罪嫌疑人侦查羁押期限的,由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决定。